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大脑中动脉瘤个性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个性化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0例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4~58岁,平均43岁。6例为巨大动脉瘤(最大径>2.5 cm),7例为宽颈,3例为梭形,2例有穿支起自瘤颈,6例有重要的分支起自瘤体,2例为介入栓塞后复发的动脉瘤。根据术前影像资料制定个性化手术策略。常规采用额颞入路,术中常规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多普勒血流探测、荧光素血管造影等辅助设备进行监测。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判断动脉瘤夹闭和架桥血管通畅情况。

结果

20例动脉瘤中,7例行多动脉瘤夹组合夹闭,同时载瘤动脉夹闭重建;3例大脑中动脉第一段动脉瘤行动脉瘤近端阻断-颅内外血管高流量架桥术;2例行动脉瘤切除-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低流量架桥;1例行动脉瘤切除-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低流量架桥-分支血管侧侧吻合术;2例行动脉瘤切除-远近端吻合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远近端吻合-豆纹动脉再植术;3例行单侧入路夹闭双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行单纯动脉瘤孤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4~5分19例(良好),1分1例(术后1周死于心肌梗死)。19例存活患者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间无再次出血,均复查DSA或CTA,其中14例动脉瘤完全消失,2例有残颈。

结论

有经验医师采用个性化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血管重建技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虽隶属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致力于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为此,两者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2014年初组织修订,共同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需要说明的是,“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
期刊
肝动脉缓冲效应(hepatic arterial buffer response,HABR)是肝脏自身调节血流量重要的生理功能,即在一定限度内,肝动脉的血流量随着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反之亦然,以维持肝脏总血流量的相对稳定。HABR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稳定、肝脏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Capan-2,通过RNA干扰技术分别干扰Capan-2细胞中的Gli1、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p53基因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qRT)-PCR试验进行干扰效应的验证;通过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干扰Capan-2细胞中Gli1、MDM2和p53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同时通
患者 男性,69岁。因“腹部包块切除术后反复复发5年7个月”于2013年9月13日入院。患者曾于2008年3月12日因腹部巨大包块就诊,术前CT检查报告全腹多发混合性包块(图1),经腹正中切口剖腹探查见胃体前壁有一个外生型肿瘤,最大径超过20 cm,大网膜、肠系膜有4个转移瘤,最大径均超过10 cm。行胃壁部分切除术和腹腔肿瘤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期刊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CP患儿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运动发育迟缓,对于某些受累严重者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脊柱侧凸。脊柱侧凸发病年龄早、成年后侧凸继续进展是此类侧凸的特点[1]。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脑瘫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的基础及临床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水平。
期刊
目的研究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特点。方法对来自遗体捐赠的5具成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同时收集2012年1月至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的10例中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时的术中录像资料。结合尸体解剖过程,手术录像中重点观察直肠后方、前方、侧方游离过程中所涉及的盆腔自主神经,比较尸体和活体关键解剖结构的异同。结果尸体解剖观察发现,在腹主动脉表面可见腹主动脉丛,左干与右干
目前应用HabibTM 4X进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的报道很少,我们在1例脾淋巴管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了此种术式,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比较输尿管全长切除和输尿管部分切除治疗输尿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至2011年8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输尿管全长切除组(61例)和输尿管部分切除组(41例)。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癌发生率、输尿管癌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输尿管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输尿管全长切除组患者术后发
病例1女性,17岁,因“右下腹疼痛5 d,加重半天”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术前诊断阑尾炎,行急诊手术,术前白蛋白33.5 g/L,术中见肠内容物及渗液约200 ml,阑尾轻度充血,右下腹肠管粘连,回肠末端距回盲部30 cm有一处直径0.5 cm穿孔,周围肠管约50 cm管壁呈皮革样增厚,肠管狭窄,切除病变肠段,行回肠端-端吻合,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第6天切口及腹腔引流有大量肠内容物流出,再次
期刊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的表达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前列腺腺癌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确诊时年龄、确诊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确诊时Gleason评分、确诊时M分期,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到达PSA最低值时间,生存状态,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