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阳在春城,有点像江南五月的味道,走不多时,就有些困乏了。忽然间,眼前闪现一条古朴的老街,一块块方条青石已经被踩得光滑发亮。路不宽,主道两边还是设着护栏来隔开行人。中间的车行道,只见自行车、電瓶车,偶尔会见一两辆脚踏小三轮。护道外地面依然是方条青石。路两边一式的两三层小楼,一样的中式建筑,有的楼还有雕梁;一样的荸荠色,油漆斑斑驳驳,楼上的木格窗更显破败,有的甚至让人怀疑楼上早已不住人了。
老街如此沧桑,正是我心中想要的。
临街的一间间铺面,所经营的大多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驻足一家修理、制作各式皮件的小店,店面就两张双人课桌宽,玻璃柜里出样的是皮带、皮夹、皮包……守店的是一对老夫妻,50年代人。老先生在柜台上为一条皮带配皮带头。我便与他攀谈起来——
“这房子那么老,楼上不住人了吧?”
“住呀!我就住楼上。”
“这店有些年份了吧?”
“少说也七八十年了。”
“您也不过……祖上传的?”
“我66岁了,一直自己开。公私合营那会儿,交了出去,要你交你就得交。多少年后又回来了。现在可好,老街改造,要你走你就得走!”看得出老人对于折腾的不满。他手中的活儿结束了。我身上的皮带一个塞皮带尾巴的小套掉了好一段时间了,夏日里不穿外套,皮带总是翘着,尤其是拍照时,总得记着用手按着,也找不到地方配一个套。开始我请他为我打一个,他说他手伤(确实,裹着纱布),不便做。攀谈过后我再请他帮忙做一个套,他将一小条皮料,剪成套子合适的大小,丢给了他老伴。不一会,我接过皮套,套上了腰带,正合适。5块钱,解决了我几年的问题。
路的中段,行道上一路牌“光华街”, 标明东西向。靠近路牌赵老馆门口的小桌子边,走累了的行人,小凳上一坐,悠闲地吃着冷饮。街的南北有不少小弄,而小路或者是小弄堂拐角的店,更有气派。光华街和文明街的交叉路口,楼高三层的福林堂药铺就特有气派。黑底金字招牌“福林堂”三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招牌上方同样是黑底金字“云南药圃”。大门两侧圆柱上黑底金字的对联,上联:“遵法炮制生熟饮片”;下联:“精工修合丸散膏丹”。二层楼的楼墙上, “川广云贵,地道药材”、“参茸燕桂,丸散膏丹”,一排大字赫然在目。三楼的屋檐下,18只大红灯笼尤显喜庆。
我太太旅途劳顿,血压有点高,遇上药铺,正好去配点药。步入药铺,古色古香,药香幽幽,犹如进了一个本草中国的博物馆,草本、药材、药方、医书,碾盘、石臼、擂钵、药罐、瓷坛、量器、银针,鹿茸、羚羊角、阿胶、人参、灵芝、枫斗、冬虫夏草、熊胆、牛黄、虎鞭、麝香……一应俱全。走道、楼梯、诊室、收银,书画、标本、模型,每一道墙都说话,每一扇窗都是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的窗口。
为我太太把脉的是三代中医世家、心血管等多科中医老专家。我在走廊里橱窗中读到了他已故父亲的介绍,以及他们姐弟仨的介绍。我还特意在他长兄坐诊的门口张望了一下他的哥哥。配好药,下得楼来,细看,店堂里布满了一块块含金量特高的牌子,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有“中华老字号”的金匾、“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十大兴滇传统品牌称号”的牌匾。
过后才得知,福林堂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巳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创始人李玉卿,前清时期随父李德由湖北黄冈到云南。因深谙医道,便在光华街创立了这个药店,并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久之,遂成杏林,故药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泽杏林”。一个偶然的机会能步入光华街,步入福林堂,这是我们的福分。
皮件小铺的老弟,你一辈子坚守在这条历史老街,更是一种福分啊!
责任编辑:黄艳秋
老街如此沧桑,正是我心中想要的。
临街的一间间铺面,所经营的大多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驻足一家修理、制作各式皮件的小店,店面就两张双人课桌宽,玻璃柜里出样的是皮带、皮夹、皮包……守店的是一对老夫妻,50年代人。老先生在柜台上为一条皮带配皮带头。我便与他攀谈起来——
“这房子那么老,楼上不住人了吧?”
“住呀!我就住楼上。”
“这店有些年份了吧?”
“少说也七八十年了。”
“您也不过……祖上传的?”
“我66岁了,一直自己开。公私合营那会儿,交了出去,要你交你就得交。多少年后又回来了。现在可好,老街改造,要你走你就得走!”看得出老人对于折腾的不满。他手中的活儿结束了。我身上的皮带一个塞皮带尾巴的小套掉了好一段时间了,夏日里不穿外套,皮带总是翘着,尤其是拍照时,总得记着用手按着,也找不到地方配一个套。开始我请他为我打一个,他说他手伤(确实,裹着纱布),不便做。攀谈过后我再请他帮忙做一个套,他将一小条皮料,剪成套子合适的大小,丢给了他老伴。不一会,我接过皮套,套上了腰带,正合适。5块钱,解决了我几年的问题。
路的中段,行道上一路牌“光华街”, 标明东西向。靠近路牌赵老馆门口的小桌子边,走累了的行人,小凳上一坐,悠闲地吃着冷饮。街的南北有不少小弄,而小路或者是小弄堂拐角的店,更有气派。光华街和文明街的交叉路口,楼高三层的福林堂药铺就特有气派。黑底金字招牌“福林堂”三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招牌上方同样是黑底金字“云南药圃”。大门两侧圆柱上黑底金字的对联,上联:“遵法炮制生熟饮片”;下联:“精工修合丸散膏丹”。二层楼的楼墙上, “川广云贵,地道药材”、“参茸燕桂,丸散膏丹”,一排大字赫然在目。三楼的屋檐下,18只大红灯笼尤显喜庆。
我太太旅途劳顿,血压有点高,遇上药铺,正好去配点药。步入药铺,古色古香,药香幽幽,犹如进了一个本草中国的博物馆,草本、药材、药方、医书,碾盘、石臼、擂钵、药罐、瓷坛、量器、银针,鹿茸、羚羊角、阿胶、人参、灵芝、枫斗、冬虫夏草、熊胆、牛黄、虎鞭、麝香……一应俱全。走道、楼梯、诊室、收银,书画、标本、模型,每一道墙都说话,每一扇窗都是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的窗口。
为我太太把脉的是三代中医世家、心血管等多科中医老专家。我在走廊里橱窗中读到了他已故父亲的介绍,以及他们姐弟仨的介绍。我还特意在他长兄坐诊的门口张望了一下他的哥哥。配好药,下得楼来,细看,店堂里布满了一块块含金量特高的牌子,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有“中华老字号”的金匾、“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十大兴滇传统品牌称号”的牌匾。
过后才得知,福林堂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巳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创始人李玉卿,前清时期随父李德由湖北黄冈到云南。因深谙医道,便在光华街创立了这个药店,并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久之,遂成杏林,故药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泽杏林”。一个偶然的机会能步入光华街,步入福林堂,这是我们的福分。
皮件小铺的老弟,你一辈子坚守在这条历史老街,更是一种福分啊!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