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法培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见学好历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这也证明了历史课程教学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探究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生学法的培养,首先要探究高中历史的特点。
  一、高中历史的特点
  高中历史是历史基础教育体系的最后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探究,笔者认为高中历史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的全面性。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从时间层面来说非常全面,可以说上至人类文明,下至近现代的发展都在其范围之内。其次,高中历史内容在地域范围层面也具有全面性,在讲解中国历史的同时,也讲解世界历史,如欧洲的历史文明、印度的历史、中亚的历史变迁等,这是高中历史内容在地域上全面性的体现。基于以上两点认识,足见高中历史课程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2.人物事件的复杂性。
  历史就是研究、发现和了解古代的人和事,历史课程就是使学生认识古代的人和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人类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涉及太多太多的人物和事件,加上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即在时间与地域上都具有很大的跨度和广度,这就使得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具有了复杂性的特点,也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特征。
  3.历史思维的启发性。
  学习历史给人一种厚重感,使人深思,会为过去的人和事感叹或扼腕,悲伤或叹息。历史教会了我们很多看待问题的思路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便是给人启发性思维的体现。博古通今、以史为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古代王朝的盛衰兴替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执政人深深地思考吗?古代仁人志士为民请命、大义凛然的豪情难道不值得今天的青年们学习吗?这就体现了一种历史思维。总之,历史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与思考,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思维。
  二、学法培养的特点
  所谓学法,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指学习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门课程的方法、习惯和策略。学法培养是使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探究学法培养。
  1.学法培养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学习方法的培养就是一种方法培养与习惯养成。既然是方法与习惯,那么其培养时间跨度一定很大,这就体现出了学法培养长期性的特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学法培养过程是长期的,培养学法对教学产生益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学法养成之后对于一个人学习的益处也是长期而深远的。
  2.学法培养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学生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所组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法培养的对象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法,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学法的培养是具有差异性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跟其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能力侧重、生活习惯甚至包括性格等众多的因素有关,显然每个学生的学法均是不同的,其学法培养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以上便体现了学法培养差异性的特点。
  三、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培养思路
  在清楚地认识高中历史与学法培养特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水平,需要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寻找思路。通过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
  1.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任何教学形式的应用或教学思路的体现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学法的培养是新的教学理念下所出现的课堂教学思路,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课程教学质量建设,培养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若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法,首先就要转变教学思路,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去粗取精。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满堂灌”与“一站到底”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法。
  2.体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古老而又十分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学法的培养思路必须体现这一理念。每个学生在能力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侧重,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习惯,因而每个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教师在进行学生学法的培养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深入探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他一个探究的课题,如某一历史事件对于某些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有的学生喜欢历史人物,教师可以给他一个系统了解某一历史时期人物的课题,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生平故事综述等。
  3.开展新型课堂教学活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法培养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开展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有两大特点和一个共性。第一个特点就是新型课堂教学活动都基本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能唤醒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一定的好处。第二个特点便是新型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与启发性,能深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从一个方面来看,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所有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4.学生学法效果评价分析。
  为了加强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就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学法养成对于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法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所以必须评价分析学生学法养成对于课程学习的实质性效果。只有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后,才能知道学法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学生水平是否起到促进作用,促进的作用有多大。然后将上述结论反馈给教师,使其不断优化培养学生学法的思路与措施,最大化地发挥学法培养对于课程学习的作用。
  四、学法培养的实例分析与探究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学法。
  例如,教师在讲解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这段历史时,可以举办一个“三国大论坛”展开教学活动。课程活动之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任务分配,让喜欢历史人物的学生对三國时期的重要人物做简介,让喜欢探究的学生分析某一事件的影响,如赤壁之战对曹操的影响,马谡失街亭对诸葛亮伐魏的影响。让喜欢历史文学的学生收集凭吊或感慨三国的古诗词并加以评述。之后在课堂教学中以模块化的形式将之前学生准备的内容进行展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具有十足的趣味性,符合当前教学所提倡的快乐学习理念。
  这种活动形式,通过不同的分工,学生了解并激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了自己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侧重点,从而掌握了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
  总之,通过分析高中历史的特点与学法培养的特点,我们形成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法的几点思路与措施。学习历史的意义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历史、用好历史的益处十分明显,学习方法的养成不仅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而且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甚至在其他领域里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所以,每一位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学生学法的养成与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其他文献
岁尾将至,有心者盘点了下“教育批评”,认为有些“教育批评”属于忽悠人,认为那些但凡给教育扣上“应试教育、愚蠢教育、违背人性、反教育、反常识”等帽子的文章及其观点,言辞越激烈越能吸引粉丝点赞,故事越离奇越是流量汹涌。而此时,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教育的本质规律都无须顾及。  在有关教育的言说中,确实存在作者所说的情况,在传播学研究中,属于“舆论极化现象”或“网络舆论极化现象”。一些网民一事当前,不问青
期刊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以减少家庭的学校教育支出。同时,还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家长合理选择培训班,降低非理性的校外教育支出。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就是给每个家庭发出“红包”。  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6亿,占2016年GDP比重达2.48%,这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的“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
期刊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人文主题组构单元,并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加以呈现,同时强调语文方法策略的指导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策略与语文学习习惯都属于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科特点,探究教学训练要点,并根据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推动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一、依循基础知识教学,实现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语文知识是语文要素最直观的体现,
期刊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和写字开始,不少的困惑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原先,一直以为教学生写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渐渐地发现班级的学生写的字不尽如人意,写字的姿势更是惨不忍睹。写字课上,他们的头会不自觉地往下且越来越低,犹如一群士兵从写字擂台上落荒而逃,战败而归。作为教师,尽管我们不断提醒学生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要注意写字的姿势,而学生也可以把关于写字姿势的要领倒背如流,但是他们还
期刊
诗意的音乐中有着动人的旋律与美好的画面,有着琴瑟相知的韵味,有着灵动脱俗的气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去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鉴赏能力,却忽视了音乐如诗的特质。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着诗意的光华,需要音乐教师去挖掘,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多姿多彩。教师可以从歌词入手,找到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艺术品味上可以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音乐课堂呈现新气象。  一、体会音乐深远意境,感
期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描写了一件生活小事,故事很短却意蕴十足。从“萨沙把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我们看到,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得到了传承、唤醒和打开。那么,如何从教材人物的精神版图中找到最合适的楔入点,引领学生从“我不是最弱小的”角度引申开去,从而得到言语生命的润泽和锻造,同时也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呢?  听过不少教师执教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发现一个共同点,
期刊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应通过“探究、自主以及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本文提及的探究式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收获科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快乐  不管什么样的知识,只要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的,他们必然能深刻理解。教师可利用较为合理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感悟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
期刊
曾几何时,微课在课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以此打造出一片开放、多元、灵动、厚重的课堂新时空。然而,并非所有的微课都能如此幸运。微课在课堂中的介入时机、方式和路径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就不尽相同。选择何时让微课介入与何时不介入,体现了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师要该出手时再出手,以期“新的希望与突围”能在微课中实现,这也应该成为教师在微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点。  笔者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六年
期刊
德育课程一体化,就是要求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中。体育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也是重要的生命课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将规则意识有效地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开展体育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一、在实践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规则意识的内涵和本质,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在多次尝试和
期刊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成长的路上,童年的记忆应以欢声笑语为主,欢声笑语的来源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快乐的学习。陈鹤琴的游戏理论主张以幼儿特点为前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为根本宗旨,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能不能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呢?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兒童的生命”,幼儿有“四心”:“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