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素材,其主要功能是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如何凸显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直指习作”的特点,有效落实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呢?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麻雀》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研读教材序列,聚焦单元重点
  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第一次集中指向于“写事”的习作单元。
  纵向梳理语文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其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就“写事”而言,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写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就“写清楚”而言,具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三下的几次习作是有明确的对象,四年级的四次习作都明确指向“写清楚”的方法。我们要在把握序列的基础上,聚焦本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一件事”。
  二、聚合统整要素,核准教学目标
  单元导语中的“写清楚”只是一个概念,将概念转化为教学,要细化“写清楚”的具体要求,从“怎么写”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解读。《麻雀》一文,“我”是事件的观察者,老麻雀是主要人物,重点写“我”看到、听到的(老麻雀和猎狗的表现)及想到的。
  《麻雀》一文的课后练习设计了两个内容:第一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意义在于训练学生文本脉络的把握,指向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同时,抓住“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从布局上读懂“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第二题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语言的生动,从细节处关注“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搏”“巢”,教一带一组,学写“嗅”“呆”等8个生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挓挲”等词语的意思。
  2.回顾旧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經过、结果交代清楚。
  3.读中感悟,知道写事的时候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清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学以致用,完成课堂练笔。
  教学重点: 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叙事能力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要重视阅读方法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凸显重点,践行“阅读中学表达”的理念,对方法进行悟得和梳理,最后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写的方法上,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一)整体感知,把握叙事布局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大难点。统编教材四年级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麻雀》一课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要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叙事”布局:
  1.“叙事”要有顺序。鼓励学生在“叙事”时,模仿这样的记叙顺序,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几个部分写清楚,这样才能让读者读明白。
  2.“叙事”要有详略。在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作者在写起因、经过、结果的时候,不是平均用力的,重点是对“经过”进行了详细叙述。
  (二)识字写字,归类整合指导
  习作单元识字写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也不能略过不教。笔画、偏旁、结构等书写规则在三年级基本学完,四年级可以直接用迁移方法: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搏”字的笔画穿插,让学生自主找出本课生字中还有哪些适用于笔画穿插这一书写规律,学生借助以往经验,能够找到“护、楞、掩、幼”4个字,教师提示学生关注变化穿插进行练写。再引导学生观察剩下的5个字,发现“撇捺舒展”的共同规律,并落实于笔头。这样大面积的分类整合,教一个带一组,高效完成。
  (三)优选策略,学习叙事妙招
  我们要把阅读文本与学习表达交织成一条主线,让学生真正实现从习得、内化到运用的能力提升。教学中要优选策略,将写作方法变为学生的过程性体验。
  1.聚焦语言表达
  让学生找出描写老麻雀无畏的句子,以“看到的”为教学点,辐射“听到的”和“想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写“看到、听到、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
  “看到的”这一部分重点抓比喻句和动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是怎么把“看到的”写清楚的。比喻句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老麻雀连想都没想,非常坚决地挡在小麻雀身前,感受到老麻雀的无畏,“挓挲”一词结合看图与生活所见来体会,与其他生活情境进行链接,让孩子感受小动物在什么情况下,全身的毛会竖起来,知道小动物们在受到惊吓、被激怒、遇到危险的时候容易炸毛。再结合“落”,引导学生发现老麻雀即使是害怕,也像石头似地落,毫不犹豫,这就是老麻雀的无畏。读中品悟,由“看到的”走进了老麻雀的内心,作者就是这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把一个概念真正学会需要通过各种阅读策略,经历过程,这样才能把概念立体化,深入学生内心。
  2.提炼使用策略
  借助表格进行对比阅读,先让学生发现作者是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到的,明白想源于看和听,看、听是产生想法的依据。再比较发现,不是每一处都要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运用“看、听、想”。
  新课标指出:“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遵循迁移规律,使学生由掌握知识到内化为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猎狗的进攻与退缩”这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发现对“猎狗的攻击和退缩”,作者主要是通过“看到的”和“想到的”来写清楚的,进一步明确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看、听、想”这一写作方法。
  (四)学以致用,实现读写融合
  精读课文一定要有片段练写,倡导练习初试身手,由点到面,在练笔中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达成读写之间的初步迁移和交融。在落实时,要细化到“点”上去练习,让孩子真正在“点”上练扎实。教什么就练什么,《麻雀》一课的“点”就体现在写一个范围的人群。只从运动员角度写或只从啦啦队的角度写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如此练扎实了,才是做到了学以致用,实现了读写融合。
  总之,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促进写作方法向写作能力的转化,拓宽学生习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读写融合,言意共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人们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为他举行葬礼,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篇演说词,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对他一生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作为一篇世界级的演讲精品,《讲话》全文共一千一百多字,选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但因被安排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
期刊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执行项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可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并且能落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把项目教学法积极应用起来,通过“项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使学生在探究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良好
期刊
汉语是以“汉字”为核心的语言体系,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文言书面语,更是只能以“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从汉字入手来解读,毫无疑问是符合文言文教学本身特点的。然而,汉字本身的意义与用法并非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基础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与积累只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即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视域下“语言建构与应用”部分,是带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
期刊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设计了一个新的助读系统,即旁批。新教材设计旁批等助读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区分教读课和自读课。教读课和自读课分别指向精读和略读。自读课上教师教得少,甚至不教,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阅读。  自读课重在“自”这一个字上。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自读课的“自”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树立问题意识,自
期刊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时与教师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的一段经历,宣扬了先生朴素、热情、且超脱民族精神的高尚品质。同样作为一部散文作品,它也体现出其特有的文本特征,这种特征主要可以从内容、形式以及艺术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理解散文的内容特征  散文主要通过叙述和抒情的手段描写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或事,意在抒发对生活的理解。在《藤野先生》一文中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其核心要素是“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要求课堂应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模式。在教学《渔父》一文时,我尝试了情境任务驱动教学,通过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驱动学生研读文本,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我认为一个好的情境任务需要符合以下四个特点  一、生活真實性  新课标强调“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
期刊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诗,被安排在统编版五上第一单元。虽然篇幅简短,但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将看似平常的白鹭赋予了诗一般的美,更将自己对于白鹭的喜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课后配套练习中,编者设置了这样两道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课文第6~第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尝试着给这几幅
期刊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周围环境”涵盖甚广,尤指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习惯、认知、思想、心理等情感品质。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掌握建构的主动权,学习者是主体,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意义,建构新的理解,既重视周围环境,又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思维。这种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大
期刊
写作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需要明确: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这三方面相对应的就是写作的兴趣、内容和技巧。我们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倾向于解决第一个方面,即“有写作动机”,其实这是不完整的教学。而第二个方面“有东西可写”是属于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关涉学生的知识储备,这不是写作教学的独当之任。相比之下,第三个方面“能够写出来”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在写作
期刊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被列为课程的一部分。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被编入《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是高一语文的必读书。很多教师认为,此书学术味道浓厚,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这本书内容艰深,很难亲近。高中生往往习惯于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对于此类理性的、抽象的论述有隔膜,阅读很难开展,因此,这种社科类著作的阅读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