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新大纲下职教学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xwbx45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课堂上的感受颇多,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有很多内容可以探讨。例如,如何在课堂卜实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做到松弛有度、收放自如,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等等,这诸多的如何也正是我在努力探索去做到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训练,科学涵养方面的培养要弱化些。科学主要是着力于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等本质问题。技术则主要偏重于对改造事物方法的探索,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新课程大纲更提出了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来自于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做中教”。这个“做”实际上就是操作,就是要动手;是教师的做跟学生的做都包含在内,这个时候教师体现出来的“教”,更多的是手把手的辅导,技术、细节的讲解。教师就很容易感到提高教学效率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让学生茅塞顿开的、一劳永逸式的教学,之后学生就不用教师来教了。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中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会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可以说,教是为了不教。
  一、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教师能够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从施教方面来看,就是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既符合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切实可行的,选取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材的逻辑体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构成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从学习方面来看,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具备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效学习能够使学习不断地引向深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它绝对不是死记硬背地机械学习,也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学习,学习是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学习应成为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能。应当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运用,并以表扬为主,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师生双方的互动程度,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并不一定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回报,有时甚至是会让事情更糟糕。原因之一是教师缺乏教学的对象意识,把学生当成容器,拼命往里“灌输”,由于缺少学生的积极回应,结果灌得越多,学生吸收掌握得越少。
  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事实上,我们对学生的研究是不够的,不大明白学生中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明明是讲过的,练习过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不会。
  在影响学习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学科结构的学习。现代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强调“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而这正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
  教是为了不教,也是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的结果。从心理学上来说,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一旦学会了,教师再教就会显得多余、啰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学仅仅是开头而已,后面的却是习而不是学。教师在把知识教会学生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让他们习,“温故而知新”也。所以,当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知识上的个体差异时,教师不能压抑这个拔尖的学生(比如上课一直要这个不听你讲课的学生认真听讲),而要让他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这个也是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所听,有所不听’。”
  教是为了不教,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结果。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每个学生必定成长,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且以后不用再在这个知识点上再教这个学生(或者别的人再教这个学生这个知识点)。这个任务看来非常重大。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教会学生什么?”起初我很茫然。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教一个知识点,学生马上就能领会,但是具体到运用,学生还是感觉到困惑和茫然。究其根源,是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尝试过程,缺乏总结与反馈、内化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探索,通过实践探索得到知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探索失败没有关系,重在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怎么在实践中学习。实际上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在旁边看着学生正确应用知识,并给予肯定或表扬。
  二、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教师学会反思总结,积极从教学反馈中找到方向
  对于反思总结,坚持每节课都做到,因为这个反思性教学非常好,有时候上课出现的问题。通过反思记录下来,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期在下一次课上做得更好,这样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自己的信心也会增强。
  从学习效果中发现“信号”。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际上是学习问题长期积压的结果。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善于指导学生从学习效果中发现问题的“信号”,然后自觉地调整学习方法,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从学习态度上发现问题。学生对待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内部的心理活动。但它往往表现在学习态度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对待学习是认真还是散漫,是热情还是冷漠,是仔细还是粗心,是主动还是被动。教师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深入了解,给予启发教育。
  从学习方法上找到症结。学生在各科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对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经验的教师不仅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盲目性、低效率和不科学性,然后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这样往往能大大地促进学习。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对自己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育过程,研究学生的反应,并根据这些研究情况改进,调整教学。“教的法子要根据于学的法子。”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
  (作者单位 吴美华:福建省连江二中魏明建: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整个课堂处处洋溢着师生彼此的关怀,沐浴着平等协作的光辉,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也是一个积极投身课改,敢于实践的弄潮儿。当然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体会和经验。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体会和思考,现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造条件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愉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打造高效课堂,学校组织了生本教育“一课五教”的教学研讨活动。孩子们对本次活动充满了好奇,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自觉地将压力变为教研的动力,更加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学参考用书,认真备课,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教学风采,活动结束后,我收获颇多。  一、试课、磨课,精益求精  选定教学内容《体积和容积》后,我开始备课,熟读新课标的要求,研读教材、教学参考书,查阅网络资源,完成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要遵循能力培养原理,紧扣教学的关键环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自主体验和设计中,重视总结反思,发展创新思维,激发探索欲望,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验;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的:“激发人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课堂品位;提高素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
摘要: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入,图书馆除了服务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发挥专业特长,为教育教学服务。积极以校本课程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全方位建设。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科结合;图书馆建设  20世纪90年代,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在全国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发展教育”的办学模式下,学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
摘 要: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试图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双重视角,来探讨学校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有计划地分阶段、分步骤地将文化部门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资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民间音乐;传承    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翻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自鸦片战争以后,中
如果說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那么随着各地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出台,棋谱已然绘就,落子在即。身处其中的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乡村振兴战略即将深刻改变中国农村。  在这个关节点上,真实的乡村是怎样的状况?接下来的振兴之路上,有什么样的难点和问题需要去破解?带着这样的疑问和使命,《决策》记者深入皖北、皖南、皖中不同地域进行田野调查,用脚步丈量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用心去感受广大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新闻发布会日前举行,会上有关部门公布了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结果,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但同时大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据了解,2010年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媒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信息尤其是时事新闻能在第一时间内广为传播。时事新闻作为一类最能体现科学发展现状、技术进步的前沿信息以及社会生产变革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更是与物理学、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课程资源之一。所以重视挖掘并利用时事新闻中的物理课程资源显得尤为必要。  
当今社会时教师的职业有较高的要求,积累就相当重要,除了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师还可以在生态作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和学生共同进步,达到提高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  一、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创造师生生命活力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是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是对教育深刻而全面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