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那些事儿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与改革被称为同胞兄弟。开放。本身就是改革。特别是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经济增长的热点。
  开放与改革被称为同胞兄弟。开放,本身就是改革。特别是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经济增长的热点。
  从三来一补到自营进出口
  青岛的对外开放是从工贸结合处突破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青岛通过外贸选取了一批工业企业,与国外商社进行“三来一补”。青岛针织一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与日本伊藤丸株式会社进行针织内衣补偿贸易,日方供应先进设备,厂方用产品补偿设备价款,既解决了设备所需资金,又解决了产品销路。经过三期补偿贸易,青岛针织一厂有了改天换地的变化。
  这种形式启迪了工业专家,1982年国务院时任副总理到青岛调研时,倡导青岛进行纺织品联合进出口试点,从此拉开了青岛对外开放的序幕。
  青岛有出口产品的8家纺织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拥有进出口权的经济实体,简称“青纺联”。他们根据外商要求向生产企业下达订单,然后向国外市场推销产品,主打产品是承担国家主动配额的“两纱两布”。“青纺联”之后,青岛又相继成立了青岛饮料联合进出口公司(简称“青饮联”)和青岛橡胶制品联合进出口公司(简称“青胶联”)。这3个工贸联合体,在青岛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上,起了先锋作用。
  工贸结合虽有进步和成果,但并没有把生产企业直接推向开放第一线,出口产品还是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让生产企业走自营进出口的路子。
  青岛啤酒厂自营进出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986年8月31日,国务院时任总理到青岛啤酒厂考察时说,青岛啤酒在国外有很好的口碑,但为什么这样的产品,还要经过别人出口,我们自己就可以出。于是,青岛市计委、经委、财政等10个部门经过几个昼夜的努力,提出了啤酒自营出口的初步方案,并最终形成了递交国务院的正式报告。青岛的对外开放,在一开始就进发出了十足的热情。
  在向国务院某部汇报啤酒自营出口后,继续享受原定出口创汇财政补贴问题时,当时有位司长因为对出口体制改革一时转不过弯来,使汇报一开始陷入了僵局。不久之后,该司长来青岛调研。他参观了青岛啤酒厂,品尝了新鲜的啤酒,看了工厂生产线,听取了市里和工厂的汇报,也最终明白了体制转型期间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否则会加重企业负担,减少利润,直接影响到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自营进出口也就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子。
  像青啤这样的生产企业,要自营进出口就需要疏通和衔接许多环节,特别是取消中间环节。比如撤销青岛饮料进出口公司就涉及到干部安排和职工分流,难度很大。但也正是一年多来企业上下的共同努力,青岛啤酒厂最终在国内首先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走上自营进出口的新路子。后来,大批工业生产企业也逐步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青啤、海尔还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办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
  外贸企业加速转型
  承载着对外开放重担的外贸企业,曾是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1987年9月20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青岛市对外经济贸易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相当于省一级对外经济贸易管理权限。为适应计划单列后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需要,青岛将原来向省外贸供货的市外贸支公司,调整改建为十大专业进出口公司,并与青纺联和青啤一起,共同承担着全市外贸进出口任务。
  计划单列的前两年,因为对自办外贸进出口业务不熟悉,青岛完成国家下达的出口计划指标并不尽人意。于是,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由常务副市长带头的工作班子,深入外贸企业抓落实,我则被任命为该班子的召集牵头人。我们在每个外贸公司现场办公,实地分析商品出口量、出口单价、创汇额、收汇率等项指标,确定外贸企业出口创汇、出口收汇、上交外汇和财政补贴计划目标,将国家下达的出口计划逐一分解落实到外贸企业(包括青纺联和青啤),并分别与其签订外贸出口承包合同。为此,起草并由市政府出台了进出口鼓励政策文件,外贸单列开始走上正轨。在这之后,青岛每年都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出口任务。
  由于对外经贸业务越来越熟悉,1990年我被调到市外经贸委任职,分管外贸和部分外经工作,主要是为了推进外贸上台阶。除了带领计划和财务等有关处室,逐个外贸公司抓落实,年初承包、年中检查、年底评比,由下到上制订外贸出口计划指标外,还附加出口成本控制指标,用汇率加额度价作为控制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控制线以下的放开出,控制线以上的少出或不出,促使外贸企业由单纯出口创汇型,逐步转到出口收汇和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虽然在这样的推动下,外贸企业开始由贫变富,过上了几年好日子,但好景不长。随着拥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外资企业大量增加,外贸企业的供货阵地急剧缩小,逼迫他们重新寻找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在这样的境遇下,外贸企业实业化和集团化,也就摆在了面前。青岛市首先将青岛第三印染厂和青岛服装二厂,成建制地划归外贸管理,与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了青岛纺织实业集团,将印染、加工、出口形成一条龙,将没有底边的三角形连接起来,带来了出口、效益、解困、发展的良好效果。
  为普遍推进外贸实业化,青岛又在原胶南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促使各外贸企业走上实业化的道路。后来又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组建大型外贸集团的方式,为青岛外贸企业转型打下了基础。
  外资企业兴起
  外资企业的兴起,是青岛对外开放的一支夺目的鲜花。
  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将眼光投向了青岛。1984年9月,中芬合资成立青岛华林胶合板有限公司,拉开了外商来青投资的序幕。同年12月14日,山东省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青岛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开业。此后,中外合资经营的青岛啤酒二厂、海天大酒店、汇泉王朝大酒店、日清国际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相继签订合资合同。   开放之初,由于中外合作双方缺乏经验,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为解决华林公司的困难,青岛市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协调二轻局、家具公司和青岛第一木器厂与外商的合作关系,将合资外方变更为日本商社,保障了合作各方的经济利益;针对汇泉王朝大酒店负债太重无法偿还的问题,采用对外招商转让股份的方式,找到了解困的路子;而对合资企业青岛啤酒二厂与青岛啤酒厂同用一个商标,引发的矛盾和混乱,时任市长和市委书记先后带队南下珠海和深圳,邀请港方洽谈,并最终在兼顾合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同意组建现代企业联合体,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价格,整体在国外上市,整体低成本对外扩张,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按投资比例分配。
  得益于合资企业软硬环境的逐步改善,青岛市也迎来了外商投资的热潮。大量韩资企业整厂迁到青岛,出现了韩资一条街、一个镇、一个园,他们利用我国廉价土地、厂房、水电和劳动力,进行来料加工或来件装配,或通过独资、合作或合资的形式,使用原商标和销售渠道,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配套发展。
  为了适应外资企业的兴起,青岛市逐个对县级市、区进行培训,讲解对外招商知识和谈判技巧;赶旱鸭子下水,分期分批组织乡镇长以上干部出国招商;为了把外商的“根”留住,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搞好外商投资服务。
  正是在这“三步走”战略的引导下,韩资、日资和港资、台资大量涌入,欧美和东南亚外商也争先来青投资。截至2013年,青岛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4万个,核准境外投资项目824个,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779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8亿美元。
  招商助推开放
  要加快对外开放的力度,离不开对外推介招商。
  上世纪90年代初,为敲开东南亚地区的大门,青岛市委派一位副市长率团赴新加坡推介招商。当时,新加坡人对青岛并不了解,甚至对山东省和青岛市谁领导谁都搞不清楚。一开始,大家对此次招商信心不足,但在先后拜会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政府经贸局、裕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一批国际著名大企业、大公司后,我们在中华总商会主持协助下,成功举行了招商发布会后,部分项目初步签约,也意味着我们初次招商任务完成。
  最难忘的是去日本招商。1992年秋天,我带团赴日本考察,以考察进口设备为主,但附带的另一个任务是,代表市党政主要领导向日本山口县知事和下关市市长,分别递交一份“市书”(即由青岛市党政主要领导签名的书信),借此推介青岛、高端招商。在去山口县的前天晚上,我们检查了介绍材料、待递书信和待送礼品,却发现所赠礼品的外层虽有漂亮的包装纸,但里面的包装盒是黑妹牙膏废旧纸箱,还印有黑妹头像。所幸的是,盒内礼品蛋壳陶做的弥勒佛完好无损。更换包装已来不及,只好安排随团一位女士手捧弥勒佛前往。在前往山口县的路上,大家都担心“市书”是不是也会出差错。检查发现,给下关市的书信却被装在了给山口县的信封里,大家都吓出一身冷汗。蛋壳陶受到了山口县的隆重“接待”,第二天,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山口新闻等各大媒体在电视和报纸上纷纷转载附有蛋壳陶照片的报道,对青岛起了很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
  对于赴港招商,最有轰动效应的还是时任市委书记兼市长俞正声的香港之行。1993年1月4日至13日,以俞正声为团长的青岛市经济贸易代表团,赴香港考察招商。在港期间,先后拜会李嘉诚等政商界著名人士和16家驻港办事机构,实地考察了黄埔花园、国际货运中心、公共房屋建设、大型商业中心等多种市政建设情况,并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和招商说明会等形式,介绍了青岛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情况。会后,香港卫视还对俞正声进行了专访,播放后在港澳台地区引发了强烈反响。那次招商,青岛先后与20多个大财团洽谈了经贸合作项目,签订外商投资合同42项,总投资达1.4亿美元,还签有若干合作协议。
  世贸中心的由来
  青岛市的对外开放,得益于市区东部开发建设。
  1992年5月3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市区东部的开发建设,争取二至三年内建成一个集机关团体用房、商业购物、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设施、高级写字楼和公寓等多功能、现代化的新的市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开放和建设。
  5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这个近万人参加的对外开放动员誓师大会,被称为青岛开放史上的里程牌。会上,时任市委书记兼市长俞正声动员全市人民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大措施,以东部开发为契机,逐级负责、狠抓落实,全力推进青岛对外开放更好更快地发展。随后,青岛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对外开放的十八条决定,从此青岛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适应东部开发和对外开放的需要,青岛市决定在东部开发建设外经贸基地。计划在东部划拨50多亩出让地,规划建设外贸中心。该项目整体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三期,总投资预计4.5亿元,平均每平方米造价3750元,其中一、二期建筑高度32层。
  该项目建设的最大困难,便是筹集建设资金。我们通过广开筹资渠道,首先从新加坡融资2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和外汇额度价格折款2000万元人民币),基本解决了启动资金;将一期28层以下部分,按建筑成本价分售给所属外经贸公司,由他们根据所签合同按进度付款;将二期一、二、三层按市场价出售给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并承接其贷款3000万元人民币;将湖北路经贸委所用旧大楼租给市商业银行,租期20年,并给承办贷款3000万元,贷款利息和租金两不找。建设资金有所缓解,但仍有缺口。
  此时,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面前。最初,该项目的命名是“青岛外贸中心”,但老火车站附近有山东外贸中心,汇泉广场有外贸展览中心,名称的重复会带来许多不便。此时,因为青岛已由香港世贸中心吴淑青女士介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会成员,所以遂决定将其更名为青岛世界贸易中心(简称“青岛世贸中心”),并在工商部门备案,青岛地区任何单位不再使用世贸中心这个名称。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世贸中心还很陌生,许多新闻部门寻问世贸中心的内涵,这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于是,我们决定通过新闻界推销世贸中心,向社会介绍世贸中心的来历、设施和功能,并提出只有驻青外字号的单位才能进驻世贸中心。经此宣传之后,一时间前来预购房者络绎不绝,资金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3年后,别有风格的世贸中心,一座具有先进设施的现代化建筑群,就这样屹立在了东部新区,见证着青岛对外开放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新局面。
  (讲述人昌凤臣,时任青岛市体改委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物价局局长。本文由王青、姚永明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自然而然从天上掉下来的。适应放缓了的增长速度,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  2014年12月9日-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就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否有通缩风险、中高速增长的探底过程有多长时间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
期刊
若不是因为欧逸文的那篇文章,我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旅行途中的一些细节。几年前,这位老兄花了2200美元跟随一个中国旅行团在十天内去了五个欧洲国家,顺便记录下这次集体欧洲行的诸多有趣细节。欧逸文所在的30多人的中国团。处处显露着匆忙和潦草,团员们槽点各异的所作所为,统统被他写进了刊登在2011年4月《纽约客》杂志的那篇特写文章里。  当我陷在一辆旅游大巴车厚实的座位里,掏出手机,阅读这篇“壮游欧洲
期刊
8月17日,是今年第三期亨达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结业典礼的日子,在亨达工业园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一场由夏令营学生、家长、义工老师、亨达员工代表等奉上的文化盛宴,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德孝文化为企业核心文化的亨达,遵循“让孩子赢在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上”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每逢暑假都面向社会举办公益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今年自7月13日至8月17日期间,先后举办了3期夏令营,每期8
期刊
新常态的新35年,经济增长动力将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也就是由汗水驱動的增长转变为智慧驱动的增长,并实现包容型增长。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启动一个新的时代。  “既然是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不要太强调GDP的增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7.4%,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但是新增就业却创历史新高
期刊
对于消费者来讲,冲着亲友之间的信任消费,结果出现问题,说还是不说,维权还是不维权,敲打着每一个微店消费者的心。有了一次这样打落牙往肚里咽的不愉快经历,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继续在微店购物?  “之前一直觉得朋友卖的东西,比一般商家靠谱,结果3000多元海外代购的新衣服,里面有个破洞,退回去吧,觉得脸面过不去,万一朋友拒绝,难道我撕破脸面去维权?以后少不得在圈子里留下铁面无情、不近人情的威名;留着吧,心里
期刊
(消费篇)  91.加油优惠不闻不问  一些车主有去固定的加油站定期加油的习惯,但却未曾关注过的相关的加油优惠。事实上,办理部分加油站的固定加油卡就可享受1%~2%的加油优惠,而结帐时使用部分银行与加油站合作的银行卡也能参与不少优惠活动,节省不小的开支。  (集藏篇)  92.买不懂的玩意  艺术品投资的门槛高、门道多是众所周知的,其特殊点就在于艺术品本身的相对专业性。一件你看不懂的艺术品,又该如
期刊
策划前言  这是一场暗战。  2013年至2014年,一场始自上海自贸区的“自贸区热”,在国内各城市之间上演。它们都打着改革和开放的大旗,瞄准着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眼红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制度红利”,而竞争的筹码无一例外地来自于各自独特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历史渊源,以及贸易往来的沉淀与优势。  大家各自谋划已久,谁都觉得自己手握优势,而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因此,关于上海之后,下一个会是谁的
期刊
成为政策洼地的保税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邓小平在南方划了一个圈,深圳崛起了;可也有很多“圈”在全国各地被陆续划下。却因平淡无奇而被人逐渐淡忘。  所谓保税区,是这样一种区域:虽然处于中国“境内”,却在税收上视为“关外”。外国货物进入保税区无需纳税,外企相当于在中国获得一个免税避风港,进可攻,退可守,尤其有利于转口贸易。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十几个城市内设立了保税区,作为当时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桥头
期刊
上海巨大发展成就的实现,毫无疑问,是解放思想的成果。上海的思想解放,表现在以国际的眼光、世纪的意识重新审视自己,对发展战略、城市功能进行重新定位。  回望青岛30年开放之路,是一个不断放眼看世界,不断寻找自身差距并奋起直追的过程。1995年2月7日至8日,青岛市委召开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要“学上海、赶大连”,进一步增强“当龙头、上水平、争一流”的进取意识。  “我们自己与自己相比,
期刊
作为第二欧亚大陆桥的传统东端港口,连云港的地位企稳了20年。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城市并未借此坐大,反而被青岛等城市后来居上。  永不停歇的交通线开辟  贸易是人类伟大的行为,它互通有无,让各国人民共享物质繁荣。人类一直在开辟开辟再开辟,航线、铁道与公路网一直是多多益善,地球村此段与彼端在不断靠近。  这不,近代有了主要在俄罗斯境内的第一欧亚大陆桥,20年前又开辟了主要在中国境内的第二欧亚大陆桥;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