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默会知识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默会知识的存在及其价值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教育学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从默会知识的基本理论和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默会知识,从而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 默会知识;明确知识;激发;提高效率
  
  在人类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同时也一直在探究知识的本性。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Personal Knowledgel中首次提出默会知识这一术语,大大拓展了人类探求知识本性的视野。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已超越了哲学的界限,在法学界、史学界、心理学界等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教育学界更是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本文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出发,结合默会知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探求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默会知识论的概述
  
  (一)默会知识的基本概念
  波兰尼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种一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即能够用各种名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默会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他认为,我们所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这一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本事实,就表明了默会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不只限于承认默会知识的存在,更加强调默会知识的优先地位。在波兰尼看来,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实现对它的理智控制的能力。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默会维度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许多情景中,默会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而明确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达的外型。
  默会知识还具有个体性特征。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强调认识和认识主体的不可分割性,反对“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反对人的“淡出”。因此,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人知识。一个人接受明确知识的程度和结果取决于本人能否用自己的默会能力赋予名言符号以意义,而且,不同的人凭借各自的默会知识对同样的知识会赋予不同的理解。
  
  (二)默会知识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不可言喻的知识,默会知识具有一些与明确知识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非公共性”
  默会知识是不可言喻的知识,所以不能以显性的正规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明确知识完全能够通过各种正规的方式,如学校教育、各种媒体等加以传递,为人们所共享,具有一种“公共性”和“主体间性”;
  2 “非逻辑性”
  默会知识是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论证和说明的。在这个意义上,波兰尼又把默会知识称为“前语言知识”(pre-verbal knowledge)或“非言明知识”(inarticulate knowl-edge),而明确知识则被称为是“语言的知识”(verbal knowledge)或“言明的知识”(articulate knowledge);
  3 “非批判性”
  默会知识是通过人类感官或直觉而获得的,其获得过程不是通过明确的理性过程,它具有典型的非理性特点,因此不能以理性加以反思和批判;
  4 情景性
  默会知识的情景性指的是默会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是对这些特殊问题情景及其解决方法的直觉把握。当再次出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情景时,个体的默会知识就会自然地被唤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悄然地发挥作用;
  5 文化性
  这一特点是指默会知识比明确知识具有更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共同分享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分不开。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分享不同的默会知识体系一既包括默会的自然知识体系,也包括默会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体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建立在一定显性的社会规则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一些由社会文化传统所赋予的默会的社会规则的基础上。
  
  (三)默会知识的三项组合
  波兰尼在“默会知识的三项组合”(the triad of tacit knowl-edge)这个概念中,更为全面完整地表述了默会知识的结构。他认为,默会知识有三个中心:第一,辅助的诸细节;第二,集中目标;第三,将第一项和第二项联结起来的认识者。我们可以把这三者放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它们构成了一个三项组合,这个三项组合由某人即认识者所控制,他使得辅助物和他的注意中心相关联。一句话,认识者把诸细节、线索作为辅助物整合进集中对象,在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之间建立起from-to的动态关系。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默会知识
  
  基于对默会知识的深入研究,波兰尼注意到了它与教学的密切关系,并非常重视默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他一方面认为,明确知识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传递,另一方面认为这种明确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默会知识的应用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默会知识,有效地利用那些对教学活动有益的默会知识,而消除那些干扰和阻碍教学活动的默会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活动中大量默会知识的存在,必须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明确知识“传递者”,学生只是“无知”的人或“不成熟的”认识主体的观念。事实上,学生带到课堂里的不仅有眼睛、耳朵和良好的记忆力,而且有不知从什么地方获得的大量默会知识。尽管这些知识是不完善、不清晰的,但它们是明确知识的“向导”和“主人”。那么,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有益的默会知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默会知识“显性化”。教学过程是传递、掌握和批判明确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是默会知识显性化并得到检讨、修正和应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内在统一的,是完整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师应该克服那种“满堂灌”和“一言堂”的习惯,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双方以及同学之间真诚的、自由的对话过程。在这种对话过程中,对话双方都不是固守着书本知识,而是努力开掘自己对书本知识或其所提出问题的理解。因此,正是在对话这种语言形式中,每个人的默会的认识立场、观点或模式才能伴随着他具体的见解“显现”出来,从而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将那些难以言明的知识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表征出来,并对它们进行理性分析和检验。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他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默会知识,使他们学会不断地从自己显性的观点和想法中分析自己所使用的默会知识,特别是默会的认识模式,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元认知的水平,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各环节中关注默会知识。传统意义的备课一般包括“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这“三备”主要考虑的是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以及如何围绕着 教材知识的掌握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学生的默会知识就难免被忽略了,而这种忽略会成为学生获取明确知识的阻碍。因此,教师备课应从默会知识的理论出发,“备教材”时要考虑学生在相应问题上可能存在的默会知识及其影响;“备学生”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的默会知识和默会认知模式;“备教法”时既要备那些默会的个体知识的教法,更要备如何使学生的默会知识和默会认知模式显现出来,使其“显性化”。将这样“兼顾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备课践行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默会知识得到重视和激发,自然明确知识就更易获得,在此基础上又促进了默会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默会知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既然默会知识论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笔者从默会知识论的视角审视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以下启示:
  (一)完善教学内容
  克拉申(Krashen)j是出的“输入假没”(Input Hypotheses)认为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f)有助于语言习得。这里“理解性输入”指的是稍超出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克拉申用“i+1”加以说明:i指的是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i+1则是学习者按习得顺序紧随其后的阶段,即稍超出目前水平的阶段。学生通过理解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习得外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超语言信息和已储备的默会知识使理解得以产生,从而使学生顺利地从i阶段过渡到i+1阶段。由此可见,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自然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默会知识,促进学生的默会学习过程。另外,由于默会知识具备“情景性”的特点,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设置丰富多样的情景,而生动恰当的语境可以激活学生的领悟力和整合力,让情景自动地“唤醒”默会知识,促使学生默会地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规则。这种通过自己默会能力获得的知识能记忆深刻,并获得自我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二)变革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一味地强调明确知识的机械输入。“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的独立见解、批判意识、创新精神就越少。”因此,以“对话式教学”取代“灌输式教学”很有必要。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再固守着明确知识,而是努力地挖掘各自的默会知识,每个人的默会的认识立场、观点或模式伴随着他具体的见解“显现”出来,从而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所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能力。正是在这种对话过程中,默然的知识流动起来,通过沟通与理解达到知识的融合。
  
  (三)重构师生关系
  在前面所提到的波兰尼“默会知识的三项组合”理论为在外语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习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默会知识论突显了认识者的主体性,认为认识者是主动的体验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由此可见,“认识者”的地位在默会知识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传统的单项传授知识的师生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双向对话的交往关系,即真正的“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关系的构建,使得学习者把个人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和认知方式带入到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从而让学习者个体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深刻影响着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语言本身明确知识的传授上,而应更多地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默会知识的储备,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和促进他们“fxom-to”的建构过程,从而最终达到对语言的综合把握。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以启发,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的客观性、自足性、超然性,而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默会性。教师以默会知识的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将激发学生的默会知识与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有利于改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一切为了考试”的现状,使学生不但会学英语,更会自由地使用英语。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应用在各行各业,普及到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在使用上也带来了很多的烦恼。笔者根据多年的维护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作分别介绍,希望对电脑使用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急救原则;检测方法    排除计算机故障需要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属于一门综合的知识。
期刊
摘要 孔子主张学问之道在做人的根本上。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倡导乐学,诲人不倦。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教育思想;孔子;做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学问之道在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在于培养孝悌,即在培养人性
期刊
摘要 “把课堂放到酒店去”是我校旅游专业中心组进行技能改革的尝试。它主要是利用三门峡每年的“国际黄河旅游节”的机会,把专业技能课延伸到酒店行业去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拟通过介绍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利弊,阐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课堂;实践;酒店    一、构想的产生    随着旅游院校的日益增加,酒店业人才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使酒店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思
期刊
摘要 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使得每一个人有环保意识,本文从化学教学这个切入点以求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 环境保护;化学教学    20世纪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气候异常,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何等的重要。可是目前不少人不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我们的教育中还很少反映环境化学的内容,这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为此就化
期刊
摘要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药学学科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化学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管理学的综合模式转化。药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 药学;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主要功能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蓬勃发展,药学学科由传统的化学模式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电教媒体进入我们的音乐教室,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去,优化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提高的课堂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电教媒体    一、创造美的环境    我长期任小学音乐音课,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精心创设赏心悦目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激
期刊
摘要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其最佳结合,最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一些实践教学的观念认识和实施管理体系没能跟上时代要求,很难适应高职实践教学,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对高职实践教学的认识、措施强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教学观;教学体系;改进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对
期刊
摘要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师之爱不同于父母之爱,这种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关键。教师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先进的教育现、教学观、师生关系观及教师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的具体体现,现代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  关键词 师德;教师;教育;21世纪    优秀教师,
期刊
摘要 高等音乐师范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音乐教育师资的枢纽。师范生的声乐训练和培养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课题。师范生的声乐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教师要帮助学生刻苦钻研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声乐观,让学生认识到声乐是一门艺术而决不仅仅是依赖发声器官而生产的“技巧”。帮助学生注重基本功训练,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他们将来的演唱和施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声乐教学;重视;基本功;训练    高等音
期刊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是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英语学科中,要改变以往的偏重语音、语法的教学模式,应该迎合社会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加强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是培养其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外语教学;文化教学:认知能力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