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中国6~17岁学龄儿童早餐状况调查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afdsfsd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2010—2012年中国6~17岁学龄儿童早餐就餐状况。

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150个县/区的6~17岁学龄儿童,共29 393名。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过去1周中吃早餐次数,以及在外就餐(餐馆或学校)的次数。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过去1周早餐就餐情况。

结果

6~17岁学龄儿童过去1周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1.1%(26 776/29 393),其中6~11岁儿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4.6%(13 457/14 221),高于12~17岁儿童(87.8%,13 319/15 172)(P<0.001);贫困农村6~17岁学龄儿童过去1周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为3.6%(189/5 261),高于其他地区(P值<0.001),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分别为1.1%(77/7 104)、0.6%(51/8 361)、0.6%(54/8 667);男生和女生过去1周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91.3%(13 481/14 761)和90.9%(13 295/14 632)(P>0.05)。有42.2%(12 398/29 393)的儿童过去1周早餐曾在外就餐,包括在餐馆或学校,其中12~17岁儿童、贫困农村儿童在外就餐比例较高,分别为50.9%(7 722/15 172)和52.4%(2 756/5 261);男生和女生过去1周在外就餐率分别为42.1%(6 208/14 761)和42.3%(6 190/1 4632)(P>0.05)。学龄儿童早餐过去1周在外就餐的地点主要是学校,在学校就餐率为32.2%(9 477/29 393)。

结论

目前仍有部分学龄儿童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贫困农村、高年龄段儿童早餐就餐状况较差;学龄儿童在外就餐率较高,主要是选择在学校就餐。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时抗体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威海4个市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5个乡镇,以抽取的乡镇中所有按照"0-1-6"程序初次接种5 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的4 147名婴儿为入组对象。第3剂次后1~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 ml,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为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导致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6年7—10月间,按照横断面研究原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陕西、河南、吉林各1家省级三甲医院,并以院内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66例。分别依照临床诊断将其分为慢性肝炎组(即未发展为PHC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组)和PHC组。采用统一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逐项面对面询问调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山东省社区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水平。方法于2015年10月,根据山东省地理位置,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17个设区的市分层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样。首先,选择2个东部市(青岛、日照),2个西部市(聊城、枣庄)和3个中部市(济南、淄博、莱芜);其次,每市抽取1个县,每县抽取2个乡镇;最后,以所有乡镇中≤7岁(甲型肝炎疫苗免费接种儿童)、8~11岁(甲型肝炎疫苗自费接种儿童)、
目的调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资料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居民,共62 857名,其中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4 017、16 539、19 910、12 391名。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
目的评估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早期体格发育与疾病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浙江省杭州西湖区、金华兰溪市和嘉兴海盐县3个研究现场。2014年本地户籍HBsAg阳性孕产妇分娩儿童为暴露组,采用1∶1配对选择非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儿童为对照组,共342对。比较两组儿童出生、6、9、12与18月龄体格发育与疾病发生差异。结果暴露组与对照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分别为1.8%(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