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诗经》学思想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语》中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和注解,对后世《诗经》学的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究《论语》中孔子解读《诗经》的方法,以"仁"来解读《诗经》。同时也将分析《论语》中的《诗经》学思想,"以诗言教"、"思无邪"、"兴观群怨"、"中和"思想。最后解析《论语》中的《诗经》学思想对后世《诗经》学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论语》;《诗经》;思无邪;兴观群怨;中和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0-0-02
  
  一、以"仁"来解读《诗经》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孔子的"仁",包括爱人和克己。"仁者爱人",孔子说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者才能够做到心地坦荡,善恶分明,不因为自己的私欲而喜欢或者讨厌别人。 "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经不能够发挥其作用了,因此也不能为人们所遵守,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想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想通过"仁"来逐渐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因此提出"克己复礼",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礼即周礼。
  "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仁在礼之先。从孔子和子夏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从孔子与子夏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本质,礼是仁的装饰,仁在礼之先。
  作到"仁"的方法,"克己复礼"。从孔子与颜渊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孔子"仁"的具体含义,孔子回答说,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仁。真正作到这些了,天下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仁人了。孔子进一步说明,达到仁,最终靠的是自己的修养,而不是别人。颜渊想让孔子回答的更详细些,"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对"克己复礼"解释为,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去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去听,不合乎礼的言语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去做。
  "仁"是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但是"仁"与"礼"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改变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因此,孔子在解读《诗经》时,更注重从礼的方面去考虑,符合礼治的必然为孔子所推崇。
  二、《论语》中体现的《诗经》学思想
  孔子将《诗经》作为教育弟子的教材。孔子多次弟子谈论《诗经》,并通过自己的评述,教育弟子。孔子将《诗经》作为教材教育弟子,除了《诗经》是古代反映风土民俗,社会生活的重要典籍外,也是为了传递西周的礼乐文明,逐渐恢复周礼。从《论语》中一段记述可以看出,"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能随便说话,将《诗经》看作具有话语权的文献。孔子认为不学礼,就无法自立,将礼看作是指导人行为的规范。孔子将《诗经》与礼在一起讨论,可见孔子对周礼的推崇。
  孔子将《诗经》作为国家对内施政,对外交往的标准。"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认为在熟读《诗经》的情况下,对内部能将政事处理好,对外不能将外交处理好,书读的再多,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因为它记载了先朝政事的得失,是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的教科书。孔子同样重视《诗经》的作用,指出一些熟读《诗经》但是并不能有效的治理国家的现象的同时,更表现对《诗经》的推崇。孔子同样将《诗经》看作是培养人才的教科书,治理国家的准则。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后世学者认为"必此《三百篇》皆本于无邪之思,皆出于性情之正。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有宜于人伦,有裨于风化。"认为《诗经》中每一篇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但是《诗经》中的很多情诗和怨诗明显与这种观点相抵触。朱熹提出了折中的观点,认为"思无邪",并不是作者之思,而是读者之思。《诗经》的内容并非是全部无邪,"无邪"的诗篇是作为正面的教育读者的,有"邪"的诗篇是作为反面的例子教育读者的。"《诗》之功用可以感发人之善心,可以惩创人之逸志。"读者在读《诗》的时候,可以对照自己的内心,通过内心的反省,逐渐作到"思无邪"。
  朱熹的观点有深刻的道理,对后代学者研究《诗经》奠定了道路,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朱熹的解释无疑是正确的,与当时的伦理道德标准也是相符合的。但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将《诗经》中的情诗列为淫靡之诗,好像与现代人的观念不相符合。孔子生活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是百家争鸣,完全以儒家的标准来定性《诗经》是不合时宜的,与孔子的原意也不尽相同,当时人并不认为用诗歌来表达情爱就是"邪"。孔子对《诗经》的定性中,只是从音律方面来讲的。孔子反对节奏轻快,旋律多变,风格柔媚的音乐,孔子将这些诗篇称为"郑卫之音"。可见孔子的"思无邪",指的是诗篇内容的"无邪"。
  孔子认为《诗经》的社会功用为"兴、观、群、怨",《论语.阳货》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兴发感情。孔安国对"兴"的注解是"引譬连类"。朱熹对"兴"的注解是"感发意志",意思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情感,引起读者内心的反响,从而影响读者的思想。"观"指观察民俗,郑玄对"观"的注解是"观民俗之盛衰。"朱熹对"观"的注解是"考见得失"。意思是诗歌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通过诗歌可以认识当时风俗的盛衰,政治的得失。"群"指处理好人际关系,孔安国对"群"的注解是"群居相切磋。"朱熹对"群"的注解是"和而不流",意思是读诗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互相促进,以提高各自的修养。"怨"指疏导怨气,孔安国对"怨"的注解是"怨刺上政",意思是说诗可以表达对苛政的不满,以疏导怨气。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高度赞扬,是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全面概括,《诗经》具有兴发美感,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教育后人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夫之曾说过"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认为孔子的这一观点几乎涵盖了《诗经》所有的内容。王夫之的观点虽然有些过分,但是指出了"兴、观、群、怨"说在中国《诗经》研究史中重要地位。
  孔子在解读《诗经》时反映出中和的思想,《论语.八佾》中孔子对《关雎》篇的评述"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有快乐的感情,但是并不放纵,有悲伤的感情,但并不伤痛。《关雎》在表达感情的时候,不偏不依,恰到好处,既有深深的情感,也有理智的调和,理智与情感达到了合一的状态。在孔子看来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自身的纯洁性,道德上的崇高性,还要有理智的影响。表达感情要适度、平和,不能任由情感而放纵。《关雎》中表达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是一种中和之美,欢乐并不放纵,悲伤并不伤痛,一切情感的表达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可见孔子对人的生命的重视与爱护,他希望人的生活和感情都是平和的,喜怒哀乐都不至于太过分,他反对沉溺于轻媚或者悲伤的音乐,以至于毁伤生命。
  三、《论语》中《诗经》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的解读对后世《诗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朱熹《诗经》学的影响。孔子的"思无邪"观,朱熹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思无邪"不是作者之思,而是读者之思。这可能与孔子的原意相违背,但是从朱熹所处的时代来看,朱熹的解释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孔子的《诗》教观也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教育的对象由弟子和贵族子弟发展到教育读书人和普通民众。孔子的"兴、观、群、怨"观也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兴"由兴发感情转变为理解文章的兴意,即文章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孔子的"中和"观更是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朱熹由此提出了"温柔敦厚"观,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发乎情,止乎礼义"。由此可见,《论语》中《诗经》学不但自身有深刻的意义,对后世《诗经》学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杨蓬彬.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07,(7).
  [2]朱金发.先秦诗经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9).
  [3]张丰乾.《诗经》与先秦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4]于光荣.孔子的"诗论"[J].邵阳学院学报,2004,(6).
  [5]赵东栓."兴、观、群、怨"说与《孔子诗论》[J].齐鲁学刊,2010,(3).
  [6]王轻鸿.孔子诗学的人类学范式--"诗可以兴"重释[J].孔子研究,2008,(5).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和整体质量好坏的最全面准确的指标。围绕提高企业价值这个目标,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并购,许多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靠正常经营手段无法实现的飞跃发展。如美国的微软公司,短短的10年间就从一个市场价值只有33亿美元的中小公司一跃发展成为市场价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世界著名公司。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高新技术    一、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  (一)高
期刊
期刊
现在,贺州客家人的婚俗还基本上遵循以上几个步骤进行,只是有些地方不再唱礼俗歌,"食喜酒"席间的对歌活动已经不复存在。  (三)葬礼祭祈  贺州客家成年人死后,一般举行丧礼。在丧礼中,请和尚打斋是必须的一环,和尚打斋时,最主要的方式是唱鸡歌安慰亡灵。而死者的亲戚在哭丧时也边哭边唱歌以缅怀死去的亲人,并表达对死去亲人的难舍和难过。另外,贺州客家住区中,基本上每一个家族都集资建有祠堂,祠堂里"请"死去的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如何开展?应采取哪种科学的方法?本文对此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0-0-01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尤其需要讲究教育方法。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紧密联系实际,在工作内容、方法、手
期刊
摘要: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动力的综合反映。学生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培养人,这个目的是通过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具体环节来实现的。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只有转变观念、转换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主旋律,才能取得时效。  关键词: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期刊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承担了中国共产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纳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  关键词:党政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    一、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我国高职院校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经历的时间较短,经
期刊
摘要:自我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产生和主客体分化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不是自发式、放任自流式的教育,而是在教育指导、激发下的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自我教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现实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创造各种条件,正确引导和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大学生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期刊
摘要:父权制受害者的形象被长期定格在女性身上。然而,在父权制的桎梏中,年轻男性也是受害者,他们或受到身体上的折磨,或遭遇精神上的戕害,或二者兼有。与此同时,面对人微言轻的女性,年轻男性又故作姿态,对她们进行弱者对更弱者的格斗。奥尼尔作品《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三个儿子一方面受到作风专横的父亲的压迫,另一方面又对女性肆意伤害。本文通过分析剧中三个儿子的遭遇以及他们对待女性的方式,探讨年轻男性在父权制下的
期刊
摘要:"圈地运动"是国内史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个历史学范畴,议会圈地属圈地运动的一部分,是其发展至18世纪的最高级形式和最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状态。议会圈地与敞田制村庄是紧密相关的:敞田村是议会圈地的客体基础,是议会圈地研究的初始条件。敞田村解体和圈地运动是同一历史进程,对18-19世纪英格兰乡土社会变迁的研究,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就这一史学问题的研究趋向提出一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