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螨虫的不解之缘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ao663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实的伴侣
  螨虫是非常微小的动物,身体长度小于1毫米,难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实际上,它们与我们近在咫尺。无论是脏乱的卧室,还是洁净的厨房,都有大量的螨虫在那里滋生。它们无孔不入,连人体也不放过。在它们的世界中,我们的头发就是可以乘凉的大树,毛囊就像温暖的山洞,汗液和皮脂则为它们提供了饮料和美味。所以它们深爱着人体这片“沃土”,在这里愉快地繁衍生息,安度一生。
  螨虫虽然对我们不离不弃,却没有获得我们的好感。在我们眼中,螨虫不仅形态丑陋,往往还会带来各种皮肤炎症,甚至引发哮喘。所以,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常常谈“螨”色变,恨不得一天涂抹10次“肤螨灵”,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但是很不幸,科学家们发现,即使个人卫生做到了极致,人类还是无法摆脱它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还专门就此做过调查。他们对实验参与者的面部刮屑,测定螨虫的DNA,结果表明,在这些刮屑中无论是否发现螨虫,都能检测到蠕形螨虫的DNA。
  另类的帮手
  虽然螨虫的名声不怎么好,但也有少数另类螨虫是对人们有好处的。
  在荷兰和法国,那里盛产一种极品奶酪,名叫“米莫雷特”。它有一种独特的美妙味道,并且酥松多孔,深受当地人喜爱。但是,在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之后,你也许会感到有些不适,因为“米莫雷特”的美味竟然来自于一种所谓的“奶酪螨虫”。当最初的奶酪做好以后,厨师会在奶酪上边洒一层螨虫卵,然后将它们放进烤箱慢慢加热。虫卵随后孵化,新生的奶酪螨虫会向里钻,贪婪地啃食奶酪内部,两周过后,它们吃撑后死在里边,剩下一堆粉末状骨骼——这正是“米莫雷特”招牌味道的来源。
  螨虫分为草食类和肉食类。奶酪螨虫喜欢吃奶酪,大体属于草食类。农民和园艺工作者非常讨厌草食螨虫(比如二点叶螨),它们会啃食庄稼和花草。这时肉食螨虫(比如植绥螨,它会捕食二点叶螨)就成了人类的朋友。虽然肉食螨虫与草食螨虫的比例大约只有1比5,但是肉食螨虫的战斗力却是特别强悍的。它们甚至敢去(通过集体行动)招惹比它们大得多的植物害虫,而且会破坏害虫的虫卵。在西欧,英国从19世纪就开始使用肉食螨虫对付害虫。今天的法国农场,每公顷都要喷洒数万只肉食螨虫,它们可以保护草莓、果树和葡萄,减少了对人类有害的杀虫剂的用量。荷兰和法国10%到20%的杀虫手段都要依赖螨虫,它们在农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门培养这种肉食螨虫的人也发了财,按重量计算,这些螨虫的价格竟然是黄金的100倍。
  螨虫很彪悍,喜欢叮咬人,这令人反感,但它叮咬的痕迹却是刑侦过程中重要的线索。当警察面对面目全非的尸体束手无策时,螨虫可能会帮大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件凶杀案中,警察发现白人女尸的脚踝和胯部有恙螨叮咬过产生的红点,由于恙螨在该地区的分布区域有限,凶手和死者可能同在野外某一地点出现过,身上或有类似的叮咬痕迹。果然,警方在犯罪嫌疑人身上发现了同样的红点,进一步调查最终将他确认为凶手。作为与人类最为亲近的动物,螨虫成为了法医们的重点研究对象,以期能够给刑侦带来更多的帮助。
  历史的记录者
  螨虫比人类先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在4亿年前就存在,可以说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活化石。科学家在全世界寻找含有螨虫的琥珀。这些琥珀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琥珀中经常残存着远古螨虫吸吮的血液,如果对这些保存了数千万年的血液做DNA测试,科学家将从中找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历史故事。
  人类出现后,螨虫便与我们走得很近,搭上了人体的便车,与我们共同进化。当早期人类走出非洲来到世界各地的时候,他们也随身带上了螨虫。科学家希望根据不同人种身上的螨虫DNA追溯人类迁徙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这种分析看起来是可行的,东亚人的螨虫在基因上与欧美人不同,科学家根据螨虫推测,东亚人与欧洲人在4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
  另外,一种以骆驼粪便为食的螨虫也正在为科学家提供新的考古线索。这一线索可能会帮助科学家揭开古印加帝国以及之前的文明兴衰史。由于直到1553年西班牙人占领之后,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有关古印加帝国的文字记录,其此前的历史一直是考古盲区,螨虫则有希望填补部分空白。
  食粪螨虫生活在土壤中,科学家在距离印加首都库斯科50千米处的一个湖泊的沉积物中发现了食粪螨虫的化石。科学家认为食粪螨虫化石与湖泊周围牧场特定时间内堆积的骆驼粪便的数量存在直接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科学家可以估计出在这里放养的牧群规模,并参考其他考古证据推断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说,食粪螨虫为科学家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扇窗户。
  现在你对螨虫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了呢?其实,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它,螨虫一样可以成为人类的好伙伴、好朋友。
其他文献
虽然有些蛇只是在水里待一段时间,但是海蛇却能长期生活在水里。然而,它们并没有鳃,它们只有一个肺,所以它们必须每隔1小时左右就到水面上呼吸一次。它们的嘴巴之上的鼻孔中有瓣膜可充当阀门,当吸入空气之后瓣膜会关闭。此外,这些蛇也可通过皮肤吸收氧气。大多数海蛇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暖水域。海蛇有很强效的毒液,当咬到鱼和其他猎物时,它们只需要释放少量的毒液就能杀死猎物,这种捕猎方式不耗费多少氧气。
期刊
今天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它有4条腿,每只脚上有5个脚趾,这被称为五趾型肢。一些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脚趾变成了蹄或者完全退化,但每一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身上都能找到3亿4千万年前那个共同的五趾祖先的痕迹。  曾经地球上也有每只脚上6个脚趾、7个脚趾,甚至是8个脚趾的动物,但是它们都在3亿6千万年前的泥盆纪灭绝了。这些动物比五趾型肢动物更需要水环境。化石证据显示,它们
期刊
水分子具有一种被称为内聚力的属性,这种属性使湿的纸能够粘在一起。水分子的内聚力与水分子的极性有关,水分子的一端带有负电荷,另一端带有正电荷。这意味着,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当一张纸湿了之后,水分子就跑到了纸张的纤维素之间。水分子互相挨在一起,就像粘性微弱的胶水,能将两张纸粘在一起。在湿的头发和湿的沙子中也能看到相似的现象。
期刊
用激光捕捉太空中的尘埃颗粒,让它们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排列后,一架不可思议的太空望远镜就制作成功了。它的镜面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重量却仅及一个馒头。  当事情涉及空间望远镜,有一句话总不会错的,那就是“大就是王道”。今天几乎所有的太空望远镜,譬如像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都是用一个巨大的凹面镜来收集星光的。镜面愈大,能收集到的光线就愈多,图像就越清晰。当需要观测非常遥远的星系时,大尤其是硬道理。但大是
期刊
我们知道,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条件相似,生活的物种也很不一样。譬如南极有企鹅,而北极却有北极熊。一个物种只有能够自由迁徙,才会远远地扩散开来。这可以解释不同地区的鸟类和海洋鱼类为何几乎都一样。  但是最近,从加拿大的矿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气穴,人们在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地方,发现了19种几乎一模一样的微生物。最让人吃惊的是,它们都藏身在地下深处,不吃不动,形同“僵尸”。这么些深藏地底,又缺乏活
期刊
对于珍珠鸟来说,缺少母爱的雄性,长大后更容易出现雄性相恋,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也是如此。  珍珠鸟,学名斑胸草雀,是一种漂亮、小巧的观赏鸟。像不少其它鸟类一样,珍珠鸟中也存在同性恋倾向。不过,珍珠鸟的同性恋仅限于雄性之间,雄性同性恋的珍珠鸟会对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并组成伴侣,其忠贞程度不亚于异性伴侣,但雌性珍珠鸟同性恋者却非常罕见。  我们知道,动物同性恋一般都有雌性与雌性、雄性与雄性两种,很少有
期刊
一旦你卷入这个实验,死了也无法逃脱伤害。  有一个被称为“游戏”的思想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游戏参与者,不管你是否知道这个游戏。不过一旦玩家想到了这个“游戏”,那么该玩家就已经输掉了这个“游戏”,并且需要宣布自己已经输掉。抱歉读者,当你们读完这段话时,你们就输掉了这个“游戏”。  虽然你一旦想到“游戏”就会输掉,但是至少这个游戏是无害的。但是,下面所要讲述的一个与此类似的思想游戏
期刊
天体生物学家正在地球上收集线索,来揭秘外星生物可能会是什么样。  说到南极洲,你是不是会立马联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酷寒景色?不错,这个人类涉足最少的大洲的总体外观确实是这样,但是有一片区域却非常与众不同,它的外表看起来似乎不属于那终年飘雪、广阔的冻土南极大陆,甚至不属于地球……  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南极的山脉间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古老山谷,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那里除了一块块
期刊
众所周知,正常人的大脑上布满了回回沟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皱褶,大脑的表面积才可以变得很大,能够容纳更多的脑细胞,这样,功能才会复杂起来。人类的所有奇思妙想、发明创造,就是从这些沟沟回回里产生的。  可是2012年,一位摄影师在美国北得克萨斯州立医院,发现一个人类大脑的标本,这个大脑表面光溜溜的,就像一块天然的玉石,上面几乎见不到一点皱褶。浸泡这个大脑标本的瓶子壁上只标注着此人死于1970年,患有
期刊
一个白热的物质环围绕着黑洞形成一个球形的大涡流,看起来好像在上面和下面同时弯曲过来。这是影片《星际穿越》中所呈现出的黑洞,它正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着旋转,同时其巨大的引力拖拽着周围的时空并一起运动。而这幅黑洞的影像可以说很接近现实。  几乎不可能的电脑特效  2014年底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穿越》,讲述的是一队探险家利用新发现的虫洞,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  关于黑洞和虫洞,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