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1987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协作的活动过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也希望自己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表现自己,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获得喜悦。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及数学思维能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激发探究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前,为了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现实生活,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一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既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之前,丰富了感性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准备了感性材料,同时避免了教师为准备学生的学具所花的大量时间和财力,解决了缺少材料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的前一天,我出示了形状是圆柱的教具,不告诉学生它叫什么,只让学生仔细观察,回家后,每人准备一个形状像老师教具的实物。为了激发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该项活动,准确地进行收集,我进行引导:明天老师要从你们带来的学具中间选出一个当教具使用,看谁准备的能被当选。请同学们在收集的过程中,结合预习给它取一个名字。这样,通过一激一导,学生的兴趣大为浓厚,积极性非常高涨,甚至有的学生向我保证老师明天一定要选我的,我会准备漂亮的还会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果然到了第二天上课,学生们收集了大大小小的圆柱形实物。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时的感受,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准备了素材,为丰富学生的感知做好准备。
  二、情感交流,激发参与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良好的效应。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就会对教师有感情,就喜欢你所教的课,使其学习兴趣得以巩固。相反,教师对学生冷淡疏远,学生不但对这位教师有看法,还会影响到有关学科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呢?
  如果教师注意关心学生的进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享受成功的乐趣,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首先,要表扬鼓励、消除自卑感。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激起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其次,要强化辅导,打好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最后,要分层教学,增强自信心。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
  三、创设活动、强化参与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在活动中学数学,手、眼、脑并用,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过程。学生动手做时,在视觉、触觉和运动触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规律。如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学过的长方形,领会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促进学生正确形成概念公式并掌握了思考方法,同时感到自己是有潜力的,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渗透方法、学会思考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而学会思考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内容。因此,应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法,并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思维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1.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普遍存在联系。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把这种联系及时地归结为一个知识点。例如:在教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寻找这些运算法则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透彻。然后把这些知识进一步推广,如寻找分数、比、除法的内在联系,图形之间的面积与体积的联系等,从而使知识整体化。
  2.集合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集合思维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理清各概念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几何初步教学中的有关概念(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逐步出现,每一概念就表示一类事物的集合。但这些集合又包含与被包含、相互交叉在一起,学生要正确把握这些概念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用集合文化图来理解这些概念的脉络。
  3.在教学中渗透化归方法。所谓化归方法即将未知转化归结为已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化归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将应用题中要求的求知量,用某个字母代替并与已知条件等同看待即化归已知等,这些都是化归方法的应用。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点名“化归”这一名称,但应让学生知道化未知为已知这一基本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化归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解应用题中寻找中间量,等等。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比较等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创设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运用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使学习真正成为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使他们能够自主探索,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作为中学阶段的主科,语文课却一直不受学生重视。虽然江苏省中考语文总分值是150分,学生却不买这账,认为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语文学与不学没什么差别。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改变语文课、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  一、思想常交流,功夫在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学生很少主动找
农历马年春节的第二天下午,笔者随在马关县参加文山州科技管理工作总结表彰会的40余名与会人员,前往这个县的火木箐科技示范村参观.
如今,一股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的教学一线涌动,然而,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这还有待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不断学习和研究。在这里,我想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水平这个问题阐述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学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生活的重要动力。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积极的情
一、“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自身智力正常,但学习兴趣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综合有关专家的论述,再加上笔者调查所得,总起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自身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元认知技能和学习动机水平  (1)认知结构不完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学困生”在知识的获得、组织、编码方式上明显处于劣势,有的知识仅在头脑中储存,但不能得到有效应用;有的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形式下,每个教师都在进行着素质教育改革,从自己的备课、上课、教后反思等环节,一一改革。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改革最明显的就是努力打造生成教学,最大限度地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环节,即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地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但是,在参与多次交流活动中,我们总感觉到目前的生成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经过笔者的深入分析,我认为生成教
一、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备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备学生。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方法,此外,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对教学很有帮助,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关于这点,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可
农村初中生源普遍较差,学习态度、意识、方法差学生的比例较大。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便成为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各有优点和特长,都具有可塑性和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素质,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数学不突出的学生某些其他指标具有较高水平,只是未得到挖掘,这为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增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实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达到实现学习数学价值的本源。  一、结合生活,明辨原委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时候,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不能解决两、三步计算应用题,但是却能解决生活中的两、三步,甚至四、五步甚至更多步骤的生活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