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逐乡愁——读北雁的长篇散文《环湖一周》有感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青年作家北雁的长篇纪实散文《环湖一周》先后在《大理文化》2018年第10期、2019年第5期“开篇作品”栏目重磅推出,同时有部分章节先后在《核桃源》《祥云文化》《洱源文化》等州内报刊刊发,《大理时讯》更是从今年3月份起对全文进行了连载,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及好评.笔者细致地将之读完,立时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一片赤子之心.
其他文献
房子漏了  今年  雨水多  清明前就下了好几场  母亲告诉我  父亲的房子漏了  当晚  難入睡  感到一夜都是雨  恍惚中  我在补漏雨的洞  父亲给我打伞  浑身湿透  瑟瑟发抖  第二天  看见父亲的遗像上  有几滴水珠  咸咸的  一切安好  父亲一生  打过我一次  重病中告诉我  他很后悔  前两年  在“白加黑”中生活  清明也没能来看你  真希望你能起来  再揍我一顿  像上次一
期刊
本试验以4年生“春雪”为研究材料,主要对鄂南一部分桃园不明原因的枯枝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取材地点选定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横沟镇(香峰园)内。桃树发病始于每年雨季
七 月  七月,黑色  比黑更浓厚的黑  盘踞在千年未融化的冰山上  一眶无地泼洒的眼泪  在暗中无声无息  所有卑微的,弱小的  沉默的,颤抖的  被遮蔽,被残暴的  不要害怕,不要哭  天空是一只巨眼  盯着罪恶也盯着良善  大地是一只陶罐  盛着死亡也盛着发光的种子  陶 罐  壁橱上,一只土陶罐,多年来  它装下四壁的寂静,一屋子的空  装下窗边草木的枯荣,轮回的悲苦  覆满时光的灰尘依旧
期刊
以礼河流过,把浑然一体的高原劈成两半。两岸的群山伴着流水,奔涌向未知的远方。从低处往高处看,一座山叠着另一座山,在云雾中耸立。苍凉的群山挂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些稀稀疏疏的石板房躺在群山的褶皱里,低矮而破败。一个人终其一生也难于抚平大地纵横的沟壑,一个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串起支离破碎的生活。  受河流切割的影响,两岸峭壁林立、怪石嶙峋,像经历过斧劈刀削。突兀的山峰和惊险的峡谷,在时空里亘古静默。距离河流
期刊
徒步行走,以脚丈量,对于古人来说,不仅是一门必修课,还是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更是许多诗文真切而弥足动人的重要起点。“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趣味,乘坐飞机或动车入蜀便绝难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也需切实经行方能获致。在交通发达,出行便捷,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早已经没有了行走的耐心和兴趣,青年作家北雁却能徒步环洱海一周,并写成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的《环湖一
期刊
1  随着一句普通亲切的白族邀请语,我再次踏上了去宾川鸡足山的路。  阿达香音,是鸡足山麓沙址古村一个客栈的名字,要是译成汉语,就是主人家挥着手在门口对客人的亲切招呼:到这儿闲来!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白族人来说,听到这样的招呼就好似回到了家乡,看到了亲人。千年古树、古井,青瓦白墙的房屋,象征吉祥美好的墙体彩绘,木雕装饰的门窗,绽放的虎头兰,种满花草的院子……有了熟悉的白族建筑风格,隔着山隔着水,隔着
期刊
从洱源县城驱车出发,到达凤羽镇坝子最南端的大涧村得花上近1个小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难想象这条不算宽的乡间公路深处藏着一个美丽的村庄。而这个看似偏远的村庄,却今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  抵达村口后,我们准备缓缓走进村落, 这个用石头筑起的村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石巷,上百间古石屋,还有石磨、石板路、石房子、石山墙……整个村庄犹如石头文化“博览园”, 无论那石头大若房子,还是小若珍
期刊
一部《环湖一周》捧在手里时,我最先看到的是北雁的名字。逆着沙沙而来的时光,我从北雁的现在看向他的以往,终于看到了他的童年。那时候他住在一个多湖的县份,每天清晨或者午后,他从古意幽深的小巷里望出去,目光触到的是一片片水域。老家的湖实在是太多了,东有东湖,西有西湖,还有茈碧湖和海西海,都是天成的佳景。令人称奇的是,盈溢的湖水开掘出河,然后向南,最终对洱海形成了哺育。  我完全可以想象,在北雁的少年时期
期刊
在进行轻型钢结构屋面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使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轻钢结构等,轻型钢结构屋面施工方式尤其适合高层钢结构以及住宅建筑等,这主要是由于轻型钢结构屋面自
早有耳聞在巍山县五印乡重重山川之间,有一片万亩映山红,就像传说中的花仙子一不小心将花籽撒落于崇山峻岭之中的高山草甸上,像彩霞绕林,经过一个个岁月的自然风雨孕育出满山的鲜艳。那天又从阿文兄口中得知在五印山上有一片很美的映山红,按捺不住想一探大自然美轮美奂撼人心魄的美,于是在露出盈盈芳容的春天趁着晴天闲暇的日子,慕名跟着阿文兄来到他所工作的五印乡。  清晨一大早,我们从巍山县城出发,沿五印公路西行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