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之原诗与译诗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批评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细读法是新批评倡导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提出读者要关注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文本细读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批评,也可以应用于翻译批评。本文通过细读法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之原诗与译诗——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
  关键词:新批评 文本细读 唐诗英译 李商隐《无题》
  一、新批评与文本细读
  新批评于20世纪在英美流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端,30年代和40年代,新批评的观点迅速扩展,40年代末到50年代后期,新批评占据了文学批评的主流地位。若干年后,新批评渐趋衰落,但新批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仍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批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有深远的影响。新批评所倡导的文本细读“建立于现代语义学和语境理论的基础上,对文本肌理展开深入透视,是一种给予文本充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十分注重文学本体的阅读方式”[1]。“文学本体论”是文本细读的理论基点,文本细读法使文学回归本体、语言和艺术本身。对于文学批评,细读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不仅适用于文学批评,也可应用到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中,因为翻译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原文本的充分理解上的。通过细读原文本,理解原文本的深刻含义,才能结合特定的翻译目的与翻译理论,创造出符合受众期待的译本。本文通过细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对许渊冲的英译版本进行分析。
  二、原诗与译诗对比分析
  《无题》“To One Unnamed”
  相见时难别亦难,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东风无力百花残。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春蚕到死丝方尽,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蜡炬成灰泪始干。A candle but when burned out has no tears to shed.
  晓镜但愁云鬓改,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ey;
  夜吟应觉月光寒。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蓬山此去无多路,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青鸟殷勤为探看。Would the blue birds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The poet writes this poem for his unnamed lover compared to a fairy living in the three mountains on the sea where only the mythical blue birds could bring messages.)[2]
  (一)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原诗开篇未交代主语,令全诗形成一种朦胧美,这是中国古诗常见的句法特征,而通过对原文本的细读,可将此诗理解为主人公对情人的寄语,故许译本将主语设定为“us”不仅合乎情理,同时解决了两种语言形式差异在翻译中造成的问题。另外,译诗用“difficult”和“hard”两词体现了原诗中两个“难”字的微妙差异,前一个“难”是指两位情人相聚机会很少,见一次面很不容易;后一个“难”字则表达的是离别时难舍难分与痛苦煎熬的心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诗人以景抒情,用暮春之象表达情人分离的伤感。然而,原诗“东风无力”与“百花残”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怎样理解?是东风力尽伴随着百花凋残,还是东风力尽致使百花凋残呢?在这里,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二)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用“春蚕吐丝”和“蜡炬流泪”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自己的痴情苦意,相思不止。分析原诗,“丝”与“思”谐音双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因此,为了表达“丝”的另一层意思“思”,许渊冲在译文中使用了状语“from love-sick heart”。尽管原诗中的双关不能再现,但译者在译诗中使用了拟人修辞(love-sick heart)和目的语语言环境中特有的修辞:头韵(spring, silkworm, spin, silk),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诗双关语修辞的缺失。[3}
  (三)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无主语的缺失又带来理解与翻译的难点。句中动词“镜、愁、吟、觉”没有点明主语是谁,按通常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指女方清晨梳妆时为云鬓渐改、朱颜憔悴而感伤;“夜吟应觉月光寒”则指她想象男方在月下吟诗,但愁绪难遣,他应会觉得月光愈加寒冷吧,其中“应”是女方对男方的处境表示揣度,正如《唐诗鉴赏辞典》中说,“晓镜句犹是自计,夜吟句乃以计人。”然而诗无达诂,许渊冲的理解又超出上述范围,他将这两句译为“清晨,我想到若是你对镜晓妆,发现自己云鬓尽改,你该多么悲伤;夜晚我独自在月下吟诗,连你也能感受到孤独寒冷的月光”[4]。许渊冲认为这样翻译更能体现恋人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彼此牵挂的心情。
  (四)尾联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神话中王母娘娘的信使,蓬山是传说中的海上蓬莱仙山,这里用蓬山指女方的住处,以青鸟作为主人公的使者。“蓬莱仙山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此句中的“蓬山”和“青鸟”为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专有名词,英美读者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其了解中国典故,理解原诗内涵,许渊冲在诗末将原诗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想要表达的感情作了简短的说明。另外,许渊冲用祈使性的问句结尾,更加生动、强烈地表达了原诗叙述者寄希望于青鸟使者探看恋人的迫切愿望。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文本细读法不仅适用于诗歌鉴赏,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文本细读,梳理原文文本肌理,仔细揣摩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诗歌翻译活动开展的前提。然后根据翻译目的,使用一定的翻译手段,进行信息重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译文的细读,来检验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军.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J].河南大学学报,2012(03).
  [2]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陈奇敏.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观照[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67.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3-94.
  (作者简介:张婷,女,河南师范大学2014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其他文献
鹅卵石  不知何时你从山巅跌落  头破血流伤痕累累  蜷伏在山谷痛苦地喘息 呻吟  鸟儿明快的叫声  让你清醒  清风拂起你的秀发  抚平你的伤痛  我轻轻地走过去  拾起你  我的手指是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路经净月潭有感  春天  总是转瞬即逝 不留痕迹  然而,这个春季  拖了又拖 还夹杂着雪的气息  夏 还是姗姗地来了  披着翠绿的风衣  于是,沉睡的美人松醒了  大自然奏响了歌与舞绝美的
期刊
生的彷徨  外公的尸骨  摆在灵堂的中间  我七十多岁的母亲  已嘶喊不出惊天动地的悲哀  烛光慢慢变暗  香灰一点点滑落  我用中年男人成熟的双手  搀扶我的母亲  陪同她度过这悲伤的日子  这神圣庄严的灵堂  我们  每个人  都在靠近  一丝安宁  尸体  摆在堂屋的中间  妖师挥舞着魔剑  叽叽咕咕  敲锣打鼓声  鞭炮声  号角声  声声入耳  谁都别想得到安宁  谁家的小孩  玩鞭炮在
期刊
我有一个心愿  挂在摇曳的枝间  学飞的雏鸟  打破了那份  寂寞的清闲  摇晃了无数个日夜的心愿  也长出稚嫩的翅膀  悄悄飞向  久别的家园  我有一个心愿  沉睡在  秋菊的花瓣里  深秋的寒霜  趁着夜色  悄悄铺满  我期盼的鼾声正甜  等到飘雪的日子  凛冽的寒风  把它吹醒  有家的召唤  心中就有温暖  我有一个心愿  徘徊在  午夜的钟声里  伴着月光  仿佛看到了  女儿的笑脸
期刊
大足石刻  一佛出世逐云烟,虬龙颔首饮碧泉。  幽径总疑藏恶鬼,渡过劫波见青天。  风雨无情蚀壁画,斜阳有意塑金边。  西边斜阳东边雨,人生苦乐如是观。  万盛石林  当年瀚海余枯骨,鬼手雕琢凹凸间。  龙鳞片片披金甲,青峰处处浮云烟。  林木葱茏消溽暑,幽穴深处有洞天。  斜倚亭台听山雨,归途无计可流连。  西樵山  闻说西樵灵秀地,蜚声南粤有侠踪。  梵音袅袅萦空谷,紫气沉沉压青峰。  佛法无
期刊
夜盲  仰望星空  空气中  燃烧起夜的味道  往你心的静处  剥离了夜的惆怅  院落打起精神  与蚊虫为伍  在无眠黑暗中  跌落一地心伤  两根电线  擦出夜的火花  在角落深处  把另一头  抛在脑后  期待  诡异的风  把碎梦衔接  拼凑成一段旋律  在繁花黎明处  在醉人思绪中  等候  夜的结束  一条流浪狗的启示  走啊走  越来越没有一点家的气息  开始变得苦恼,晃悠着尾巴  无
期刊
经过黄昏  绿皮火车长喘一口粗气  撕夜而去  铜鹿鹤还在你的城市  坐穿每一个日子  沿途灯火阑珊  楼宇露出它缄默的疮孔  夕阳坠了多久  霞光碎成梦碎成风  碎成戎马的一生  暮云再咬几口月亮  回忆才不会那么的冗长  风拨开薄雾的涟漪  星子滑入湖中  在水最柔软的底部熄灭  好像 我也曾那样经过你身体  月圆  阳台上一夜没合眼的灯  看见霜的棱角  如何刺穿黑夜  红瓦白墙 如何渐渐露
期刊
摇到外婆桥  从我家往西走,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道岭,跨过一道桥,大概有十几里路吧,就到姥姥家了。等我们到时,姥姥已经把好吃的摆上来了。有时鲜的水果,有姥姥亲手蒸的白面馒头,还有姥爷从河里钓上来的鲫鱼,姥姥会给我们做成香喷喷的酱焖鲫鱼。我们家姊妹多,每到周日,大家都抢着要去姥姥家,其实到姥姥家最大的诱惑就是能吃上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姥姥家并不富裕,只是姥姥和姥爷平时节俭下来的一点细粮留给我们吃,那
期刊
初春的三月  雪飙升着  吝啬的阳光  终于在四月的第一天  施舍出了一份暖  让我感觉到  春大方地走到前台  结束了垂帘  与春有关无关的梦  恰如一把喧嚣的种子  夹着生命的欲望  一个跟头跌入了我的睡眠  仿佛石头都插上翅膀飞出了高山  我寻找的春天与真正的春天  还相差有多远  指尖滑过小草  是否可以画出一片绿地  思绪蘸满桃花  是否可以绣出一季的娇艳  梦舞梦殇  与纬度有关 与经
期刊
摘要:女性的主体地位自启蒙时期为男性先驱者发现并作为攻击封建礼教文明的重要武器开始,便进入了对其地位的全新认知阶段。历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发出自己独立声音的女性,但这些较微弱的声音终究在历史的轰隆进程中掩埋,张洁的《无字》叙述了各历史阶段对抗男性主体的女性抗争之路,把女性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无法言说的精神之痛呈现出来,构成女性于历史之中求索自身定位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女性 男性 苦难循环 精神寄托
期刊
摘要:迟子建在自己新作《群山之巅》中,仍然选择了北国故土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仍然将深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东北乡村,讲述了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小镇上的人与事。本文试从乡土小说的书写的角度来解析《群山之巅》,主要从东北风貌、民俗风情等方面来探索迟子建对于东北传统乡村世界原始美的描写及对其崩塌后的哀叹。  关键词:东北风貌 民俗风情 崩塌  迟子建对龙盏镇自然与风俗的呈现,展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