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PANJ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阐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必要性、比较教学法的类型及其运用、比较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为更好地运用比较教学法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纲要》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一、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必要性
  
  1.有利于了解国史、国情
  “了解国史、国情”是《纲要》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经过中学历史教育,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虽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其了解往往还不够深入,还缺乏广阔的视野和理论的深度,并且很难抓住其中的重点,或者掌握不了其中的本质。
  根据人类思维活动的特点,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事物的特点在相互比较中才会更充分的显示出来。只有通过比较,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实施比较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对国史、国情的了解能够融会贯通,并且举一反三、易于理解,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通过比较,也可以使学生更准确的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并对容易混淆的历史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其认识的理论深度。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无政府主义理论颇有优越性,而在教学中把无政府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比较,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无政府主义的局限性,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运用比较教学法,常常要联系到前后不同时期的历史事物或者中外不同国家的历史事物,能有效促动学生去了解新的历史知识,从而拓宽学生对国史、国情的了解。
  2.有利于总结历史规律
  《纲要》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但是,《纲要》课程要讲述1840年直到现在共160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长,期间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层出不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这样就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绪,不能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正如《纲要》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沙健孙教授的调查所发现:“他们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
  运用比较教学法,把分散的历史事物相应的集中起来,使之系统化,并让学生由此及彼的认识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科学地把握其中的历史规律。例如,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力与英国国力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并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有利于提高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纲要》课程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当今社会上流行一些反面的历史观点,例如,“侵略有功论”、“告别革命论”等,大学生对这些似是而非的历史问题容易感到困惑。运用比较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除学生的困惑。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事物往往是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对那些容易让学生思想混乱的历史问题,通过比较则一目了然、是非分明。
  在《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把富有争议、似是而非的历史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让历史事物的本质特点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出来,使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提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例如,针对“否定革命”的错误观点,在讲到“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章时,就可以借助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的“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这个问题,运用比较教学法,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观点进行对比介绍,并进行比较评论,从而让学生看清楚改良观点的错误性,认识到“否定革命”的观点以前就被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驳倒了,“否定革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二、比较教学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1.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就是在《纲要》课教学中把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述,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解读,将中国古今历史联系在一起。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提出了研究中共党史的一个方法,即“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其中的“古今”法也就是一种纵向比较法,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纲要》课程的教学。通过纵向比较,不但可以认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的异同,还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例如,把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作一比较,这三个运动都是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的方式。但三个运动的领导者不同,分别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分别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通过光绪皇帝自上而下的改良;革命起义。其目的也不同,分别是:保持中国的封建制度,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推翻清政府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通过比较,不但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明确了三者的不同点,不同的阶级、派别各有其特点,从而提出了不同的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方案。也让学生认识到维新运动相比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相比于维新运动,均有历史进步性,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有阶级局限性,都没有能力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历史的发展必然要求有新的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来充当时代的主角。于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政治舞台,这就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横向比较法
  所谓横向比较法,就是联系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把中国的历史事物同外国的历史事物相比较。近现代时期世界的发展给中国造成巨大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同世界有着密切联系。中国近现代历史是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学习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时必须有世界的视野,联系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把中国的历史与世界其他各国历史相比较,从而使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把握中国近现代史。
  例如,讲述上篇“综述”时,就可以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教学。一方面,把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表现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相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大约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了。也让学生深入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历史必然性,一个发展迅猛的急需对外殖民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必然要侵略落后的封建主义中国。同时,还要把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相比较,使学生清醒认识到封建主义的落后性,从而意识到封建社会必定瓦解,必将由新的进步社会形态来代替。
  另外,在讲述中国的戊戌维新运动时,可以将之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有相同点:其时,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西方的侵略;都是用改良的方式;都主张保持皇帝或天皇的统治,在国内发展资本主义。但二者还有很多不同点:两国国内的思想文化环境不同;社会基础不同;领导阶级的表现不一样;群众基础不同;斗争策略不同;变革阻力不同等等。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点,所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了。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从而认清中国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失败的必然性。
  3.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把同一类型或类别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类比,可以清楚地区分同一类型或类别的历史事物。并且,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物的优势与劣势、进步性与落后性等有明确的认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种社会力量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也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对这些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潮就可以进行类比,从而明确阐述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例如,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建国方案,就可以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对之进行类比分析。通过类比,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三种建国方案的异同,在类比中还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方案是有反动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方案是不具备现实性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让学生了解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还可以把抗日战争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进行比较:国民党实行内战政策和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则提出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国民党对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并无限制地发行货币,导致国统区出现经济危机,而共产党则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被广泛发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比较,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三、比较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运用比较教学法,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更多。比较分析时角度更广、分析也更为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理论基础,教师应提前进行充足的史料、理论等准备。例如,进行横向比较时,教师不但要熟知中国史,还要精通世界史。另外,教师还应对教学环节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一般要提前布置比较的选题,交代学生做好准备,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来进行比较。例如,对关于“革命与改良派的辩论”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模拟当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辩论,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应准备好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例如,把中国戊戌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时,有的学生对明治维新不了解,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日本“百年维新”,增加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背景、内容等的认识。
  2.选择好比较对象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中,并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事物都可以用来比较,只有具备可比性,才能相比较。选择好比较对象,首先要求比较的对象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联系,这样才有比较的基础。如果把毫无关系的历史问题放在一起比较就没有意义。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都是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结果,二者可以相比较。但不能把太平天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进行比较,因为二者没有关联。二是要求比较的对象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的历史事物没有必要来进行比较,但完全不同的历史事物也无从比起。例如,中国戊戌维新运动可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来比较,但维新运动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没有相同点,二者就不能相比较。三是比较的对象既要为老师所熟悉,又要为学生所了解并喜欢。如果是学生未知的内容,那就无从比起。
  3.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可以使学生成为有主体意识的学习者。比较教学法很适合于采用启发式教学。首先,选用比较对象时,教师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而应从学生出发,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选择。例如,针对文科背景的学生,选择比较对象时就要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而对理科背景的学生则要相对容易些。其次,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为比较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多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与分析,一步一步找出比较对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另外,通过比较得出的异同点,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自己发现其本质。
  4.主导好比较教学的评价工作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比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应抓住评价这个环节,科学合理的掌握好对所比较的历史问题的评价。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事实出发,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经验和历史发展规律。要严格遵循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遵循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精神,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学生模棱两可的想法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抱有的错误观点要旗帜鲜明的反对。使学生自觉做到“两个了解”和懂得“三个选择”,进一步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增刊:20.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3]胡锦涛.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主动性[N].人民日报,2003-11-26(1).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电子化等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物品陆陆续续进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多媒体作为图像和声音的传播媒介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理论、资料等讲解都会利用的多媒体。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安排教材,使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从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知识。  [关键词] 多媒
讲课中的“包袱”是一种教学技巧,它可以强化教学效果。文章简述了“包袱”的定义、作用、运用、注意事项和如何准备“包袱”等问题。
文章阐述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特征,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把现代技术与课
分析了我国的素质教育,指出政府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学校要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强化思想品德和职业技能教育。
[摘要] 随着我国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从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入手,通过对我国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指出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并且提出做好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择业观念、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强化服务职能等方面
目前,各类成人院校普遍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这些考验实质上是对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的考验,因此应该重新认识成人素质教育的个别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等特性,从教育的内容
【摘 要】休闲体育己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和标志,并且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体闲体育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拓展和延仲,是实现健康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全面发展,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科学地构建高校体闲体育教育的框架,深化高校教学体育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创造积极的体闲体育文化,使其更加健康地普及和发展,是目前体育教育工作亟待解决
摘 要:近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现高校毕业生基本都面临就业困难,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也成为热点问题,对于探究如何提升独立学院贫困生职业素养,加强对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教育,为满足高校毕业生实现自我发展更深层需求。  关键词:贫困生;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促使高校毕业生远远超出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出现。独立学院社
针对高职商贸专业应用文教学,课题组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及应用文学习领域,并根据职业活动特性和学生特点,开发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商贸专业应用文课程,
摘 要:本文通过圆形水工隧洞在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的应用实例,研究总结水工隧洞全断面衬砌中容易出现的蜂窝麻面、裂缝等问题,并从原材料、施工工艺、混凝土养护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为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的施工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隧洞;衬砌;质量;措施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了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引水工程的兴建,如南水北调工程、吉林引松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