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1-2012赛季英超联赛第3轮中,曼联以8∶2大胜阿森纳,比赛中,鲁尼打入了两粒如法炮制的精彩任意球,而在他射门之前,与队友阿什利·扬轻轻地一拨一踩迷惑了阿森纳门将什琴斯尼,波兰人只能目送足球入网。
一拨一射的哲学
一拨一射,顾名思义,就是在处理位置非常好的任意球时(一般情况是23米以内、正对球门的位置),先由一名球员轻轻拨球,使足球的发生位移,而后另一名球员迅速跟上射门,比起一锤定音的直接射门来说,这样的方式更加考量球员之间拨球、跑动、射门的默契程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定位球战术,而在现今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世界足坛,“一拨一射”也与时俱进出现了升级版本,那便是“一拨一停(踩)一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出现在前面提到曼联大胜阿森纳的比赛中,是役第41分钟和第64分钟,曼联两次在禁区弧顶处获得位置极佳的任意球,都是鲁尼和阿什利·扬站在球前,只见“小胖”先拨给扬,后者将球踩住,再由鲁尼一记弧线球破网,什琴斯尼对此毫无反应。鲁尼的任意球功底还够不上大师级别,这样的配合也就等于形成了一次运动战打门,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罚球点距离球门太近,绕过人墙的距离不够,而禁区内密集一片,大力轰门又容易被挡,所以才采用了这样巧妙的方法。其实最经典、最标准的一拨一踩一射起源于前德国国脚塔纳特,他的任意球远程轰门一直是拜仁和德国队的重要武器,与卡洛斯和内德维德等老一辈重炮手相比,塔纳特独创的一拨一踩一射的另类招数甚至在“重剑派”中也能自成一派,屡试不爽,尤其是在左后卫位置上,他的左脚显示出的威力不逊于卡洛斯,所进的任意球时速最高可达120公里/小时,称其为炮弹一点也不夸张。
鲁尼与阿什利·扬的“一拨一停一射”相对较为简便,一来是只有两个人参与,配合起来节奏感更强,二来是离球门比较近,给防守球员的反应时间较短,因而更容易得手,而反观塔纳特式的“教科书方法”则较适合于远距离的任意球,而且需要一名很有把握的“重炮手”,塔纳特在一拨一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停,为的便是发挥他左脚的“千钧之力”,可是由于这一招实在有些复杂,而且合适的执行者非常稀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绝迹了,在国际大赛中更是鲜见。2008年欧洲杯上,德国队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奥地利的生死战上,德国队队长巴拉克就用前辈的这一招式破门得分,并带领背水一战的“日耳曼战车”闯入八强。是役第48分钟,拉姆的突破眼看就要形成威胁,奥地利队队长伊万席茨不得已战术犯规,德国人获得了距离球门30米开外的直接任意球,拉姆轻轻一拨,弗林斯将球停住,巴拉克跟上怒射,皮球直挂球门远角得分,这一球在传递上酣畅淋漓,天衣无缝,如此精妙的配合恐怕也只有纪律性极强的德国人才能完成。
一拨一射的人选
玩过实况足球的朋友肯定对游戏里“一拨一射”近似bug的任意球配合深有体会,比起直接任意球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来说,一拨一射实在是很“大众”的方法,虽说游戏的这项设置太过“讨巧”,进球率肯定比现实中高出许多,但这却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门将只面对一名射门球员,他要思考的无非是球绕过人墙的方向或是直奔自己方向两种可能性,而如果有两名球员配合操作的话,可能性就成倍的增加了,防守一方要考虑的更多是拨球者的选择,是假装射门?还是将球拨出?怎么样,只是看看就已经很头疼了吧,如果再加上停球这一环节,那可真是苦了门将了,球踢出的一瞬间,如果他不能立即判断出球的运行方向,那么就只能回头去网里捡球了。
一拨一射或是附带停球的升级版固然有威力巨大的一面,不过另外一面,对于进攻方来说,操作的难度也很大。首先就是执行最后一击的球员,他是整个战术的灵魂人物,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担当的,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几乎都是如塔纳特、巴拉克、杰拉德、阿莱士式的“重炮手”。虽然地球人都知道皮尔洛、贝克汉姆或是小儒尼尼奥的落叶球、电梯球等技巧性任意球天下无敌,但这类球员却与“一拨一射”无缘。说到这里,必须要插上一段解释,那就是一拨和一停的目的是什么?众所周知,在防守任意球的时候,人墙肯定会挡住正对足球的半边球门,而一拨一射需要的是不求角度只求力量的“重炮轰门”,而这种射门又以直线最佳,这才产生了拨和停,拨球能够将球移动出角度来,而再加上这一停,则俨然是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人为地将任意球位置变换了一下,使得人墙的封锁出现了漏洞,也使门将之前的预想落空,而反观小贝等人,他们的任意球讲究的是球的飘忽与旋转,往往就是直接打向人墙封锁的这一侧,绕过人墙下坠即可,视人墙如无物,让他们来执行一拨一射,反倒会影响技术的发挥,毕竟瞄准一个固定的目标将球踢出比在运动中射门要稳定得多,况且落叶球靠的不是速度而是轨迹,因此拨球显得毫无意义,画蛇添足,反倒是给了防守方更多的时间准备。对于大力射门的球员来说,皮球有一些可以把握的轻微运动反倒是能够结合他们的“神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足球轨迹出现诡异的变化,令对方更难防守。对于执行最后一射的球员而言,瞬间的爆发力和出色的判断力也是很重要的,鲁尼在对阵阿森纳打入的一球几乎没有任何跑动,只是在阿什利·扬停球后向前垫了一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更多的“大力水手”来说,为了踢出威力巨大的炮弹,较长距离的助跑是必不可少的,可要是跑得太快就会影响触球点的准确性,没法发出全力,而一旦传跑不吻合,在关于任意球的规定中,不允许同一个人连续两次触球,所以虽然拨球球员距离最近,却也只能眼巴巴看着被防守方断下,错失战机,贻笑大方,所以要成功掌握这一方法,平日里对个人力量和准度的训练,以及几名球员默契的培养相当重要。
一拨一射的破解
一拨一射的威力固然很大,却并非十全十美。如鲁尼一样近距离的配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对门将而言,什琴斯尼可能想到了鲁尼的拨球,可是对于阿什利·扬的一踩准备不足,其实鲁尼的射门并不算刁钻,可什琴斯尼对于这一连串复杂的动作一愣神,就错过了一瞬即逝的扑救机会。近距离任意球,不单有一拨一射一种,还能打出许多精妙配合,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1998年世界杯阿根廷对英格兰的精彩配合,当时镇守英格兰城门的西曼便是被巴蒂斯图塔的假射和西蒙尼的假拨所迷惑,没想到一拨一射外的事情,成为了经典的注脚。
近距离任意球选择多多,防不胜防,确实是世界性的难题,而远距离的大力一拨一射要如何防守呢?其实说起来也简单,这类任意球的一拨就是为射门者制造空间,但由于射门者需要助跑,注定会在队友拨球后有很短的空隙。看出对方意图后,人墙球员要做的就是准备不惜一切地冲上去飞身堵抢眼,因为重炮任意球的线路以直线为主,所以球路并不难判断和掌握,唯一要考验的便是防守方的勇气,毕竟面对时速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皮球,面对这个可能让你脸上开花、内脏受损的炮弹,并不是每个人都敢“舍生取义”的,成为英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2005-2006赛季英格兰足总杯的一场比赛中,曼联对阵老冤家利物浦,在比赛的最后时刻,“红军”获得了任意球机会,同样是一拨一射,操刀者便是当时著名的重炮手里瑟,在挪威人踢出皮球的瞬间,曼联阵中以勇猛著称的艾伦·史密斯勇敢地冲了出来,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射门,皮球的力量之大竟然造成了史密斯左小腿骨折和左脚踝脱臼,现场惨烈非常。刚刚在后腰位置上获得新生的史密斯随后经历了数月的治疗才重回赛场,他不但因此错过了德国世界杯,而且在曼联队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再也没能找回过去的风采,即使之后转会纽卡斯尔联也无法获得稳定的出场机会。这一切,里瑟肯定不会给他任何赔偿,可是如果史密斯当时就知道知道之后的事情,他还会那么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吗?
一拨一射的哲学
一拨一射,顾名思义,就是在处理位置非常好的任意球时(一般情况是23米以内、正对球门的位置),先由一名球员轻轻拨球,使足球的发生位移,而后另一名球员迅速跟上射门,比起一锤定音的直接射门来说,这样的方式更加考量球员之间拨球、跑动、射门的默契程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定位球战术,而在现今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世界足坛,“一拨一射”也与时俱进出现了升级版本,那便是“一拨一停(踩)一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出现在前面提到曼联大胜阿森纳的比赛中,是役第41分钟和第64分钟,曼联两次在禁区弧顶处获得位置极佳的任意球,都是鲁尼和阿什利·扬站在球前,只见“小胖”先拨给扬,后者将球踩住,再由鲁尼一记弧线球破网,什琴斯尼对此毫无反应。鲁尼的任意球功底还够不上大师级别,这样的配合也就等于形成了一次运动战打门,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罚球点距离球门太近,绕过人墙的距离不够,而禁区内密集一片,大力轰门又容易被挡,所以才采用了这样巧妙的方法。其实最经典、最标准的一拨一踩一射起源于前德国国脚塔纳特,他的任意球远程轰门一直是拜仁和德国队的重要武器,与卡洛斯和内德维德等老一辈重炮手相比,塔纳特独创的一拨一踩一射的另类招数甚至在“重剑派”中也能自成一派,屡试不爽,尤其是在左后卫位置上,他的左脚显示出的威力不逊于卡洛斯,所进的任意球时速最高可达120公里/小时,称其为炮弹一点也不夸张。
鲁尼与阿什利·扬的“一拨一停一射”相对较为简便,一来是只有两个人参与,配合起来节奏感更强,二来是离球门比较近,给防守球员的反应时间较短,因而更容易得手,而反观塔纳特式的“教科书方法”则较适合于远距离的任意球,而且需要一名很有把握的“重炮手”,塔纳特在一拨一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停,为的便是发挥他左脚的“千钧之力”,可是由于这一招实在有些复杂,而且合适的执行者非常稀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绝迹了,在国际大赛中更是鲜见。2008年欧洲杯上,德国队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奥地利的生死战上,德国队队长巴拉克就用前辈的这一招式破门得分,并带领背水一战的“日耳曼战车”闯入八强。是役第48分钟,拉姆的突破眼看就要形成威胁,奥地利队队长伊万席茨不得已战术犯规,德国人获得了距离球门30米开外的直接任意球,拉姆轻轻一拨,弗林斯将球停住,巴拉克跟上怒射,皮球直挂球门远角得分,这一球在传递上酣畅淋漓,天衣无缝,如此精妙的配合恐怕也只有纪律性极强的德国人才能完成。
一拨一射的人选
玩过实况足球的朋友肯定对游戏里“一拨一射”近似bug的任意球配合深有体会,比起直接任意球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来说,一拨一射实在是很“大众”的方法,虽说游戏的这项设置太过“讨巧”,进球率肯定比现实中高出许多,但这却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门将只面对一名射门球员,他要思考的无非是球绕过人墙的方向或是直奔自己方向两种可能性,而如果有两名球员配合操作的话,可能性就成倍的增加了,防守一方要考虑的更多是拨球者的选择,是假装射门?还是将球拨出?怎么样,只是看看就已经很头疼了吧,如果再加上停球这一环节,那可真是苦了门将了,球踢出的一瞬间,如果他不能立即判断出球的运行方向,那么就只能回头去网里捡球了。
一拨一射或是附带停球的升级版固然有威力巨大的一面,不过另外一面,对于进攻方来说,操作的难度也很大。首先就是执行最后一击的球员,他是整个战术的灵魂人物,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担当的,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几乎都是如塔纳特、巴拉克、杰拉德、阿莱士式的“重炮手”。虽然地球人都知道皮尔洛、贝克汉姆或是小儒尼尼奥的落叶球、电梯球等技巧性任意球天下无敌,但这类球员却与“一拨一射”无缘。说到这里,必须要插上一段解释,那就是一拨和一停的目的是什么?众所周知,在防守任意球的时候,人墙肯定会挡住正对足球的半边球门,而一拨一射需要的是不求角度只求力量的“重炮轰门”,而这种射门又以直线最佳,这才产生了拨和停,拨球能够将球移动出角度来,而再加上这一停,则俨然是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人为地将任意球位置变换了一下,使得人墙的封锁出现了漏洞,也使门将之前的预想落空,而反观小贝等人,他们的任意球讲究的是球的飘忽与旋转,往往就是直接打向人墙封锁的这一侧,绕过人墙下坠即可,视人墙如无物,让他们来执行一拨一射,反倒会影响技术的发挥,毕竟瞄准一个固定的目标将球踢出比在运动中射门要稳定得多,况且落叶球靠的不是速度而是轨迹,因此拨球显得毫无意义,画蛇添足,反倒是给了防守方更多的时间准备。对于大力射门的球员来说,皮球有一些可以把握的轻微运动反倒是能够结合他们的“神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足球轨迹出现诡异的变化,令对方更难防守。对于执行最后一射的球员而言,瞬间的爆发力和出色的判断力也是很重要的,鲁尼在对阵阿森纳打入的一球几乎没有任何跑动,只是在阿什利·扬停球后向前垫了一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更多的“大力水手”来说,为了踢出威力巨大的炮弹,较长距离的助跑是必不可少的,可要是跑得太快就会影响触球点的准确性,没法发出全力,而一旦传跑不吻合,在关于任意球的规定中,不允许同一个人连续两次触球,所以虽然拨球球员距离最近,却也只能眼巴巴看着被防守方断下,错失战机,贻笑大方,所以要成功掌握这一方法,平日里对个人力量和准度的训练,以及几名球员默契的培养相当重要。
一拨一射的破解
一拨一射的威力固然很大,却并非十全十美。如鲁尼一样近距离的配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对门将而言,什琴斯尼可能想到了鲁尼的拨球,可是对于阿什利·扬的一踩准备不足,其实鲁尼的射门并不算刁钻,可什琴斯尼对于这一连串复杂的动作一愣神,就错过了一瞬即逝的扑救机会。近距离任意球,不单有一拨一射一种,还能打出许多精妙配合,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1998年世界杯阿根廷对英格兰的精彩配合,当时镇守英格兰城门的西曼便是被巴蒂斯图塔的假射和西蒙尼的假拨所迷惑,没想到一拨一射外的事情,成为了经典的注脚。
近距离任意球选择多多,防不胜防,确实是世界性的难题,而远距离的大力一拨一射要如何防守呢?其实说起来也简单,这类任意球的一拨就是为射门者制造空间,但由于射门者需要助跑,注定会在队友拨球后有很短的空隙。看出对方意图后,人墙球员要做的就是准备不惜一切地冲上去飞身堵抢眼,因为重炮任意球的线路以直线为主,所以球路并不难判断和掌握,唯一要考验的便是防守方的勇气,毕竟面对时速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皮球,面对这个可能让你脸上开花、内脏受损的炮弹,并不是每个人都敢“舍生取义”的,成为英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2005-2006赛季英格兰足总杯的一场比赛中,曼联对阵老冤家利物浦,在比赛的最后时刻,“红军”获得了任意球机会,同样是一拨一射,操刀者便是当时著名的重炮手里瑟,在挪威人踢出皮球的瞬间,曼联阵中以勇猛著称的艾伦·史密斯勇敢地冲了出来,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射门,皮球的力量之大竟然造成了史密斯左小腿骨折和左脚踝脱臼,现场惨烈非常。刚刚在后腰位置上获得新生的史密斯随后经历了数月的治疗才重回赛场,他不但因此错过了德国世界杯,而且在曼联队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再也没能找回过去的风采,即使之后转会纽卡斯尔联也无法获得稳定的出场机会。这一切,里瑟肯定不会给他任何赔偿,可是如果史密斯当时就知道知道之后的事情,他还会那么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