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艺术的公益还是公益的艺术?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介入社会一开始即是以批判和反叛的姿态进入,从最开始的机制批判、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到后来对于景观社会的批判,无不是以批判性为其实质内核。参与式艺术则是当代艺术中典型的艺术现象。今天众多的社会性公益和美学的艺术逐渐融为一体,通过两组案例的比较分析,笔者探讨到底是艺术的公益还是公益的艺术。
  在大众看来,“公益”与“艺术”应当属于不同属性范畴。公益,顾名思义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一般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非政府组织(NGO),倡导社会的共同参与是其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属于社会学范畴。而艺术给人的感觉是曲高和寡的,仿佛并没有特别要求对于意义的呈现,而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乍看之下,如此相去甚远的两个范畴是如何有了描摹不清的关系呢?参与式的方式为其搭上了沟通的桥梁。
  参与式的方法是20世纪后期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其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发展主体能够积极地与活动(项目)的发起者一同参与该活动(项目)的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参与式方法不仅能提高活动的合理性,同时也容易得到相关群体的支持与合作,保证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因而现如今的公益项目尤其注重對于参与式互助方式的体现。而参与式艺术则是在艺术不断发展进程中,随着现实社会批判力度不断加强和方法的转变,逐渐形成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当代参与式艺术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参与式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历史前卫主义艺术运动,艺术家将艺术表演搬上城市的街头巷尾,使大众自觉地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的公共事件之中,以此将人们从现实世界中暂时抽离,抵达精神的乌托邦从而达到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同时,也使艺术家跳脱出美术馆的束缚,打破观众被动参观和既定的艺术评价机制与创作模式。20世纪60年代,新前卫主义开始成为参与式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居依·德波将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概况为“景观社会”,并且揭露了社会的本真被景观社会的视觉表象所遮蔽的事实。与激浪派博伊斯倡导的“社会雕塑”类似,其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微观视野切入,以批评景观化的商品社会。直到1993年,超级灵活(Superflex)艺术团队在丹麦成立,其积极在贫困的非洲和拉美国家从事各种艺术项目,直接担任了NGO的角色,力图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把该活动称为“艺术项目”。之后,这种工具式的项目成为目前艺术参与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不再以“艺术品”的概念界定。
  正如克莱尔·毕晓普所言:“艺术品是一个有限的物品,而艺术项目则是开放式的、后工作室的、以研究为基础的社会过程,在时间上可以延续,在形式上可以消失。”此后,全球兴起了为数众多的参与式艺术项目,几乎都与政府、公益项目相结合,逐渐偏向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范畴,而失去了其美学特性。
  二、参与式艺术与公益项目的比较分析
  参与式艺术的突破发展将触角伸向了公益研究领域,两者的重叠无疑带来了全新的介入社会的面貌。如此看来,参与式艺术如果没有了美学意义会转向公益领域的社会学、人类学的范畴,笔者将对相类似的参与式艺术与公益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何以为艺术,是公益的艺术还是艺术的公益的问题。
  (一)“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与“加油!乡村夏令营”的比较
  百姓幼儿园是艺术硕士胡建强在其家乡天水市叶堡村创办的,因与艺术家琴嘎的不谋而合,两人于2015年一并发起了“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的艺术项目。该项目在持续进行的2015-2017年的两年时间里,根据其总结,共有十八个阶段性反馈,如“建造房屋的艺术教育”“宣传片放映计划”“被忽视的路”“白日梦像”“排污倡议”,每个阶段都由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或者艺术教育者开展活动项目,各个环节不具有内容的连贯性。
  “加油!乡村夏令营”源自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美慈组织、西南科技大学心理学系以及绵阳为乐公益共同编写的青少年社会心理项目和训练课程,经过了六七年的技术研发与项目模式的探索实践。营会以七天为一期,每期20~30个孩子且年龄相仿,开展以五指模型(自尊、创造、团结、耐挫、沟通)为中心的课程主题明确的夏令营活动,寓教于乐地挖掘孩子们潜在的五指能量。项目组会每日跟进团队活动的情况,夏令营结束后,所有团队都将集中于一地进行项目成果的汇报交流。
  对比分析,以上两者皆具有公益属性,针对对象都是以乡村的幼儿为主;授课内容都是以游戏、绘画、运动等丰富多样的元素为主,传播的教育理念也相类似等。再论其不似之处,首要的便是这两个项目被定义的属性和意义,“义工计划”被定义为参与式艺术,“加油!乡村夏令营”则是公益项目。“义工计划”虽冠以艺术之名,行的却是公益之行,不及与其相似之公益组织项目的科学深入和专业践行,只停留于表面而未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其次,“义工计划”的授课内容与教学人员的安排具有艺术家的感性因素,各个课程内容之间无科学的连贯性,教学人员亦具有随机性,不及夏令营专业的科研团队力量的支撑;再次,“义工计划”时间的短暂性,就好比如今泛滥的支教活动一般,只因有艺术家的参与而有了不一样的地方。当艺术家给封闭的乡村孩子们带去无限精彩的山外世界时,孩子们沉浸在艺术家为其营造的“白日梦像”中。当此艺术项目在短暂且热闹的停留后骤然撤离,给孩子们留下的心灵创伤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公益活动看似人人可为,亦有不可为之处,到最后俨然成为艺术家的乡村体验之行。
  (二)“碧山计划”计划与“爱有戏社区互助项目”的比较
  “碧山计划”是艺术家欧宁与左靖等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考察之后在安徽黔县碧山村,于2011年启动的“艺术进驻乡村的实验”。其目标是建立基于无政府主义者践行互助精神的“碧山共同体”,来自对农业传统的忧虑和对过度城市化的批判立场,重新赋予农村活力,再造农业故乡的构思。在欧宁与左靖的努力之下,徽派古村碧山转而成为当时新型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实验基地之一,甚至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引发争议的主要问题在于该计划具备的知识分子乌托邦的构想与当地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爱有戏于2009年在四川成都成立,主要通过创新性的社区项目以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为使命,培育和创造社区资本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让居民在参与互助中传播社区的精神文化,以打破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不稳定性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现该品牌旗下拥有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水井坊街道慈善会及老街坊长者服务中心四支民办非营利社会组织,其下的公益精品项目也维持着良好的运转。
  对比分析,两者都具有公益属性的介入改造目的,也都具有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景,然而,“碧山计划”在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造之后,欧宁悲观地告诉媒体“碧山计划最终会是失败的”。事实证明,碧山计划最终确实失败了。究其原因,正如哈佛博士周韵所言:“来自知识分子的新奇指导和鲜丽包装也许可以带来很多有趣的猎奇经验,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乡村建设运动,很难达成‘重新赋予农村活力,再造农业故乡的构思’的愿望。”相比之下,爱有戏基于社区,在专业公益人介入后,逐渐实现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而渐以成型,该公益参与式项目显得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三、结语
  近二十几年来,艺术家对于参与式艺术的热衷程度有增无减,发展的方向与关注点亦有了众多分流,其甚至逐渐失去了艺术性而担任了社会公益的角色,却不抵专业艺术类公益组织的审慎专业。大众总是被动地接受“艺术的洗礼”或是成为艺术家的“道具”而出境,如此,艺术家往往有自娱自乐式的顾头不顾尾的嫌疑。那么,到底是艺术的公益还是公益的艺术?笔者思虑,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艺术可以成为公益的一部分,公益亦可以融入艺术的元素,但参与式艺术应当保留其批判美学的本性,回归到艺术最本真的面貌。
  (1.四川美术学院;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究从夏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绘画题材与时代背景的客观联系,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各个朝代绘画题材变化的原因,使人更好地理解古代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商周时期,已出现明确的等级分层,贵族占统治地位。在这个青铜文化昌盛的时期,统治者以不同的题材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日、月、蛟、龙等动物纹最多,表现人物活动的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商周尊神重鬼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的基层内容,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下,其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本文通过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品位等方式,积极探究开展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美术活动对于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文化内涵  人们潜意识里认为,美术活动适合高雅人群
期刊
中国瓷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陶瓷在宋代发展迅速。磁州窑因为地处磁州而出名,以白地和黑彩装饰为典型装饰方法。磁州窑具有朴实的画面与舒畅的线条,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将磁州窑传统工艺应用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家居产品的美感,还能促进磁州窑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阐述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对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
期刊
自20世纪初至今,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已有百年之久。但由于历史改革等因素,起初,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像在西方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广泛性。随后,我国众多优秀的艺术家不畏辛苦地摸索前行,为现代舞蹈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使现代舞在中国迅猛发展起来,并同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并驾齐驱,形成中国舞蹈界的三足鼎立之势。西方著名现代舞蹈家、编舞大师莫斯·坎宁汉在中国《易经》的哲学启发下,创造出一套极具偶然性的编舞体系
期刊
当前,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推进,城市发展迅速,作为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区建设,其发展直接決定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化作用。结合群文舞蹈的特点,充分认识到群文舞蹈的社会功效,使其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社会进步和城市管理必须关注的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伴随着经济体
期刊
为纪念著名作家老舍诞辰120周年,6月1日,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  《四世同堂》手稿共三部分,前两部分《惶惑》《偷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创作于重庆北碚,稿纸选用四川土纸,采用毛笔书写。稿纸每页20行,竖写,每页400字左右。原稿每6章装订成一册,每册约6万字。第一二卷共12本,用牛皮纸做封面。该手稿为老舍創作《四世同堂》的初稿,字迹工整清晰、涂改极少,具有较高的史
期刊
目前,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思路不够开阔,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思维法,分析了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苏奇灯笼画和洪河屯纸雕的制作流程、素材提炼及艺术表现,发掘其与灯具、屏风、文创产品等的紧密联系,提出通过创新性思维将工业设计融入传统文化保护中,为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思路,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其
期刊
竹笛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乐之一,其发音以气息的流畅为基础,因此对演奏者气息掌控能力有着极大的要求。好的演奏者气息流畅饱满,能够构建起竹笛发音的“实”观,这也是竹笛审美一直秉承的原则和基础。而泛音作为一种特殊的技巧,其特殊性体现在其诞生于竹笛的“实”观之中,却在艺术品性上无限接近“虚”观,成为一种对立统一的美学存在。  一、虚实观的本体意义  作为竹笛审美重要对象的泛音,在原理上诞生于基音振动所产生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大众开始追求除工作以外的文化生活,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于是群众文化便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群众文化工作现状,探究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利用文化活动或文化作品满足自己精神需
期刊
“伤痕美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时代的美术思想潮流,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非常具有典型性。它受那个特殊年代的影响,以“关注”人民真实生活为绘画创作主题,画家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思社会应该何去何从,这是时代赋予伤痕美术的使命,看到伤痕美术的艺术作品就犹如看到正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自己。这种反思不只是艺术家自己、也是所有人的共同反思,是一种有凝聚力和通力识的反思。这种思潮最先是在文学领域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