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湘中偏西南的隆回县,域内有石灰岩丘陵山岗78867公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隆回县大力开展石山造林,累计营造柏木等生态林1.5亿株,成林面积1866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营造柿、枣、梨等经济林2000公顷,石山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6.2%上升到54.2%,全县森林覆盖率净增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林业产值超10亿元。
坚持石山造林政府重视30年不动摇
30多年前的隆回,平均岩石裸露程度达30%以上的石山有20000公顷,平均岩石裸露达55%以上的有6866公顷,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绵延50公里。肆虐的顽石像一座座“火焰山”,一到夏季,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凉景象。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坚持书记、县长挂帅,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不论形势怎么变化,石山造林政策坚持了30多年。从营造第一片石山造林开始,隆回紧紧抓住“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隆回” 、长防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的契机,以坚定的兴林举措演绎了高亢激昂的“绿色交响曲”。为防止石漠化治理时紧时松,坚持强化考核不放松,每年将石山造林工作列入绩效目标管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形成了“一级抓一級、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十三五”期间,隆回县把石山造林作为“生态秀县”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县级领导坚持每年办点示范,率先垂范,先后办点45处造林1533公顷,县直部门和乡镇办点310处造林5466公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一批当代愚公一年接着一年地干,硬是把2万多公顷石漠荒坡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色林海。
坚持石山造林信念30年不变
攻克石山造林难题,需要有一支啃硬骨头的林业队伍和乐于奉献的林业人。
县林业局原局长郭习文为了石山造林,上世纪80年代放弃在省林业厅工作的优越条件,回到遍地石头的隆回,一头扎进石山造林,一干就是十多年。
县林业局原副局长张世模用自己的体温来育芽:选取树种温水浸泡后消毒,用湿润的纱布或棉花包好,再用薄膜包上,放到贴身的内衣口袋里,即使睡觉也不拿出来,使它长期保持在28到32摄氏度的温度里。每天,还要把包打开一到两次,给种子通风换气,直到15天左右树种发芽。
总工程师肖时平20多年来探索石山造林,足迹遍布全县的山山水水,哪座荒山要纳入造林计划,哪片林子需要进行抚育,他都了如指掌。
原女林业站长郭江鸿,为了奇界岭石山造林,作为一个女同志,连续一个星期吃住在山上,用执著和真情感动了村民,带领群众出色地完成任务。当年的奇界岭荒草怪石,如今已成为茫茫林海,成为国家、省市林业现场会的一个参观点。郭江鸿调到山界回族乡工作后,为了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石山造林,自已从信用社贷款3万元兑现造林补助,极大地激发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经过30年的努力,隆回县在巨大的 “石漠”中逐步建成长50公里、面积2.3万公顷的郁郁葱葱柏木林带。
坚持广筹资金投入30年不打折
为提高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隆回每年都要挤出20万元,解决老百姓造林的苗木费用。为了鼓励育苗户,保障苗木供给,县里每年每667平方米补助育苗户800斤稻谷。
为了广泛筹措资金,隆回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长防林、速丰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资金向石漠化地区倾斜。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项目支持,鼓励大户造林。对连片造林3.3公顷以上的大户,除免费提供苗木外,由县政府实行以奖代补,生态林每667平方米补200元,油茶等经济林每667平方米补800元。对林农联营、个体私营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入股、联营或独资承包造林的,除免费提供苗木外,还可获得县财政贴息五年的银行贷款。
为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采取出租、转包、联营、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吸引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投资参与石漠化治理,加快石漠化治理进度。
30多年来,县级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从上世纪80年代的每年几十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000多万元。全县在石漠化地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近年来,隆回紧紧结合精准脱贫这一民生工程,把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林下经济致富之路,有力助推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坚持30年科学探索创新初心不改
石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划为“难利用地”和“不宜利用地”。石山上造林更不为林农接受,群众普遍认为石山造林是天方夜谭。县林业局林业科技人员顶着压力,不断探索,顽强钻研,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从50多个试栽树种中,探索出攻克石山的先锋树种——柏木,并摸索出柏木+枫香、柏木+四川桤木、柏木+南酸枣、柏木+刺槐、柏木+枣树+柿树、柏木+无患子等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先后引进了墨西哥柏、福建柏、侧柏、中山柏、西藏柏等10多个柏木树种,最后确定本地的速生柏为最适宜的树种。探索出“客土改良,引水保湿,容器苗上山,见缝植苗,合理密植”的新技术,攻克了石山造林难关。
造林绿化难题解决了,经济效益也跟着来了。柏木的原木销售价值目前达到每立方2000多元,成为了深受老百姓喜欢的树种。全县现有11家柏木加工厂,其中百山木业成为全国龙头企业,加工的柏木卫浴产品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年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畅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