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比如,我在以往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几幅细胞分裂的图例,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给学生讲解明白。有时候,由于光线的原因,后排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导致他们逐渐对生物失去了兴趣。无形中不但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耽误了课时,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三、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四、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提升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五、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再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来看,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生物学科中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1、选取故事或新闻情节。很多知识的产生都伴随着颇令人回味的故事情节,将其加以适当改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从问题一开始就进入高潮。
2、选取生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生物自然现象,学生往往听到过、看到过、甚至试过,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学生对学习这类知识的欲望更加直接,提炼这些现象,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利用实验,激趣生疑。生物实验以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教学情景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如:在酶的高效性的教学中,可设计分别将H2O2放在两个试管中,一个滴加肝脏研磨液(里面含有大量H2O2酶),另一个滴加FeCl3(一种化学催化剂能催化H2O2分解),观察现象的不同。因为现象很明显,所以通过观察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达到印象深刻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4、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场景。有些知识如果不利用模型等直观教具,学生往往很难很快融入教学中,对这些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场景,其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如:在DNA的结构时,出示DNA模型或多媒体场景,可使学生获得空间感觉,尽快进入一个立体空间中。
总之,优化生物教学,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既得到了知识,又发展了个性。只有坚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比如,我在以往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几幅细胞分裂的图例,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给学生讲解明白。有时候,由于光线的原因,后排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导致他们逐渐对生物失去了兴趣。无形中不但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耽误了课时,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三、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四、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提升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五、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再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来看,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生物学科中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1、选取故事或新闻情节。很多知识的产生都伴随着颇令人回味的故事情节,将其加以适当改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从问题一开始就进入高潮。
2、选取生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生物自然现象,学生往往听到过、看到过、甚至试过,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学生对学习这类知识的欲望更加直接,提炼这些现象,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利用实验,激趣生疑。生物实验以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教学情景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如:在酶的高效性的教学中,可设计分别将H2O2放在两个试管中,一个滴加肝脏研磨液(里面含有大量H2O2酶),另一个滴加FeCl3(一种化学催化剂能催化H2O2分解),观察现象的不同。因为现象很明显,所以通过观察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达到印象深刻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4、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场景。有些知识如果不利用模型等直观教具,学生往往很难很快融入教学中,对这些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场景,其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如:在DNA的结构时,出示DNA模型或多媒体场景,可使学生获得空间感觉,尽快进入一个立体空间中。
总之,优化生物教学,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既得到了知识,又发展了个性。只有坚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