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上留下中国学生的作品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随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也永远留在了太空。事故发生后,众多媒体都对实验进行了相关报道。有的称这是中国学生的作品首次登上美国航天飞机,其实是不准确的。在这之前,已经有5个中国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登上了航天飞机。
  
  蚕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
  
  2000年美国太空舱公司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协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征集中国学生在美国航天飞机上进行搭载实验项目。当时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提出了近1000个方案,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北京景山学校李桃桃同学“蚕在太空吐丝结茧”构想,被确定为太空实验项目。实验主要为了了解:蚕吐丝是在重力环境下完成的,那么在失重环境中,吐丝会不会发生变化?在宇宙射线的辐射下,蚕吐的丝是拉力更大了,光泽更好了,丝更细了,还是相反?蚕还可以咬破蚕茧飞出来,变成飞蛾吗?如果变成蛾后,还可以像在地面上那样“甩籽”吗?小蚕在失重环境里怎样吃桑叶,还能顺利地蜕皮吗?太空环境会不会加快蚕的生长,蚕的生长周期会不会发生变化?
  虽然此次实验不幸夭折,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且中国学生的最大心愿是能早日在中国的神舟飞船或中国的返回式卫星上,完成他们的实验。
  
  列选的6个方案
  
  早在1986年,中国宇航学会、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就曾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方案”的征集活动,从全国各地共征集到9000份提案,从中评选出20项得奖方案和2项“上天”方案。
  从兰州来的王念庆同学提出的“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和沈阳田春亮同学提出的“液态混合物的凝固”被选为“上天方案”。
  


  “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是基于太空舱的漂浮灰尘太多,想用贴在舱壁上的胶纸把这些灰尘收集起来。而“液态混合物的凝固”是一项要加热的实验。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伍德合金和石腊这两种密度相差较大的物质是不可能混合的,实验是想探讨在微重力下,能否得到非常均匀的混合物。
  1992年1月,这两个实验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上天。
  而1994年9月,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的三个项目,是从“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方案”提案的8000个方案中选出的。他们是河北俞伟的“微重力环境对草履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河南崔豫松“失重环境中固-液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和来自香港黎历伟的“油滴与水滴在太空的混合”
  其中有4个方案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草履虫实验由于电池工作寿命限制未获得成功。令人欣喜的是,被采纳的5个项目的学生都在中学毕业后,免试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有的学生还加盟到中国航天的队伍中。
  
  中科院搭载实验一成一败
  
  上面提到的都是中学生的作品,而中国的科研人员也曾在航天飞机上进行过搭载实验。
  1995年9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与加拿大合作,利用该国的装置,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搭载了天花粉蛋白等三种8个样品。经过十多天的太空实验,得到了优良的蛋白质晶体。
  1998年中科院物理所曾进行搭载实验,但最终由于载荷电池失效,而实验未能上天。
  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了解和掌握物质和生命运动的规律,一直是航天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只有不断对太空环境里的物质和生命进行探索,才能夯实人类向月球和火星进军的道路。(文:宋丽芳 武镜 宗合 图片提供:宋丽芳)
  
  背景链接
  
  何谓“搭载桶”?
  在每次航天飞机升空时,因为载物质量和体积不规整,常有些空余舱位无法使用。于是,美国航宇局就制定了“搭载桶”(Get Away Special,GAS)计划,用极便宜的价格,把航天飞机上天时的空余舱位,开放给世界各国的政府、教育、工业、商业等个人或团体使用。有些国家也为他们的学生租下“搭载桶”,开发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引导学生对太空科学产生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搭载桶是一种圆柱形的容积,直径50厘米,高72厘米,包括能源在内,重量不超过90千克,形状就像一个汽油桶,内部空间的使用,则由使用单位自行处理。
其他文献
备有各项应急措施    飞船发射升空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神舟”飞船安装有逃逸救生装置,当运载火箭在待发和发射阶段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事故时,逃逸救生装置能迅速将飞船拉离火箭,到达安全位置,然后用降落伞安全着陆。在轨运行时若遇到不可克服的飞行故障及航天员患病等情况,均可按预定方案紧急返回地面。为保证飞船安全回收,除设有主着陆场外还设有备用着陆场。另外“神舟”飞船是由三个独立的可分离的
期刊
太空:地球之外的世界  选用这一主题,旨在所有参与空间周活动的国家对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这两大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人类在这些活动中要开展全球合作,从而达到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目的。   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0月4~10日我国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举办空间周活动的目的是大力宣传空间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
期刊
英国《泰晤士报》1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批准国家航宇局研制核动力飞船,这种太空船能够在两个月内从地球抵达火星。这就是说,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用核动力推进航天器探测遥远天体的梦想,不久的将来即可成真。  所谓核动力飞船,就是用核火箭推进的飞船。核火箭、电火箭和太阳能火箭都属于非化学能火箭,而通常说的液体火箭、固体火箭和固液混合火箭都属于化学能火箭。目前比较成熟并广泛使用的只有化学能火箭,它们都是
期刊
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启动"嫦娥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发射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几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探月路线图也已确定。   月球探测卫星的研制包括多项关键技术。其中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制主要有以下两项:   (1)紫外月球敏感器:月球探测卫星在环月轨道上采取对月定向三轴姿态稳定方式。由于月球
期刊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空间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类不仅制造出了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卫星,而且还建造了空间站、实现了载人航天。   在空间技术发展的四十多年里,卫星在重量、功能、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80年代,数吨重的大卫星已成为航天工业的主流产品。进入90年代,重量轻、成本低、性能好的微小卫星,开始被国际航天界所关
期刊
您想了解未来的太空生活吗?您想参与“中学生设计太空家园”的活动吗?我们欢迎您加入!请把您的意见、建议或设想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构筑理想家园。   如何在广漠无垠而且没有一点落脚之地的太空中建设一座太空城?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许比建一座空中楼阁还要困难几百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哪儿获得建筑材料,这是建设一座城市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其数量是以千万吨计。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建设,都有一个城
期刊
2003年2月7日,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深空探测网的工作室内一片寂静。之前研究人员试图与先驱者10号取得联系的最后一次尝试失败了。天文学家们意识到,与这位老朋友、老战友说再见的时刻最终到来了。故事还需要从31年前讲起。    飞驰!先驱者    1972年3月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发射场(今天的卡纳维拉尔角)。因大风和其他一些原因而延期发射的宇宙神/半人马座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当地时间晚
期刊
运载火箭是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输装备,也叫航天运载器。运载火箭的动力装置叫做火箭发动机。一般运载火箭由若干台发动机串联或并联组成。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如果一枚运载火箭的所有发动机都采用固体燃料,那么这枚火箭就是一枚固体运载火箭。   一般液体燃料发动机需要在火箭发射之前加注燃料,就像汽车加油一样。燃料加注以后,火箭必须尽快发射出去。否则液体燃料会对火箭结构产生腐蚀现象,造成安
期刊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美丽国家。人口不到2000万,但却是一个天文学研究的大国,特别是射电天文学研究一直处在世界最先进的行列。它们在帕克斯的64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可以与北半球的几个比它还大的射电望远镜相媲美。其原因主要在于澳大利亚正确的科学政策,它们投入天文学研究的基金占国家预算的比例超过天文大国美国和英国,而且充分利用了地处南半球的地缘优势,重点发展天文学,把优势变为胜势。帕克斯的64
期刊
煤碳和石油是如何生成的?    传统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煤碳和石油、天然气,是在亿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动,大量的动物和植物被埋于地下或沉于海底,与氧气隔绝,在高压下形成的。   20世纪后半叶又出现了一种"无生源"新理论,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托马斯·戈尔德为代表。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碳氢化合物,是处于地表下100~300千米处的含铁岩石在极度的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这些生成物然后向地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