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史料教学途径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必不可少,在老师对课本知识的引导扩充下,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了解分析,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文物的参观、概念的辨析,结合时事渲染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其实证意识,丰富历史解释,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學课堂上,应试教育使得教师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求学生牢记课本,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史料教学改变了这种模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选用恰当的历史材料、历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史料背景,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历史问题产生自己的感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更能提高个人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拓展史料教学的途径,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 参观文物,渗透实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直观理解史料,深刻分析历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参观文物。文物就是历史的沉淀,从参观文物的过程中,学生们追溯文物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历史环境背景,对其正确性有自己的辨析。并且,通过参观,学生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实证的过程,渗透实证意识。
  例如:在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节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商业各有什么特点,我决定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形成直观认知。首先,我们先讲述课本知识,学生们对货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各个朝代商业的发展从货币中就可见一斑。然后我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实地考察,学生们观察博物馆展览的货币及其标注的年份与课本是不是相同,在这个参观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学生们讲述了相关历史背景、历史故事及其发展历程,很多知识是我在课上没有提及到的。学生们参观以后能对课本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学会验证知识的正确可信度,明白有时候课本、老师讲的未必充分,未必符合历史,要自己加以论证。
  当然,很多文物我们并不能实地考察参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可信的图片、视频资料加以补充说明。很多神话故事、历史事迹都是口口相传遗留下来的,教师将故事讲述给学生或者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故事,根据历史真实资料的收集验证故事的可信度,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学生们只有有实证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才能追求真理。
  二、 整理辨析,丰富历史解释
  每个人的性格、知识、能力差别决定了对历史理解和解释的不同,我们在课堂上要对历史学家、教育家、评论家以及学生们的想法进行整理辨析,将历史的解释加以丰富。通常,高中生对历史的解释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我们要在丰富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节时,要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为什么发生变化?学生们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讲述了相关基本知识以后,我让同学们谈一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理解是什么,当然必须有理有据。有同学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生产开始出现,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对外贸易,吸收了外国的机器设备,改变了国内的经济结构。还有同学提出,中国出现了外企、私企、官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些都在相关文献中有记载,证据充分……我将学生们的想法加以综合补充,概括了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对外在因素进行分析,还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内发展状况,才能得到全面的结论。
  通过给学生们丰富历史解释,学生们的思维跳出课本框架,全面分析和思考历史事件。学生们不仅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能对其社会环境、政治背景加以分析,得出全面客观的解释。在今后遇到相关题目时,不局限于材料所给的内容,更能结合历史背景对材料加以深层次的分析,不断接近真实历史情况。
  三、 结合时事,渲染家国情怀
  以史为鉴,就要求我们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将其运用于当今社会生活中。学生们在历史中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他们学习国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经受了什么样的磨难,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感到骄傲和自豪,立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家国情怀,我们在课堂上结合时事教育学生,将情怀与社会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节时,我将其与学生们生活中的情况紧密联系加以讲述。“同学们,马克思主义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们国家有什么运用吗?”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国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时,我将“十九大”结合起来,在十九大上,我们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我们新时期的国家建设要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时期依旧需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同学们通过讨论,对国家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爱国情怀被激发。
  对学生而言,最贴近自己的还是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自己身边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教师将时事在课堂上加以研究,拉近学生与授课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们将自己投入在思考的过程中,结合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对事件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对社会事件的分析,渲染自己的家国情怀,对自己的行为形成约束。
  总而言之,史料教学在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对其教学途径的拓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自主分析史料,贯彻历史背景,从而达到对历史的详细理解,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有了辩证思维,学会尊重历史,培养了个人情怀,有利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杨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2(24).
  [2]叶永广.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应用[J].历史教学问题,2001(4).
  作者简介:
  杨文仁,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全面审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综合探究课;现状;问题;对策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政治课教材(人教版)设置了综合探究课,使政治课内容更新、形式更全、功能更多。它是新课程的重大改革,是一种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探究课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使我们了解朝代的更替以及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在进行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而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能过分重视结果,多给予学生鼓励。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方式
摘 要:高中阶段,政治学科的教学水平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走向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深层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课程教学有序且高效。本文主要阐述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学科是教学改革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教育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手段,有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还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直接的互动。本文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提炼了教师在上课时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尽可能地保证课堂提问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一、 引言  对学生
摘 要:新课改明确指出了:“在新一轮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当严抓创新思维的开拓,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力求学生能够玩中促学、主动学习。”在新课改明确的指示下,初中地理课堂更应当紧跟教学创新的步伐,不断锐意进取,以积极的姿态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本文正是基于对地理科目的重视,进一步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研究的具体策略与方法。以期各位教师能够在初中地理教學实践中灵活运用,达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