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搞好数学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青少年学生在智力程度上差异不大,而差异最大的是非智力因素,即个性的倾向性,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能力、理想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极大地影响着人才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它始终伴随着学习活动,对智力因素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或促进或排斥。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就能够使自身的教学事半功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呢?
  第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具有启动性、选择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即鼓起干劲、唤起和维持行动、指导行动的方向,使方向指向一定的目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而学习需要是人们为达到认识外界事物的某种目的而从事学习的欲望,是人们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具体表现。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学生产生了某种学习需要,就会引起一种推动其去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法引起学生的求知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养的哺育等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揭示数学在诸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结合我国数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实现四化进程中应用数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例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对迎接时代挑战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数学的动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广泛联系生活,密切联系实际,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身边数学的教学,将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启迪学生去研究、探索,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问题中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第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迎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象,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是学习行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一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发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否则,就会出现消极、畏难的学习情绪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唯有学生热爱数学,才有积极持久的求学劲头。要使学生对高度抽象和逻辑严谨的数学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之火,激发他们对知识渴求的动机,推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及时发现他们思维的障碍,帮助他们突破难点,使他们快乐主动地去探讨教学中有关的问题,并从中得到乐趣。要在教学中创造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意的情境,力求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习材料,加上投入的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或利用与数学有关的教具、图片、书刊等组织学生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言行、教师的耐心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一视同仁,既做长者又做兄长,既做良师又做益友。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倾注爱心,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情境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融洽合作、教学相长,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维持兴趣的稳定与持久是教师贯穿教学过程的长期任务,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讲授得简易或繁难,对学生的兴趣维持都是不利的。应让学生时时处于“趋向鼓舞,心中喜悦”的良好状态,要选择适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的兴趣稳定持久。
  第三,坚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向着预定目标攀登,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因素。坚定意志与激发动机、培养兴趣等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动机明确了,兴趣的持久由意志来维持;而具备坚定的意志,会自觉地保持动机、稳定兴趣。教师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取得良好成绩的目的。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有些学生原有的基础很差,接受新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造成求知的心理缺陷,导致恶性循环。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意志,使之产生内驱力,他就能以顽强持久的毅力去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遇到挫折时又会产生灰心丧气的心理,这种时刻,更是培养学生锻炼意志的关键和最佳时期。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及时帮助学生保持自尊和自信的心态。
  数学有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深刻的思想等,都为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只要我们遵循规律,勇于探索,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意志。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放异彩。
其他文献
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成为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之一。语文教师在导读教学中也应由过去的包办代替、“满堂灌”、或“满堂问”转变为以帮助、引导为主。如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已成为每位教师认真探索、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语文教学中“导”的艺术。    一、什么是“导”    “导”即导读,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它贯穿于整个自主探究教学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搞好语文教学极其重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    一、优化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的课堂要优化,首先要优化教学理念,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定没有新的课堂结构呈现。要培养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设计要优化,课堂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
期刊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根据这个理念,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但仔细审视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采取“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自主合作”学习走入了某些误区。“自主学习”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在该诗的第六节中这样写道:我呆呆地看檐头的写着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这里,我要为这块悬挂在艾青亲生父母家里的“天伦叙乐”的匾作一次深入的透视。“天伦”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叙乐”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叙说快乐,氛围悦愉,其乐融融。为此,我认为这块匾作为座右铭悬挂在艾青当时的家里,是很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的进步,以教育为本。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搞好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语文课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
期刊
历史教学是把教材搬上“舞台”的演绎过程,教学的“含金量”在于采用“新颖出奇”的记忆与多样性的“灵巧”,这种方法对于大面积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年代及其时间是固定不变的,所发生的事物是有框架的,好像很简单,误认为历史学习是死记硬背,按教材逐句记忆就达到学习的目的了。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一部分历史知识,但时间一长就摸不着东西南北了,因为零星记忆历史知识的思维
期刊
摘 要:教育部组织专家撰写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一书指出,让高中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本文分析了“辩论式教学”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的内涵以及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应用的具体过程,即:选择合适的辩题,作好辩论准备;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辩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辩论进行总结,
期刊
江苏省新课改从2005年实行至今已经5年,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实行但往往都流于形式,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忽略了有效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当下很多学校和教师正在探索和制定适合本校生源的有效教育和教学,而我们往往会在认识和制定过程中进入误区,新课程背景下的
期刊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历史学习一直是他们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历史,甚至厌恶历史。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研究学习,慢慢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有关内容,那么他们在上课时就不会被动,课堂上学习也就有了针对性,能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型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