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r——“数学视野”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数学团队在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立足校情、生情,进行了“数学视野”微课程的思考与研发,以此促进数学文化和数学素养的落地,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促使他们在数学的世界中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打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常态,疫情后的课堂教学若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编排顺序教学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本文基于实际问题,从单元整体学习的角度,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确定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明晰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以核心问题引领进行单元重组的实践研究.
本文基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基于小组合作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进行了深度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的有效组织和顺利开展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实践中发现,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全面推进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这一领域的知识以外,还应有其独具的路径和视角、方法和思维策略、经历和体验,甚至是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等,以此不断完善学生的生命世界,丰富学生的学习人生,满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能力.唯有如此,学科教学才能将“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的教育”.
预习与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共同构成完整的学习闭环.作为前置性学习,有效的预习对学生思维的生长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通过目标切实、训练扎实和要点准实的适性、适时、适域的预习指导,把学习的第一经验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走向能力的养成,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的预习指导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方面至关重要.
习作指导课,要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写作,提升写作素养,备课时设计精准的习作指导方案,上课时实施精准的习作过程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习作指导课的效益,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自然生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走进古诗,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笔者尝试在古诗教学时,找准异同关联点、特殊关联点来组合古诗教学,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板块化教学,组合两首或两首以上课内的古诗进行教学,增加课堂学习密度;或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将课内外古诗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大量的古诗,了解更多优秀的诗作,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素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除了可以辅助了解课文内容外,也是绝好的说话、写话材料.有效利用好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能为学生日后写话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课后习题来为学生写话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借\'题\'而筑,助词量夯实”“依\'题\'而垒,助句段摹写”“顺\'题\'而说,助表达有序”这三方面来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在古文教学中,我们一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想着自己怎么教,忽略了学生怎么学,这使得古文教学枯燥无味,缺少灵魂.我们如果能调整教学视角,从儿童视野出发,以“趣”为突破口,趣教趣学,或许能改变古文教学低效、无趣的局面.
本文根据当下课堂教学现状,提出要跳出“课时教学”的现状,建立统整教学意识,统整知识点,以知识块、知识群为单位进行研究,在教学中实施知识统整、思维统整、学习统整的教学模式,超越传统的“小点知识”的课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当下数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数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础在课堂,延伸在课外,生长在生活.南京市一年一度的小学生“数学与生活”作品大赛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设立.借助这样的比赛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践行“行—知”理念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校内学生比赛、整理学生作品、参与区级评审中,本人一直挖掘我校学生作品整体特点并着力于探索作品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实践,力求拓展学生发现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