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词语教学 提高阅读效率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课中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时出现的问题
  教学时,我利用音像、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为理解文本内容做好铺垫。通过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雷利的遭遇,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但是在快下课时,我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及调查的战争资料写下自己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却根本无法动笔。
  选定这篇文章后,我通过分析教材、参考各种教学资料,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表达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更要从语文工具性角度考虑,让学生发现语言特点,学会运用。于是我按照这种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但在真正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据我分析,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关战争的信息,但这毕竟不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在理解课文时会出现困难。于是我除了安排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外,在课堂上还很用心地制作了课件,希望借助图片、音乐营造的情境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当真正让学生动笔写感受时,依然写不出一个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有问题?是图片量太少,学生没有看清楚?还是对重点句理解分析得不够透彻?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二、词汇教学不扎实导致问题的出现
  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无所适从的情景让我始终不能忘怀。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不但观看了这节课的录像,还做了课堂实录,希望能寻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当之处。后来。我果真找到了自己教学的一大弊病——每一处难点的学习虽然设计巧妙,起到了引领学生思考的作用,但在落实中,无论是学生的发言,还是我的评价,总给人一种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之感。课后。在和我的指导教师的交流中,我终于弄清了问题的结症——词汇教学不扎实。
  课后,我也再次翻阅了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的定位。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的困难首先来自于词汇,词汇教学在第二学段应该是教学重点,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我的指导教师针对此问题选择班中两个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做了一个简单调研。教师问了他们几个词语的意思,结果他们认为,“卓越”就是“对工作非常认真”,随后又说了一个句子“我的爸爸是个卓越的警察。”;“圣坛”就是“世界上”,“弥漫”就是“战争没有停下来”;接着,学生说了两个句子“花园里弥漫着香气;春风弥漫在北京城。”
  通过调查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学生其实并没有理解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意义。学生不理解词语的用途,教师却要求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且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当然不会写。
  鉴于此,我又深入分析了这些词语对于文中意义的理解会造成怎样的障碍。卓越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的意思。在本文中,卓越是个概括性的统领词。“爸爸”不仅仅是卓越的观察员,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硕士,更是雷利心目中卓越的父亲,谁都不可以替代的父亲。在这里。卓越就有了唯一的意义。因为这个唯一,使得这个孩子在丧父两年之后,提笔写信,思念父亲的情感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有所消减,反而更加强烈。
  这位卓越的父亲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圣坛”是一个宗教术语,是个圣洁、崇高而又让人顶礼膜拜的地方。而“爸爸”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就是说爸爸的牺牲是崇高的、圣洁的。一个圣坛可以看出父亲从事的事业是如此的光辉伟大,他是为了人类的和平而工作。这更加凸显了父亲的卓越。
  相关联的词还有“人道”,它是战国时哲学家们提出来的与“天道”对应的一个词,郑国名相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后来,其意义不断发展,具有了“一种对做人基本价值的追求,成为一种是否还称得起为人的底线”的意义。之后,它又跟西方的“人道主义”相结合,褒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以现代眼光研究人的状况、特点、前途和利益。这样一个含义复杂的词语出现在文中,教师没有任何讲解,而这个“人道”恰恰能够体现父亲从事的工作之圣洁,父亲之卓越。
  对人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最后会发展到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如此水到渠成。这样的词汇教学既跟文本结合,体现其人文性,又能在词汇教学中学习词语意义并学习使用词语,达到工具性的目的。可是我忽略了词汇教学,认为简单地展示几张图片,再配上能够调动情绪的音乐,就能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当图片隐去,当音乐停止时,学生对文字的感触却并不深。所以当要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们迟迟无法动笔。
  三、努力解决词汇教学中的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下一步就要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词语,帮助他们完成练笔。课后,针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我在全班范围内做了一次调研,问题果然集中在“卓越”、“硝烟”、“弥漫”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上,甚至全班仍有2/3的学生都不知道“和平之花”的意思,“浸满”、“凯旋”、“威胁”三个词语也有五六个学生不理解。面对这种现象,我只好让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明白词语的本义。然后,播放伊美战争录像,把学生带进战争的场景,再现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对战争的仇恨,以及渴望和平的情感,再加上我生动的解说营造了有利于阅读主题情绪化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仿佛走进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中,耳边仿佛听到战争中孩子的呐喊声,从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娇嫩”、“和平之花”等词的意思。也突破了字词难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学生闪着泪花的眼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到这些感受来源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已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让我真正感受到不是人在读书而是心在读书。这次教学后。我再次让学生写一写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除一两个学生写出的解释仍停留在词语本意的基础上外,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纵观自己对这节课前后的准备、上课、课后调研、上课补充学习、课后测试、反思,整个环节虽然繁琐,但收获却是颇多的。这次活动让我受益最大的一点是彻底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那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还要注重人文性。而所谓的人文性,只有依托对这些重点词语、句子的深刻体会才能实现。否则所谓的“人文”对于学生只是一个“标签”,是没有体会和感悟的“空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便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了。
  (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摆在许多学校案头的问题。山东省五莲县洪凝街道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镇小学,立足城乡发展的实际,积极克服乡镇学校面临的资金紧张、教师资源短缺等实际困难,大力开展学校社团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提前谋划,搭建社团建设骨架 
2014年12月下旬,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召开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工作会议,总结2014年“减负”项目的工作,研究落实2015年全市中小学工作任务,迎接教育部的验收。  盘锦市已经形成和健全了“减负”的管理措施和监督检查以及评价机制,此次会议号召全市各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要上下一心,扎实工作,在新的一年高水平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高品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聚焦“双驱”化,全面推进师德师能建设  扬州市教育局以“百名机关干部、百名校长,千名骨干、万名教师”为活动主体
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从教,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下发了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对实施范围和招聘规模、招聘工作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
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是改革的难点。海南省作为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区之一,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于2006年起就组织精干力量对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方法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开发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随着评价工作的深化推进,原先设计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手册》使用期间,学校和一线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和意见,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
科学与艺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动力,二者的结合是创造的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培养创新人才要文理并举,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和艺术的研究领域虽然在起源上不同,但两者却密切相关。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着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各种艺术作品的风格;艺术的形象思维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迪;而作为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重要自然学科——化学,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是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更多地围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变革来进行。笔者所在学校对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正是基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落实来开展的。几年来,学校致力于构建生本课堂,探索出“学、展、点、练、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尝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开展山西省太原市初中信息技术促进学
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促使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被人们迫切需要。近年来,英语学习逐步呈现低龄化,幼儿英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家长,从自己的孩子出生开始,就对其实施英语教育。国内外关于儿童早期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于儿童早期双语习得的应用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幼儿园儿童这个群体,针对1~3岁幼儿双语习得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对于1~3岁幼儿来说,家庭是其最主要的生活场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化综合改革,从源头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地要加大治理力度,坚决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2014年4月至6月间,从省、地(市)、县(区)、学校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自查督查工作。教育部将对部分省份进行督查巡视,结果将向省级人民政府反馈,并以适当方式向
在英国,“特殊学生”包括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语言不过关的学生、行动或智力有问题的学生。每一个特殊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英国的学校教育却也真实地做到了“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英国,这些“特殊学生”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笔者近期用两个月的时间参观走访了二十几所英国学校,所有学校都有特殊的学生,有些学校的“特殊学生”甚至占到学生总人数的10%以上。出现这种现象,还要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