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用人单位需要专业性、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不能放弃“专才”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才教育
近些年来,教育系统对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讨论颇多。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目前比较盛行“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提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从实践经验上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各有长短,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容易导致肤浅。从我国现实来说,社会需要的也不全是通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说,宽分类和高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于接受通才教育,窄分类和低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接受专才教育。因此,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要因人而异,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1.职业教育的现状
(1)入学学生基础差,基本素质欠佳。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不牢,二是厌学情绪严重,三是思想道德素质较低。
(2)一些学校脱离了突出技能训练的原则,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大多数职业学校仍在走重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的老路,不能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
2.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征
我国目前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个众所周知的矛盾:一方面是急需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每年数百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1)用人单位需要实用型人才。聘而致用,表现为聘用人才的现实主义。由于待就业人口较多,用人单位要求被聘人才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较大的投入。
(2)职业教育受“通才教育”思想的影响,开设课程较多,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差。在职业技能上要达到“万金油”型是不现实的。
3.职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中职教育学制为三年,高职教育学制调整为两年是比较合理的,关键在于教学计划的调整。
(2)理论教学时间要继续压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可以调整为1:1或1:2,甚至1:3。
(3)应用学科的理论教学突出应用原则,不搞理论推导。充分体现“适用、够用”的原则。
(4)不仅中职教育可以搞半工半读,高等职业教育也可以试行专业对口的半工半读办学模式,促使学生了解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许多学生入学前对报考的专业不甚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让学生入学一年内自由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把学生应有的权益重新交给他们,培养他们自我负责的精神,也是学校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一种改革。
减少考试科目,增加考察课,专业课提倡开卷考试。应试教育不仅在普通教育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职业教育中。应用性专业课的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当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时,需要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的。闭卷考试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背公式、记概念上,许多考试内容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职业教育要参考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去实习、参观,拓宽专业知识面。
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比赛,以技术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由于技能训练要占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实行通才教育从学制上是不允许的。“通才”的优势可能是什么都能做,但什么又都做不出“彩”,只是个“万金油”。就业选择的余地大,工作机会较多,但烦恼也会更多。这里干两年,觉得不顺,马上又换个行业,再从头开始,跳来跳去,最后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一些职业顾问专家认为,“通才”得有个度,不能太过理想化。因为人的确可以有很广博的知识面,涉猎面宽,但在求职时最终起作用的,主要还是跟工作有关的那些技能。有些企业出十几万元年薪招技工,就从这个角度而言,“专才”还是非常有用和吃香的。
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应是强化专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学校把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现有专业优势和办学条件,培养自己的拳头产品,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培养出品学兼优、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职业教育就会丧失自身所依托的根基,使自己失去存在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浅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04
[2]关于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讨论[J].继续教育研究,2006.01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误区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04
[4]专业教育应始终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J].职工职业技术教育,2002.12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才教育
近些年来,教育系统对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讨论颇多。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目前比较盛行“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提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从实践经验上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各有长短,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容易导致肤浅。从我国现实来说,社会需要的也不全是通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说,宽分类和高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于接受通才教育,窄分类和低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接受专才教育。因此,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要因人而异,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1.职业教育的现状
(1)入学学生基础差,基本素质欠佳。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不牢,二是厌学情绪严重,三是思想道德素质较低。
(2)一些学校脱离了突出技能训练的原则,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大多数职业学校仍在走重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的老路,不能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
2.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征
我国目前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个众所周知的矛盾:一方面是急需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每年数百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1)用人单位需要实用型人才。聘而致用,表现为聘用人才的现实主义。由于待就业人口较多,用人单位要求被聘人才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较大的投入。
(2)职业教育受“通才教育”思想的影响,开设课程较多,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差。在职业技能上要达到“万金油”型是不现实的。
3.职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中职教育学制为三年,高职教育学制调整为两年是比较合理的,关键在于教学计划的调整。
(2)理论教学时间要继续压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可以调整为1:1或1:2,甚至1:3。
(3)应用学科的理论教学突出应用原则,不搞理论推导。充分体现“适用、够用”的原则。
(4)不仅中职教育可以搞半工半读,高等职业教育也可以试行专业对口的半工半读办学模式,促使学生了解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许多学生入学前对报考的专业不甚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让学生入学一年内自由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把学生应有的权益重新交给他们,培养他们自我负责的精神,也是学校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一种改革。
减少考试科目,增加考察课,专业课提倡开卷考试。应试教育不仅在普通教育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职业教育中。应用性专业课的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当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时,需要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的。闭卷考试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用于背公式、记概念上,许多考试内容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职业教育要参考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去实习、参观,拓宽专业知识面。
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比赛,以技术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由于技能训练要占一定的时间和周期,实行通才教育从学制上是不允许的。“通才”的优势可能是什么都能做,但什么又都做不出“彩”,只是个“万金油”。就业选择的余地大,工作机会较多,但烦恼也会更多。这里干两年,觉得不顺,马上又换个行业,再从头开始,跳来跳去,最后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一些职业顾问专家认为,“通才”得有个度,不能太过理想化。因为人的确可以有很广博的知识面,涉猎面宽,但在求职时最终起作用的,主要还是跟工作有关的那些技能。有些企业出十几万元年薪招技工,就从这个角度而言,“专才”还是非常有用和吃香的。
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应是强化专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学校把专业教育作为自己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现有专业优势和办学条件,培养自己的拳头产品,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培养出品学兼优、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职业教育就会丧失自身所依托的根基,使自己失去存在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浅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04
[2]关于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讨论[J].继续教育研究,2006.01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误区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04
[4]专业教育应始终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J].职工职业技术教育,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