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阶段培养数学素质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学生数学素质及培养,我认为,21世纪学生的数学素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化数学意识。②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质。③从思维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1.培养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北师大严士健教授曾谈到“虽然我国的数学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至今数学并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数学意识一般还相当淡薄”。这一问题对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认真反思。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如估计同学们去春游,要如何租车;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数学的推理意识
  所谓推理意识是指推理与讲理的自觉意识,即遇到问题时自觉推测,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推理意识包括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在内的合理推理(似真推理)与演绎推理(论证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它的结论绝对可靠,合情推理则往往是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通特征,或从类比中启发出新的认识。
  严密的推理能力并不能靠向学生输一些法则,然后让学生通过死搬硬套的模仿(尽管模仿是必须的)法则而得到培养。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推理与猜测总是相互伴随。首先,教学新知识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数学推理的实质。例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告诉学生:通过对多个具体例子的分析、比较、反思、发现了规律,归纳出加法运算定律(归纳推理),定律应用于简便计算(演绎推理)。又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可由加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出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比推理)。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推理获取知识,培养推理能力。其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推理的实质并体会推理的价值,最后,在推理过程中,要随时指出推理中的错误。
  3.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现实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我们的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缺乏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计算,不知道购物时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更没想到生活中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最优化问题等等。
  数学“应用”改革势在必行,人为的应用题己不能适应培养应用意识的需要。数学课堂要注入新的生命力。要积极倡导“貼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教学,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如购物问题、租车中的数学问题、互赠节日礼品、操场之谜等)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素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质,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将数学素质的上述五个方面看成有机整体,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真的“看",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信的“说”,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的“猜”,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活泼的“动’’,培养操作能力;让学生勇敢的“表现”,培养探索能力,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收稿日期:2011-06-15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学习兴趣;个体差异;个性;学习方式  On the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ei Yani  【Abstract】Teaching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1.融入“人文味”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實验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物理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标出发,安排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
期刊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教材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渗透着环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态的恶化会带给人类严重的后果,教师可从环保的重要性,结合现行化学教材让学生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形成及危害原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恶化的本质。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教师在授课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环保创造     1.由全球问题看环保
期刊
半偏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表内阻的方法,常见的有“电流半偏法”和“电压半偏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研究。  1.电流半偏法及其误差分析  1.1实验目的;电流半偏法用于测量电阻较小的电表的内阻。  1.1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电流计G其内阻Rg待测,  所用仪器有电源E。滑动变  阻器R(采用限流式)。电  阻箱R`(与电流计并联)。  两个开关(S1串联在干路。  S2与电阻箱串联)。  具
期刊
去年冬天,我带职高农学专业学生去学校种植生产实习基地,同学们看到茶树上缠绕了一种丝状的藤,藤下却没有根,藤上还有一些果实,有些种子变黑了。茶树的枝条被这些藤缠绕生了缢痕,同学们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它对茶树是有益还是有害?根据这一情况,顺势我引领他们进行学习探究。  当即,我给同学们讲,这种植物是菟丝子,又叫无娘藤,对其它植物有害,但可以做药。具体它的生活习性、对植物危害、如何防止危害我指导他们进行了
期刊
开学伊始,学校进行了生本教育培训,经过了几天的培训学习,我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十分的期待。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向生本教育的方向发展。以下是我学习生本教育的一些心得:  首先,实施生本教育就要转变观念。生本教育使课堂从“師本”走向“生本”,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和发
期刊
1.通过“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在知识的构建、知识的运用与发展等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这一“先行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1.学生化学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  1.1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传统的化学教学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用考试结果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和培养。所以在学生学习中很多实验探究过程被忽略,出现记实验现象和背结果的情况,再者,各种学习资料所给的标准答案太死,与此不符的答案教师予以否定,这严重导致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1.2教师主导地位绝对化影响;在以高考成败论英雄的大环境下,当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