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报”专业是对谁的提醒?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mo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出炉,被称作高考填志愿另类指南的“千万别报体”,在网上再度兴起:“千万别报中文,因为四年大学白上了”“千万别报法学,别幻想何以琛,张益达倒是一大堆”……其中间杂着“学××悔青肠子”的感慨。(6月27日《新京报》)
  “千万别报”占据网络,“坑爹专业”充斥眼球。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关口,这场关于专业的集体大吐槽,虽是网友幽默的自黑,但走红的背后,却折射出在专业的一次性选择体制下人们的迷茫和焦虑,也隐晦地折射出功利化报考思维的躁动,更对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乃至教育改革提出了拷问。
  诚然,“千万别报”既有来自师哥师姐作为“过来人”的良心劝告,也不乏追风式的调侃和恶搞,虽然其中的理由未必客观真实,也实有偏激之嫌,但如果按图索骥,就能发现一种普遍性的心理倾向:求职难、工作难,选择专业更是迷茫。的确,现在你学哪个专业可以轻松就业,会被用人单位抢着要?几乎没有。在一个人才高消费时代,没有哪一个专业绝对是“香饽饽”,多数人在毕业后遭遇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就业落差,于是,“千万别报”就成了一种普遍的自嘲式调侃,这也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无奈宣泄。
  当然,宣泄归宣泄,理性归理性,考生和家长必须对这种网络吐槽保持冷静,不能被其误导。假如填报志愿真的把各种“千万别报XX专业”奉为圭臬,显然会误入歧途。虽然不同的专业,确实会呈现出不同的就业率和职业收入,但如果机械地以此为依据,就会出现“刻舟求剑”的荒诞。因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更替,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也要随机应变,不能走进“千万别报”的死胡同。
  其实,“千万别报”不光是一种偏激的宣泄,也隐含着考生和家长的功利化报考思维。按理说,家长应该根据子女的爱好、特长,结合分数,为子女谋一条“好出路”。然而,在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家长更看中的是“钱景”,而淡化了对子女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考量,并且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在选择专业时愈发显得矛盾和不安,而这种不安又在网络的扩音筒作用下被极致放大,于是“千万别报”走红自然在所难免。这也提示考生及家长:莫让群娱式噪音扰乱了自我的方寸,莫让功利化思维抹杀了求学的理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的确,适不适合,是选择专业的关键因素。因为专业和人种一样,没有天然的优劣之别,只要你能施展一技之长,即使报考“千万别报”的专业,也会迎来锦绣前程。当然,除了考生个人的努力,教育部门和高校也要围绕考生就业问题深入思考,不能把“千万别报”完全当成调侃而忽视,因为“千万别报”并非无病呻吟,背后恐怕也反映出高校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和毕业生就业年年难的无奈现实。大学生的“吐槽”照进现实,也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高校应该反思和改进:深入调研社会需求,认真分析校内专业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契合度,通过优化专业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发展平台。
  还需说明的一点是,“千万别报”对专业的一次性选择体制提出了拷问,因为这种体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束缚,人们的焦虑也正是缘于专业选错之后难以二次选择。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大学会要求本科生从泛不从专,鼓励高中毕业生以“专业未定”的身份入学。眼下在国内的一些大学也尝试着以大类招生,打破专业的一次性选择制度。如果这些举措能够推广,必将对选择专业的焦虑心态起到缓解作用。
  “千万别报”是一种调侃,也是一种对考生和家长的提醒,更是一种有关教育的启示。作为考生和家长,应该坚持自我,理性选择专业;而作为高校和教育部门,则应思考专业设置的方向和体制问题,努力为学生提供基于自身兴趣之下的开放性选择,让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面更加广阔。
其他文献
“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创新创业”上。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这是李克强总理一周之内三提“创新创业”。此前的7月9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必须着力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促结构调整,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向纵深,实施创新
期刊
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战士一步步走上了共和国上将的高级领导岗位,不仅完成了人生壮美的远行,而且在戎马生涯中演绎了一部激越雄壮的人生乐章  从驻守海岛、锁钥渤海,到经略中原、拱卫京津;从沙场点兵、对越自卫、援建维稳,到抗洪抢险、后勤保障……面前的这位老将军,已渡过了近六十年的戎马生涯。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长河中,他从一名最普通的基层战士走上了共和国上将的高级领导岗位,不仅完成了人生壮美的远行,让生命抵达
期刊
从汪明挥洒写意、充满意境之美的陶瓷作品中,很难想象这位陶瓷艺术大师是个那么“写实、接地气”的人。  采访时,他不多谈自己的荣誉和成就——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中山陶瓷绘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景德镇陶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等;而是大聊自己“是村里著名的文艺青年”,学维修汽车的经历,追老婆的“绝招”,妻子拿着5000块全部积蓄支持他只身到景德镇画瓷器,聊他为了生存做过的一些“上不了
期刊
7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凯主动辞职。近半年来,包括陈凯在内,上海已至少有3名厅局级官员辞职。3月19日,原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卫明离职;7月9日,原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离职。(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官员离职之所以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原因是在高压反腐和从严治党的语境下,公众在审视作为政府官员是否经受得住相关的压力测试。因此大家既关注官员离职原因,也关注他们离职
期刊
四十不惑,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欧关系稳定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每天的中欧贸易额达17亿美元。中国和欧盟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平衡器和稳定器,因为双方都主张世界的多极化、文明的多样化,都希望世界和平与安宁。  6月29日,这已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第八次踏上欧洲的土地,今年上半年则是第三次,李克强真可谓是欧洲的常客了,但他与欧盟机构新一届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其中,推选和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工作,尤其引人关注。  自今年5月启动推选表彰工作以来,102位优秀县委书记从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旗)中脱颖而出。6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殷切希望。  回溯历史,上一次中央大规模遴选表彰优秀县委书记,已是20年前。
期刊
6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改革方案称,人大将严控包括官员、企业家在内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并缩减了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6月24日《新京报》)  中国人民大学取消部分官员兼职博导身份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是一种归位,而对大学和官员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免得被指责和诟病。官员作博导早就让舆论不满,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典型的权学媾和,而且在于有大学自降身段、谄媚权力的嫌疑,也有官员利用权力
期刊
一茬又一茬的公安边防官兵踏上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里寻找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  祖国最西端,莽莽雪域阿里高原。  “阿里”藏语的意思是“我们的地方”,这里群山如阙,雪峰如林,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40%,年平均气温-5℃。因极度缺氧,寸草不生飞鸟绝迹,生物学家宣布它是“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它为“永冻层”。然而,一茬又一茬的公安边防官兵踏上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里寻找着属于他们自
期刊
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党中央都会与时俱进地发出强烈信号,让8700万党员不可忘了自己崇高的称号与有别于普通群众的特殊身份。  今年,这样一个强烈信号就是“严”与“实”。  在2015年的早春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讨论时,全面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随后,以之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党如火如荼地展开,党各级组织的一把手登台承担起宣讲“三严三实”的第一责任。  “七一”前夕,习
期刊
民办教师,这个被认为在2000年起逐渐退出讲台的群体,已经彻底被遗忘在角落。就在不少人认为民办教师已经成为过去时时,仍有大量民办教师在乡村教学一线,搜索相关新闻,民办教师被欠薪、转正时被顶替、上访被抓捕、教龄被缩水、莫名被辞退等信息比比皆是。这个国家欠民办教师太多。  我的小学就是在民办教师的教育下完成的,因此在电视剧《我们光荣的日子》中看到1980年代乡村教师的形象被呈现出来时,内心有很复杂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