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顺势而为的自然人生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kil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货币、外汇市场,美元走势……今天的人们对这些词语已经不再陌生,金融市场和人们距离越来越近。即便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你也可以从每天的新闻中了解全球市场的最新变动和专家们的实时分析。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国内金融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苏醒到成长,从封闭到开放,从阳春白雪到全民投资潮流。对于谭雅玲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裁军和工作分配,金融将是一块儿陌生的领域。如今的她不仅仅是一位外汇专家,更是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见证人。
  
  转折,百万裁军
  
  谭雅玲出生在北京的军队家庭,至今全家仍住在部队大院。1953年出生的谭雅玲在初中毕业后先是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进入部队农场,随后进入解放军的院校,选择了当时紧缺的外语专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军队机要部门工作。而到了1985年。谭雅玲一直服从部队分配的生活出现了变化。1985年成为中国裁军年里裁军100万中的一员。借着部队整编的浪潮,谭雅玲和丈夫回到了北京。“最终,我来到了中国银行工作,一直到退休。”
  
  从翻译到外汇专家
  
  “当时的自己对金融还是一无所知。”谭雅玲从翻译外文资料和行政工作开始。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不久,各种外文资料和相关研讨会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行业了解的增多,“最终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
  1988~1989年,谭雅玲正在从事工会主席的工作,主要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及后勤。当时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长对她说了一句话——“雅玲,要做业务啊。”仿佛一句惊醒梦中人一般,她很快辞掉了稳妥的工会主席职位,开始正式的业务研究。“因为自己没有专业基础,一切要靠积累。”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对外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时期,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初入国际金融研究领域的谭雅玲恰恰抓住了这个充满机遇的时机。90年代的谭雅玲在专业研究上已经比较熟练,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
  谭雅玲反复强调“积累”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在学术研究方面,我提出的观点经常和别人不同,甚至根本是反过来的。但是我的研究是建立在多年的实践积累和观察上的,所以很多次,事实验证了‘积累’的力量。”
  从90年代至今,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巨大改变和起步发展的时期。谭雅玲的个人事业发展正好搭上这一班快车。今年6月是谭雅玲的法定退休时问。“我的退休就是从一个办公室走到另一个办公室”。“退休后,研究氛围比以往更加轻松,生活也更加充实起来。”“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所谓退休计划。”世界金融领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变革,作为身在其中的专业人士,当下不可能是她跳出格局享受清闲的时刻。
  “凡事我相信顺其自然”。谭雅玲总结24年的国际金融研究生涯时特别强调。按照国家分配,她走上了金融研究的道路。在耐心的积累过程中,她将工作变成了爱好,投入研究,转为事业。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发展时期,中国和世界金融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她更是借助这一波大潮将自己的工作推向了新的平台。
  
  上阵母女兵
  
  “我教会女儿炒汇,最终女儿也走进了外汇研究领域。”作为最早一批独生子女的女儿一直从事旅游工作。经常有机会到处走的女儿在2004年被非典困住了脚步,谭雅玲向百无聊赖的女儿介绍了外汇市场。几年下来,女儿已改行,成为金融行业中的一员。
  “我们经常一起谈论专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毕竟两代人的风格还是不同。”谭雅玲在投资外汇市场中更注重投资安全系数,研究视角偏于宏观,奉行长期投资思路。而女儿则更看重收益预期,主要以短期目标作为更多考虑,曾经将“每天收益100美元”作为投资策略。而一向与金融没有联系的丈夫,在一次被“忽悠”购买了理财产品后也开始逐渐关注市场动向。在全民投资的热潮下,谭雅玲的家中形成了另一种“全家总动员”的氛围。
  
  顺势财富观
  
  谭雅玲的家庭理财是否更具专业特色?“只投资汇和黄金。”但令人惊讶的是,谭雅玲似乎更重视投资而“忽视”内部理财——“我们家一向都是各花各的。刚开始是家里没什么大手笔的收入,当年提干后的人均工资才53元。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就连已经工作多年的女儿也没有硬性要求需要给家里资金支持。但作为70年代第一批独生子,“女儿每次遇到喜欢的东西总会记挂着家里人。”谭雅玲略带骄傲地谈起女儿。
  “简单点,不要把生活搞得很复杂。”这是谭雅玲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从青年时期接受组织要求分配工作,到将工作变为自己的一种爱好,乐在其中;从家庭内部独立式经济管理办法到今天全家共同讨论各自的投资模式;从放手子女发展之路到机缘巧合将女儿引入与自己相同的事业之中,谭雅玲的生活比其他所关注的金融领域简单、清晰得多。
  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谭雅玲自己平和心态和踏实积累的研究方式——在应该做事情的时候将事情做好。但也正是她在走入社会的一开始就迎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踏上了金融行业这辆快车,才有机会在外汇领域成就自身价值。
其他文献
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生存、成功问题?  如何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  王宝强以他特有的“迟钝的力量”——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  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终于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给了人们一个最好的答案。  如今,王宝强的成名故事俨然成了一座励志标杆,似乎把人们拉回到原本的做人法则上:不恶性竞争、不勾心斗角、回归简单,表达
期刊
策划 王雪吟 张志峰    “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不知什么时候,“被字句”窜红于大江南北和网络上下,折射出普通民众的话语权不能获得平等博弈空间的现实。  今天,我们郑重的推出“被理财”一词,相信那些经历过资产账户剧烈波动、对政策走向和市场趋势总是把握不准的人会心领神会:  市场风云变幻,谁都很难预测。可像中国这样在政策导向下大起大落的也属罕见。个人投资者时常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自己
期刊
     
期刊
新中国生活上下60年衍变  当中国的财富魔方开始被时间的力量扭转时,简单的六面体逐渐绽现彩色的多元组合。从人民当家作主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人的生活随着视野的开放而更加多彩。60年前的人们应该无法想象今天的精彩和成就,那我们是否可以在今眺望60年后的一隅?    我们从过去来    60年不长,但中国已经从战火走向繁荣;60年不短,但共和国的同龄人已经两鬓斑白。生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
期刊
如果没有听到他的讲述,会觉得眼前这位虞忠尧老人再平常不过了。翻翻他的履历,几乎是在国企干了一辈子工程师,退休后拿着不到2000元的退休金,这是与共和国年龄相仿者的典型人生轨迹。但是,当你知道他曾与几位兄弟共同出资2000万投资一支股票,并成为该上市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时,当你了解到他涉足股票、民用和商用住宅等多种投资,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时,将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3块敲门砖与100
期刊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梁洪昀温暖儒雅的笑容,沉稳谦和的眼神,使我在他的身上读到了自信和坚定。在接下来短短的40分钟里,他很健谈。他的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于是我又从他的语言里读到了睿智。  梁洪昀是目前正在募集的建信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该基金是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首只指数型基金产品。  “沪深300指数基金未来会与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有些相像。”梁洪昀如是看待沪深300指数的未来,并
期刊
中国人是勤劳的,他们辛勤的工作赚钱,小心的消费,按部就班地存款。为什么很多中国不敢消费?这并不是说人们骨子里的节俭。而是反映了中国居民历来缺乏一个好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们总是存在一种内在的不安全感。当人们一直被老无所养,民无所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困扰时,存款养老,以备不时之需就成为必然。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学家针对高储蓄率提出了拉动内需策略。但是要想真正释放存款购买力,首先就要为居民提供一个完善的社会保
期刊
个人理“私财”,政府理“公财”。个体家庭在拨打自己小算盘的时候,不能忽视国家财政那笔大账。新中国六十年的财税体制变迁,不仅反映国民收支的增减与分配,也折射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从“皇粮国税”到公共财政,新中国财政在六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而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又将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推到风口浪尖。    新中国财政体制建立之初是照搬前苏联老大哥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是资源配
期刊
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外开放的历史,从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状态到中美关系坚冰的打破,再到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乃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主要的力量。在一路坎坷中,中国融入了世界,而今,中国正在凭借自身实力的崛起逐渐地改变世界格局,这一趋势也将延续到未来的60年。下面,我们遴选出60年来对外开放历程中的八大关键词,从中可以管窥这一巨大转变的全貌,抓住未来的趋势与方向。    1 WTO    伴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