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探析,得出种植模式与田间管理对于促进马铃薯高产具有显著作用。以本地米拉、威芋3号为例,宽窄行种植,再辅以全面管理,可比常规种植增产约50%以上;在肥力中等、施氮量一定条件下,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是主要的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模式;品种对比;高产试验;威宁县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0.014
威宁县地处乌蒙山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最适宜马铃薯的种植,是贵州及其他省区重要的马铃薯种源基地。从威宁县马铃薯种植现状来看,均高于荞麦、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以上。由于马铃薯在威宁种植时间长,耕种方式与田间管理相对粗放,导致单产量不稳定,尤其是马铃薯品质及商品薯率低,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经济价值[1]。为此,立足威宁地区马铃薯本地品种实际,从高产种植目标上来对比不同种植方式与田间管理对马铃薯规范化生产的影响作用,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块选择了威宁县么站镇,位于么战镇平原村,海拔约2 300 m,年均气温10 ℃,年均降雨量980 mm,日照时长达2 000 h,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达180 d。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适宜马铃薯种植。
1.2 马铃薯品种及肥力状况
以本地米拉A1和威芋3#马铃薯品种为试验,在土地肥力以中等为主,整地、平坦、土质疏松,其中每667 m2
施圈肥及煤灰混合肥1 500 kg,磷肥20 kg,硫酸钾肥
30 kg,尿素25 kg。
1.3 试验区设计
根据不同品种划分为4种对照方式。处理1:常规种植,人工打窝穴播,行距0.5 m,窝距0.4 m,每区400窝。处理2:宽窄行种植,人工起垄窝播,宽行距0.67 m,窄行距0.33 m,每区10厢,每厢2行,400窝/区。处理3:常规种植+专门田间管理。处理4:宽窄行种植+专门田间管理。2个品种共计8个对照区域。
1.4 播种期及苗期管理
本试验在春播开始后,于3月中旬播种,借助于春季雨水实现苗期管理;5月下旬施第1次中耕除草,追施尿素25 kg/667 m2;于5月底对各区块种苗进行间苗、定苗管理,每窝控制在5株;6月中旬施第2次中耕除草,开花期每3~5 d进行摘花,对病叶、黄叶进行清除;常规种植田块,按自然出苗状态自由生长、开花结果。对各个试验田块生育期进行观察记录,并测量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数据,为开展后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2]。
从试验结果来看,对于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其性状差异性较大,特别是田间管理有助于提升马铃薯的茎、叶及生长特性。从对比可知,威芋3#品种的植株性状要高于米拉品种,以株高为例,威芋3#平均株高为67 cm,而米拉平均株高为59 cm;在茎粗对比上,威芋3#平均为1 cm以上,而米拉品种不足1 cm;在叶片长度对比上,威芋3#平均叶长6.95 cm,米拉约为
5.95 cm;在叶宽对比上,威芋3#平均叶宽5.5 cm,米拉平均叶宽约为4.8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品种、产量关系
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栽培管理下,其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性。以威芋为例,四类种植产量均高于米拉品种,增产量约为11%;在种植方式对比上,宽窄行种植产量要高于常规种植,增产率介于25%~50%;在不同管理模式下,专门田间管理比常规管理增产率介于50%~110%;其中米拉与威芋3#品种在宽窄行及专门管理下,增产量分别比常规种植高产20%~66%;而对于米拉品种在常规种植、常规管理中的产量最低。可见,在土壤肥料及气候条件相似下,对于不同马铃薯品种在种植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所获得的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性。其中,本试验中威芋3#在宽窄行种植、专门管理下的产量要显著高于米拉常规播种、常规管理方式。
2.2 不同管理模式下经济性状分析
在不同田间管理方式下,对于马铃薯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也带来不同影响。总体来看,威芋3#品种的经济性状要高于米拉品种,从种植方式上,宽窄行模式要高于常规模式,宽窄行种植+专门管理要高于常规种植+常规管理。以威芋3#为例,在试验田块单株产量要高于米拉品种的13%,最高边行产量要高于米拉品种的15%,最低边行产量要高于米拉品种的13%,淀粉含量及商品薯率高于米拉品种的2%及9.7%。
2.3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从两种本地马铃薯品种的种植产量来看,威芋3#在宽窄行种植、专门管理下的产量最高,威芋3#的商品薯率达到96%,而本地米拉品种的商品薯率为92%。以产量来对比各品种的经济效益,其中威芋3#在优化处理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及农民增收上经济效益最好,说明威芋3#具有更好的品种推广价值;米拉品种的经济效益相比而言略低,但也值得推广[3]。
3 结论
通过对威宁县两类本地马铃薯品种的高产栽培试验对比,从结果来看,威芋3#在优化种植模式及管理上,其获得的总产量、经济效益最高,最具推广价值,同样,本地米拉品种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由上述高产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马铃薯在田间种植及管理上,不同管理处理方式对威芋3#、米拉品种的总产量带来显著影响,其中宽窄行种植、田间管理有助于发挥边行优势,更好地提高边行产量,优化土壤肥力结构,显著提升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另外,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对马铃薯苗情进行优化处理,特别是人工间苗能够对幼苗数量、幼苗植株健壮性进行分类处理,在费力相当条件下,苗间距搭配适宜,通风透光效果好,便于马铃薯根茎对有机质的吸收,更有助于提升马铃薯高产目标。通常情况下,常规种植及常规管理,对于地面群体株叶密度增大,不利于光合作用,抑制了有机营养物质的贮存与运输,导致商品薯率降低,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降低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涛.威宁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5(2):45-48.
[2]牟东岭,郑元红,王慧,等.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22-123.
[3]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等.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2):271-279.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模式;品种对比;高产试验;威宁县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0.014
威宁县地处乌蒙山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最适宜马铃薯的种植,是贵州及其他省区重要的马铃薯种源基地。从威宁县马铃薯种植现状来看,均高于荞麦、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3以上。由于马铃薯在威宁种植时间长,耕种方式与田间管理相对粗放,导致单产量不稳定,尤其是马铃薯品质及商品薯率低,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经济价值[1]。为此,立足威宁地区马铃薯本地品种实际,从高产种植目标上来对比不同种植方式与田间管理对马铃薯规范化生产的影响作用,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块选择了威宁县么站镇,位于么战镇平原村,海拔约2 300 m,年均气温10 ℃,年均降雨量980 mm,日照时长达2 000 h,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达180 d。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适宜马铃薯种植。
1.2 马铃薯品种及肥力状况
以本地米拉A1和威芋3#马铃薯品种为试验,在土地肥力以中等为主,整地、平坦、土质疏松,其中每667 m2
施圈肥及煤灰混合肥1 500 kg,磷肥20 kg,硫酸钾肥
30 kg,尿素25 kg。
1.3 试验区设计
根据不同品种划分为4种对照方式。处理1:常规种植,人工打窝穴播,行距0.5 m,窝距0.4 m,每区400窝。处理2:宽窄行种植,人工起垄窝播,宽行距0.67 m,窄行距0.33 m,每区10厢,每厢2行,400窝/区。处理3:常规种植+专门田间管理。处理4:宽窄行种植+专门田间管理。2个品种共计8个对照区域。
1.4 播种期及苗期管理
本试验在春播开始后,于3月中旬播种,借助于春季雨水实现苗期管理;5月下旬施第1次中耕除草,追施尿素25 kg/667 m2;于5月底对各区块种苗进行间苗、定苗管理,每窝控制在5株;6月中旬施第2次中耕除草,开花期每3~5 d进行摘花,对病叶、黄叶进行清除;常规种植田块,按自然出苗状态自由生长、开花结果。对各个试验田块生育期进行观察记录,并测量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数据,为开展后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2]。
从试验结果来看,对于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其性状差异性较大,特别是田间管理有助于提升马铃薯的茎、叶及生长特性。从对比可知,威芋3#品种的植株性状要高于米拉品种,以株高为例,威芋3#平均株高为67 cm,而米拉平均株高为59 cm;在茎粗对比上,威芋3#平均为1 cm以上,而米拉品种不足1 cm;在叶片长度对比上,威芋3#平均叶长6.95 cm,米拉约为
5.95 cm;在叶宽对比上,威芋3#平均叶宽5.5 cm,米拉平均叶宽约为4.8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品种、产量关系
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栽培管理下,其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性。以威芋为例,四类种植产量均高于米拉品种,增产量约为11%;在种植方式对比上,宽窄行种植产量要高于常规种植,增产率介于25%~50%;在不同管理模式下,专门田间管理比常规管理增产率介于50%~110%;其中米拉与威芋3#品种在宽窄行及专门管理下,增产量分别比常规种植高产20%~66%;而对于米拉品种在常规种植、常规管理中的产量最低。可见,在土壤肥料及气候条件相似下,对于不同马铃薯品种在种植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所获得的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性。其中,本试验中威芋3#在宽窄行种植、专门管理下的产量要显著高于米拉常规播种、常规管理方式。
2.2 不同管理模式下经济性状分析
在不同田间管理方式下,对于马铃薯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也带来不同影响。总体来看,威芋3#品种的经济性状要高于米拉品种,从种植方式上,宽窄行模式要高于常规模式,宽窄行种植+专门管理要高于常规种植+常规管理。以威芋3#为例,在试验田块单株产量要高于米拉品种的13%,最高边行产量要高于米拉品种的15%,最低边行产量要高于米拉品种的13%,淀粉含量及商品薯率高于米拉品种的2%及9.7%。
2.3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从两种本地马铃薯品种的种植产量来看,威芋3#在宽窄行种植、专门管理下的产量最高,威芋3#的商品薯率达到96%,而本地米拉品种的商品薯率为92%。以产量来对比各品种的经济效益,其中威芋3#在优化处理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及农民增收上经济效益最好,说明威芋3#具有更好的品种推广价值;米拉品种的经济效益相比而言略低,但也值得推广[3]。
3 结论
通过对威宁县两类本地马铃薯品种的高产栽培试验对比,从结果来看,威芋3#在优化种植模式及管理上,其获得的总产量、经济效益最高,最具推广价值,同样,本地米拉品种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由上述高产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马铃薯在田间种植及管理上,不同管理处理方式对威芋3#、米拉品种的总产量带来显著影响,其中宽窄行种植、田间管理有助于发挥边行优势,更好地提高边行产量,优化土壤肥力结构,显著提升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另外,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对马铃薯苗情进行优化处理,特别是人工间苗能够对幼苗数量、幼苗植株健壮性进行分类处理,在费力相当条件下,苗间距搭配适宜,通风透光效果好,便于马铃薯根茎对有机质的吸收,更有助于提升马铃薯高产目标。通常情况下,常规种植及常规管理,对于地面群体株叶密度增大,不利于光合作用,抑制了有机营养物质的贮存与运输,导致商品薯率降低,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降低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涛.威宁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5(2):45-48.
[2]牟东岭,郑元红,王慧,等.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22-123.
[3]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等.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2):271-27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