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edo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4年时抗体持久性。

方法

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威海4个市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5个乡镇,以抽取的乡镇中所有按照"0-1-6"程序初次接种5 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的4 147名婴儿为入组对象。第3剂次后1~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 ml,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为10~<100 mU/ml者共717名,即低应答者。按照"0-1-6"程序为低应答者再次接种3剂次HepB(共494名),并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4年时(分别简称为T0和T1时)采血,采用CMIA法检测抗-HBs、抗-HBc和HBsAg,同时收集其基本情况及基础免疫等信息,共随访了315名。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

结果

315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52.4%(165名),女性占47.6%(150名)。T0时抗-HBs阳性率(抗-HBs≥100 mU/ml者所占的比例)为83.8%(264/315),T1时降为16.5%(149/529),抗-HBs阳性率年递减率为33.38%;T0时抗-HBs的GMC为473.15 mU/ml,T1时降为17.37 mU/ml,年递减率为56.23%。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T0时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 000、≥1000 mU/ml者T1时抗体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29(1.03~17.84)、4.53(1.25~16.47)、4.19(1.10~15.97)和9.13(2.91~28.63)。与T0时抗-HBs<200 mU/ml者相比,抗-HBs在400~<600、600~<800、800~<1 000、≥1000 mU/ml者T1时抗-HBs的GMC较高,b(95%CI)值分别为0.84(0.06~1.62)、1.13(0.46~1.79)、1.33(0.65~2.01)和1.88(1.33~2.44);足月婴儿较早产婴儿T1时抗-HBs的GMC更高,b(95% CI)值为0.86(0.04~1.68)。

结论

HepB基础免疫低应答婴儿T1时抗-HBs的GMC仍保持在保护水平以上;低应答婴儿再次免疫后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次免疫的抗体水平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经胸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经胸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的80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胸组171例,经皮组635例。经胸组男性72例(42.1%),平均年龄(1.6±1.1)岁,体重7.65(7.68)kg [M(QR)]。经皮组男性344例(54.2%),平均年龄(21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颈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但无寰枢椎脱位的Chiari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合并寰枕融合但无寰枢椎脱位的Chiari畸形患者资料,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11~57岁,平均(35.5±10.5)岁。采用后路颈寰枢椎钉棒内固定加自体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疼痛部位及髌股关节退变对Oxford内侧单髁置换术(UK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单侧Oxford内侧UKA治疗的5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43~87岁,平均68.5岁。体重指数19.7~31.5 kg/m2,平均25.2 kg/m2。根据术前膝关节疼痛位置分为前
恶性肿瘤是异质性最明显的人类疾病,通过分子诊断指导患者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共识。然而,肿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及组织标本不易获取的现实使液体活检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显。可用于液体活检的材料主要有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囊泡等,它们各具优缺点,可以互为补充,准确、全面地反映肿瘤的特性,更好地指导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本文将详述液体活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以此阐明液体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严重的髋关节疾病之一。对于单侧髋关节脱位患者,双下肢不等长明显,不及时干预可继发骨关节炎、下腰部疼痛及脊柱侧凸等严重问题,最终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活动需求大的青少年患者,其假体寿命缩短,失败率高,髋关节翻修术数量相应增加。关节囊成形术使关节囊完整包裹于股骨头,并在髋臼成形后复位股骨头,可推迟或避免关节置换,且股骨头复位至真臼,降低了将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难度。早期关节囊成
目的探讨脊髓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资料,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5~52岁,平均(30.7±13.0)岁。肿瘤累及2~8个椎体节段,平均(3.3±1.3)个,颈段8例,胸段9例,颈胸段均累及3例,胸腰段均累及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 d至4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器械(MP)行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后不同胫骨假体后倾角度(PTS)对短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内侧Oxford UKA的116例(128膝)患者资料,共100例(108膝)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男性31例,女性69例,年龄47~90岁,平均67.2岁,平均身高(161.9±8.4)cm,体重指数(26
目的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腰围水平及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特征。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150个县/区的18岁及以上居民,共120 265名。对所有调查对象测定腰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判断中心型肥胖。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
目的分析中国10~17岁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的10~17岁儿童青少年16 872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中国标准)和美国学者Cook提出的诊断标准(Cook标准)对中国内地儿童青少年MS流行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