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锻造“厚报时代的薄报精英”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old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的办报理念和新闻实践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河南日报3位记者赴《新华每日电讯》学习4天,通过与电讯的同行们一起选稿、制题、跟版,亲身体会和见证了这份报纸每日的编辑出版历程,对这份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与《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就如何增加报纸高含金量的信息和如何做好正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新闻业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厚报时代的薄报精英
  
  记者:在不少报纸动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版的今天,《新华每日电讯》坚持只出八个版,但读者仍觉得信息量很大,贵报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解国记:《新华每日电讯》是一张集中刊登新华社公开报道的综合性新闻大报,其职能是新华社精品稿件的展示台。
  电讯的理念是:做真正的高含金量新闻,锻造“厚报时代的薄报精英”。具体操作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三贴近”要求选稿的。电讯的原始稿源——新华社“待编稿库”入库量每天达1000多条,各编辑部从中选编300条左右,我们再从这300多条中筛选,最后见报的不过70-80条。这样的优中选优,就是要给读者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避免版面内容“对水”。在电讯的版面上基本看不到那种无新闻价值的工作性报道,也很少有说教式、灌输式报道,多的是有用、有趣、可读性强的新闻和信息。
  其实任何报纸都一样,《河南日报》这几年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版面越来越成熟,信息量越来越大,有用信息越来越多。今年贵报又提出在“求质量、勇创新,戒浮躁、出精品,抓事件、重民生,抢时效、增信息”等八个方面取得突破,并将“求质量”放在第一位,可见给读者提供真正的高含金量新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规定动作”贴近读者,“自选动作”都给读者
  
  记者:新闻改革中,时政报道尤其是一般性领导活动、一般性工作报道,常被认为“难度较大”,《河南日报》的做法是“抓两头、堵中间”,目的就是多提供领导满意、群众喜爱的鲜活、生动、符合“三贴近”原则的稿件,坚决堵住一般性经验稿件。请问贵报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解国记:近几年,电讯下大工夫改革领导活动新闻、赶走一般性工作报道,目的是腾出最大版面空间给百姓。我们内部把领导活动报道和授权报道称“规定动作”,其余的叫“自选动作”,要求是“规定动作”贴近读者,“自选动作”都给读者。
  原来电讯是常委活动都上一版,而且要经常与一家大报“对版”上稿,一模一样。后来进行了改革,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以新闻价值论取舍。在处理中央的领导活动时,关键看有没有实质性内容,与老百姓关系是否密切。只要有内容,我们会做得很大,比其他报纸处理得还突出,甚至通栏处理。同时,在长文章内部加小标题,提示读者阅读,还同后面版进行联动,想方设法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让读者爱看想看。对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公告、礼节性的会见等,做个标题、发个摘要、上个边栏就行了。例如,2005年的元宵晚会,八常委出席,规格挺高,但只是看个节目,表示与民同乐,因此电讯就处理在右边两栏。这样做同你们提出的“抓两头、堵中间”不谋而合,就是要腾出空间登有用的信息、好看的新闻,把“自选动作”尽量都做给读者看。现在电讯每天刊登新闻性、可读性、必读性强的新闻差不多有70%左右。
  
  正面报道:把“高压电”变成“民用电”
  
  记者:长期以来,我们的正面报道由于无法摆脱“高”、“大”、“全”的模式,显得空洞无物,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您能不能就电讯平时的做法,谈一谈如何改善正面报道?
  解国记:正面报道传播效果不理想是个老问题了,关键问题是思维方式没有转变,采访不深入,稿件写不活,不能深入人心。正面报道要深入人心,就要增强可读性,讲究微观切入、还原感性,风格上要“淡妆出场、润物无声”。形象地说,就是要把“高压电”变成“民用电”,让大家能够接受。
  微观切人、还原感性,讲的是记者要抓住在采写时打动人心的那种感觉,并将这些感性的东西还原出来给读者看,引起读者的兴趣。做正面报道,不能搞得浓妆艳抹,让读者不敢正视,应该平平淡淡地淡妆出场,以故事、以事实感动读者。
  电讯对微观切人、润物无声的稿件非常舍得给版面,没有一点门户之见。像“南京百岁老人拒做保健品广告”这种稿件,本来是新华社转发的一家地方报纸的,电讯给予头版头题处理;像“再到河南不会遭遇端酒”这样非常软的稿件,在头版却头题处理。
  为了给优秀的正面报道提供一个固定的阵地,电讯专门在一版开设了“国风”栏目,从开设几个月的情况看,反映比较好。该栏目的选稿标准是:正面的、有意思、比较鲜活的人或事,让人一看就觉得“是那么回事”的人或事,多长时间后还能站得住脚的人或事。版面可大可小,根据当天版面的具体情况确定。
  
  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握度和量
  
  记者:提到新闻改革,舆论监督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发现电讯上关于舆论监督的稿件不少,不但有专版刊发,而且一版还经常刊登。这样看来,舆论监督稿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该还是有一个怎样巧妙处理的问题,您能不能就此谈一谈?
  解国记: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是增强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把利剑。舆论监督报道不可少,但又不能多,在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度。即使从新闻美学的角度而言也是这样,毕竟“奇正相生”嘛。我们的处理就是这样,既刊登舆论监督报道稿件,同时又在数量、面积、版位、标题四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我是1999年12月14日到新华每日电讯的,接下来的2000年、2001年,新华社发的舆论监督的稿子很少,每天想找到一篇都很难,所以我曾在夜班本上批过,只要有舆论监督报道,就要在一版发,至少也要在要闻版的四版发。当时非常稀少,一周能有四五篇就不错了。“新华视点”栏目出来以后,逐步突破了很多禁区,舆论监督的量和力度都相当大。有时用得多,挨批评,就进行反思、规范。后来在数量、面积、版位、标题四方面作出规定后,就慢慢比较得体了。现在电讯基本上每天头版都保持有一篇舆论监督稿件,其他各版也基本上都有,四版的“新闻焦点”版还多一些。周末的“中国调查”、“新华视界”等专版,也都有此类报道。
  
  “稿件其实都是有它一定价值的”
  
  记者:编辑尤其是处理新华社电稿的编辑,每天面对的是海量的待选稿件,由于报纸版面有限,如不能正确选择、精编稿件、适当处理,便常会有“遗珠之憾”。电讯每天的备选稿件那么多,请问你们是如 何整合新闻资源的?
  解国记:在电讯编辑部,编辑对通稿中的每篇稿件都会仔细阅读、比较、甄选,最后才决定是作为单篇稿件独发,还是与其他稿件整合,或者是留在稿库备用。
  在处理电稿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稿件标题看上去很重要,篇幅也很长,但离普通读者很远,多数读者不会有阅读兴趣。电讯的做法是,如果稿子实在重要,不发有漏稿之虞,就尽量压缩稿件篇幅,而将其重要性在标题上予以体现;有些稿件如果真的连编辑本人都读不下去,就弃而不用。而那些有趣有益,能够让读者目光停留一下的稿件,编辑们一般都会采用。
  有些稿件,单独地看没有什么意义,但组合以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稿件其实都是有它一定价值的。我们除了将同类稿件进行整合,或者将不同稿件进行对比,以增强传播效果外,在资源整合上还注意围绕近期报道重点有意识地收集稿件,厚积薄发。电讯所集中刊发的主题稿件有时并非同一天来稿,往往是积攒几天的稿件。这些稿子如果当时单发效果可能不好,形不成宣传强势,但通过对几天来的稿件集中编排,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电讯在整合稿件时视野开阔,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编辑对同类稿件的处理一般不考虑国内国际地域之分,而是将稿件按照合并同类项的原则,国内国际统筹安排。比如经济新闻版、新闻观察版、国防军事版、科技教育版等,就常常如此。虽然刚开始感觉有些乱,但慢慢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且认为这样做更方便国内国际信息渠道打通来纵横思维。
  据我了解,河南日报改扩版后以“时代高度,中原向导”为宗旨,立足河南,放眼全国,
  胸怀世界。这一提法,符合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因此,在新闻资源整合上,要注意围绕重大题材,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集纳国际、国内、省内同一主题的稿件,形成规模,做足做够、做深做透,从而彰显党报的战略思维,进一步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标题制作口语化、故事化、细节化
  
  记者:俗话说,“货卖一张皮,文卖一个题”。在标题制作方面,请问电讯有什么“锦囊妙计”?
  解国记:标题的制作,说到底是提炼新闻点。在制作标题方面,电讯坚持“新闻点、口语化”,讲究口语化、故事化、细节化。
  标题制作,要以意义的准确、通达为第一准则,同时兼顾标题的简洁和生动。具体说,抓眼球,标题中有事件,标题本身有可读性,标题追求简短,但不要刻意回避长题。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香港首届立法会成立、澳门回归、伊拉克战争、青藏铁路通车……10多年来,新华社摄影部编辑鱼澜签发的图片记载了诸多精彩的历史时刻,而她却在这背后默默地奉献,不计名利,兢兢业业。  今年40岁的鱼澜,1989年进入新华社摄影部工作,17年来,鱼澜由一名普通的摄影记者成长为一名终审发稿人。无论何时,她都始终用她的耐心、全心、真心去对待每一张图片,争取并最终达到最好。    高原雪域见本色    艰苦的摄影
期刊
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和发行集团提出:“试点集团要着重在多种媒体兼营方面取得进展。多种媒体兼营是国外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现代的内在规律。多种媒体兼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出版资源的多种价值,实现综合效益。要支持出版集团试点单位进行出版媒体的结构调整和创办新的媒体,但目前,一要注意选择与出版业较为相近的媒体和相关产业作为发展方向,二要注意创办新媒体应主要通
期刊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试行以来,新闻界关于偷拍偷录“合法化”的说法便一直广为流传,甚至有人以为拿到了法律的“尚方宝剑”,隐形摄像机就可以大行其道了。然而笔者认为,新闻采访中的偷拍偷录行为并没有因为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而完全合法化,偷拍偷录行为的定义以及合法与否在法律上仍未有明确的说法,它仍然走在法律与道德的钢丝绳上。  目前,法律仍然对偷拍偷录有严格的
期刊
所谓同题新闻,从报道时间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众多媒体记者同时采写并推出报道;一是新闻事件先由某媒体报道,其他媒体随后跟进第二种情况中,随后跟进的报道又叫“第二落点新闻”显然,由于新闻报道是讲究时效性的,第二落点新闻似乎是处在一种不利的竞争位置上:读者已经从先前的报道中了解了新闻事件,对后面的报道还会有兴趣吗?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有关键是要做出比先前报道更有影响力的新闻来 
期刊
新闻媒体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存在着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报道基层少、报道人民群众的活动少;报道领导新闻视角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者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了解民心、民意、民情少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事,身子才能下移,视角才能下移,才能以百姓的视角看问题、想事情,才能以小见大,采写出的作品才能站在更
期刊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896年,距今已有110年历史其前身是英属加拿大人开办的基督教博济医院,先后更名为惠民医院豫北医专附属医院等1982年易名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8年,与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结核病医院)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仍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8月,经省卫生厅批准,将河南省结核病医院作为医院的第二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成为豫
期刊
2006年4月26日,辉县市孟庄镇党委副书记范海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活动动员大会,领取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时间,“父子两代同为全国劳模”被传为佳话。  范海涛的父亲范清荣是我省著名的乡镇企业家、孟电集团董事长。上世纪80年代他靠经营电厂起步,“攒俩钱发展发展,办一件事成一件事”,如今孟电集团支撑起孟庄镇财政经
期刊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电视生活栏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无论是白天或夜晚,只要你打开电视机,几乎没有哪家电视台不在向你炫耀按照各自审美理念打造的“电视化”的精彩生活。然而,究竟开办这些栏目的初衷是什么?我们的制作者与受众各自从中得到了什么?恐怕很少人去分析研究它。  综观眼下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五花八门的电视生活节目大多都是生活服务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再细一点划分,
期刊
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河南访问,并参观了千年古刹少林寺。当晚,河南日报前方的记者给新闻出版部提供了非常“丰盛”的新闻素材;同时,出版部自己也精心准备了评论——《少林功夫:“打”动世界的中国元素》;新闻视点推出深度报道——《少林文化的国际力量》。对普京来访的报道,可以说是提前介入、准备充分。  晚8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打来电话,强调出版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充分报道”,“吃干榨净”所
期刊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现代不同媒体从业人员的统称。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为所供职媒体提供新闻。  记者的自身素养应该怎么样?  记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激情四溢的工作状态。是否具备渊博的知识,是否拥有高尚的品格,是否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到记者能否较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  对社会受众来说,记者应该是所有社会事件背景与真相的提供者,是社会受众联系社会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