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学生公寓1050名舍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咸阳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情绪表现以积极情绪为主,人际关系良好,应对方式积极,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危机问题。今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在进一步加强学生人际交往指导、注重建立积极应对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同时重点关注和帮扶特殊群体,以提升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宿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在宿舍得到真实的体现和反映。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取最为直接、真实的资料,近期对咸阳职院所有学生宿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共7道题目,均为选择题,要求调查对象按照本宿舍实际状况进行选择,调查对象抽取各宿舍舍长。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收回问卷10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26份,无效问卷24份。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人数分布及比例
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均包括高职学生和五年制学生,四年级学生为五年制学生。
2.宿舍同学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反映,从宿舍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看,很健康、比较健康的宿舍共占到94.94%,仅有2.53%的宿舍反映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
3.宿舍人际关系情况
总体来看,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良好,82.36%的宿舍没有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仅有7%的宿舍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另外,有10.62%的宿舍虽然也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表现不明显。
4.感到困惑或烦恼时选择应对方式情况
调查显示,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同学们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找好友倾诉、与父母谈话、转移注意力或者寻求心理咨询,消极的应对方式“默默承受”“想自杀”选择比例很低。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中,选择“找好友倾诉”的学生比例最高,达到75.54%,其次是“转移注意力”,为28.97%,再次是“找父母谈话”,为11.7%,最后是“寻求心理咨询”,仅为2.92%,低于选择“默默承受”。另外,有近1%的学生有自杀的念头(见图1)。
图1 遇到困惑或烦恼时选择不同应对方式所占比例情况
5.宿舍学生常见情绪表现情况
从学生常见的情绪表现看,积极情绪居多,“愉快”情绪占到85.87%,“充满希望”占到60.04%,消极情绪出现较少,均在30%以下。在消极情绪中,“郁闷”、“茫然”情绪相对出现较多,均达到28%左右,“焦虑”有18%的比例,11%左右的学生有敌对情绪(见图2)。
图2 学生常见的不同情绪所占比例情况
6.宿舍里有单亲家庭背景或身体残疾学生情况
对学生家庭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接近20%的宿舍有单亲家庭学生,宿舍数量达202个,同时,90个宿舍有身体残疾的学生,占到宿舍总数的8.77%(见表2)。
表2 宿舍具有单亲家庭背景或身体残疾学生数量及比例
三、结论与分析
1.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近95%的学生宿舍呈现总体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说明我院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该结果也能够通过宿舍人际关系、应对方式、情绪表现题目的调查结果得到验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积极的情绪反应均是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1]。调查显示,82%以上的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另外,宿舍学生的积极情绪明显多于消极情绪,能够充分证明我院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仅有7%左右的宿舍反映同学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倾向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其他均比较积极有效,这说明我院学生大多数能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维护心理健康。
2.宿舍关系状况
宿舍和谐关系调查表明,82%以上的宿舍人际关系良好,表明我院大学生总体上能够较好地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同学之间接纳程度高,能够心理相容。有10.62%的宿舍虽然也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表现不明显,说明尽管宿舍同学之间会存在分歧或矛盾,但也能够理智的处理,不会导致存在的矛盾升级或恶化,体现了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缺乏理智和冲动的行为较少。
3.应对方式情况
应对心理困境或不良情绪的调查表明,学生群体中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我院大学生有较为良好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能够帮助其较好地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在积极应对方式中,“找好友倾诉”的学生比例最高,达到75.54%,远高于11.7%的“找父母谈话”,说明我院大学生认为“好友”在自己寻求心理支持、摆脱心理困境时非常重要,其地位超过了父母,这一现象符合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讲,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通过与周围同伴建立密切关系,寻求心理支持。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越来越少地向父母求助,却会更多地把这种期待及相应的行为转向朋友。
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就是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比例非常低,仅有2.92%,低于选择“默默承受”,说明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独立承受,也不愿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一现象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仍然不能积极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不足,甚至有些误解,担心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内心比较封闭,不愿意向陌生人坦露心声,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所以,他们宁肯忍受,也不愿寻求心理咨询。 面对困惑或烦恼时,选择自杀是一种极端消极的应对方式,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本次调查显示,近1%的学生想到过自杀,这说明仍有极少数学生面对心理困境,反应过于极端。这些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造成的伤害很大,提醒我们要做好学生应对心理困境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防止转化为极端事件。
4.学生常见情绪表现
调查显示,我院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反应积极,以愉快和充满希望的情绪为主,这体现了我院学生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同时,有一定比例(约28%)的学生表现出郁闷、茫然的情绪,应该说,该情绪表现基本正常,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大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着眼规划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明确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自我意识水平有限,对自身了解不足,调控能力不强,加之对社会缺乏认识,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容易滋生郁闷、茫然等不良情绪。
5.特殊群体
单亲家庭和身体残疾学生调查显示,202个宿舍有单亲家庭背景的学生,90个宿舍有身体残疾的学生,这在总体中占有的比例较大。生理状况和家庭环境均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个体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利影响,容易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另外,健康的生理是个体健康心理的基石,不良的生理状况,如残疾,容易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过分敏感等消极的心理特质。所以,需要给予单亲家庭背景学生和身体残疾学生较多的关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扶,促使其得到积极转变和良好发展。
四、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情绪反应、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均积极良好,但也暴露了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宿舍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针对部分学生宿舍人际不和谐现象,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人际关系辅导工作,可通过班级召开以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也可举办讲座或者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
二是注重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建立,重点是引导学生接受专业的心理帮扶。在原有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基础上,使学生建立更多样的有利于处理心理困惑和面临问题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工作及其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度过心理难关。具体可通过院报、网站、广播等途径宣传良好的应对方式,并着重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
三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通过开展喜闻乐见、富有趣味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激发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是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关注特殊群体的表现及动向,同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干预,尽早、尽快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乔万敏.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3-4.
[2]汪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7-9.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4KYB020
项目名称——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研究
2: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SZJYB2014029
课题名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
关键词: 宿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在宿舍得到真实的体现和反映。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取最为直接、真实的资料,近期对咸阳职院所有学生宿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共7道题目,均为选择题,要求调查对象按照本宿舍实际状况进行选择,调查对象抽取各宿舍舍长。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收回问卷10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26份,无效问卷24份。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级调查对象的人数分布及比例
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均包括高职学生和五年制学生,四年级学生为五年制学生。
2.宿舍同学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反映,从宿舍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看,很健康、比较健康的宿舍共占到94.94%,仅有2.53%的宿舍反映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
3.宿舍人际关系情况
总体来看,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良好,82.36%的宿舍没有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仅有7%的宿舍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另外,有10.62%的宿舍虽然也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表现不明显。
4.感到困惑或烦恼时选择应对方式情况
调查显示,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同学们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找好友倾诉、与父母谈话、转移注意力或者寻求心理咨询,消极的应对方式“默默承受”“想自杀”选择比例很低。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中,选择“找好友倾诉”的学生比例最高,达到75.54%,其次是“转移注意力”,为28.97%,再次是“找父母谈话”,为11.7%,最后是“寻求心理咨询”,仅为2.92%,低于选择“默默承受”。另外,有近1%的学生有自杀的念头(见图1)。
图1 遇到困惑或烦恼时选择不同应对方式所占比例情况
5.宿舍学生常见情绪表现情况
从学生常见的情绪表现看,积极情绪居多,“愉快”情绪占到85.87%,“充满希望”占到60.04%,消极情绪出现较少,均在30%以下。在消极情绪中,“郁闷”、“茫然”情绪相对出现较多,均达到28%左右,“焦虑”有18%的比例,11%左右的学生有敌对情绪(见图2)。
图2 学生常见的不同情绪所占比例情况
6.宿舍里有单亲家庭背景或身体残疾学生情况
对学生家庭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接近20%的宿舍有单亲家庭学生,宿舍数量达202个,同时,90个宿舍有身体残疾的学生,占到宿舍总数的8.77%(见表2)。
表2 宿舍具有单亲家庭背景或身体残疾学生数量及比例
三、结论与分析
1.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近95%的学生宿舍呈现总体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说明我院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该结果也能够通过宿舍人际关系、应对方式、情绪表现题目的调查结果得到验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积极的情绪反应均是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1]。调查显示,82%以上的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另外,宿舍学生的积极情绪明显多于消极情绪,能够充分证明我院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仅有7%左右的宿舍反映同学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倾向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其他均比较积极有效,这说明我院学生大多数能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维护心理健康。
2.宿舍关系状况
宿舍和谐关系调查表明,82%以上的宿舍人际关系良好,表明我院大学生总体上能够较好地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同学之间接纳程度高,能够心理相容。有10.62%的宿舍虽然也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表现不明显,说明尽管宿舍同学之间会存在分歧或矛盾,但也能够理智的处理,不会导致存在的矛盾升级或恶化,体现了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缺乏理智和冲动的行为较少。
3.应对方式情况
应对心理困境或不良情绪的调查表明,学生群体中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我院大学生有较为良好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能够帮助其较好地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在积极应对方式中,“找好友倾诉”的学生比例最高,达到75.54%,远高于11.7%的“找父母谈话”,说明我院大学生认为“好友”在自己寻求心理支持、摆脱心理困境时非常重要,其地位超过了父母,这一现象符合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讲,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通过与周围同伴建立密切关系,寻求心理支持。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越来越少地向父母求助,却会更多地把这种期待及相应的行为转向朋友。
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就是遇到困惑或烦恼时,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比例非常低,仅有2.92%,低于选择“默默承受”,说明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独立承受,也不愿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一现象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仍然不能积极接受。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不足,甚至有些误解,担心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内心比较封闭,不愿意向陌生人坦露心声,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所以,他们宁肯忍受,也不愿寻求心理咨询。 面对困惑或烦恼时,选择自杀是一种极端消极的应对方式,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本次调查显示,近1%的学生想到过自杀,这说明仍有极少数学生面对心理困境,反应过于极端。这些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造成的伤害很大,提醒我们要做好学生应对心理困境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防止转化为极端事件。
4.学生常见情绪表现
调查显示,我院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反应积极,以愉快和充满希望的情绪为主,这体现了我院学生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同时,有一定比例(约28%)的学生表现出郁闷、茫然的情绪,应该说,该情绪表现基本正常,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大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着眼规划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明确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自我意识水平有限,对自身了解不足,调控能力不强,加之对社会缺乏认识,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容易滋生郁闷、茫然等不良情绪。
5.特殊群体
单亲家庭和身体残疾学生调查显示,202个宿舍有单亲家庭背景的学生,90个宿舍有身体残疾的学生,这在总体中占有的比例较大。生理状况和家庭环境均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个体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利影响,容易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另外,健康的生理是个体健康心理的基石,不良的生理状况,如残疾,容易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过分敏感等消极的心理特质。所以,需要给予单亲家庭背景学生和身体残疾学生较多的关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扶,促使其得到积极转变和良好发展。
四、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情绪反应、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均积极良好,但也暴露了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宿舍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针对部分学生宿舍人际不和谐现象,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人际关系辅导工作,可通过班级召开以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也可举办讲座或者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
二是注重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建立,重点是引导学生接受专业的心理帮扶。在原有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基础上,使学生建立更多样的有利于处理心理困惑和面临问题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工作及其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度过心理难关。具体可通过院报、网站、广播等途径宣传良好的应对方式,并着重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
三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通过开展喜闻乐见、富有趣味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激发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是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关注特殊群体的表现及动向,同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干预,尽早、尽快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乔万敏.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3-4.
[2]汪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7-9.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4KYB020
项目名称——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研究
2: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SZJYB2014029
课题名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