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比较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选择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通过课例比较,探究三位名师教学的共通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议论性散文的教学核心内容及其确定依据。笔者认为先用表格呈现三位名师教学的特性,然后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教学内容,最后得出教学的核心内容及共性特质,使读者明白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不仅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提高教师对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议论性散文;课例比较研究;教学内容
  Abstract:The choice and determin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content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oi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author chooses the teaching records of Dou Guimei, Yu Yongzheng and Wang Songzhou'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Yuanmingyuan". By comparing the teaching example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ommonalities of the three famous teachers'teaching, and on this basis explore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of argumentative prose and the basis for its determin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famous teachers are presented in tables first, then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finally the core content and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are obtained, so that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It can not only guide teachers to design the course, but also improve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of argumentative prose.
  Key words: argumentative prose; comparative study of lessons; teaching content
  目錄
  一、引言 5
  (一)选题由来 5
  (二)关键词界定 5
  1.议论性散文 5
  2.课例研究 6
  3.教学内容 6
  (三)文献综述 6
  1.散文教学研究 6
  2.课例比较研究 7
  (四)研究意义 8
  (五)研究方法 8
  二、散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定位 8
  (一)散文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布情况 8
  (二)散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例介绍 9
  1.窦桂梅的《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9
  2.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9
  3.于永正的《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10
  三、散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10
  (一)三位名师的核心教学内容 12
  (二)三位名师核心教学的共性特质 13
  (三)三位教师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14
  四、关于议论性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考 15
  (一)如何确定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 15
  (二)议论性散文教学内容是什么 16
  (三)在小学阶段议论性散文教学的“度” 17
  五、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一、引言
  (一)选题由来
  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了解,仍停留在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上,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此文章时,老教师们都按照议论性散文进行教学,这不仅给许多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笔者也同样感到不解。
  那么《圆明园的毁灭》究竟是什么文学体裁?为什么老教师们都按照议论性散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呢?老教师们究竟是如何教《圆明园的毁灭》的?
  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散文通常和说明文、记叙文、状物的文章编排在同一个单元中,这样的编排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仅教学难度大,而且在定位教学核心内容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新手教师在把握散文这种文学体裁时,并不能够像把握诗歌、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一样,有准确的教学定位,其教学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笔者十分专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不同文学体裁的教学,加之笔者也即将进入一线教师的队伍,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所以笔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例比较研究。笔者依据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并通过对三位名师教学内容的整合比较,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内容究竟是什么,核心教学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进行教学。总结三位名师核心教学的共性特质,再把握此类文章的教学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议论性散文教学的思考。   (二)关键词界定
  1.议论性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其特点有:一、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三、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议论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类型。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2.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課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完成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三)文献综述
  1.散文教学研究
  散文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教学之难,纵观国内外之研究文学体裁者,多数在于诗歌、小说、童话等体裁之中,研究散文之教学现状及散文教学之问题所在者寥寥几人,且不说研究之深浅,仅研究基于小学语文课堂之散文研究汇总者,更是屈指可数的。
  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发现在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中的研究略显单薄,追根溯源也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的。散文之难,难于上青天乎?非也非也。散文教学之研究硕果较多在初中高中之端,但其研究泛泛,离开其教材之根本,空谈教学策略实有不当,例如:章伟平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策略》中阐述了初中散文教学的“浅表化”倾向问题,进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论述如何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维度来选择散文的教学内容,仅谈选择,虽然论述了其相应的教学策略,然而并没有针对性,更没有确定散文的教学核心内容。再比如陈大伟的《初中散文阅读鉴赏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究》中主要也是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上,对于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如何进行筛选散文的教学内容更是只字未提。在李硕古《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中针对初中散文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但是对散文教学内容依旧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在冉建权和王良帅的《高中散文教学内容及课型设计》中虽然有涉及散文“教什么”的问题,但是仅给出了课型设计,教学具体文本的方式方法仍需教师自行探究。
  在小学散文教学之中,研究散文教学存在问题者较多,例如:河北师范大学的黄慧在《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研究》中所说的散文的有效教学在小学实际课堂中是存在许多教学问题的,在王小庆的《小学语文高段散文教学策略及实践》中也十分关注教师在解读散文时所建立起的文学性解读思维。尤其是在小学高段的散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不仅要考虑小学高段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还得选择散文特殊的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无疑都围绕在散文教学之问题上,虽有许多人发现了问题,但其解决散文教学之策略大都空谈其说。真正以某一课为例,或以一篇经典散文进行教学问题深入探讨,并以此来把握散文共性教学规律者几乎为零,也正因如此,笔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进行课例比较研究,总结并指导教师们教学同类议论性散文。
  2.课例比较研究
  在全球学术快报软件中输入课例比较研究共有133条结果,而在搜索小学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比较研究的结果为0条。这说明在课例比较研究方面:一是对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较少,二是对课例研究的关注度也不高。所以课例比较研究的成果也较少,真正有利于教学的课例,通过课例所得出的教学经验更是寥寥。
  笔者根据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在田小涛的《课例研究的误区及对策》中就有提到针对课例不单单是做表面功夫,要汲取课例的成功之处,还要反复的进行讨论研究,但作者只是很宽泛的谈了如何去对待课例,并没有给出可行性的操作建议。在王潇的《春酒—课例比较研究》,是由一篇文章回归到这类文章的教学规律上,以四位名师为例进行课例比较,比较的角度大,不够细致,导致真正所收获到的教学经验很少,失去了课例比较的意义。
  再者,对于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如:聊城大学梁飞的论文《皇帝的新装》课例比较研究是对宁鸿彬、窦桂梅、肖培东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虽然作者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共性和个性进行总结,但是得出的理论性太强,实际操作的意义却不大,比较是为了更好教学本课,而不是又回到起点。还有董霏在期刊中所提到的同课异构,存异中求发展,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剖析为例,简单的把课例认为是案例教学,虽然缩小了范围,就以《圆明园的毁灭》而言,但是并没有把握同一类文章教学的规律,太过宽泛。
  综上所述,课例比较研究中,不仅仅就是比较课例,而是要从课例中去把握同一类课例的教学规律,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只能给出研究课例的内容,泛而不精。只能空谈其教学理论,对一线教师的适用性不强,实用性也不强。   (四)研究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更多在于实践意义。
  首先,理论是用于指導实践的,本论文在新手教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之前,提供了三位名师优秀的课例及三位名师的课例共性分析:一是分析三位教师在教学内容中的共性内容;二是分析三位教师核心教学的共性特质;三是分析三位教师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这样一来,新手教师不仅可以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内容有哪些,还可以确定其核心教学内容,从而得知这类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并有助于确定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其次笔者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先将三位名师的教学实录用简述表格来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教学实录的内容,笔者将三位名师的教学内容整合在同一表格中,方便比较观察。根据笔者的总结,不仅仅明确了《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且指导新手教师对同类议论性散文的教学核心内容进行把握,从而更好的进行备课。新手教师可以通过笔者的教学建议,将其应用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之中,也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议论性散文教学之中。
  最后笔者通过观察整合名师课例后所得出的散文教学建议,既有利于课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以后在散文文章的教学,这就是笔者的研究意义所在。
  (五)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先对知网和相关论文软件上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其中不仅包含硕士学位论文,还包含教育专家的著作,不仅有前人的研究,还有最新最贴近新课标理念的研究。然后通过笔者细致的整合课例后,再使用比较研究法进行探究,比较三位名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共性,得出教学的核心内容,分析其共性特质,从而把握同类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规律。
  二、散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定位
  (一)散文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布情况
  表1:
  散文类型 篇目 占比
  叙事性散文 12 25%
  状物性散文 30 62.5%
  议论性散文 4 8.3%
  抒情性散文 2 4.2%
  由表格可知:散文篇数共有48篇,占课文总篇数430篇的11.2%。[1]像《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议论性散文占散文总篇数的8.3%,仅有4篇。因为散文并不是重中之重,所以对教材中散文的解读和研究也非常的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散文篇目时,也仅仅只是基于教学参考书和自己仅有的散文常识进行教学。
  散文的篇幅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在分析小学教材时,较难的散文大多是分布在高学段,例如《圆明园的毁灭》,需要教师精讲,学生才能够有所感悟。最后想要学生体会其文章表达情感并达到情感的升华,上升到对哲理问题思考,必须使学生理解课文。而在低学段,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散文和篇幅较短小的散文,学生只需通过读文章,感受其语句美、形式美即可。
  (二)散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例介绍
  1.窦桂梅的《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窦老师以“毁灭”为主题来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通过看毁灭、痛毁灭、思毁灭三个步骤使学生了解课文,反思圆明园的现状。[2]
  表2:
  教学顺序 教学内容概括
  走近圆明园 (1)让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画面。
  (2)课前读课文及雨果致巴特莱的信,让学生说感受。
  (3)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圆明园的毁灭究竟是什么。
  走进圆明园 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读文,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体会圆明园被毁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老师引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感受其中情感)
  走出圆明园 首尾照应,再来想象“你”心中的圆明园。
  2.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王老师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从读写课题中就让学生去感受一种悲怆,从首尾关照中体会一份悲情,从以乐衬哀中去畅游一处梦境,从梦碎书恨中接过一份沉重。[3]
  表3:
  教学顺序 教学内容概括
  读写课题 开门见山,读题入课。
  首尾关照 反复板书“不可估量”和“化为灰烬”,引导学生去感受圆明园被毁的悲情。
  以乐衬哀 引导学生用词概括句段,根据七个“有”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梦碎书恨 擦掉板书,播放电影及配乐,激发学生情感。
  3.于永正的《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于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是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通过以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其次是重视朗读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整体把握读写说,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4]
  表4:
  教学顺序 教学内容概括
  板书课题,引出“恨意” 板书“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读2、3、4段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读最后一段 与昔日辉煌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毁灭的“恨意”。
  三、散文《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例研究日益受到教育各界的关注。[5]笔者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三位名师课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用表格来呈现三位名师的字词教学、句段教学、朗读教学、体会情感教学、升华哲理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表达教学的主要内容。
  表5: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的主要内容 窦桂梅 王崧舟 于永正
  字词教学 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
  板书关键词“不可估量”,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的两个“不可估量”,抓住曾经的辉煌来与毁灭进行对比。   板书“圆明园”,解释每个字的字义。再读“圆明园”。
  连续板书两个“不可估量”,提示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讀liáng。
  板书“举世闻名”,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
  注意“圆明园”三个字的笔顺,然后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不可估量”,进一步理解“不可估量的价值”。
  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
  句段教学 板书“有……也有……还有……”等句式,之后说以前有的辉煌现在都没有了,再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用“没有了……也没有……”再试着自己说一说。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 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朗读教学 通过引读,让学生带着感受再读第五自然段,然后用“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 通过齐读第一自然段,再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感受圆明园被毁灭的悲痛。 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
  体会情感教学 通过呈现诗歌,把无奈、气愤、痛心的感情带到课文中再朗读。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升华哲理教学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连问四个问题,引发思考。思考未来,思考当下。 学完本文后总结: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 学完后总结:落后就要挨打。那个时候中国太落后。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写作教学 无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你最想对自己说的写下来,然后对别人,特别是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点什么。
  口语表达教学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请你说一说,你在第三段画上波浪线为什么?表达了你什么?
  (一)三位名师的核心教学内容
  三位名师将《圆明园的毁灭》分成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表格得出三位名师的核心教学内容有:
  在字词教学方面,一是对课题“圆明园”进行板书教学,说清这三个字的笔画顺序并解释字义;二是对关键词“不可估量”的教学,先读准“量”字,然后基于文章来说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句段教学方面,重点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二到四自然段),作者用了七个“有”来展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去感受和想像圆明园的辉煌场景,了解圆明园中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在朗读教学中,文章通篇读采用默读的方式,其中文章的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采用齐读和朗读的方式。第一部分的两个“不可估量”需要重读,然后再读最后一部分即第五自然段。这样读是让学生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和圆明园被毁的悲哀。
  在体会情感教学中,尽管三位名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同,但是都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被毁的无奈、气愤、痛心的感情,主要仍基于文章,用影像资料或是诗歌来延伸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升华哲理教学中,三位名师在总结本课时,都结合了圆明园被毁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但更多是在说历史应当被铭记,我们也应当活在当下。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
  写作教学中,三位名师除了窦桂梅老师,其他两位老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写作训练,写作训练是结合文本来进行的,主要还是写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自己的感想。
  口语表达教学中,三位名师的教学都十分灵活,并没有固定说就让学生表达什么,而是在某句或某段中,结合场景或结合背景来说一说,随时随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空洞,有目的地去锻炼能力。
  (二)三位名师核心教学的共性特质
  三位名师核心教学的共性特质:基于文本,高于文本。
  《圆明园的毁灭》用反衬的手法来写,是为了通过描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来让读者记住国家屈辱的历史,从而可以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读者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在教学本课时,教学的核心内容不能只停留在文本解析的表面,只教学毁灭的部分,就脱离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必须将辉煌与毁灭进行比较,然后来教学。
  从基于文本的结构、语言、情感、哲理四个方面来看三位名师的教学:结构上三位名师大致相同,无论是四部分,还是三部分,都是围绕文本总分总的结构来进行划分;从语言上看,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选择了适当的教学内容,所以既没有脱离文本,又能用课外的文章来引导学生,感悟圆明园的辉煌,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所辉煌无比的宫殿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曾经的辉煌充满骄傲的同时教师再一次将学生拉回现实,通过图片等,学生只能看到断壁残垣的圆明园了,教师再次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那“不可估量”的价值,体会绝世仅有的圆明园被毁灭的悲惨命运;从情感上来说,三位名师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通过影像资料或者配乐来重现其辉煌,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凸显其被毁灭的悲惨命运。从哲理上来看,三位名师都没有过多的停留在屈辱历史的介绍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思考当下。
  正因为在确定核心教学内容上,三位名师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选择了适当的教学内容,所以既没有脱离文本,反而用课外的文章来引导学生,感悟圆明园的辉煌,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当一所辉煌无比的宫殿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对曾经的辉煌充满骄傲的同时,教师再一次将学生拉回现实,通过图片等,学生只能看到断壁残垣的圆明园了,然后教师通过再次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那“不可估量”的价值,体会绝世仅有的圆明园被毁灭的悲惨命运,此时除了惋惜,更多的代入文本的是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国仇家恨的无奈。这就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但三位名师却都选择了加入现在的启示,让文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回归现实社会。带给学生那些现实的想法,学生就又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那时的情感就不是单一的国仇家恨之情了,而是让学生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学习的情感了。   对于本课的解析应当深入浅出,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能够给学生巨大的压力,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本课失去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当先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再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最后再回归文本的同时,也要带给学生当下的启示,如此教学,才算适当合理。
  (三)三位教师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要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整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7]从课程三维目标比较三位名师的教学内容,新手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将《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课程的三维目标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把握核心教学内容,使得自己的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在不偏离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学习三位名师《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核心内容。
  笔者对三位名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概说:三位名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同时也要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是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应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基于学情,由于三位名师的具体教学目标不同,笔者用表格呈现。
  表6:
  目标 窦桂梅 王崧舟 于永正
  课程标准(总)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6]
  学段目标 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6]
  单元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勿忘国耻,增强历史责任感。二是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己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段内容。
  2.结合历史背景材料代入文章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无奈、气愤、痛心等情感。
  能够通过教师的引读和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之教师出示的无声录像和历史资料,体会到侵略者的残酷和圆明园被毁的痛心。
  1.能自己提出問题并解决问题。
  2.结合短文《圆明园之最》说出自己的震撼。
  3.通过影像资料,学生能进行写话。
  教师通过多次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感悟与体会,更多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体会,并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悟上融入对文章的情感,以此升华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1.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自己将想说的话用写作的手法展现。
  3.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背诵好句。
  教师通过叫学生读,让学生齐读,再出示图片深化学生的感悟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把自己的话写出来,写完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并尝试背诵好句。
  四、关于议论性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考
  (一)如何确定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
  确定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基于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第三学段(5~6年级)在阅读方面的应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8]
  新课标中并没有具体要求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应当如何设置,才最符合文章,这给许多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带来了困难,但是笔者通过对三位名师的课例分析比较发现,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设置,与其文学体裁是紧密相关的。当然也是基于教师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文体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广大的一线教师和学者都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10]教师个人的文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教学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之前,教师就应当对散文有所了解,当然不能是浅显的知道散文是什么,怎么教就行了,这样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笔者的建议是:首先,教师多读一些散文家的作品,例如朱自清的散文集等等,日常读书已经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备技能了。多读文学作品,多进行散文的品读与鉴赏,加深对散文的印象与感悟。以足够的文学功底再去教学生,就不至于对散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毫无办法了。
  然后,教师在散文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操之过急也是不可取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散文的接触属于开启信心的一个阶段,不能够一下子去把散文教学提得太高,学生会难以把握,最后学习得不明所以。在散文教学的目标完成中,可以就以一篇文章为中心,让学生从读再回归到读。散文独具一格的美,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的,从读中学生就会提出疑问和看法。教师只需多加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就会回归课文,再让学生读文时,学生的情感才是自己有所感悟的,并不是教师所强加于学生的。这也正是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不是去操之过急地去品读和鉴赏,而是基于读和品味的去完成散文的教学目标。
  其次有关于学情。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经验累积的各有不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在南北东西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每个地区的教学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教学。
  最后是就一个文本而言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有共性,但个性也不容置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散文教学规律的同时,也要注意每篇文章的个性,不要一概而论。
  (二)议论性散文教学内容是什么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散文,或写人叙事,感情真挚,或借景抒情,诗情画意,或蕴含哲理,耐人寻味,但学生都可从散文的涵泳中得到启迪和熏陶。[9]那么在议论性散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什么呢?首先就要确定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笔者从四个方面即文章的结构、语言、情感、哲理来看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   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有四种:一是主体并列式,二是以一个人物的评价贯穿始终式,三是主体纵横对比式,四是主体递进式。不同的议论性散文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教学结构,但是教学内容结构的划分务必是要围绕文本的结构来进行划分的,像《圆明园的毁灭》文本是划分为三部分,所以教学内容结构的划分也是三部分。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一是在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就像《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在说理时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虽然说得很委婉、含蓄,但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抓住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的运用也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关键。
  议论性散文的情感:具有抒情性,语言优美又形象。像《圆明园的毁灭》中,作者用了七个“有”来展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去感受和想像圆明园的辉煌场景,了解圆明园中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还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议论性散文情感的体会也来自于语言的优美,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仍要抓住文本的语言来进行教学。
  议论性散文的哲理:通过事理来论述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像《圆明园的毁灭》是隐藏着的事理,通过辉煌与毁灭的对比,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悲愤之情,引发学生对当下和平生活的思考。
  (三)在小学阶段议论性散文教学的“度”
  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散文教学要适度,既不能过度教学,也不能太过简单。那么究竟如何把握这个“度”呢?笔者认为把握散文教学的“度”,就应当先从一些方面去确定散文教学的核心。笔者是从把握文体特征、尊重多元解读和重视语言赏析方面去确定散文教学的核心。[10]
  在小学阶段,把握散文的教学也当先把握其散文特征,散文本身就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较为自由的文学体裁,所以在确定教学核心内容之前一定要先把握所教学散文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在备课之前先掌握课文的基本特征,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与自己平时对散文的理解把握课文,然后再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散文的教学。当然也可以进行教师的集体备课,因为散文通常与各个文体的文章堆砌在一起,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将散文单元教学的内容有所区分,将散文的“散”教给学生,而不是像教学一篇大白话文章的教。注重文体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进行清晰的区分,不能所有文体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模式。[11]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就是一个关键点。
  在多元解读时可以提出多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多元解读多数都在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提问之中,未必教师一个人的解读是完全准确的。通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对好句好词的理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总而言之,符合散文的赏析即可。每个学生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体会到散文的魅力也是不同的,说出学生自己对散文之中好句好段的想法,这也是从散文中品语文味道的一种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核心内容时,大可不必局限学生对好句好段的理解,反而从多元解读的角度让学生去看问题,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开拓着学生的思维。
  在重视语言赏析方面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多加引导,教师设计的核心教学内容中,一定要有具有散文典型特点的语句。无论是散文的结构美,还是语言美,一定要选择典型的,并符合课文主题的,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在读这些句段时感悟散文独具一格的魅力。
  五、结语
  基于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的课例比较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是根据三位名师的课例,得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总结三位名师教学核心的共性特质:基于文本,高于文本。
  二是:在把握像《圆明园的毁灭》同一类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规律时,给新手教师以建议,指导新手教师确定议论性散文的教学内容,明确议论性散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最后与读者共同讨论在小学阶段议论性散文教学的“度”。
  但是笔者在研究后发现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根据课例得出最后的教学设计,教学有共性,但个性也不容置疑,希望后人的研究会比我更透彻。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李芳教授,她不仅给予我选题的灵感,还向我提供了许多文献资料,打开了我的写作思路。在与李芳教授的探讨中,我也及时的更正我的不足之處。在李老师细心又耐心地指导下,我才完成了这篇论文。再次感谢李老师。当然,我也十分感谢多年来教我许多的老师们,给予了我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最后感谢我的好友王旌为本文的页码进行设置更正。
  参考文献
  [1] 黄慧.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7.
  [3]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2011.
  [4] 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I [M].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2014.
  [5] 周婉莹.高中抒情散文课例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
  [7] 关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8] 俞秀美.浅谈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方法及策略—以《黄果树瀑布》为例[J].教育观察.2017(9).
  [9] 陈苗.小学语文文体知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
  [10] 王潇.《春酒》课例比较研究——以余映潮、肖培东、赵群筠、潘庆玉四位名师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1] 张芳.比较视野下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以李镇西、程翔、郑逸农《再别康桥》课例为考察对象[D].贵州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心怀感恩之心,懂得感恩,关心群众,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报道每一条新闻。新闻工作者常常要为了播报而深入农村基层进行采访,与群众深入接触,获得一手的新闻内容,他们扮演的是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他们传递的是彼此间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因为新闻工作者特殊的工作性质,有些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大众,能够走到新闻发生地的机会就更少了,但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新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身又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造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混乱。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德育教育,也造成了“问题生”的数量逐年增长。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英语学科中德育教育元素进行挖掘与运用,以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元素  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音乐的理论教学看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对音乐理论有一个较好的学习和理解,才能保证学生在后期的音乐学习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动人和美丽,体会音乐教学的乐趣。但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理论教学一直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很多教师对音乐理论教学无从下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的音乐理论教学板块属于空白区域。  关键词:小学音乐;理论教育;
期刊
摘要:语文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中都占有十分大的比重,阅读就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步。在小学的教育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对事物的感知具有强烈的好奇,良好的教学对小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塑造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时候良好的阅读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水平;丰富课外读物;布置趣味任务;阅读标记文章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还处于少年时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
期刊
摘要: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看重历史教学的应试性,忽略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历史教学形式,创新历史教学法与授课形式,科学组织与评价,从而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趣、精致、有效,不断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
期刊
摘 要:一位大二学生,因人际冲突,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经过综合分析,剖析了该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做出诊断,明确了目标,针对她的情绪问题,人际问题,与父母关系问题,与自己的关系问题,在不同的咨询阶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人际冲突 严重心理问题 焦点技术 认知疗法 放松训练  1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李某,女,20岁,大二学生。父母是个体
期刊
摘要:初中生是第一次学习化学知识,在初次学习化学中,打下一个很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式教学理念不仅增强了化学课堂中的沟通氛围,活跃了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化学知识以一种更叫直观的方式讲解出来。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把体验式教学理念积极的运用到化学课堂中去。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化学;好处;效果
期刊
摘要:方程在数学学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数学方程相关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方程初次登上数学课本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对方程感到陌生以及并不能准确理解方程的含义,从而导致了其方程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将立足小学数学教师角度,具体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方程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师;小学数学;方程  一、明确方程概念,帮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国
期刊
摘要:创造性戏剧融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中,不仅能更好地促进领域目标的完成,而且在不同方面促进了幼儿的能力发展。利用创造性戏剧作为教学手段推动社会领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提升,更加有效、全面地促进幼儿在社会领域中不同维度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戏剧;社会活动;碰撞  幼儿园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寻找一种更加生动有趣、角色共鸣的教育方式来开展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探究,在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注重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创新;小学数学;高效  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是影响学生生活的常识性知识,学好小学数学对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综合素质提升有直接的作用。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