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其骨 漳河其文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存章是从太行山上、漳河岸边走出来的。在我看来,他把太行的崔巍和漳水的旖旎都写进文字了。
  段存章是把高手,又是快手。他从1991年到2012年的20余年内,出了22本书,还在《人民日报》社老干部局主办的《金台通讯》上,刊登了六篇文章。一年一至两本,可谓盛矣!我掌握的材料很不完整,可能远不止这一些。
  在这批著作中,我读到的有五本:1991年出版的新闻通讯集《大山情》;2006年出版的回忆录《感恩泥土》;2010年出版的随笔杂俎《一路师》以及由他组织大家撰写的《谁能读懂母亲》和《太行奶娘》。
  先说第一本《大山情》,即他在《人民日报》社担任记者部主任时写的新闻作品。我对这本书作是这样理解的:大中国,小角落;大事物,小角度;抓镜头,善剪裁;尚朴素,有土味。这是段存章的叙事艺术,也是他的过人之处。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段存章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南到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东到河北、江苏、江西、福建;西到四川、陕西、新疆兵团。仅新疆一地就待了三个月之久;还采访过铁路,出国到朝鲜。可谓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边防海疆,皆有他的足迹。每到一地,他专找有采访价值的角角落落。如北京前门、陕西商洛、河北三河县、新疆戈壁等。而且专选小角落的小角度,如火焰山下葡萄沟、箭杆河底鸭老板、山西右玉草木七品官。小角落展现大世界、大风貌,展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变化。小角落不小。
  再说他写的第二本书《感恩泥土》。这是段存章写的一本回忆录,分为六章87篇,写作手法皆是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不遗精微、不拒涓滴,而且沾泥带水、泣血淌泪。如此书的第六章,有《天池洗心》《铁人公园钓鱼翁》《自古益鸟爱清官》《李庄与他的孙子》《申纪兰的根》等。段存章在扉页题记上说:“人爱土是天性,土养人是地情。”“人要敬重泥土,热爱泥土,珍惜泥土。”他把泥土推到万物之母的高度,把接近泥土和挖掘细节提到感恩膜拜的高度,难怪他的书那样充满泥土的气味。
  《一路师》是段存章写的评论、杂俎,是发表观点和倾吐性情之作。这里边包括他为自己和别人的书所写的序言、后记、时评、杂感、书信等等,还写了大寨领导人、大寨社员的故事,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感慨与经验之谈。无论写自己,还是写别人,都充满着真心诚意、尊重爱护、虚心求教的基调。
  还有两部书是段存章创意、发起、编纂,发动大家来写的。一本书叫《谁能读懂母亲》,是一批人的怀母之作。这本书触及普通人性,讴歌至高无上的母爱,是摧肠刮肚之作。黄甫东玉写了左权黄漳村的陈改改。她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是村里的自卫队队长;三儿子在日军九路围攻后一怒参加了八路军;三儿子牺牲后二儿子说,“他死了,我再去”;1943年,陈改改的丈夫被鬼子杀害后,四儿子说,“我去为爹爹报仇”;老五先当民兵交通员,后来也当了八路军。满门英雄,可谓伟大的母亲。怀母是人性的体现,母爱是最高的感悟。这是一个最能触动心弦引发共鸣的伟大主题。
  另一本书叫《太行奶娘》。书的开头即收入两首年轻人写的诗,好像是奶儿在呼唤奶母,呼唤那种战火中凝成的情谊;呼唤共产党,呼唤八路军与太行山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奶娘世间多有,但抗战时代的奶娘有突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在战争年代,太行山区的一批战将,为了挽救民族存亡,实现阶级翻身,他们只得将爱子、爱女留给太行奶娘。奶娘的奶水是时代的雨露,是生命的琼浆。奶娘以一个特殊群体出现,是历史大书中的花瓣。段存章的故乡辽县,是太行根据地的中枢,具有更大的典型性。段存章抓住这个主题,无疑是独具慧眼,是其对时代的敏锐。在写战争年代的文学作品中,此书是不可多得的精华。此书中《她用生命保护刘帅的女儿》,可谓摄人魂魄。此篇写的是河北涉县张头乡前郊村的一对贫农夫妻——王改云与徐太宽。抗日战争时期,王改云冒着全家被砍头的危险,勇敢地挑起抚养刘伯承女儿刘解先的重担。王改云两口衣食无着,还养活着刘帅的女儿,她心存大义,重点保护,以致只得眼睁睁地把自己的一双儿女饿死。这使历史上的此类故事都失去份量。参与写作此书的作者,多是老根据地各县的笔杆子,他们不仅为时代留下笔墨,也使自己受到了教育。
  我屈指数了数,段存章今年也有74岁了,然老而弥坚,笔耕不缀。他在《金台通讯》上发表了至少六篇作品,即2010年的《绊脚石与垫脚石》《快乐库与快乐翁》;2011年的《治疗糖尿病的十平衡》《读读乔叶》;2012年的《恨与爱》《三位老人与三件事》,件件皆有哲理意味。这六件作品中,有讲人格气质与精神境界的,有讲保健知识的,皆从老年视角,倾吐人间真情,态度心平气和,读来娓娓动人,绝无强加于人之感。这是一种功夫,一种气质。
  一个老年人,依然不忘动笔,收获满盆满罐,此亦难矣!
  (责编 王燕萍)
其他文献
《党史文汇》2013年第3期,适值她出版第300期。  在这期刊物出版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卞之琳于1935年写就的精短小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然诗无达诂,任何对诗词的阐释解读都存在片面性,都不同程度的妨碍诗词意境的表现。但我却愿意借这首诗来片面地解读作为编者的我们:  你在编辑部看文章,  看文章的人在远处看你
期刊
到2013年第3期,《党史文汇》已风雨兼程行至300期。这是可喜可贺的一个纪念点。  约起始自2003年,在埋头苦干于中共山西党史多卷本和专题著书的学习、研究与编撰之余,我有兴趣偶尔为《党史文汇》试笔撰稿,受到主编的指教鼓励和一丝赞许后,对刊物由衷产生几分亲切关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涉猎到的全国同类期刊也逐渐增多起来。但相比之下对《党史文汇》与众不同的办刊宗旨和风格,则分明领略到3个特征——它牢把
期刊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期间,专程赴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我曾是焦裕禄身边的工作人员,受到习副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在座谈会上向习副主席汇报了焦裕禄的事迹。  4月1日,天空晴朗,风和日丽。吃过早饭,县委把曾在焦裕禄身边工作过的我和赵培德、秦家安、李国庆、王广礼接到焦裕禄纪念园,在展览大厅前等待迎接习副主席。  10点钟,习副主席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同志的陪同
期刊
我到编辑部已近20个年头,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到胡子拉茬的眼镜大叔,在经历了刊物200多期的播种和收获后迎来了刊物的第300期,回想人生的一半都放在了这里,更多的只是感慨。  自己在编辑部多年来主要从事的是美编工作,刚工作时每月都是用画版纸来划版,面对一摞画版纸,手中的铅笔、尺子和橡皮就是我工作的武器。我需要细数每篇文章的字数来确定版面的大小,图片也需变换长宽面积来算所占文字数以协调版面长短,整个
期刊
2013年3月,《党史文汇》出版整整300期。  1996年7月《党史文汇》100期纪念,我写了《跨世纪的心愿》;2004年11月《党史文汇》200期纪念,我写了《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没有想到,《党史文汇》300期纪念,似乎仍然需要我这个“老兵”来说点什么。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使命吧。  历史使命之于《党史文汇》,应该包含三层含义:其一,作为以大众化宣传党史为己任的刊物,内容上必须体现党史的主
期刊
培养共产党人的清廉作风应从何入手?种种根本措施之基础,则在于思想教育与防微杜渐相结合,注意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礼物一事看似虽小,但论其本质却蕴涵不小。在这一方面,毛泽东等开国元勋堪称典范。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立新中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一贯倡导清廉之风,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淡泊名利,甘当公仆。当礼物从四面八方纷呈而至时,他们总能头脑清醒地果断妥贴处
期刊
韩子重(1922—1949),四川长寿人。1938年就读于成都协进中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山西抗大三分校学习,毕业后在晋东南前线作战,兼战地记者。1940年被派回四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在中共川康特委搞军运策反工作。194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时年27岁。  ……  事实是这样,中国社会仅有的是盗、匪、兵、贼、贪污、横暴、梅毒、娼妓、堕落与腐化、荒淫与
期刊
1979年9月3日至10日,由山西青年社倡议,与广东青年社联合发起,全国地方青年报刊第一届年会在广州举行。  1980年9月3日至10日,由山西青年社主办的全国地方青年报刊第二届年会在太原举行。  正是在太原年会上,时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路正西介绍了团省委领导青年社工作的经验。他的精辟概括是:“既放手,又不撒手”。  为青年社选配可信赖的领导班子  1976年5月5日,《山西青年》复刊,主要负责人
期刊
90年前的2月上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中国工运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它谱写了中国工运史上一页激昂悲壮、荡气回肠的篇章。由于这一罢工斗争以1923年2月7日为顶点,故史称“二七”罢工,亦称“二七”运动。90年后,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正确评价“二七”运动,对我们弘扬“二七”
期刊
1948年秋,太行山沟坎间果树上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田野里红彤彤的高粱、沉甸甸的玉茭、黄熟了的谷子随风摆动。  武乡县蟠龙镇通往县城的公路上,三匹骏马奔驰而来,领头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上,正是中共晋中地委书记、晋中军区政治委员于林(赵益三)。紧跟在后面的是他的两名警卫员。  于林是在左权县参加完会议后,顺便绕道回武乡县王家垴村看望母亲的。几年没有见到母亲了,她身体还是那样健康吗?家乡的土改搞得怎么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