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薄弱,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是职责所在。文章以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指向,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影响到教育领域,推动了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目前的中学教学仍以中考为导向,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学生认识不足,兴趣不强,加之教学方式等原因,导致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强。尤其在农村,由于地域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中学教学更是以中考为指挥棒,有的农村学校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有的学校多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换计算机硬件设施。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
一、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内容。农村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大部分学生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信息技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如何应用计算机、如何使用办公软件等,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鼓气,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同时,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神秘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采取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中,由于学生首次接触Excel,且Excel的功能强大,应用较广,教师如果讲解得太多,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场景氛围,将200名学生的成绩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最快的时间统计合格人数、合格率、不合格人数、不合格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电脑上展示。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讨论,根据所学知识不断尝试,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最后,教师让学生发言总结,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可以发现Excel功能的强大和便捷。这样,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尝试处理其他数据,掌握了新知识,丰富了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信息技术更有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但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在实际动手中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有条件的农村中学可以搭建VR课堂、PAD课堂等。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演示文稿”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技巧。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就是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学生自我演练,程式化的教学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建议,教师将讲解PPT传到学生电脑上,让学生自己操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借助演示文稿讲一个故事。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下自己制作演示文稿,自主预习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课上,学生将自己的演示文稿一一展示出来,说出自己演示文稿的优点和不足,并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其他同学分享。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教学法是通过强调学习任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农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较少,但兴趣很强,不过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如何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采取任务教学法,就要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都明白学习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如在讲解“演示文稿”如何插入背景音乐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任务确定为“制作音乐贺卡”,将事先做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基本印象,然后展示制作音乐贺卡的步骤,并分析音樂贺卡的结构,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插入图片,如何插入文本,如何插入背景音乐等,将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通过任务分解,学生明确了制作音乐贺卡的基本步骤。教师不做过多介入,点到为止,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任务。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建立起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而且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当中,拉开了智能时代的大幕。农村初中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不够深刻。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日常生活情景,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有用的,进而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几张海报,在导入环节将图片放在PPT上,让学生先产生最直观的印象。教师从旁引导学生,告诉学生:“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都是图文配合的,那么如何通过电脑来实现图文配合呢?”教师不要直接讲解插图的技巧,应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文信息,比如广告牌、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让学生明白图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教师也可以展示单纯的图片或者文字,让学生比对,进而认识到图文配合远比单纯的文字、图片更加精美,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建立起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图片设计一张图文配合的海报,要求尽量精美。学生通过分工配合,认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五、基于学生的表现欲望开展教学
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希望能通过竞赛来获得更多的肯定。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这种没有动力支撑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缺乏兴趣甚至厌学。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不以学生的表现欲望为动力,组织竞赛教学呢?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想要获取肯定的心理组织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感到紧张,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演示文稿”一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础技术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掌握的动画技术、超链接、声音音效技术等,将学生按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强弱搭配分成若干组,成立竞赛小组。教师先创设竞赛情景,设置适当的比赛奖品和奖状,要求学生设计的作品有创意,有趣味,并专门找一节课进行评比,然后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对于奖品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讲究,毕竟奖品是激发学生表现欲的手段。还可以设置团体奖项,以便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刺激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去努力奋斗,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竞争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利用生成性的教学反馈资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互动,单纯讲解、接受都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反馈可以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思维,也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利抓手,更是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的自生性资源。教师要发挥教学反馈自生性资源的优势,在课堂上加以利用,使来自学生的反馈应用于学生,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动摇。
比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动画,让学生说出见到的动画字幕或者艺术字体,然后说说感受。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画字幕或者艺术字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寻找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意见的重视。最后,教师切入幻灯片的制作,讲解幻灯片的文字动作、艺术字的设置。利用生成性反馈开展教学,增强了学生自我肯定的意识,强化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总而言之,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共识。信息技术虽然在中学阶段以等级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但是是學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首要素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较慢,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体会到农村学生对获取信息的迫切性和期待性,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创新教学思维,改革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最终为农村中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郭仙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175-176.
秦继艳.结合实际 精心设计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44-145.
陈婵.顺应而动 弱科不薄——谈农村薄弱学校信息技术之动态运营[J].考试周刊,2020(55):111-112.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影响到教育领域,推动了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目前的中学教学仍以中考为导向,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学生认识不足,兴趣不强,加之教学方式等原因,导致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强。尤其在农村,由于地域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中学教学更是以中考为指挥棒,有的农村学校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有的学校多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换计算机硬件设施。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
一、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内容。农村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大部分学生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信息技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如何应用计算机、如何使用办公软件等,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鼓气,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同时,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神秘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采取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中,由于学生首次接触Excel,且Excel的功能强大,应用较广,教师如果讲解得太多,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场景氛围,将200名学生的成绩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最快的时间统计合格人数、合格率、不合格人数、不合格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电脑上展示。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讨论,根据所学知识不断尝试,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最后,教师让学生发言总结,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可以发现Excel功能的强大和便捷。这样,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尝试处理其他数据,掌握了新知识,丰富了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信息技术更有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但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在实际动手中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有条件的农村中学可以搭建VR课堂、PAD课堂等。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演示文稿”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技巧。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就是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学生自我演练,程式化的教学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建议,教师将讲解PPT传到学生电脑上,让学生自己操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借助演示文稿讲一个故事。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下自己制作演示文稿,自主预习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课上,学生将自己的演示文稿一一展示出来,说出自己演示文稿的优点和不足,并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其他同学分享。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教学法是通过强调学习任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农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较少,但兴趣很强,不过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如何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采取任务教学法,就要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都明白学习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如在讲解“演示文稿”如何插入背景音乐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任务确定为“制作音乐贺卡”,将事先做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基本印象,然后展示制作音乐贺卡的步骤,并分析音樂贺卡的结构,如何插入艺术字,如何插入图片,如何插入文本,如何插入背景音乐等,将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通过任务分解,学生明确了制作音乐贺卡的基本步骤。教师不做过多介入,点到为止,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任务。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建立起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而且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当中,拉开了智能时代的大幕。农村初中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不够深刻。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日常生活情景,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有用的,进而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几张海报,在导入环节将图片放在PPT上,让学生先产生最直观的印象。教师从旁引导学生,告诉学生:“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都是图文配合的,那么如何通过电脑来实现图文配合呢?”教师不要直接讲解插图的技巧,应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文信息,比如广告牌、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让学生明白图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教师也可以展示单纯的图片或者文字,让学生比对,进而认识到图文配合远比单纯的文字、图片更加精美,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建立起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图片设计一张图文配合的海报,要求尽量精美。学生通过分工配合,认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五、基于学生的表现欲望开展教学
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希望能通过竞赛来获得更多的肯定。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这种没有动力支撑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缺乏兴趣甚至厌学。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不以学生的表现欲望为动力,组织竞赛教学呢?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想要获取肯定的心理组织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感到紧张,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演示文稿”一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础技术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掌握的动画技术、超链接、声音音效技术等,将学生按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强弱搭配分成若干组,成立竞赛小组。教师先创设竞赛情景,设置适当的比赛奖品和奖状,要求学生设计的作品有创意,有趣味,并专门找一节课进行评比,然后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对于奖品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讲究,毕竟奖品是激发学生表现欲的手段。还可以设置团体奖项,以便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刺激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去努力奋斗,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竞争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利用生成性的教学反馈资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互动,单纯讲解、接受都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反馈可以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思维,也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利抓手,更是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的自生性资源。教师要发挥教学反馈自生性资源的优势,在课堂上加以利用,使来自学生的反馈应用于学生,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动摇。
比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动画,让学生说出见到的动画字幕或者艺术字体,然后说说感受。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画字幕或者艺术字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寻找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意见的重视。最后,教师切入幻灯片的制作,讲解幻灯片的文字动作、艺术字的设置。利用生成性反馈开展教学,增强了学生自我肯定的意识,强化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总而言之,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共识。信息技术虽然在中学阶段以等级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但是是學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首要素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较慢,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体会到农村学生对获取信息的迫切性和期待性,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创新教学思维,改革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最终为农村中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郭仙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175-176.
秦继艳.结合实际 精心设计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44-145.
陈婵.顺应而动 弱科不薄——谈农村薄弱学校信息技术之动态运营[J].考试周刊,2020(5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