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9日,作为一线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白银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去学习。本次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聆听专家讲座、实地课堂观摩、深入名校参观考察等。在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活动中,我听取了各位名师及专家的讲座,深刻地感受到,这次培训活动中各位专家先进的理念和具有实用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尤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高萍老师的讲座《研究真问题,提高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我就结合高老师的讲座和自己在教研组工作中的实践,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起着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部门的作用,教研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想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只要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阵地。
一、与学校制度的落实相结合
1、落实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严格落实教研组活动制度,做到每次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讲稿、有反馈;同时,落实教研组活动巡查制度,不断监控教研组活动的方式和效果,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教研的氛围,让每名教师在每次活动都有所收获。另外,坚持领导班子走进教研组,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为教研活动提供服务和保证,进一步推动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以课堂教学诊断和评价为切入点,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依据。教研组成员应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议教师的课,推进学科教研活动。教研组在评课时,找准一个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新确定新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集体评课的指导模式,教研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同伴之间能够开诚布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反思,学校形成了一种研究、学习、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们的教研意识不断增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二、教研内容的选择与教师教学实际结合
制度建设保证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到位率,而教研内容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因此,教研组长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就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以满足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避免空洞的泛泛而谈。教研组长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同事的交流或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研究的内容。如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困惑,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学生交流上的困难,老教师的点滴的感触和经验,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疑惑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话题和内容。
同时在选择教研内容时,尽量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每个学期或每个阶段确定一个研究的重点,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活动的成效性更突出,教师的成就感更强,更乐于参加教研活动。
三、与教师成长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1.教研组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一个有朝气的教研组,必然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而教师要寻求发展,必须要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校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进行“一说一课一展示”活动,“一说”即“说课”;“一课”即“组内公开课”;“一展示”即“在全校上一节展示课”,全校教职工全员参加对该课主题的分析、讨论、听课、评课。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讨论、听评课,达成一个“共识”,对这些“共识”的归纳能让教师更加清楚问题的根源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师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了成就感。
2、教研组以课题带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我
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每个教研组和教师课题研究取得成效。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尽量参与课题研究,并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在组内上一节交流展示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在组内说课,集体备课,然后再实施。通过团队的合力、同伴的互助、个体的努力,教师们从交流展示课活动中提升自我素质和业务水平。
总之, 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化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各层面要求,有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通过对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贴近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教研活动,使学科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起着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部门的作用,教研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想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只要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阵地。
一、与学校制度的落实相结合
1、落实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严格落实教研组活动制度,做到每次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讲稿、有反馈;同时,落实教研组活动巡查制度,不断监控教研组活动的方式和效果,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教研的氛围,让每名教师在每次活动都有所收获。另外,坚持领导班子走进教研组,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为教研活动提供服务和保证,进一步推动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以课堂教学诊断和评价为切入点,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依据。教研组成员应对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议教师的课,推进学科教研活动。教研组在评课时,找准一个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新确定新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集体评课的指导模式,教研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同伴之间能够开诚布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反思,学校形成了一种研究、学习、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们的教研意识不断增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二、教研内容的选择与教师教学实际结合
制度建设保证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到位率,而教研内容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因此,教研组长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就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以满足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避免空洞的泛泛而谈。教研组长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同事的交流或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研究的内容。如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困惑,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学生交流上的困难,老教师的点滴的感触和经验,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疑惑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话题和内容。
同时在选择教研内容时,尽量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每个学期或每个阶段确定一个研究的重点,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活动的成效性更突出,教师的成就感更强,更乐于参加教研活动。
三、与教师成长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1.教研组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一个有朝气的教研组,必然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而教师要寻求发展,必须要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校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进行“一说一课一展示”活动,“一说”即“说课”;“一课”即“组内公开课”;“一展示”即“在全校上一节展示课”,全校教职工全员参加对该课主题的分析、讨论、听课、评课。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讨论、听评课,达成一个“共识”,对这些“共识”的归纳能让教师更加清楚问题的根源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师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了成就感。
2、教研组以课题带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我
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加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每个教研组和教师课题研究取得成效。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尽量参与课题研究,并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在组内上一节交流展示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在组内说课,集体备课,然后再实施。通过团队的合力、同伴的互助、个体的努力,教师们从交流展示课活动中提升自我素质和业务水平。
总之, 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化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各层面要求,有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通过对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贴近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教研活动,使学科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