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阶段,写议论文的频率骤然增加。特别是在考试中,文体自选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会选择书写议论文。规规矩矩地写好一篇议论文,不容易因为评分标准模糊而造成潜在的不公平。因为大家都觉得议论文好写,只要提出“论点”,根据“论点”运用合适的事例进行论证就行了,相比较其他文体的文章,要容易许多。其实不然,在批改作文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议论文思维肤浅、平庸,仅仅凭几个事例翻来覆去地表达,逻辑松散,达不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只有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出发,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一、防止思维的片面性,开启审辨式思维模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只有黑白观点,有些事情不能判定是绝对的“正确”或者是绝对的“错误”。我们要学会使用审辨式思维模式,所谓的思维模式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而审辨式思维就是让我们排除情绪干扰,更加客观、准确、有深度地看待事情。例如用《论语》中的一句经典“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议论文的题目。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给予肯定,早晨弄明白了真理,哪怕晚上就死去,也满足了。在他们心目中真理必然大于生命,这是孔子留给我们应该传承的准则。而有些学生拿到这个作文题,则会完全给予否定,认为这个观点过于陈旧、迂腐,只要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因此,生命必然大于真理,在他们眼中必须摒弃这个观点。其实这两种看法都过于片面。“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仅仅理解为“早晨知道了真理,即使要我晚上死去也可以”,就显得有点干瘪无味。这句话本来是有丰富内涵的,如“道”字,它是指法则和道理。“死”字,指“为……而死”。因此,就这句话,我们可以作一番审辨: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仁”,这是他的道德理想和准则。“朝闻道”的“道”应该是孔子提倡的“仁义之道”,为了实践和捍卫这“仁义之道”,哪怕是牺牲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孔子为了实践这“道”字,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他的一生都在为“道”而努力。从“夕死可矣”中的“死”字,可以看出他的牺牲精神,为了追求“仁”的最高境界,哪怕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就是把道德的修养置于生命之上。作为21世纪的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学生拥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有些学生认同孔子的思想,认可“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仁道”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可以凌驾于生命之上。只有健康的身体、鲜活的生命,才有资格谈论所谓的“仁义道德”。因此,多角度、多元化地看待同一句话,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只要是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也有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利用很多名人来论证“苦难是宝贵的财富”。看似合情合理,没毛病。其实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苦难本身就不是财富。“苦难”带给人类的是心灵的伤害、尊严的毁坏和创造力的破坏。只有在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后,它才能够成为财富。但是现实是苦难战胜了人类,他就成了无尽的屈辱。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论证方法不是“苦难是宝贵的财富”,而应该是“将无尽苦难化成宝贵的财富”显得有意义多了。
审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够写好议论文,它还能够促使人类说出更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很多人说,只要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够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例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刚开始他对实用物理学特别感兴趣,但是这门学科对操作者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他在操作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迫于实际情况,他不得不放弃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投身到理论物理研究中,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虽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是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能够获得成功。
二、避免论文肤浅化,开启运动性思维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会伴随他的一生,写作方法的进步,依靠于我们思维和视野的展开,培养学生运动性的思维,突出“以人为本”的写作模式。通常我们师生在写作中,从“文”出发,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那么训练出来的文章基本都是一个模式,千篇一律的范文样式,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如果想要写出高品质的议论文,就必须依照叶圣陶老先生的宗旨:想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从“人”出发的议论文,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那么写作思维则是运动的、灵活的、深入的。能够体现出人本思想的文章,则不再受写作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么,有个性的、异彩纷呈的文章也就呈现出来。这样的文章比较能够深入到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共鸣。例如以“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为题的议论文,很多学生都在论述“防微杜渐”的好处,甚至论证到怎样做才能够“防微杜渐”。如果采取运动性思维深入研究,联系到“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事迹,救火者当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是“曲突徙薪”的建议者,更加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有着先见之明。如果先预见,就不需要“焦头烂额”了。论证“防微杜渐”,不仅仅是预见,还要付诸于行动。往往人们不是没有预见,而是对“预见”不够重视。
为训练学生的运动性思维,我经常结合当下热点新闻,请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加以讨论。要“官理”还是“民理”,舆情汹涌下的各方论调,都值得拿出来反复辨析。在不断思维碰撞之下,学生逐渐意识到作为成熟的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意识和责任,文章格调有所提升,低幼化的思维、表达也明显减少。
三、多角度的全方位思维的运用
在论述一个“论点”时,仅仅局限于某一点,很难将事物的本质揭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着必然的前因后果,只有站到一定的高度,从多角度、广范围地去看它,才能够找到它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再推其所将然。如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军事能力上,项羽更高一筹,但是项羽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做出屠城的决策,还听信谗言,把自己的军师范增给活活气死。而刘邦不论谁来投靠,都唯才是用,深得民心。最后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乌江边。如果项羽能够看懂事情的前因后果,心胸广阔,将会书写不一样的历史篇章。
但要注意一點,写作时态度要诚恳,言辞要恳切,切忌“为写而写”。不少学生为了从多方位表达自己的观点,容易故弄玄虚,导致最后得分偏低。
四、纵深式思维的运用
在写议论文时,要使用合适的例子,阐释自己的感悟,尽可能的掠去浮在表面的迷雾,拨开云层见天日。不能为前人的思维所禁锢,要突破前人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新意和启迪。例如写以“慈善”为话题的议论文,一部分学生确立“慈善公益”为论点,然后用成龙、古天乐等公众人物为灾区捐赠钱财等事例进行论证,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将慈善作为毕生的事业等高大上的语句结尾。这样的写法,看似完美,细细品读,总觉得缺乏论证力量,没有办法给读者带来启发。若使用纵深式思维,从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分别论述慈善,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如:心,至慈。行,至善。利用从古至今一些经典事例进行论证,比如婺源方婆施粥的案例,将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效果也大不一样。一般人眼里的“慈善”就是简单的募捐财务,帮助困难人群,其实这只是表层的含义。需要被帮助的群体,一般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心理也相对比较脆弱和敏感。如果仅仅是帮助他人,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受助者的自尊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慈善”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受助者的自尊,这样才能够让受助者和助人者同时体会到慈善的内涵,感受慈善带来的愉悦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投身于慈善事业中去,帮助他人,获得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总之,作为高中学生,在写议论文中,只有开启审辨式思维、运动性思维、全方位思维、纵深式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协同作用。才能使议论文的逻辑力量更强、涉及的领域更广、说服力更强。通过多种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形成活跃、严谨、独立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思维方式开出最美的花朵,这也是议论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
一、防止思维的片面性,开启审辨式思维模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只有黑白观点,有些事情不能判定是绝对的“正确”或者是绝对的“错误”。我们要学会使用审辨式思维模式,所谓的思维模式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而审辨式思维就是让我们排除情绪干扰,更加客观、准确、有深度地看待事情。例如用《论语》中的一句经典“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议论文的题目。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给予肯定,早晨弄明白了真理,哪怕晚上就死去,也满足了。在他们心目中真理必然大于生命,这是孔子留给我们应该传承的准则。而有些学生拿到这个作文题,则会完全给予否定,认为这个观点过于陈旧、迂腐,只要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因此,生命必然大于真理,在他们眼中必须摒弃这个观点。其实这两种看法都过于片面。“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仅仅理解为“早晨知道了真理,即使要我晚上死去也可以”,就显得有点干瘪无味。这句话本来是有丰富内涵的,如“道”字,它是指法则和道理。“死”字,指“为……而死”。因此,就这句话,我们可以作一番审辨: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仁”,这是他的道德理想和准则。“朝闻道”的“道”应该是孔子提倡的“仁义之道”,为了实践和捍卫这“仁义之道”,哪怕是牺牲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孔子为了实践这“道”字,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他的一生都在为“道”而努力。从“夕死可矣”中的“死”字,可以看出他的牺牲精神,为了追求“仁”的最高境界,哪怕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就是把道德的修养置于生命之上。作为21世纪的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学生拥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有些学生认同孔子的思想,认可“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仁道”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可以凌驾于生命之上。只有健康的身体、鲜活的生命,才有资格谈论所谓的“仁义道德”。因此,多角度、多元化地看待同一句话,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只要是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也有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利用很多名人来论证“苦难是宝贵的财富”。看似合情合理,没毛病。其实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苦难本身就不是财富。“苦难”带给人类的是心灵的伤害、尊严的毁坏和创造力的破坏。只有在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后,它才能够成为财富。但是现实是苦难战胜了人类,他就成了无尽的屈辱。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论证方法不是“苦难是宝贵的财富”,而应该是“将无尽苦难化成宝贵的财富”显得有意义多了。
审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够写好议论文,它还能够促使人类说出更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很多人说,只要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够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例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刚开始他对实用物理学特别感兴趣,但是这门学科对操作者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他在操作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迫于实际情况,他不得不放弃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投身到理论物理研究中,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虽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是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能够获得成功。
二、避免论文肤浅化,开启运动性思维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会伴随他的一生,写作方法的进步,依靠于我们思维和视野的展开,培养学生运动性的思维,突出“以人为本”的写作模式。通常我们师生在写作中,从“文”出发,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那么训练出来的文章基本都是一个模式,千篇一律的范文样式,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如果想要写出高品质的议论文,就必须依照叶圣陶老先生的宗旨:想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从“人”出发的议论文,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那么写作思维则是运动的、灵活的、深入的。能够体现出人本思想的文章,则不再受写作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么,有个性的、异彩纷呈的文章也就呈现出来。这样的文章比较能够深入到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共鸣。例如以“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为题的议论文,很多学生都在论述“防微杜渐”的好处,甚至论证到怎样做才能够“防微杜渐”。如果采取运动性思维深入研究,联系到“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事迹,救火者当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是“曲突徙薪”的建议者,更加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有着先见之明。如果先预见,就不需要“焦头烂额”了。论证“防微杜渐”,不仅仅是预见,还要付诸于行动。往往人们不是没有预见,而是对“预见”不够重视。
为训练学生的运动性思维,我经常结合当下热点新闻,请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加以讨论。要“官理”还是“民理”,舆情汹涌下的各方论调,都值得拿出来反复辨析。在不断思维碰撞之下,学生逐渐意识到作为成熟的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意识和责任,文章格调有所提升,低幼化的思维、表达也明显减少。
三、多角度的全方位思维的运用
在论述一个“论点”时,仅仅局限于某一点,很难将事物的本质揭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着必然的前因后果,只有站到一定的高度,从多角度、广范围地去看它,才能够找到它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再推其所将然。如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军事能力上,项羽更高一筹,但是项羽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做出屠城的决策,还听信谗言,把自己的军师范增给活活气死。而刘邦不论谁来投靠,都唯才是用,深得民心。最后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乌江边。如果项羽能够看懂事情的前因后果,心胸广阔,将会书写不一样的历史篇章。
但要注意一點,写作时态度要诚恳,言辞要恳切,切忌“为写而写”。不少学生为了从多方位表达自己的观点,容易故弄玄虚,导致最后得分偏低。
四、纵深式思维的运用
在写议论文时,要使用合适的例子,阐释自己的感悟,尽可能的掠去浮在表面的迷雾,拨开云层见天日。不能为前人的思维所禁锢,要突破前人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新意和启迪。例如写以“慈善”为话题的议论文,一部分学生确立“慈善公益”为论点,然后用成龙、古天乐等公众人物为灾区捐赠钱财等事例进行论证,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将慈善作为毕生的事业等高大上的语句结尾。这样的写法,看似完美,细细品读,总觉得缺乏论证力量,没有办法给读者带来启发。若使用纵深式思维,从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分别论述慈善,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如:心,至慈。行,至善。利用从古至今一些经典事例进行论证,比如婺源方婆施粥的案例,将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效果也大不一样。一般人眼里的“慈善”就是简单的募捐财务,帮助困难人群,其实这只是表层的含义。需要被帮助的群体,一般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心理也相对比较脆弱和敏感。如果仅仅是帮助他人,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受助者的自尊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慈善”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受助者的自尊,这样才能够让受助者和助人者同时体会到慈善的内涵,感受慈善带来的愉悦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投身于慈善事业中去,帮助他人,获得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总之,作为高中学生,在写议论文中,只有开启审辨式思维、运动性思维、全方位思维、纵深式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协同作用。才能使议论文的逻辑力量更强、涉及的领域更广、说服力更强。通过多种科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形成活跃、严谨、独立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思维方式开出最美的花朵,这也是议论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