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规范化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规范化是减少差错的重要措施、规范化是培养严谨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以及规范化是科研试验任职岗位的基本要求四个方面阐述了规范化的意义,并认为规范化虽然不能解决办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却是提高办学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规范化 教风 学风 质量
世界上某些事物总是遵循着一个十分简单的规律:从有序向无序变化。有序意味着和谐,意味着正常;无序则说明失常或者将要出现某种危机。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在某个起始点上,各个环节均处于有序状态,整个系统正常、高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要素发生了变化,随后,开始向无序状态缓慢转变。如果不对这种发展做出干涉,那么系统最终将趋于停滞或崩溃。为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应该对其施加一个持续的作用力,我们将这个力权且认为是一种“规范”。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一、规范化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
理论和实践均可以证明:当事物处于无序状态时,将占有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我们打开一个已经装满了各种物品的箱子,打开时箱子里没有多余的空间,即如果拿出一件物品,将留下一个空间,如果再放进一件物品,箱子将无法完全封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都拿出来,然后,随意地将物品再放进箱子里,最后会发现,箱子已经装满了,但是外面还有一些东西无法再装进去了。
如果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属于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重新放回去,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多次试探。在试探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每次装箱后剩下的物品在逐渐减少。通过有限次的试探,我们做到了将箱子里原来的物品重新放回到箱子里去。
这个简单的事例,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在将物品放进箱子里时,是有一个“规范”存在的。我们把物品从箱子里取出来时,没有看到存在的“规范”,放回物品时自然就不“规范”了,因此,导致箱子内的物品不能放回箱子里去。后来,之所以能够还原箱子的状态,是通过多次试探找到了物品放置的规范。因此,规范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没有找到而否认它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如:光碟、U盘可以通用、WORD文档在别处可以阅读、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均为220V电源等等。不难想象,“不规范”一定是一种混乱的局面。
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是“规范”的,但从全局观察却是无序的,而有些则相反。有些事情已经被“规范”过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规范”又显得不合时宜,因此,需要进行重新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值得思考。在教学手段落后的时期,文字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的主要产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依靠。而在今天,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编制电子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教案更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显得更重要,也更关键。事实上,文字教案的作用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编写文字教案其理由为:第一,上级要求;第二,应付检查;第三,参加评比。在“扫描”和“复制”时代,文字教案的真正价值正在失去。如今,几乎没有人能够有耐心从别人几百页的教案中去找寻什么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窥一斑知全豹。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规范或重新规范,既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可以节省物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资源,使之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乃至自然规律。
二、规范化是减少差错的重要措施
事物的复杂性直接反映在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上。事物A的发生、发展直至衰亡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而且,这个规律对A类事物而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可以重复的,同时,站在事物变化链条的任意节点不论向前还是向后观察,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如此,我们认为,A类事物具有规律性的同时,具有简单性。相反,如果B类事物没有这些属性,我们认为,B类事物是复杂的事物。大量事实证明:不管是在科研试验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重大错误、差错的地方均源于B类事物。如航天飞机爆炸、火灾、地震、恶性案件等等。
既然多数问题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造成的,而无规律、不可预见是导致复杂性的直接原因,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寻找事物的规律。在日常工作或教学活动中,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事物,其实不然。假如,今天上级对C事物进行了规定:从X月K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m到n的顺序。可是,一天后,新的规定来了:从X月Y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n到s的顺序。两天后,又作出如下更正:从X月Z日起,……。如此以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错误或差错。
导致另一种错误或差错的原因是对事物的处理缺乏针对性,没有标准,没有边界,随意而为。对于一项大的工作,缺乏整体论证设计,职责划分不清。由于这个事情很大很急,在事先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安排给了每个人,而他们是否适合做这个工作,已经不重要了,造成个体对具体的工作目标茫然无知。整个工作过程就是一场“群众运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结果,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之后,收效甚微,于是,不得不重新再来,如此反反复复。在这种机制下,本来十分紧迫的事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其重要性的等级。至于事情的重要性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日常工作与学术研究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错误在所难免。一项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出发点、过程和目标,每一步都应该实实在在,而且评价标准显而易见;学术研究本身就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如果把学术研究的属性应用在工作中,那么,“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了推脱责任的理由。
三、规范化是培养严谨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军事化是规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军事化把人员、职责、物质、时间、地点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界定,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的什么岗位上都有明确的要求。此外,对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规范也是一种规则,在这个规则下,旨在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现代军人,从外在表现看,军事化直接培养了“军人作风”。 军人作风与严谨的教风、学风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名士兵在操场上表现优秀,但是,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是一塌糊涂,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因此,教学工作的全程规范化是培养严谨的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同时,教风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风的好坏非朝夕功夫,因此,从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开始,就应该强化有关要求,进行相关教育,同时,进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体验。这可以通过参观、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办公桌上要有一套“规范”。有了规范,才能目标明确,有了规范,才能有章可循,有了规范,才能培养严谨、规范、创新、求精的良好教风。
教风与学风互为影响,但是,一方不能决定另一方。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正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根本体现。而“上课玩手机”、“小说进课堂”、“心不在焉”、“作业不认真”、“考试作弊”、“公共场合吸烟”等诸多现象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育”,那么,教学改革一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值得反思,此外,缺乏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也是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
四、规范化是科研试验任职岗位的基本要求
学校犹如工厂,在一个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中生产的产品是一些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是不能给工厂带来效益和信誉的。学生犹如产品,只有当产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等良好性能时,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我们培养的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试验活动中,而科研试验任职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必然与科研试验任务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相适应。这就要求岗位人员首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学习勤于研究的态度,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其次,面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应该具有敬畏之心,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虚心求教,躬身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再次,由于科研试验岗位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秩序性和规范性,“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永远是科研试验任务中不变的宗旨和原则。
学生的归宿是任职岗位,学校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时就具备了某种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并习惯成自然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小而艰巨的任务。
五、结束语
学校的一切办学因素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各种因素的权重不尽相同,但累加效果却远远不能忽视。有一种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的味道就是通过长期的浸泡把味道浸润其中。泡菜的优劣,关键在于泡菜汁的质量。同样的菜,泡的好不好,取决于浸泡在什么样的汁水中,在于浸泡的时间和我们照顾泡菜的态度。”
规范化难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但是,它却像泡菜汁一样是泡好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2011.6
[2]曾添.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上台阶的前提,2007.6
[3]焦一伟.企业规范化管理,2008.5.10
(作者单位:装备学院昌平士官学校 北京)
[关键词]规范化 教风 学风 质量
世界上某些事物总是遵循着一个十分简单的规律:从有序向无序变化。有序意味着和谐,意味着正常;无序则说明失常或者将要出现某种危机。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在某个起始点上,各个环节均处于有序状态,整个系统正常、高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要素发生了变化,随后,开始向无序状态缓慢转变。如果不对这种发展做出干涉,那么系统最终将趋于停滞或崩溃。为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应该对其施加一个持续的作用力,我们将这个力权且认为是一种“规范”。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一、规范化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
理论和实践均可以证明:当事物处于无序状态时,将占有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我们打开一个已经装满了各种物品的箱子,打开时箱子里没有多余的空间,即如果拿出一件物品,将留下一个空间,如果再放进一件物品,箱子将无法完全封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都拿出来,然后,随意地将物品再放进箱子里,最后会发现,箱子已经装满了,但是外面还有一些东西无法再装进去了。
如果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属于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重新放回去,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多次试探。在试探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每次装箱后剩下的物品在逐渐减少。通过有限次的试探,我们做到了将箱子里原来的物品重新放回到箱子里去。
这个简单的事例,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在将物品放进箱子里时,是有一个“规范”存在的。我们把物品从箱子里取出来时,没有看到存在的“规范”,放回物品时自然就不“规范”了,因此,导致箱子内的物品不能放回箱子里去。后来,之所以能够还原箱子的状态,是通过多次试探找到了物品放置的规范。因此,规范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没有找到而否认它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如:光碟、U盘可以通用、WORD文档在别处可以阅读、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均为220V电源等等。不难想象,“不规范”一定是一种混乱的局面。
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是“规范”的,但从全局观察却是无序的,而有些则相反。有些事情已经被“规范”过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规范”又显得不合时宜,因此,需要进行重新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值得思考。在教学手段落后的时期,文字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的主要产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依靠。而在今天,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编制电子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教案更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显得更重要,也更关键。事实上,文字教案的作用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编写文字教案其理由为:第一,上级要求;第二,应付检查;第三,参加评比。在“扫描”和“复制”时代,文字教案的真正价值正在失去。如今,几乎没有人能够有耐心从别人几百页的教案中去找寻什么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窥一斑知全豹。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规范或重新规范,既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可以节省物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资源,使之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乃至自然规律。
二、规范化是减少差错的重要措施
事物的复杂性直接反映在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上。事物A的发生、发展直至衰亡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而且,这个规律对A类事物而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可以重复的,同时,站在事物变化链条的任意节点不论向前还是向后观察,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如此,我们认为,A类事物具有规律性的同时,具有简单性。相反,如果B类事物没有这些属性,我们认为,B类事物是复杂的事物。大量事实证明:不管是在科研试验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重大错误、差错的地方均源于B类事物。如航天飞机爆炸、火灾、地震、恶性案件等等。
既然多数问题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造成的,而无规律、不可预见是导致复杂性的直接原因,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寻找事物的规律。在日常工作或教学活动中,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事物,其实不然。假如,今天上级对C事物进行了规定:从X月K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m到n的顺序。可是,一天后,新的规定来了:从X月Y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n到s的顺序。两天后,又作出如下更正:从X月Z日起,……。如此以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错误或差错。
导致另一种错误或差错的原因是对事物的处理缺乏针对性,没有标准,没有边界,随意而为。对于一项大的工作,缺乏整体论证设计,职责划分不清。由于这个事情很大很急,在事先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安排给了每个人,而他们是否适合做这个工作,已经不重要了,造成个体对具体的工作目标茫然无知。整个工作过程就是一场“群众运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结果,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之后,收效甚微,于是,不得不重新再来,如此反反复复。在这种机制下,本来十分紧迫的事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其重要性的等级。至于事情的重要性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日常工作与学术研究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错误在所难免。一项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出发点、过程和目标,每一步都应该实实在在,而且评价标准显而易见;学术研究本身就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如果把学术研究的属性应用在工作中,那么,“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了推脱责任的理由。
三、规范化是培养严谨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军事化是规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军事化把人员、职责、物质、时间、地点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界定,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的什么岗位上都有明确的要求。此外,对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规范也是一种规则,在这个规则下,旨在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现代军人,从外在表现看,军事化直接培养了“军人作风”。 军人作风与严谨的教风、学风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名士兵在操场上表现优秀,但是,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是一塌糊涂,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因此,教学工作的全程规范化是培养严谨的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同时,教风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风的好坏非朝夕功夫,因此,从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开始,就应该强化有关要求,进行相关教育,同时,进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体验。这可以通过参观、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办公桌上要有一套“规范”。有了规范,才能目标明确,有了规范,才能有章可循,有了规范,才能培养严谨、规范、创新、求精的良好教风。
教风与学风互为影响,但是,一方不能决定另一方。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正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根本体现。而“上课玩手机”、“小说进课堂”、“心不在焉”、“作业不认真”、“考试作弊”、“公共场合吸烟”等诸多现象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育”,那么,教学改革一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值得反思,此外,缺乏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也是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
四、规范化是科研试验任职岗位的基本要求
学校犹如工厂,在一个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中生产的产品是一些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是不能给工厂带来效益和信誉的。学生犹如产品,只有当产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等良好性能时,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我们培养的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试验活动中,而科研试验任职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必然与科研试验任务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相适应。这就要求岗位人员首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学习勤于研究的态度,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其次,面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应该具有敬畏之心,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虚心求教,躬身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再次,由于科研试验岗位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秩序性和规范性,“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永远是科研试验任务中不变的宗旨和原则。
学生的归宿是任职岗位,学校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时就具备了某种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并习惯成自然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小而艰巨的任务。
五、结束语
学校的一切办学因素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各种因素的权重不尽相同,但累加效果却远远不能忽视。有一种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的味道就是通过长期的浸泡把味道浸润其中。泡菜的优劣,关键在于泡菜汁的质量。同样的菜,泡的好不好,取决于浸泡在什么样的汁水中,在于浸泡的时间和我们照顾泡菜的态度。”
规范化难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但是,它却像泡菜汁一样是泡好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2011.6
[2]曾添.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上台阶的前提,2007.6
[3]焦一伟.企业规范化管理,2008.5.10
(作者单位:装备学院昌平士官学校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