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激素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64例,采用Excel抽样功能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选择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冲击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危重症风湿病患者,冲击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风湿病;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风湿病发病机制較为复杂,病因尚未明确,往往会诱发多系统疾病,同时病情变化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1]。在急危重症风湿病治疗中,短期内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成为当前主要方法,疗效肯定。然而,临床上针对激素剂量使用不当争议较大,剂量使用不足或过度均不利于患者健康。本研究分析不同剂量激素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危急重症风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4岁~77岁,平均年龄(60.64±2.28)岁。研究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1岁~75岁,平均年龄(61.21±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0例,无肌病性皮肌炎8例,系统性硬化症5例,系统性血管炎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3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第9版《内科学》诊断标准,病情进展较快、累及多系统危重患者;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重患者;无激素冲击禁忌症;对本研究相关事宜完全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症感染、结核、活动性病毒性肝炎等易导致病情加重的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对糖皮质激素存在过敏反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20010098),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将0.20 g/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同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研究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将0.5~1.0 g/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同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两组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著,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血清炎性指标恢复如初;有效:重要脏器功能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好转,血清炎症各项指标渐渐趋于正常;无效:重要脏器功能、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炎症各项指标依然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风湿病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难治性、危重症风湿性疾病,如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脑、心脏及肺等多脏器。多起病急,病情重,如果不及时诊疗可能危及生命,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首选。作用机制为:对白细胞吞噬功能予以有效抑制,进而缓解炎性反应;可对磷酸酶A2进行有效抑制,有利于缓解渗出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反应;可对B细胞功能及增殖进行抑制,免疫抑制效能显著。对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存在差异。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时,采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虽能改善部分临床症状,但疗效不佳。然而,采用冲击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冲击量激素在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冲击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丹阳.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风湿病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1):1521-152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腦卒中上肢肌力增高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力增高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康复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康复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康复治疗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2017版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11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实施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为对照组,实施贝伐珠单抗+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片(国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实施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实施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舒芬+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实施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美托咪定辅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阻滞时间指标及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结果:经组间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阻滞完成、起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方法: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情况。结果:我院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35例,其中药品差错16例、剂量差错9例、剂型差错10例;发生差错的主要因素有:未再次核对处方,药品包装及药品剂量过于相似,药品放置不合理,单人发放药品等。结论:门诊西药房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药品管理,对已发生的药品发放差错的事件进行学习并改正,对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对照阶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进行常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观察阶段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两个阶段医疗器械的质量情况以及各科室满意度评分。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中心质控管理结合持续质量改进模
期刊
摘要:当前,临床通常应用高分辨CT检查肺部疾病。此项检查设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够在图像中精准呈现病灶规格、位置等情况。但不容忽视的是,高分辨CT极易引发辐射,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对受试者实施低剂量CT扫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辐射量。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推广价值  1低剂量CT的概述  低剂量CT是为筛查肺癌而专门调整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啶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排便频率(1.33±0.23)次/d、腹泻持续时间(5.19±0.18)d、大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3.11±0.43)d均短于对照组(P0.05)。  1.2 方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以无创、检查便捷、精准度高的优点被应用于多疾病诊疗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通过3D成像将患者的血管病灶状况立体、直观、全方位呈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向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在患者靶血管内的对比剂处于充盈高峰期之时,实施连续性的原始数据容积采集,而后依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对症治疗)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基礎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PaCO2、CRP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  纳入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正面接生法的助产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措施。方法 将2020年1~12月助产士16人,参照自设表格分为两组,一组8人。分别采取正面无保护接生法和传统接生法。比较两组助产方法造成的锐器伤次数、两组助产方法造成的皮肤黏膜暴露次数。结果 正面无保护接生组出现锐器伤的概率明显低于传统接生组(2=4.63,<0.05);而出现皮肤黏膜暴露的概率超过传统接生组(2=234.23,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