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 精心设计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科学的能力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需要组织一个个具有结构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进他们了解科学常识和科学现象,发展科学素养。现以二年级《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为例,分析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
  创设趣味情境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以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上课,学生会兴趣盎然。《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的“聚焦”部分,让学生将思维聚焦到天气以及天气的变化,运用寒号鸟没有根据天气变化做准备而受苦的寓言故事引出课题,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故事中小蚂蚁和小松鼠为天气变化所做的准备也为后面“拓展”环节打下了基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叫寒号鸟,我们一起听一听它发生了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寒号鸟图片,教师结合图片进行描述。)
  师:听了寒号鸟的故事,同学们觉得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僵?
  生:贪玩,不相信伙伴的话,不关注天气,没有做好防范。
  师:故事告诉我们,寒号鸟没有注意到天气的变化,没有像小伙伴一样提前做好防范,结果被冻僵。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呢?每天的天气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天,中午和晚上的天气也有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很高,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语言常常不严谨、不规范、不全面、答非所问,表达的意思往往零乱。在“探索”部分,教材给出了4幅图片来区分天气,笔者运用提示语,引导学生对“天气”尝试着进行清晰、有条理的描述。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指导,并在黑板展示提示语,让学生记忆深刻,又不显得太过生硬或突兀。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发散,思路不清晰,提示语可以让他们按照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久而久之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也为“拓展”环节埋下了伏笔。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四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天气?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晴天、阴天、雨天、雪天。
  (教师板书“晴、阴、雨、雪”。如图1。)
  师:为什么第一幅图是晴天?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晴天?
  生:晴天时天上有太阳,很温暖,空气很好。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提示语:“我认为这幅图是
其他文献
科学大概念是指在具体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事实和科学事业更为宏观而概括性的认识和观念。科学大概念具有四个特征:(1)是在科学学科中各自具有统领性的明显重要的概念,或是在具体学科知识中起到组织作用的关键概念;(2)帮助理解和研究更复杂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3)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关,或与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社会或个人问题相关;(4)通过增加深度和复杂性,能在多个年级中进行持续的教和
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执委、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郝京华  观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主要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思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
《看月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白天和黑夜》单元的第四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思考“我们看到的月亮有哪些不同”,聚焦问题;二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观察月相变化的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中不断修正并完善观察记录单;三是介绍一些历史上科学家坚持中长期观察实验的案例,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学习中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坚持做好观察月亮的活动。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早就通俗易懂地給我们阐述了“手”和“脑”的辩证关系,理清了“做”与“思”的逻辑序列。确切地说,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应是始于“做”,萌生“思”,达成“做”。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教学,最大的的难点就是怎样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到玻璃的形变,真实地观察并感受到玻璃的弹性。  难点即为机遇,科学教育的本质就
小学科学中,“地球与宇宙”内容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的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这一内容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学生的初始想法和科学概念之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观察、长周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对自然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相关概念。实际教学中,笔者利用记录单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际探究活动之间搭建“脚手架”,有效地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率。  实地
STEAM教育以一种独立新型的姿态出现在我国中小学中,它承载着点燃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STEAM项目开发并开展STEAM活动,已成为一线科学教师及科技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目标、基本架构、建议课时、教学准备、实施流程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设计与“投掷器”有关的STEAM项目化活动,希望能为教师开发STEAM项目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搭建项目的基本架
近期,笔者对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沈宁执教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的第一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教学视频进行了认真观摩,受益匪浅,特撷取三则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片段一:引导学生估重  师:同学们一定跟爸爸妈妈逛过菜市或超市吧?  生:是。  师:拎过东西吧?  生:拎过。  师:能不能区分出哪一个物体重,哪一个物体轻呢?  生:能。  师:那我要考考你们的手感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现,是科学学习过程中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对于科学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教师要组织学生基于数据展开有效研讨,鼓励学生挖掘数据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形成有效的科学结论。  数据呈现的常见问题  1.以个别组的数据代替全班  在实验课堂上,常常能够看到教师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呈现全班的数据,而是用少数几组的数据替代全班的数据。例如,在研究“动滑轮
低年级科学教学是学生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科学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其核心就是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思维是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从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关注,帮助他们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我们同样要聚焦于儿童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对
“浑水摸鱼”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计,原意是指:当敌方混乱无主时,趁机乱中取利。“浑水摸鱼”之计来自渔民的智慧,渔民把水弄浑浊了让鱼儿晕头转向,能更方便地摸到鱼。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头脑不是空白的,而是带着他们对这个世界懵懂的认识,这些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正确的科学前概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科学前概念对学生的学习有阻碍作用,它使学生难以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思维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