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校园环保现状、以课堂教学、地理实践考察活动为载体,探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形成良好环境公德行为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校园环保;初探
The 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itially searches
Hu Zenggu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tak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geography practice inspection as a carrier, inquired into that trains the student to cherish the environment, to form the good environmental social ethics behavior custom the strategy.
【Key words】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itially searches
新课标地理学,主要阐述人们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要应着眼于人地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尤为突出。
1 现状分析
校园环境保护意识滞后。地球面临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水污染、 资源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白色污染、人为破坏环境加剧等环境问题,绝大多数人对以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
环境保护缺乏教育方法。中小学环保教育,除日常大扫除等为载体进行环保教育外,基本上无开展其它环保教育活动,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多实践的少。
2 策略探究
2.1 课堂教学渗透学生环保意识教育
(1)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钻研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有效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我校所在的土桥镇人多地少、沟壑纵深、资源贫乏,砖雕、纺织厂、铁厂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普遍,不仅无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续发展,还有可能因资源利用方式不当,而破坏生态环境,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健康。
(2)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退化、公害事件不断发生、淡水资源日渐匮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矿产资源日益减少、人口急剧膨胀等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与身边发生的环境问题,如大夏河水日渐减少,河滩挖沙,山间地洞,沙尘暴,满街的污水,山体滑坡,东乡山不毛,过多的老鼠,白杨树的消失,口蹄疫、炭疽病等,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3)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渗透丰富环境教育的知识。例如在《自然》教材中要讲授空气污染和一些防护措施,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语文学科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教育,将组成学校人文环境的花草树木、亭台榭阁、长廊绿架,名人画像、板报画廊的设计、公告标语的书写等等自然环境作一并纳入环境教育的范畴。同时注重地理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互相渗透配合,学校、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有机结合成一个教育整体,进行持之以恒的协调教育。全校发出如下倡议,要求实施: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
2)节约用纸,在校内外不乱仍纸张;
3)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制筷;
4)爱护花木,关爱绿地,不攀折花木;
5)不抽烟,不燃放烟花爆竹;
6)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2.2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地理野外实践考察活动,环保讨论、演讲比赛、环保考察、积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做成各种精美的房屋、飞机、轮船等活动,在“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无烟日”、“粮食日”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文娱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种植树木、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看看土壤的变化、农作物害虫的变化,明白滥砍滥伐、滥捕狂杀、随意破坏土地、随意排放污水等造成危害的道理,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积极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环境保护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
总之,环境教育要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教育方式,既要注重课堂,又要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到广阔的大自然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学生在地理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行为模式和环境公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段文权.《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实践探索》.“地理教育”,2007年第2期
[2] 孙开儒.《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新世纪论丛”.2006年第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校园环保;初探
The 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itially searches
Hu Zenggu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tak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geography practice inspection as a carrier, inquired into that trains the student to cherish the environment, to form the good environmental social ethics behavior custom the strategy.
【Key words】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itially searches
新课标地理学,主要阐述人们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要应着眼于人地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尤为突出。
1 现状分析
校园环境保护意识滞后。地球面临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水污染、 资源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白色污染、人为破坏环境加剧等环境问题,绝大多数人对以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
环境保护缺乏教育方法。中小学环保教育,除日常大扫除等为载体进行环保教育外,基本上无开展其它环保教育活动,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多实践的少。
2 策略探究
2.1 课堂教学渗透学生环保意识教育
(1)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钻研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有效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我校所在的土桥镇人多地少、沟壑纵深、资源贫乏,砖雕、纺织厂、铁厂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普遍,不仅无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续发展,还有可能因资源利用方式不当,而破坏生态环境,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健康。
(2)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退化、公害事件不断发生、淡水资源日渐匮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矿产资源日益减少、人口急剧膨胀等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与身边发生的环境问题,如大夏河水日渐减少,河滩挖沙,山间地洞,沙尘暴,满街的污水,山体滑坡,东乡山不毛,过多的老鼠,白杨树的消失,口蹄疫、炭疽病等,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3)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渗透丰富环境教育的知识。例如在《自然》教材中要讲授空气污染和一些防护措施,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语文学科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教育,将组成学校人文环境的花草树木、亭台榭阁、长廊绿架,名人画像、板报画廊的设计、公告标语的书写等等自然环境作一并纳入环境教育的范畴。同时注重地理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互相渗透配合,学校、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有机结合成一个教育整体,进行持之以恒的协调教育。全校发出如下倡议,要求实施: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
2)节约用纸,在校内外不乱仍纸张;
3)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制筷;
4)爱护花木,关爱绿地,不攀折花木;
5)不抽烟,不燃放烟花爆竹;
6)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2.2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地理野外实践考察活动,环保讨论、演讲比赛、环保考察、积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做成各种精美的房屋、飞机、轮船等活动,在“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无烟日”、“粮食日”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等文娱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种植树木、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看看土壤的变化、农作物害虫的变化,明白滥砍滥伐、滥捕狂杀、随意破坏土地、随意排放污水等造成危害的道理,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积极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环境保护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
总之,环境教育要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教育方式,既要注重课堂,又要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到广阔的大自然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学生在地理环境教育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行为模式和环境公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段文权.《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实践探索》.“地理教育”,2007年第2期
[2] 孙开儒.《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新世纪论丛”.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