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黄自歌曲的创作在歌词的选择上多以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为主,注重中国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这些特有的艺术风格要求演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本文作者根据演唱与教学实践,从音色的把握、音量的控制、音强的对比三个方面阐释了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 黄自 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以其短小精致的篇幅展示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朦胧的诗意情怀。它的音乐形象是通过精致、严谨的音乐来传达诗词中的蕴涵,使音乐与诗词完美结合。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需要较好的发声技巧和扎实的音乐功底,通过声音这一动态的音乐语言塑造诗词静态的文学语言,从而使诗与歌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注意吸收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在歌词的选择上多以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为主,注重中国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演唱黄自艺术歌曲作品时,应对作品的创作风格、诗词语言和音乐语言等方面整体把握,还要注意演唱技术方面的把握。下面,我们从音色的把握、音量的控制、音强的对比三个方面谈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一、音色的把握
音色的把握是表现歌曲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面之一,音色的变化要根据歌曲的内容、风格特点和演唱者自身的基本音色特点来决定。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受到以舒伯特为代表的欧洲艺术歌曲的影响,具有浪漫主义音乐含蓄、雅致及朦胧、委婉的风格。其总能以含蓄的音乐语言与诗词密切结合,在歌曲中描述某种意境与心绪,作品简洁、婉约,简洁中带有深刻的内容,婉约中充满了热情。黄自艺术歌曲从音色方面,大致可分为抒情性和豪放性。
(一)抒情性作品的音色把握。
黄自艺术歌曲在内容上多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乡愁离别和触景生情等方面的描写,其对人物心理情感的描写尤为细致、丰富。黄自的抒情性古诗词歌曲,不仅是对中国诗词文化和历史的艺术再现,而且是具有一种“借抒怀以古喻今,以回归探求现实”的主题意义。例如《雨后西湖》、《燕语》、《花非花》等古诗词作品。另外,黄自还运用韦瀚章的近体诗进行创作。如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包含《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歌曲,是他抒情性歌曲的力作。对于这类歌曲的演唱,在音色的把握上要注意声音的连和柔,音程的级进与跳进、乐句与乐句之间、歌词的行腔和语气,都要连贯、柔和。尤其是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除了注意声音的抒情性和连贯性外,还要注意运用声音去表现古代诗人柔美、含蓄的吟咏,具有文人化的特点,准确地诠释古诗词的音韵美和含蓄美。同时运用发声技巧,使演唱的歌声通畅、圆润,具有柔美、和谐、明朗的音色,尽量再现古诗词歌曲的原有意蕴。
(二)豪放性作品的音色把握。
黄自的豪放性艺术歌曲作品,大多是以诗词本身所表现的豪放慷慨的诗词意境为依据而创作的。黄自善于运用音乐语言,以遒劲而起伏的曲调,展示诗词的本质。例如根据宋代王灼《点绛唇·赋登楼》、宋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作的作品,具有激昂的旋律和慷慨的气魄。词人那充满豪情激越、气势磅礴的情感的语句,如“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通过黄自准确的演绎,使演唱者和听众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情和感染力。
因此,这类作品的演唱音色应尽量体现诗词中豪放的气魄。注意声音要柔中带刚,在情绪和声音的力度上都应加强张力,在歌曲的节拍重音和歌词的节奏感方面,应比抒情性作品更为夸张,把握歌词中诗词的韵味,注重歌曲的内在动力感。在情绪和音色上注意不能像演唱歌剧那样戏剧性激烈、跌宕起伏。演唱者要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准确地展示音乐的艺术内涵。
二、音量的控制
音量的控制指歌唱中声音的音量大小的变化,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黄自的艺术歌曲多依据我国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词或现代诗人的诗词作品而作,在演唱中要表现出诗词幽静抑扬、玲珑清雅的格调和情感。同时,黄自艺术歌曲多是含蓄的述说内心情感,旋律流畅,富有律动感,在情绪处理上多是幽静的诉说或是含蓄的表白。这对演唱者在音量的控制和声音表现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
(一)气息平稳而有节制。
音量的控制以气息控制能力为前提,而良好的气息的控制则是音量变化的重要技巧之一。根据黄自艺术歌曲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演唱者要在气息的控制上做到平稳而有节制。在运用上,一般要求平稳,起伏不能太大。特别是黄自艺术歌曲作品中常运用连音线,以此强调音乐的连贯性。在一些篇幅短小、情绪单一的作品中,气息的控制要注意到乐句与歌词的长短不同,气息要吸得深,用气的多少要有节制。如作品《花非花》的演唱,前两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音量可以稍轻些,后两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音量可以稍强些。又如作品《玫瑰三愿》,这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作品。在第一段的情绪要求气息平稳、内在,音量较轻;第二段情绪激动,要求气息更具有流动感,音量也有所加强。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气息控制平稳、流畅,增加声音的动力感,使声音在气息平稳的前提下呈现流动的状态。即使乐句之间的链接处也要保持声音和情感的延续,使整部作品完整、内敛。
(二)渐弱、渐强的气息控制技巧。
黄自艺术歌曲作品中音乐旋律上多采用渐弱、渐强的处理,声音运用上多以轻声、半声的表现手法演绎作品的蕴涵。渐强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声音的“动力性”,增强情绪的“起伏性”;渐弱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声音的“收缩性”,达到了“余味回绕”的音乐效果。
作品《点绛唇·赋登楼》,是黄自依据南宋诗人王灼的诗词而创作的作品。诗词原文为:“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强欲登高赋。山无数,烟波无数,不放春归去。”诗词中把“山无数,烟波无数”的景色与“把酒留春住”、“不放春归去”的感慨,悉数融入一片瑰丽和豪情之中。全曲是一首五声性较强的作品。结构紧凑,旋律线条流畅,柱式和弦的伴奏烘托了该曲的豪放气魄。Andante espressivo(富有表情的行板)的标注,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中需注意整个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演唱特点。该曲运用较多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强调情绪的动力感和音乐线条的起伏感。在演唱该曲时,声音的控制需特别注意。在“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中,“休惜余春”的声音应连贯,柔和,而在“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中,旋律线条拉开,在声音方面应以渐强后渐弱处理。在“山无数,烟波无数”一句中作曲家采用了mf、p力度上的鲜明对比,演唱者应以适度的音量控制和巧妙的音色变化,不着痕迹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涵。
三、音强的对比
演唱者在诠释一首歌曲作品时,音强对比的把握是最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演唱黄自艺术歌曲作品时,声音应干净利落,轻重对比要交代清楚。对于作品节拍上的运用,演唱者在遵循拍子本身的强弱规律的同时使声音富有流动性。在歌曲形式上,黄自艺术歌曲作品较少采用艺术歌曲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而是采用通贯的创作手法,使音乐随着作曲家的思绪、情感自由发展、一气呵成。
(一)弱起乐句。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一般多为强拍起句。“五四运动”之后,黄自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歌曲中大量运用了弱起的手法。这种弱起的乐句使作品的律动发生了变化,增强了动力感,形成音与音之间鲜明的对比。因此,演唱者要注意这种弱起乐句的强弱规律,使弱起乐句中的强弱对比清晰而有层次感。
以《玫瑰三愿》为例,黄自在全曲每个乐句的起音几乎都采用了弱起的手法。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轻重强弱的对比。如“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一句,采用弱起的手法,起音“玫”字在弱拍上,而重音却在“瑰”字上,这种弱起的手法符合诗歌吟诵中音强对比的基本规律,使旋律更贴切歌词。
(二)复合拍子。
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作品《春思曲》采用了较少使用的复合拍子12/8拍的节奏音型。歌曲的前奏是四个三连音的形式,黄自通过均等连续的伴奏音乐表现潇潇夜雨中细雨绵绵的景象。旋律声部开始后,明确地提示为每小节四个三拍子,即3/8 3/8 3/8 3/8。在演唱中不能按照均力、生硬的强弱规律去演唱,而应在遵循基本强弱规律的前提下,使声音在运用上既有力度的保持,又注意到音乐的流动性,准确表现作品中杨柳轻拂、连绵起伏的意境。黄自在该曲中也通过钢琴伴奏运用大量的连音线,来强调12/8拍应具有的流畅和赋有律动的音乐线条。因此,演唱者在诠释该曲时,需注意此方面。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是中国艺术歌曲中最具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财富,对于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黄自 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以其短小精致的篇幅展示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朦胧的诗意情怀。它的音乐形象是通过精致、严谨的音乐来传达诗词中的蕴涵,使音乐与诗词完美结合。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演唱者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需要较好的发声技巧和扎实的音乐功底,通过声音这一动态的音乐语言塑造诗词静态的文学语言,从而使诗与歌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注意吸收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在歌词的选择上多以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为主,注重中国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演唱黄自艺术歌曲作品时,应对作品的创作风格、诗词语言和音乐语言等方面整体把握,还要注意演唱技术方面的把握。下面,我们从音色的把握、音量的控制、音强的对比三个方面谈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一、音色的把握
音色的把握是表现歌曲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面之一,音色的变化要根据歌曲的内容、风格特点和演唱者自身的基本音色特点来决定。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受到以舒伯特为代表的欧洲艺术歌曲的影响,具有浪漫主义音乐含蓄、雅致及朦胧、委婉的风格。其总能以含蓄的音乐语言与诗词密切结合,在歌曲中描述某种意境与心绪,作品简洁、婉约,简洁中带有深刻的内容,婉约中充满了热情。黄自艺术歌曲从音色方面,大致可分为抒情性和豪放性。
(一)抒情性作品的音色把握。
黄自艺术歌曲在内容上多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乡愁离别和触景生情等方面的描写,其对人物心理情感的描写尤为细致、丰富。黄自的抒情性古诗词歌曲,不仅是对中国诗词文化和历史的艺术再现,而且是具有一种“借抒怀以古喻今,以回归探求现实”的主题意义。例如《雨后西湖》、《燕语》、《花非花》等古诗词作品。另外,黄自还运用韦瀚章的近体诗进行创作。如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包含《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歌曲,是他抒情性歌曲的力作。对于这类歌曲的演唱,在音色的把握上要注意声音的连和柔,音程的级进与跳进、乐句与乐句之间、歌词的行腔和语气,都要连贯、柔和。尤其是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除了注意声音的抒情性和连贯性外,还要注意运用声音去表现古代诗人柔美、含蓄的吟咏,具有文人化的特点,准确地诠释古诗词的音韵美和含蓄美。同时运用发声技巧,使演唱的歌声通畅、圆润,具有柔美、和谐、明朗的音色,尽量再现古诗词歌曲的原有意蕴。
(二)豪放性作品的音色把握。
黄自的豪放性艺术歌曲作品,大多是以诗词本身所表现的豪放慷慨的诗词意境为依据而创作的。黄自善于运用音乐语言,以遒劲而起伏的曲调,展示诗词的本质。例如根据宋代王灼《点绛唇·赋登楼》、宋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作的作品,具有激昂的旋律和慷慨的气魄。词人那充满豪情激越、气势磅礴的情感的语句,如“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通过黄自准确的演绎,使演唱者和听众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情和感染力。
因此,这类作品的演唱音色应尽量体现诗词中豪放的气魄。注意声音要柔中带刚,在情绪和声音的力度上都应加强张力,在歌曲的节拍重音和歌词的节奏感方面,应比抒情性作品更为夸张,把握歌词中诗词的韵味,注重歌曲的内在动力感。在情绪和音色上注意不能像演唱歌剧那样戏剧性激烈、跌宕起伏。演唱者要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准确地展示音乐的艺术内涵。
二、音量的控制
音量的控制指歌唱中声音的音量大小的变化,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黄自的艺术歌曲多依据我国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词或现代诗人的诗词作品而作,在演唱中要表现出诗词幽静抑扬、玲珑清雅的格调和情感。同时,黄自艺术歌曲多是含蓄的述说内心情感,旋律流畅,富有律动感,在情绪处理上多是幽静的诉说或是含蓄的表白。这对演唱者在音量的控制和声音表现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
(一)气息平稳而有节制。
音量的控制以气息控制能力为前提,而良好的气息的控制则是音量变化的重要技巧之一。根据黄自艺术歌曲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演唱者要在气息的控制上做到平稳而有节制。在运用上,一般要求平稳,起伏不能太大。特别是黄自艺术歌曲作品中常运用连音线,以此强调音乐的连贯性。在一些篇幅短小、情绪单一的作品中,气息的控制要注意到乐句与歌词的长短不同,气息要吸得深,用气的多少要有节制。如作品《花非花》的演唱,前两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音量可以稍轻些,后两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音量可以稍强些。又如作品《玫瑰三愿》,这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作品。在第一段的情绪要求气息平稳、内在,音量较轻;第二段情绪激动,要求气息更具有流动感,音量也有所加强。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气息控制平稳、流畅,增加声音的动力感,使声音在气息平稳的前提下呈现流动的状态。即使乐句之间的链接处也要保持声音和情感的延续,使整部作品完整、内敛。
(二)渐弱、渐强的气息控制技巧。
黄自艺术歌曲作品中音乐旋律上多采用渐弱、渐强的处理,声音运用上多以轻声、半声的表现手法演绎作品的蕴涵。渐强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声音的“动力性”,增强情绪的“起伏性”;渐弱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声音的“收缩性”,达到了“余味回绕”的音乐效果。
作品《点绛唇·赋登楼》,是黄自依据南宋诗人王灼的诗词而创作的作品。诗词原文为:“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强欲登高赋。山无数,烟波无数,不放春归去。”诗词中把“山无数,烟波无数”的景色与“把酒留春住”、“不放春归去”的感慨,悉数融入一片瑰丽和豪情之中。全曲是一首五声性较强的作品。结构紧凑,旋律线条流畅,柱式和弦的伴奏烘托了该曲的豪放气魄。Andante espressivo(富有表情的行板)的标注,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中需注意整个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演唱特点。该曲运用较多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强调情绪的动力感和音乐线条的起伏感。在演唱该曲时,声音的控制需特别注意。在“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中,“休惜余春”的声音应连贯,柔和,而在“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中,旋律线条拉开,在声音方面应以渐强后渐弱处理。在“山无数,烟波无数”一句中作曲家采用了mf、p力度上的鲜明对比,演唱者应以适度的音量控制和巧妙的音色变化,不着痕迹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涵。
三、音强的对比
演唱者在诠释一首歌曲作品时,音强对比的把握是最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演唱黄自艺术歌曲作品时,声音应干净利落,轻重对比要交代清楚。对于作品节拍上的运用,演唱者在遵循拍子本身的强弱规律的同时使声音富有流动性。在歌曲形式上,黄自艺术歌曲作品较少采用艺术歌曲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而是采用通贯的创作手法,使音乐随着作曲家的思绪、情感自由发展、一气呵成。
(一)弱起乐句。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一般多为强拍起句。“五四运动”之后,黄自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歌曲中大量运用了弱起的手法。这种弱起的乐句使作品的律动发生了变化,增强了动力感,形成音与音之间鲜明的对比。因此,演唱者要注意这种弱起乐句的强弱规律,使弱起乐句中的强弱对比清晰而有层次感。
以《玫瑰三愿》为例,黄自在全曲每个乐句的起音几乎都采用了弱起的手法。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轻重强弱的对比。如“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一句,采用弱起的手法,起音“玫”字在弱拍上,而重音却在“瑰”字上,这种弱起的手法符合诗歌吟诵中音强对比的基本规律,使旋律更贴切歌词。
(二)复合拍子。
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作品《春思曲》采用了较少使用的复合拍子12/8拍的节奏音型。歌曲的前奏是四个三连音的形式,黄自通过均等连续的伴奏音乐表现潇潇夜雨中细雨绵绵的景象。旋律声部开始后,明确地提示为每小节四个三拍子,即3/8 3/8 3/8 3/8。在演唱中不能按照均力、生硬的强弱规律去演唱,而应在遵循基本强弱规律的前提下,使声音在运用上既有力度的保持,又注意到音乐的流动性,准确表现作品中杨柳轻拂、连绵起伏的意境。黄自在该曲中也通过钢琴伴奏运用大量的连音线,来强调12/8拍应具有的流畅和赋有律动的音乐线条。因此,演唱者在诠释该曲时,需注意此方面。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是中国艺术歌曲中最具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财富,对于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