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观赏鱼鉴赏之7】
【学名】武隆丽条鳅
拉丁学名:Heminoemacheiluswulongensis Wu,He et Li
英文名:White vesicles blind fish
【别名】白泡盲鱼,红鱼,白泡鱼
“白泡盲鱼”名字由来:武隆丽条鳅(Heminoemacheiluswulongensis Wu,He et Li)是我们根据其产地特征命名的,此字作为学名固然好,但作为观赏鱼却还是不易被人记住,而且也不形象,作为观赏鱼,它的鉴赏点主要体现在它“没有眼睛”和胸鳍上方那一对奇异的白色“囊泡”上,因此我们将它在观赏鱼界中流行的名字命名为:“白泡盲鱼”。
【分类地位】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间条鳅属Heminoemacheilus
【主要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向后逐渐侧扁;前后鼻孔紧靠,前鼻孔在鼻瓣中,鼻瓣延长呈短扁须状;全身裸露无鳞,肉红色,无斑纹;侧线完全,平直;头部感觉器管较发达,眼眶上下各有一条明显的感觉管伸向吻端;鳔前室包于骨质囊中,骨质鳔囊的后壁具明显的后孔,仅覆盖一层结缔组织膜,生活状态下有时囊内气体充盈,使此处外观膨大,在胸鳍上方形成一对奇特的白色气囊;鳔后室退化;肩带无后匙骨;肠细,较短,在胃后略向右侧弯曲。
【原产地】中国,而且目前仅在重庆市武隆县一个叫梦冲塘的地下溶洞中发现。
【个体大小】属小型鱼类,通常身体只有8~15 cm长,但在观赏鱼界应该算是中型鱼类了。
【鉴赏要点】1、“白泡盲鱼”没有眼睛或眼睛高度退化,这是它们在若干万年中适应漆黑溶洞中生活的结果,是大自然的造化。由于没有眼睛,它们感知外界的行为和方式非常特殊,显得非常古怪,不像正常鱼类那样;2、它们在胸鳍上方的体侧,长有一对白色囊泡,这个“白泡”似乎在水中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会鼓得更大,显得更加突出明显,显示这个囊泡可能与呼吸有关。当然也可能与充气后能够更好地保持鱼体在水面漂浮有关;3、“白泡盲鱼”的鳍条特别长,而且触须,鼻瓣膜也较发达,正是依靠发达的鳍条和触须等器官,才使它们保持着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反应能力,只要周围有轻微的水流变化及震动它们都能感觉到,并迅速作出反应。我们在“白泡盲鱼”与有眼睛的正常鱼类的混养缸中投下食物时(例如:几条水蚯蚓),它们的反应速度开始不如眼睛正常的鱼类,但很快它们便会觉察到食物的存在,并找到食物,如果水族箱内没有其它鱼类,它们也会迅速,准确地找到食物。
【生活习性】终年生活在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那里水温几乎是恒定的,大约在16~18℃之间。它们性情温驯,同其它洞穴鱼一样,因食物缺乏,在那里它们只能靠昆虫、浮游生物、及蝙蝠的粪便等为食。我们初步的试养试验表明,它们很好驯养,对光照、溶氧、硬度等没有非常特别的要求,但似乎对高温不太适应,水温达到32℃时,会出现陆续死亡现象。
【食性】杂食性,主食底栖动物,兼食植物种子、有机碎屑等。水生昆虫、蚯蚓及水蚯蚓是“白泡盲鱼”最适口的天然饵料。在水族箱内,经过驯化,普通观赏鱼饲料均可适用于“白泡盲鱼”的饲养。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它们完全可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及一些人工饵料。它们不凶猛,完全不会对其它鱼类构成威胁,更不会以其它鱼类为食。
【雌雄鉴别】性成熟前雌雄不易区分,性成熟后,雌体在繁殖季节可以看到腹部膨大,透过透明的鱼体,即可隐隐约约地看到成熟的卵粒。
【繁殖习性】目前尚不清楚,大约在春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但2月份就已经可以看到发育到Ⅳ期的卵巢了。
【观赏性养殖的建议】1、观赏性养殖时,考虑到“白泡盲鱼”的生活习性,应在养殖水体内配置岩石、石砾等作为景观设置;2、“白泡盲鱼”祖祖辈辈生活在地下溶洞中,那里终年处于黑暗状态,如果要保持其肉红体色,光照最好不要太强; 3、由于“白泡盲鱼”没有眼睛,所以抢食能力很弱,最好搭养一些性情温驯的观赏鱼,不要搭养抢食能力太强的种类;4、建议水温不要超过30℃。
【相关背景资料】1、“白泡盲鱼”原产地的故事:武隆县在重庆市的东南边陲的乌江下游,处于武隆山与大娄山的结合部,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的地区,山峦叠嶂,海拔在160~2033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武隆县内有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仙女山,在仙女山的半山腰,有一个叫火炉镇地方,相传从前这里经常闹干旱,夏天奇热无比。200多年前的1801年天遇大旱,直到1802年9月28日,天才突降大雨,大雨一直下了整整两天,到了9月30日一大早,村民们在离该镇8公里的一座陡峭的山崖的下面发现,突然涌出了三眼涌泉,泉水不断涌出,迅速形成了一汪水塘,当地的老百姓相传,当时本地一个力大无比的20岁小伙子罗天达与蔡龙王的三女蔡梦冲相恋,安家于这一座陡峭的山崖上,为了给当地带来风调雨顺而引出了这3泉眼,因此祖先们便用蔡龙王的三女蔡梦冲的名字,将这口塘取名叫“梦冲塘”。从现代科学观点看,这涌泉显然来自一条暗河,因为暴雨导致暗河改道而形成了突然出现的涌泉,但暗河通达何处至今不得而知。后来老百姓在“梦冲塘”的下方,筑起一座大坝,抬高水位便于引水灌溉农田,此后,灌区确实成了旱涝保收的产粮区。2、“白泡盲鱼”的发现过程:2005年1月,由于大坝维修,将“梦冲塘”的水放干时,人们在涌泉中发现了一些美丽的不明鱼类,它们没有眼睛,全身肉红色,没有鳞片,胸鳍上方还长有一对奇异的白色“囊泡”,经我们带回实验室研究、鉴定发现,原来它们是我们还未发现的一个新物种,在分类上属于鲤科条鳅亚科的一个新种,因此取名武隆丽条鳅。3、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还专程到武隆及西南大学采编、拍摄。最后形成了一个题目叫“白泡盲鱼之谜”的节目,在央视10频道及1频道播出,受到广泛关注。
【开发前景】由于该鱼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武隆县水产站将对火炉镇、梦冲塘进行资源保护,对所获为数不多的武隆丽条鳅采取保种措施,并打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人工驯化、繁养试验,以使其造福于人类。
【学名】武隆丽条鳅
拉丁学名:Heminoemacheiluswulongensis Wu,He et Li
英文名:White vesicles blind fish
【别名】白泡盲鱼,红鱼,白泡鱼
“白泡盲鱼”名字由来:武隆丽条鳅(Heminoemacheiluswulongensis Wu,He et Li)是我们根据其产地特征命名的,此字作为学名固然好,但作为观赏鱼却还是不易被人记住,而且也不形象,作为观赏鱼,它的鉴赏点主要体现在它“没有眼睛”和胸鳍上方那一对奇异的白色“囊泡”上,因此我们将它在观赏鱼界中流行的名字命名为:“白泡盲鱼”。
【分类地位】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间条鳅属Heminoemacheilus
【主要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向后逐渐侧扁;前后鼻孔紧靠,前鼻孔在鼻瓣中,鼻瓣延长呈短扁须状;全身裸露无鳞,肉红色,无斑纹;侧线完全,平直;头部感觉器管较发达,眼眶上下各有一条明显的感觉管伸向吻端;鳔前室包于骨质囊中,骨质鳔囊的后壁具明显的后孔,仅覆盖一层结缔组织膜,生活状态下有时囊内气体充盈,使此处外观膨大,在胸鳍上方形成一对奇特的白色气囊;鳔后室退化;肩带无后匙骨;肠细,较短,在胃后略向右侧弯曲。
【原产地】中国,而且目前仅在重庆市武隆县一个叫梦冲塘的地下溶洞中发现。
【个体大小】属小型鱼类,通常身体只有8~15 cm长,但在观赏鱼界应该算是中型鱼类了。
【鉴赏要点】1、“白泡盲鱼”没有眼睛或眼睛高度退化,这是它们在若干万年中适应漆黑溶洞中生活的结果,是大自然的造化。由于没有眼睛,它们感知外界的行为和方式非常特殊,显得非常古怪,不像正常鱼类那样;2、它们在胸鳍上方的体侧,长有一对白色囊泡,这个“白泡”似乎在水中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会鼓得更大,显得更加突出明显,显示这个囊泡可能与呼吸有关。当然也可能与充气后能够更好地保持鱼体在水面漂浮有关;3、“白泡盲鱼”的鳍条特别长,而且触须,鼻瓣膜也较发达,正是依靠发达的鳍条和触须等器官,才使它们保持着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反应能力,只要周围有轻微的水流变化及震动它们都能感觉到,并迅速作出反应。我们在“白泡盲鱼”与有眼睛的正常鱼类的混养缸中投下食物时(例如:几条水蚯蚓),它们的反应速度开始不如眼睛正常的鱼类,但很快它们便会觉察到食物的存在,并找到食物,如果水族箱内没有其它鱼类,它们也会迅速,准确地找到食物。
【生活习性】终年生活在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那里水温几乎是恒定的,大约在16~18℃之间。它们性情温驯,同其它洞穴鱼一样,因食物缺乏,在那里它们只能靠昆虫、浮游生物、及蝙蝠的粪便等为食。我们初步的试养试验表明,它们很好驯养,对光照、溶氧、硬度等没有非常特别的要求,但似乎对高温不太适应,水温达到32℃时,会出现陆续死亡现象。
【食性】杂食性,主食底栖动物,兼食植物种子、有机碎屑等。水生昆虫、蚯蚓及水蚯蚓是“白泡盲鱼”最适口的天然饵料。在水族箱内,经过驯化,普通观赏鱼饲料均可适用于“白泡盲鱼”的饲养。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它们完全可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及一些人工饵料。它们不凶猛,完全不会对其它鱼类构成威胁,更不会以其它鱼类为食。
【雌雄鉴别】性成熟前雌雄不易区分,性成熟后,雌体在繁殖季节可以看到腹部膨大,透过透明的鱼体,即可隐隐约约地看到成熟的卵粒。
【繁殖习性】目前尚不清楚,大约在春季是它们的繁殖季节,但2月份就已经可以看到发育到Ⅳ期的卵巢了。
【观赏性养殖的建议】1、观赏性养殖时,考虑到“白泡盲鱼”的生活习性,应在养殖水体内配置岩石、石砾等作为景观设置;2、“白泡盲鱼”祖祖辈辈生活在地下溶洞中,那里终年处于黑暗状态,如果要保持其肉红体色,光照最好不要太强; 3、由于“白泡盲鱼”没有眼睛,所以抢食能力很弱,最好搭养一些性情温驯的观赏鱼,不要搭养抢食能力太强的种类;4、建议水温不要超过30℃。
【相关背景资料】1、“白泡盲鱼”原产地的故事:武隆县在重庆市的东南边陲的乌江下游,处于武隆山与大娄山的结合部,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特征非常明显的地区,山峦叠嶂,海拔在160~2033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武隆县内有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仙女山,在仙女山的半山腰,有一个叫火炉镇地方,相传从前这里经常闹干旱,夏天奇热无比。200多年前的1801年天遇大旱,直到1802年9月28日,天才突降大雨,大雨一直下了整整两天,到了9月30日一大早,村民们在离该镇8公里的一座陡峭的山崖的下面发现,突然涌出了三眼涌泉,泉水不断涌出,迅速形成了一汪水塘,当地的老百姓相传,当时本地一个力大无比的20岁小伙子罗天达与蔡龙王的三女蔡梦冲相恋,安家于这一座陡峭的山崖上,为了给当地带来风调雨顺而引出了这3泉眼,因此祖先们便用蔡龙王的三女蔡梦冲的名字,将这口塘取名叫“梦冲塘”。从现代科学观点看,这涌泉显然来自一条暗河,因为暴雨导致暗河改道而形成了突然出现的涌泉,但暗河通达何处至今不得而知。后来老百姓在“梦冲塘”的下方,筑起一座大坝,抬高水位便于引水灌溉农田,此后,灌区确实成了旱涝保收的产粮区。2、“白泡盲鱼”的发现过程:2005年1月,由于大坝维修,将“梦冲塘”的水放干时,人们在涌泉中发现了一些美丽的不明鱼类,它们没有眼睛,全身肉红色,没有鳞片,胸鳍上方还长有一对奇异的白色“囊泡”,经我们带回实验室研究、鉴定发现,原来它们是我们还未发现的一个新物种,在分类上属于鲤科条鳅亚科的一个新种,因此取名武隆丽条鳅。3、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还专程到武隆及西南大学采编、拍摄。最后形成了一个题目叫“白泡盲鱼之谜”的节目,在央视10频道及1频道播出,受到广泛关注。
【开发前景】由于该鱼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武隆县水产站将对火炉镇、梦冲塘进行资源保护,对所获为数不多的武隆丽条鳅采取保种措施,并打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人工驯化、繁养试验,以使其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