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来源 :现代育儿·幼教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曾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不论在如厕、盥洗、户外和活动中,如果硬生生的引导孩子照老师的指令去做,总会发现孩子很无奈和厌烦,孩子身上的毛病会越来越多。但是当我们提供一些材料给幼儿,幼儿会玩出不同的花样,给幼儿一点选择的自由,他们会玩出自己的个性。在幼儿游戏中我们发现,有幼儿由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有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主动担任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为照顾“宝宝”而忙碌;有幼儿穿上老师制作的环保服饰,忙着装扮自己而高兴……在此时幼儿的性格、情感、交往能力、兴趣爱好和意志品质等都会体现出来。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又该如何实施呢?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理念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
  在我国,有着许许多多的幼儿园,有公办园、民办园、城市的、农村的。有教师将幼儿的智力开发与智力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唯一目标,认为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幼儿,看着孩子们能把教师教授的知识表现出来,就算是完成教育任务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集体活动占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扮演着领导主导的权利,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一项一项的教育任务,特别是在农村的幼儿园,小学化很严重,每天孩子面对的是做数学题、写字、拼音等。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做了一幅画的示范,就指导幼儿学画,画出来的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当我们在看到画时就会猜想道,孩子是在什么样的活动下进行的,教师又对幼儿采取了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孩子们表现得是教师的思想、方法,而并非是自己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完全失去了创造的空间、创造的权利。换而言之,就是剥夺了幼儿创造的权利和自由。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灌溉这片幼教的乐土上的花朵。花朵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得独一无二。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长的教育理念观也会限制了幼儿发展。现在的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喜欢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幼儿的排名、分数为荣耀。每天一接到幼儿就会问:宝贝,今天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学了什么。见到同龄的幼儿报名了什么才艺班、奥数班,自己也拽着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班。在幼儿园大班,还有家长会要求老师要教小学的拼音、100以内的加减法,更有家长会以幼儿园有多“东西”学来为幼儿选择幼儿园……这样的家长在我周围是占多数的,家长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幼儿发展。
  二、游戏的定义
  (一)游戏是自由、快乐的活动
  从游戏的动机来分析,幼儿参与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主动自愿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对某一件物体感兴趣不感兴趣,要不要去玩,或者是想要去哪里玩、玩什么,都由参与者自主决定,他享有决定的权利。当幼儿自愿去玩时,他们内心的表现是积极、快乐的,并会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幼儿玩得快不快乐,从幼儿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就可得知。
  (二)游戏是参与者亲身体验的
  游戏好不好玩、孩子们玩得开不开心,这是由参与者亲身体验感受过、操作过后,才能做出判断的。如,在组织幼儿玩“撕名牌”的游戏时,玩的幼儿不断发出激烈的叫喊声、欢呼声,当游戏结束后老师问全班幼儿:“游戏好玩吗?”赢的一组齐声说:“太好玩了。”而有的幼儿却觉得场面太吵、运动量大或者不喜欢这种环境的就会说:“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玩,太吵了。”可见只有体验过了,才能真正感受到游戏是否带给自己快乐。
  (三)游戏是生活经验的呈现
  幼儿的游戏来源于生活,经验也来缘于生活,成人在生活中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参加的每一种活动、经历过的事情都是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如: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当“妈妈”的听说“宝宝”不想吃饭时,会忙用手去摸“宝宝”的头,去感觉体温,假装把一根体温计放到“宝宝”的腋窝下,帮“宝宝”贴退热贴。这些举止,是在模仿成人的动作,回忆自己以前发烧时妈妈是怎样帮自己处理的,随即就呈现了自己记忆的情景,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三、我国游戏的分类
  根据在实践中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的结合程度,把游戏分两类:
  (一)本体性游戏
  本体性游戏指儿童不是按照成人的意愿或受外界强加因素的影响而游戏,而是儿童自愿、自主、自发的进行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就是目的,所以也称之为目的性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可以自主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游戏的角色、自由选择用什么材料去玩等,如:幼儿语言区中自由摆弄手偶进行故事的创编、娃娃家自愿的当妈妈或宝宝的角色、自由装扮自己进行个人的表演或合作表演、户外的体育自选游戏都是属于本体性游戏。
  (二)工具性游戏
  工具游戏指可以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这种游戏其目的不在游戏本身,而是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如: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中,幼儿当小兔,老师扮演大灰狼,小兔跟在老狼的背后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如果老狼回答7点钟,“小兔”就双脚原地跳7下,如果是10点钟,“小兔”就要回到一个设定的“家”里。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师都在进行着引导幼儿通过游戏达到教育的目的,指令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发展。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都属于工具游戏。
  四、理解游戏的价值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1.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幼儿还会在游戏中积累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进同伴間的友谊,如:玩角色游戏“小医院”的游戏。成人的经验是:挂号——门诊看医生——配药——打针。但幼儿们刚进入游戏区,都会去拿医生的工具,自豪地穿上白大褂,对大家说:“我是医生,我给你打针吧。”在幼儿的游戏中,只要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就是打针,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最深刻是“打针”,所以他们不会想到去挂号。在打针的同时,幼儿们也同时体验了病人的角色,那么幼儿就会自然地说,你来当病人吧,我来当医生,这样游戏情节就自然展开了。在这样一个有爱的氛围中,幼儿间学会了互相帮助。他们在吵吵闹闹中分出了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懂得关心同伴,提高了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促进了社会能力。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促进幼儿探索、发展和成长的有效途径。孩子天生好动、爱玩,游戏又是学习获得经验的基础。游戏的不定性会给幼儿带来很多不同的问题,激发幼儿去解决、探究的欲望,如:大班级的幼儿在进行“浮与沉”的实验中,当孩子们把老师提供的物品放入水里进行一一实验后,发现有幼儿把一个空的瓶子拧开,装入一些水后再放到水里时,有了新的发现,瓶子竟然能浮在水中间。于是,孩子们也把瓶子装入各种东西,再重新放入水里,静静等待新的发现。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知水的浮力和物品重量的关系,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实验中操作、比较、分析、对比、思考等充满的变通性,然后促进幼儿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也获得了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智力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每到春季、秋季寒热交叉时节、幼儿因病请假的人数会增多。加强幼儿的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游戏时,幼儿的肢体动作、器官、全身都能投入其中,如:用沙包打大灰狼锻炼幼儿投掷、蹦蹦跳跳、钻爬等技能,又能发展大肌肉和动作的协调性,利于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发育。又如:益智区中游戏“夹豆豆”,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生活区的“系鞋带”促进手脑协调……游戏的愉快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游戏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增强自信心
  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认识某些现象,自行解决问题,在游戏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那游戏时老师可以给幼儿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幼儿自己选择今天玩什么、选择什么材料玩怎样玩、如何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问:小朋友,今天我们玩球好不好?幼儿就会露出不耐烦地表情说:怎么又玩球,天天做球操,我们还要玩球。听了幼儿这么一说,我又问了:那你们想玩什么?这一问:孩子们都感觉到了自己是游戏的主人,纷纷说出了自己想玩的游戏,表情很兴奋。得到同意后,幼儿欢天喜地地三三两两自己忙乎起来,有的玩轮胎、玩攀爬、跳高拍物,等等。喊声、笑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整个操场立刻活跃起来。在游戏的全过程,可以发现游戏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态度,帮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幼儿在处理问题上更有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三)游戏可以使教师观察到真正的学习
  有教师认为,在实施国家课程以来就有压力,于是便组织更多的“正式活动”来收集每个学科领域中幼儿学习与成绩的证据,即便幼儿对正式活动的开展根本不感兴趣、厌烦,但教师们依旧为了收集孩子的成绩,为正式活动的开展忙碌着。从教师们的理念来看,这并非是导致高质量的学习获取的方式,但为了收集这类学习证据,就会以“正式的活动”来完成这“任务”,但通过开展自主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却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谓的“证据”,我们可以收集孩子游戏活动的相片,孩子进区域活动时的记录、通过观察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制定评价表等。老师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游戏更能注重于探索、发现、实验的过程。玩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有效才学得有用。这是游戏的价值。
  五、如何做到游戏为基本活动
  (一)给幼儿游戏的权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要“去小学化”和“学科化”,明确了游戏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指南》中还明确规定,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保证幼儿1小时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游戏是孩子的天命,离开了游戏,等于扼杀了孩子的命运。所有的教育目的不是要通过老师的说教,我们应给予孩子们游戏的权利,在一日生活安排中,不要把知识技能等安排在幼儿游戏的时间里。有不少老师成了游戏的主导者和设计者,把知识灌输在所谓的游戏里,精心组织了设计好的游戏,不断地引导幼儿要这样做,一次又一次的纠正其行为和动作,控制了幼儿的思路,限制幼儿的发展。幼儿们都是按成人的游戏在玩,对于幼儿而言,根本没有趣味性。游戏是幼儿自发感到快乐、想玩的行为,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
  游戏是幼儿必不可少的活动,作为幼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资源丰富、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利于幼儿更直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教师提供的环境能体现幼儿游戏的质量。在一次听李思娴老师的讲座中,她为我们听课的教师呈现出3张幼儿园玩沙的相片,我们观察发现,幼儿在一个有小木船、挖沙的工具的沙池中,幼儿的表情是欢快的、幼儿间的交往、交谈是自由的整个画面和前面两张截然不同。你给幼儿提供一个模拟商店的环境,幼儿就会玩模拟卖场的情景;给幼儿提供一个舞台,幼儿就会在上面又唱又跳,可见环境是无声似有声。
  (三)体现幼儿游戏的主体性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其中游戏活动是最能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性。在每次的主题墙布置中,老师总会邀请幼儿一起参与进行布置,和幼儿协商可以收集什么样的物品或图案,又或者做哪一些手工粘上去,这样幼儿会乐意去做手工或者去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会觉得很自豪,在下一次的主题布置中,幼儿会欣然、自主地参与到其中。又如,区域活动中,在投放材料时,老师会考虑到材料对幼儿年龄特点是否相符,幼儿在操作中,是否有利于幼兒的发展。游戏时,考虑幼儿是否会喜欢玩这样的游戏、设计的游戏对幼儿得到什么样的发展。只有在幼儿得内心需要得到满足时,对活动的参与性才会更强、更积极,幼儿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一日生活游戏化
  一日生活是指幼儿从早上入园到留园所在园内的所接受的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活动,包括进餐、盥洗、午睡、户外游戏、室内的区域活动等。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为了让幼儿愉快轻松的度过每一天,自主的参与每一项活动,老师可以把一日的生活游戏化、实现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1.生活游戏化
  在一日琐碎的生活中,我们会组织幼儿吃、喝、拉、撒,如果我们把这些都游戏化,一切都会变得轻松愉快,幼儿一天都会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让幼儿学起规则来不厌烦不疲惫。如:小班幼儿在吃饭时,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引导幼儿好好吃饭,不要掉米粒,幼儿在进餐时总会控制自己不要学大公鸡。用水果的名称帮助幼儿分清自己坐的桌子,等等,这些都关注到了游戏性的精神体验,实现生活游戏化,让幼儿轻松愉悦的度过幼儿园生活。
  2.常规游戏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老师组织活动的重要手段,常规不好,教师开展各项活动会显得非常得吃力。但老师也不能以命令式的语气去让孩子像机器人一样去执行任务,要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如:有玩具时,孩子们一听到收玩具的音乐就会飞快地搬凳子回来。可怜的玩具东一个西一个的躺在地上。老师说:“噢,捡蘑菇咯看谁能把地上的蘑菇捡起来。”孩子们立刻开心起来,迅速地把地上的玩具一个不剩地送回家。这些总比老师以命令式的语气命令孩子强。在上下楼梯时,大班的孩子会喜欢一边爬楼梯一边高兴地谈论,还有调皮的孩子喜欢在楼梯上打闹。老师组织了“木头人”的游戏,引导孩子一边轻声的读儿歌:山山山,爬高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一边上下楼梯,引导幼儿在游戏2-3次后就到到达指定的地方,幼儿把注意力放在了游戏中,减少了吵闹和意外的发生。当然,老师也不能每天都玩一种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当时的情景去变换游戏的玩法。
  3.学习活动游戏化
  (1)设计情景游戏,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根据教育的要求,创编和改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的有趣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绘本故事教学《老鼠嫁女》,在故事教学中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在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音乐表现的体验中,我边让幼儿看图,并阐述图片的内容,幼儿直接观察图片就能得知故事发展的情节,于是我在讲到,老鼠女听说乌云最怕风,让幼儿创编,老鼠女接下来要找谁呢?大风就是最强大的吗?当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得知老鼠女还要继续找最强大的——墻、找老鼠、找猫,让幼儿顺着故事发展的情节继续创编。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第二课时,让幼儿进行角色的扮演,把《老鼠嫁女》的故事演绎出来,整个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把课程渗入区域游戏
  游戏游戏不是学习学习,这多有吸引力啊,我们何不常用呢?听到学习孩子们想逃跑,听到游戏,他们像得到宝。如班级《相反国》通过探索生活周围的事物,寻找相反的现象,以看谁说的多的游戏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的相反词,老师记录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图卡打印成纸牌大小的卡片,画出九宫格,设计游戏“翻翻乐”,投入到区域中,供幼儿以“翻翻乐”的游戏进行边玩边学,幼儿在玩时知道,是相对应的相反词才是归自己的战利品。他们在一次一次失败中获得了相反的应验,为了想要赢得更多的战利品,他们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学会相反的词语。又如:大班下学期的主题《买卖小高手》,直接把益智区布置《迷你小超市》投放各种生活用品、文具等当货物,价格、角色牌收银机准备好,一个热热闹闹的超市就开张了。在游戏中,服务员学会了促销的手段,收银员和顾客学会了钱币的换算等,这一些老师不用组织一节活动课去教孩子,直接把材料投放区域,幼儿又在区域游戏中提高了幼儿观察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孩子在积极的主动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六、结论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方式。借助游戏丰富的教育形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主参与、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体验游戏的成功,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责任。给予幼儿游戏的时间和权力,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材料,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一种有效提高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小篮球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一种球类游戏,但活动的形式,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拍球层面上。日本学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幼儿运动技能、技巧的发挥,也在于幼儿在多种体验后获得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俄罗斯幼儿教育十分重视运动与游戏的结合,强调其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并指出其借助情感影响对形成幼儿积极个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外学前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幼儿身心发
期刊
这一主题方案我们曾经开展过几次,都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开始这一主题的学习之前,我们信心满满,相信孩子们可以从这一主题中学习到很多课本没有的东西,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与我们预想的一样,我们教得开心,孩子们学得更是高兴。  “拍啊拍铰刀……”“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潮州出名是功夫茶,好功夫来冲好茶……”这样一首首好听的潮州歌谣经常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玩着玩着都能随口唱上一两首。刚开始这个主题的
期刊
潮州歌谣内涵丰富,其中的儿童歌谣多具有启蒙教育作用。将潮州歌谣引入幼儿园教学,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开发、编撰科学、系统的潮州歌谣园本教材,引导幼儿传承、发扬优秀的潮汕地方文化,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使其在语言、艺术审美、自然科学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幼儿及家长普遍对潮州歌谣和地方文化的传承教育不够重视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
期刊
儿童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其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潮州地处岭南,是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都,是人文鼎盛的“海滨邹鲁”,是文物丰富的“岭海名邦”,具有风情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幼儿园开展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科研项目《幼儿
期刊
本土文化课程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幼儿园如何做到有效地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呢?笔者在实践研究中,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探索了幼儿园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方法,以便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借鉴经验。  一、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指通过创设具有潮州特色民俗文化氛围的环境,如物质环
期刊
“雨哩大大点,老猴出来琰;琰着包哩烧,爱食无米票……”“东门一个鼓,西门一个鼓,老伯曝菜脯,曝到目土土……”这是近段时间我们幼儿园在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主题活动时传出的一阵阵清脆稚嫩的童谣声。这些充满诙谐有趣、朗朗上口的潮州歌谣,在家长支持、配合和老师精心准备的基础上顺利唱响。  在这一主题开展的七周里,孩子们对这些家乡歌谣特别喜欢。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表演、绘画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
期刊
区域活动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比较喜欢共同游戏,喜欢与同伴交往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观念中提出:“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需,同时强调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幼儿
期刊
潮州歌谣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灿烂,但年轻一代却知之甚少。潮州歌谣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地方课程资源,有利于我们教师扩充知识资源,拓宽教学途径,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们应该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孩子们学习潮州歌谣,让优秀的民俗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们的心中,让灿烂的歌谣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潮州歌谣的教学首先是一种体验地区方言美感的活动,是一个由感受到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
期刊
潮州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是潮州方言表述说诵的载体,说说唱唱,有专门的曲谱歌唱,在民间口耳相传。它最大特点是押韵顺口,节奏鲜明,徒腔延调,表情生动,并且内容广泛、诙谐、易记、形象。潮州歌谣风格朴实,是民间喜闻乐见、抒情达意的文学体裁,是潮州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学习的愿望,促进认读、语言、交往、合作等能力的发展,我们追随孩子的生活和兴趣,尝试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适合
期刊
“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这些潮州歌谣朗朗上口,又可用于各个活动中去。潮州歌谣,既不失文采,又化雅入俗,表现出生活化、通俗化的方言文学特色。它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着地方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况、社会生活;表现着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既适合孩子吟诵,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孩子对本土文化的亲近感,使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这个方案活动在家园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