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接待好这些越来越多的观众,如何提高我们的讲解质量,提升我们的讲解艺术水准,通过我们的讲解达到他们所想要的参观效果,是目前我们讲解工作者需认真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语言是我们纪念馆讲解工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讲解语言;工具;技巧运用
博物馆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知识的重要使命,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一项神圣使命。而在博物馆众多教育形式中,最基本、最传统,也是效果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讲解。
讲解,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普遍采用的一种宣传教育形式,也是广大观众所乐于接受的服务手段,它能更好地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可以说,讲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观众对陈列展览的效果以及博物馆整体形象的评价。
一、博物馆讲解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也对文化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要求,他们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近文化,走进博物馆,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作为一名工作在博物馆、纪念馆一线的讲解员,我们如何接待好这些越来越多的客人,如何提高我们的讲解质量,提升我们的讲解艺术水准,通过我们的讲解达到他们所想要的参观效果,都将或已经成为目前我们讲解工作者需认真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作为名人故居纪念馆的讲解员,相对历史类、自然科学类、行业类等专题博物馆而言,讲解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名人纪念馆(故居),是我国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现在,我们就需要弄明白,什么是讲解?讲解是以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品为依据,由讲解员对讲解词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一次成功精彩的讲解不光讲解内容“含金量”高,给观众以丰富的知识和思想的启迪,且講解得体大方,讲解思路清晰,还能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讲解声音动听,字音圆润清晰,态势语使用得当,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能把讲解语言上升为一种语言艺术,能让观众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得到美的享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讲解不但具有教育的实用价值,更有情趣上的审美价值。而这些讲解价值的体现,就是要做到讲解的“美” ,美在哪里?美在语言。
因为,语言是我们纪念馆讲解工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二、博物馆讲解员在语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讲解时气息太弱,音量过小。这其中有的是因为缺乏训练,习惯于按照生活中说话所用的气力大小来说讲解词,有的是由于讲解时没有根据展厅的具体条件、观众的多少以及距离远近来调节、控制自己的音量,“气乃音之帅”,这需要我们平时要科学正确的对气息加以训练,短期内可能见不到效果,但是养成自我训练的习惯,一段时期以后,一定会发现训练是有成效的,它也一定会让你的声音为你的讲解增色不少。
(二)讲解中语音不规范、不纯正,口齿不清楚,缺少吐字归音的训练。这种问题就会导致说出去的讲解词传到观众的耳朵里,往往会发生音变,或者干脆就变成了另外的词,或者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讲词,甚至于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
“人民群众”就可能变成“人名勤众”;
“简章”就可能会变成“几章”;
“西安碑林博物馆”就可能变成“先碑灵博物寡”;等等。
总之,讲解员掌握不住语音的声、韵、调规律,说出来的讲词真的可能会出现词义变化。
(三)讲解时语音出现音包字。这种现象更多的出现在声音条件本身较好的讲解员身上,为什么呢?因为自认为声音比较好听,就把每句话的每个字的声音都发的很响、很有共鸣,这样反而就不去重视咬字读词、轻声重读了,错误的认为只要声音响亮就是好的。
三、博物馆讲解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我们知道,语言是包括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两种。有声语言指的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所用的普通话讲解,它是“听”得到的;无声语言是指讲解员的形体语言,也称态势语,包括手势、眼神、体态及面部表情等。语言的这两个组成部分应该相辅相成,共同达到对观众的听觉和视觉双重“刺激”。
今天,我主要从有声语言角度出发,通过几种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并且选择一些在工作中能使用到的语言技巧,和大家交流:
(一)语言基本功
语言的基本功包括语音、吐字归音、气息和发声、语言表现力几个方面。下面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掌握:
1、弄清音节的组成对正确发音至关重要
所谓的音节,就是一个字在声音上的体现,它由一个或者几个音素组成,构
成一个语音单位。
例如,“纪念馆”,由三个字组成的一个词,其中每个字就各代表一个音节,也就是说,“纪念馆”是三个音节组成的。而音节又是由音素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的音素。
例如:馆,读guan,这个音节又四个音素:
g ——字头;
u ——字颈;
a ——字腹;
n ——字尾。
我们应该把每个音节当中的每一个音素都要读到、读准。我们在展厅讲解时,一个个音节从我们口中发出,通过较大空间和较远距离,传入观众耳朵,声音会受到空气阻力和各种物体的障碍,如果发出的音素过于模糊、缺少穿透力,就会含糊不清,甚至让观众曲解词义。因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中,尤其要注意把音节中的每个音素读清楚,过渡好,既要清晰,又要自然、有连续性,切不可为了读清每一个音素而断开每个字来读。
2、掌握好吐字归音会让你的发音更纯正、声音更好听 其实,即使掌握了普通话,也不见得就能把讲解词说好,因为我们在展厅讲解时,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讲话一样,需要对吐字归音适当的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吐字,是字头上的功夫,也就是每个音节的第一个音素(一般是声母)要读清楚,声音要有力量有弹性,这要靠唇、舌、齿的控制力,注意唇部的松紧开合相互配合,,而且这些“内外部动作”要在气息和声音发出之前要迅速完成。
过韵,是“运字”的功夫,要求音节中字腹部位的那个音素(即韵母中的主元音)要发音稍响、清脆,有一定的强度,它在字头和字尾之间,因此要注意过渡的连续性,口腔内部要打得开。比如:“红色旅游”中的“红”字,“孙中山”的“中”字,韵母都是“ong”,其中“o”就是主元音,注意这个音素的处理。
归音,也就是归韵,就是说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把每个字字尾的音素咬准,控稳,收到位,收圆,口形的变化配合要到位,这样声音才会饱满、圆润。记住一点,是用你的气息让声音停止,而不是靠咽部肌肉的收缩来停止声音。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归韵的重要性。
基本功的练习需要极其细心、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学会科学的方法,克服和改变个人语言、声音方面一切不符合讲解语言要求的习惯,才能使自己的吐词、发声、用气、语言表现力得到提高。基本功掌握得越扎实,在讲解实践中就运用得越自如。
(二)讲解中的几个语言技巧
以下,我就列举出几个常用的语言技巧:
1、节奏
我们这里说的节奏是语言节奏,它是一种声音运动形式,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依据。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有的节奏,这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这是由人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同样,我们讲解员也因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而具有不一样的节奏,体现在讲解上,就是每个人有着与众不同的讲解节奏,有的人讲解慷慨激昂、语速较快,有的人讲解理性睿智,语速适中,有的讲解娓娓道来,不急不快,但是这种种节奏形式都必须遵循一点,就是节奏是由心生,它的产生是有强大的内心依据的,是由内而外的。这其中包括情感节奏(个体的)和整体节奏,个体的节奏就是我们讲解语言的具体节奏,这是由我们随着讲解内容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和态度所决定,必须有感而发,必须以讲解词所引发的、或历史事件或人所引发的思想感情起伏的变化为动因;整体节奏就是指我们整场讲解的节奏,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讲解节奏,不但要看具体讲解词所表达的内容,还与讲解员自身的情感表达习惯有关。恰当的讲解节奏(语言、语速、整体)能更好的充分体现我们的讲解内容和展览主题,更好的调节观众的精神和情绪,掌控观众的注意力。
任何一场讲解,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统一、和谐有序的节奏基调。
2、重音
在语句中被强调的那个字或词,就是“重音”。重音包括词的重音和语句重音。结合我们的工作,着重谈一下语句重音的重要作用吧。语句重音又包括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
(1)逻辑重音
为了突出讲解词中的主要思想,或句子中需要强调的特殊含义而重读的音,就是逻辑重音,是句子的核心。逻辑重音出现的情况较多,比如一句话当中的数词、动词、副词、代词、比喻、排比和表示时间地点的词,都可能成为这句话的重音所在。我就以我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讲解词为参考,简单举些例子说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动词)
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位伟人的光辉业绩和无私情怀,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副词)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从1918年到1924年在上海的住所。(地点、时间)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代词)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这幢故居生活期间,连同他们的工作人员,每日的菜金不足两元。(数词)
由此可以看出,逻辑重音的確定主要看讲解时表达的中心意思在哪里。
(2)情感重音(也可称感情重音)
我们讲解过程中间,有时除了表达思想含义,还要表达一定的感情,继而会对讲解词中的一些词或句子加以强调,这就是情感重音,它建立在逻辑重音基础上。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有时是完全重叠的,它既是逻辑上要强调的,又是感情上需要强调的。例如: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他的夫人宋庆龄料理完丧事,一个人从北京返回上海,又在这幢房子里继续单独居住了十三年,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撤退到香港和重庆去。”
黑体字是逻辑重音,标重音符号部分为情感重音,产生了重叠,是不是这句话的重音就这些呢?不一定的,可能每个人的处理都不一样,这得看讲解员对这里面的感情作怎样的表达。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着很多感情,在讲解时,我给这句话的确定了一个思想感情基调,就是:1924年夫妻二人同行“北上”,但却一个人回来,尽管孙先生已经不在了,但她依然独自回到这幢和先生一起生活战斗过的房子居住,默默的守护着他们独有的港湾,战争的爆发才让她依依不舍的暂别故居,由此可见宋庆龄对孙先生的感情之深,也可见她对孙先生精神和革命事业的守护与继承。
在处理讲解词时,我们不能随便离开逻辑而去强调情感,过多的使用感情重音,反而会冲淡原本应有的思想内容,两者应该有机统一。
在重音当中,还有重音的主次问题,这里就不展开来谈了。
3、停顿
简单的说,停顿就是有声语言的短暂停止。在这里指的停顿,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瞬间停歇的语言技巧。停顿有很多种,比如语法停顿(根据标点符号)、感情停顿(为了渲染强烈情感)、逻辑停顿(为了表达事物关系)、结构停顿(为了明确结构关系)等几种。
学会恰当地使用停顿,好处不仅仅在于能够分清语句层次、调整气息和明确结构关系等,更大的妙处就在于它有时能够更好的吸引和打动观众,产生“无声胜有声”的讲解效果。在实际讲解中,除了遇到标点符号的停顿,我们还可以在区分逻辑关系时、引用他文(话)前后、标题与章节之间、为了表达深沉强烈的感情时……都可以适当的使用停顿。以我馆的一段讲解词为例:
“1922年陈炯明发动武装叛变,炮轰总统府粤秀楼,想把孙中山和宋庆龄置于死地,为分散敌人注意力,宋庆龄坚持让孙中山先行撤退,她对先生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没有你!’‖,她决定自己一个人‖独守总统府”。
我认为,在处理这段讲词时,“‖”处可以稍作停顿,下划线处作重音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彰显出宋庆龄虽然作为一位女性,但是她却能够顾全大局,为保护孙中山、继而保护中国的革命事业,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高尚情操和无私情怀,通过这种处理,这就能使宋庆龄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变得更加温暖、可敬!
所以说,停顿绝不是语言的“空白”,不能破坏语言的基本规律,而且你心里必须非常充实,越是停顿,你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就要越丰富,这才会使讲解效果更好,切忌生搬硬套、为用而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它其中的技巧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摸索,经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刻苦锻炼,熟练地掌握语言技巧并驾驭它,才能让我们的讲解语言,真正成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
讲解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在讲解艺术的这块园地里踏实耕耘、追求卓越,一同采撷用辛勤汗水栽培出来的美丽花朵吧。
关键词:讲解语言;工具;技巧运用
博物馆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知识的重要使命,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一项神圣使命。而在博物馆众多教育形式中,最基本、最传统,也是效果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讲解。
讲解,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普遍采用的一种宣传教育形式,也是广大观众所乐于接受的服务手段,它能更好地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可以说,讲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观众对陈列展览的效果以及博物馆整体形象的评价。
一、博物馆讲解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也对文化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要求,他们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走近文化,走进博物馆,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作为一名工作在博物馆、纪念馆一线的讲解员,我们如何接待好这些越来越多的客人,如何提高我们的讲解质量,提升我们的讲解艺术水准,通过我们的讲解达到他们所想要的参观效果,都将或已经成为目前我们讲解工作者需认真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作为名人故居纪念馆的讲解员,相对历史类、自然科学类、行业类等专题博物馆而言,讲解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名人纪念馆(故居),是我国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现在,我们就需要弄明白,什么是讲解?讲解是以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品为依据,由讲解员对讲解词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一次成功精彩的讲解不光讲解内容“含金量”高,给观众以丰富的知识和思想的启迪,且講解得体大方,讲解思路清晰,还能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讲解声音动听,字音圆润清晰,态势语使用得当,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能把讲解语言上升为一种语言艺术,能让观众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得到美的享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讲解不但具有教育的实用价值,更有情趣上的审美价值。而这些讲解价值的体现,就是要做到讲解的“美” ,美在哪里?美在语言。
因为,语言是我们纪念馆讲解工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二、博物馆讲解员在语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讲解时气息太弱,音量过小。这其中有的是因为缺乏训练,习惯于按照生活中说话所用的气力大小来说讲解词,有的是由于讲解时没有根据展厅的具体条件、观众的多少以及距离远近来调节、控制自己的音量,“气乃音之帅”,这需要我们平时要科学正确的对气息加以训练,短期内可能见不到效果,但是养成自我训练的习惯,一段时期以后,一定会发现训练是有成效的,它也一定会让你的声音为你的讲解增色不少。
(二)讲解中语音不规范、不纯正,口齿不清楚,缺少吐字归音的训练。这种问题就会导致说出去的讲解词传到观众的耳朵里,往往会发生音变,或者干脆就变成了另外的词,或者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讲词,甚至于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
“人民群众”就可能变成“人名勤众”;
“简章”就可能会变成“几章”;
“西安碑林博物馆”就可能变成“先碑灵博物寡”;等等。
总之,讲解员掌握不住语音的声、韵、调规律,说出来的讲词真的可能会出现词义变化。
(三)讲解时语音出现音包字。这种现象更多的出现在声音条件本身较好的讲解员身上,为什么呢?因为自认为声音比较好听,就把每句话的每个字的声音都发的很响、很有共鸣,这样反而就不去重视咬字读词、轻声重读了,错误的认为只要声音响亮就是好的。
三、博物馆讲解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我们知道,语言是包括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两种。有声语言指的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所用的普通话讲解,它是“听”得到的;无声语言是指讲解员的形体语言,也称态势语,包括手势、眼神、体态及面部表情等。语言的这两个组成部分应该相辅相成,共同达到对观众的听觉和视觉双重“刺激”。
今天,我主要从有声语言角度出发,通过几种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并且选择一些在工作中能使用到的语言技巧,和大家交流:
(一)语言基本功
语言的基本功包括语音、吐字归音、气息和发声、语言表现力几个方面。下面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掌握:
1、弄清音节的组成对正确发音至关重要
所谓的音节,就是一个字在声音上的体现,它由一个或者几个音素组成,构
成一个语音单位。
例如,“纪念馆”,由三个字组成的一个词,其中每个字就各代表一个音节,也就是说,“纪念馆”是三个音节组成的。而音节又是由音素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的音素。
例如:馆,读guan,这个音节又四个音素:
g ——字头;
u ——字颈;
a ——字腹;
n ——字尾。
我们应该把每个音节当中的每一个音素都要读到、读准。我们在展厅讲解时,一个个音节从我们口中发出,通过较大空间和较远距离,传入观众耳朵,声音会受到空气阻力和各种物体的障碍,如果发出的音素过于模糊、缺少穿透力,就会含糊不清,甚至让观众曲解词义。因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中,尤其要注意把音节中的每个音素读清楚,过渡好,既要清晰,又要自然、有连续性,切不可为了读清每一个音素而断开每个字来读。
2、掌握好吐字归音会让你的发音更纯正、声音更好听 其实,即使掌握了普通话,也不见得就能把讲解词说好,因为我们在展厅讲解时,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讲话一样,需要对吐字归音适当的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吐字,是字头上的功夫,也就是每个音节的第一个音素(一般是声母)要读清楚,声音要有力量有弹性,这要靠唇、舌、齿的控制力,注意唇部的松紧开合相互配合,,而且这些“内外部动作”要在气息和声音发出之前要迅速完成。
过韵,是“运字”的功夫,要求音节中字腹部位的那个音素(即韵母中的主元音)要发音稍响、清脆,有一定的强度,它在字头和字尾之间,因此要注意过渡的连续性,口腔内部要打得开。比如:“红色旅游”中的“红”字,“孙中山”的“中”字,韵母都是“ong”,其中“o”就是主元音,注意这个音素的处理。
归音,也就是归韵,就是说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把每个字字尾的音素咬准,控稳,收到位,收圆,口形的变化配合要到位,这样声音才会饱满、圆润。记住一点,是用你的气息让声音停止,而不是靠咽部肌肉的收缩来停止声音。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归韵的重要性。
基本功的练习需要极其细心、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学会科学的方法,克服和改变个人语言、声音方面一切不符合讲解语言要求的习惯,才能使自己的吐词、发声、用气、语言表现力得到提高。基本功掌握得越扎实,在讲解实践中就运用得越自如。
(二)讲解中的几个语言技巧
以下,我就列举出几个常用的语言技巧:
1、节奏
我们这里说的节奏是语言节奏,它是一种声音运动形式,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依据。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有的节奏,这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这是由人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同样,我们讲解员也因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而具有不一样的节奏,体现在讲解上,就是每个人有着与众不同的讲解节奏,有的人讲解慷慨激昂、语速较快,有的人讲解理性睿智,语速适中,有的讲解娓娓道来,不急不快,但是这种种节奏形式都必须遵循一点,就是节奏是由心生,它的产生是有强大的内心依据的,是由内而外的。这其中包括情感节奏(个体的)和整体节奏,个体的节奏就是我们讲解语言的具体节奏,这是由我们随着讲解内容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和态度所决定,必须有感而发,必须以讲解词所引发的、或历史事件或人所引发的思想感情起伏的变化为动因;整体节奏就是指我们整场讲解的节奏,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讲解节奏,不但要看具体讲解词所表达的内容,还与讲解员自身的情感表达习惯有关。恰当的讲解节奏(语言、语速、整体)能更好的充分体现我们的讲解内容和展览主题,更好的调节观众的精神和情绪,掌控观众的注意力。
任何一场讲解,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统一、和谐有序的节奏基调。
2、重音
在语句中被强调的那个字或词,就是“重音”。重音包括词的重音和语句重音。结合我们的工作,着重谈一下语句重音的重要作用吧。语句重音又包括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
(1)逻辑重音
为了突出讲解词中的主要思想,或句子中需要强调的特殊含义而重读的音,就是逻辑重音,是句子的核心。逻辑重音出现的情况较多,比如一句话当中的数词、动词、副词、代词、比喻、排比和表示时间地点的词,都可能成为这句话的重音所在。我就以我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讲解词为参考,简单举些例子说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动词)
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位伟人的光辉业绩和无私情怀,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副词)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从1918年到1924年在上海的住所。(地点、时间)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代词)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这幢故居生活期间,连同他们的工作人员,每日的菜金不足两元。(数词)
由此可以看出,逻辑重音的確定主要看讲解时表达的中心意思在哪里。
(2)情感重音(也可称感情重音)
我们讲解过程中间,有时除了表达思想含义,还要表达一定的感情,继而会对讲解词中的一些词或句子加以强调,这就是情感重音,它建立在逻辑重音基础上。情感重音和逻辑重音有时是完全重叠的,它既是逻辑上要强调的,又是感情上需要强调的。例如: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他的夫人宋庆龄料理完丧事,一个人从北京返回上海,又在这幢房子里继续单独居住了十三年,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撤退到香港和重庆去。”
黑体字是逻辑重音,标重音符号部分为情感重音,产生了重叠,是不是这句话的重音就这些呢?不一定的,可能每个人的处理都不一样,这得看讲解员对这里面的感情作怎样的表达。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着很多感情,在讲解时,我给这句话的确定了一个思想感情基调,就是:1924年夫妻二人同行“北上”,但却一个人回来,尽管孙先生已经不在了,但她依然独自回到这幢和先生一起生活战斗过的房子居住,默默的守护着他们独有的港湾,战争的爆发才让她依依不舍的暂别故居,由此可见宋庆龄对孙先生的感情之深,也可见她对孙先生精神和革命事业的守护与继承。
在处理讲解词时,我们不能随便离开逻辑而去强调情感,过多的使用感情重音,反而会冲淡原本应有的思想内容,两者应该有机统一。
在重音当中,还有重音的主次问题,这里就不展开来谈了。
3、停顿
简单的说,停顿就是有声语言的短暂停止。在这里指的停顿,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瞬间停歇的语言技巧。停顿有很多种,比如语法停顿(根据标点符号)、感情停顿(为了渲染强烈情感)、逻辑停顿(为了表达事物关系)、结构停顿(为了明确结构关系)等几种。
学会恰当地使用停顿,好处不仅仅在于能够分清语句层次、调整气息和明确结构关系等,更大的妙处就在于它有时能够更好的吸引和打动观众,产生“无声胜有声”的讲解效果。在实际讲解中,除了遇到标点符号的停顿,我们还可以在区分逻辑关系时、引用他文(话)前后、标题与章节之间、为了表达深沉强烈的感情时……都可以适当的使用停顿。以我馆的一段讲解词为例:
“1922年陈炯明发动武装叛变,炮轰总统府粤秀楼,想把孙中山和宋庆龄置于死地,为分散敌人注意力,宋庆龄坚持让孙中山先行撤退,她对先生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没有你!’‖,她决定自己一个人‖独守总统府”。
我认为,在处理这段讲词时,“‖”处可以稍作停顿,下划线处作重音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彰显出宋庆龄虽然作为一位女性,但是她却能够顾全大局,为保护孙中山、继而保护中国的革命事业,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高尚情操和无私情怀,通过这种处理,这就能使宋庆龄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变得更加温暖、可敬!
所以说,停顿绝不是语言的“空白”,不能破坏语言的基本规律,而且你心里必须非常充实,越是停顿,你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就要越丰富,这才会使讲解效果更好,切忌生搬硬套、为用而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它其中的技巧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摸索,经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刻苦锻炼,熟练地掌握语言技巧并驾驭它,才能让我们的讲解语言,真正成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
讲解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在讲解艺术的这块园地里踏实耕耘、追求卓越,一同采撷用辛勤汗水栽培出来的美丽花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