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教学中的“读”“思”“写”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怎样才能把握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真正完成课标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呢?可以从“读”“思”“写”三方面来实施。
  一、大量阅“读”,夯实基础
  常看到一些学生习作用词单调、句子缺乏生机与活力,从而影响习作的整体效果。谈到写文章时,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的生动活泼,同语汇的丰富是分不开的……语汇越丰富,文章就越生动、出色,读者就会喜笑颜开、百读不厌。语汇贫乏,也就谈不上表达力,谈不上生动活泼了。”那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的量不够——书读得不多、不精、不透彻,从而在习作的时候就头脑空白,无话可写。“正如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明》)
  多读,要以选得精、读得彻底为前提,侧重点是反复读一本书,也就是我们选好一本书以后,就必须深入、细致、反复地阅读,真正做到深入、透彻地阅读,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读”才会对习作有作用。
  二、多“思”多想,筛选素材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即 “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在习作之前,要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来“构思”。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整体、段落层次、句子结构,以至于每一个字眼,都要有清晰的理解,并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样,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吸取课文中的精华,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义。
  “构思”的严密与否关系到学生的习作是否精彩。这样对事物有了一个明晰的印象,到写习作时,再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想一想”,哪些不写,哪些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从哪里起笔,到哪里结束。心里清楚了,一步步写下去,写完后再反复“想一想”哪里还不适合,不顺畅,用词不当,然后再加以修改。
  三、常練常“写”,纸上生花
  如果只注意对学生“读”“思”能力的培养,这便会把学生引导成为一个“眼高手低”的“低能儿”。因此,在读与思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常常动笔练习写。
  在练习“写”的过程中,首先是基本功的训练。一些文人作家把这项工作比作“写生”,达芬奇画蛋就是“写生”。日记就是习作“写生训练”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加以细致的描写,日久天长了,基本功自然就练到家了,完成习作时,构思一成熟,就可以挥笔泼墨,肆意驰骋。同时,我们也要进行成文训练。如果说基本功的练习是片段性习作训练,那么成文训练就是全篇性的习作练习。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每星期两节的习作课是远远不能达到成文训练的要求,所以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设定一个周期性的习作时间。如每隔三天或四天,自己就有目的地找一个题目,写一篇习作,过些时日,再把这个题目重新写一次,然后拿出上次写的习作进行对比,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构思以及布局、语言等的差异。还要注意习作要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不可偏离关于“我”这个中心议题,要知道“我”是作文的灵魂,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张文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即便以后写任何文体的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同时,我们的学生写作也可以避免走入编造作文的歧途。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了“读”“思”“写”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循序渐进、一丝不苟地做下去,学生习作将不会成为难事。
  (作者单位:山西柳林县贺昌中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写字是一项重要基本功,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也是学生良好的品质素养的体现。正如崔峦老师所说:“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写字……”然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广泛运用,冲淡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受教师自身写字能力的影响,写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度日益下降,出现了写字教学弱化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从习惯培养、兴趣
前置性学习是学生进行“先做、先会、先学”的重要途径。当前人教版教材是基于同一个主题对单元课文进行编排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走出单篇教学的误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基于单元主题进行先学。而在这个过程中,前置性学习单是学生单元主题阅读的“风向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通过单元主题阅读前置性学习单引导学生进行先学,从而为他们高效化的单元主题阅读奠定基础。  一、基于阅读积累,设计“积累式”前置性学习单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吗?这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的《浣溪沙·咏橘》。  看看我们手上的橘子,许多同学认为不就是一个圆圆的、扁扁的水果嘛,这有什么好写的呀!不用发愁,只要你抓住一个要点就可以写好啦,那就是——多感官参与。  看到橘子,除了用眼睛觀察外,还可以用鼻闻、手摸、嘴尝、耳听。如下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确定教与学的方向。所以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构建本真、简约与多样的课堂需要我们从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开始。  一、目标主体清晰,还一个本真的课堂  本真的课堂应该就是生本的课堂。用课标中的话说,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体
  
前面我们看了《月月不怕黑》的小故事,正如月月的爸爸说的那样,黑夜会有惊喜,讓我们一起走进——  找到前面图中的萤火虫和小星星了吗?小星星,真可爱,动动你的小手,可以把它“变”出来噢。找出彩色卡纸,一起来试试吧。  根据图示①一④进行折叠。  根据图示⑤在纸上画线。  根据图示⑥把划线部分全剪掉。  完成如图⑦。  在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照在剪好的星星纸上,看到星星跑到墙上了吗?再躺下,让星星跑到
新学期,我们班的配班老师是刚从外地调到我园任教的叶老师。每天早上,她在门口接待小朋友,我则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进行晨间区域活动。  一天早上,叶老师很紧张地走过来说:“杨老师,小凯说他有炸药,你要不要问一下家长,看看是怎么回事!”我听了也是一惊:“什么?炸药?”我们猜想可能是小凯偷偷带了鞭炮,把鞭炮说成炸药了。为了弄清问题,我再次询问小凯:“小凯,你有什么?”“老师,我有炸药!”小凯再次明确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洋溢着浓浓的自由气息,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勾勒出了萧红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欢快场景。透过温暖而真切的祖孙情,笔者似乎体会到了萧红那饱含深情的回忆:“祖父、后园、我,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祖父给予萧红的爱和自由,让那平常无奇的园子也显得那么独特,那么有灵性,那么自由;祖父给予萧红的爱和自由,让多年以后深陷苦难生活中的萧红回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因为民间故事具有形象、生动、曲折、神奇、吸引读者等特点,人们在进行民间故事创编时大都运用丰富的想象,使得民间故事更为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民间故事题材的文章,鉴于以上认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借助想象,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传承民间文化,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