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人们谈起股市,涉及最多的还是指数。但你知道沪深A股市场究竟有哪些主流指数,它们是如何编制的,这些指数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由于股票价格波动频繁,因此投资者对具体某一股票的价格变化容易了解,但对多种股票的价格整体变化则很难精确计算。为了让投资者对市场的整体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编制出一系列反映股票市场整体或局部价格变动的指标。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这便是股票价格指数的由来。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沪深A股主要股指的具体情况。
上证指数:指数中的王者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沪指”。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的包括A股和B股在内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总股本为权数的综合性指数。
它反映的是上海证券市场的总体走势,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权威统计指标。1990年12月19日开始计算,基期指数为100点。我们常说的股票“涨到6000点”、“跌破3000点”所指的就是上证指数。
该指数的编制公式是: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该股票的总股本数,从而求得每一只股票的本日市值和基期股票市值,然后将所有样本股的本日市值和基期市值分别相加,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两者相除后再乘以基数100即得股价指数。
遇到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股上市以及老股退市时,股票市价总值发生了变化,则需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注:当股票分红派息时,虽然股票市价总值减少,但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其计算公式调整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计算公式中: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需要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后计入上证指数的时间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计算,而自2007年1月9日起,新股于上市后需等到第11个交易日方可计入指数。
这是由于新股上市价格普遍高于发行价格,采用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的计算方法,股指可望借新股上市当日的走高而受益。但与此同时,新股上市后往往会出现价格回落现象,相应地会对股指形成拖累。尤其当遭遇超级大盘股上市且被爆炒的情形时,大盘指数可借机获得上扬动力,反过来会遮掩其他个股下挫的事实,在市场上造成“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而在新股上市的10个交易日后,股票价格已基本趋于平衡,此时计人可以使指数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指数的投资标尺作用。
由于在股改完成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尚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例如去年中石油上市后,一下子占据了上证指数23%的权重,使得此后中石油一只股票的走势就极大地左右了上证指数的走势。而随着近年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一批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极小的“超级大盘股”的纷纷上市,上证指数的失真现象也日益突出。
上证180/50指数:蓝筹股的象征
声名显赫的“上证指数”并非是孑然独立的单一指数,而是上海证交所编制的“上证指数系列”的核心指数,除了上证指数外,该系列指数中还有两个重要指数: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指数。
上证180指数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上证30指数的延续,并将样本数量从30个扩大到180个。基期指数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指数3299,05点,2002年7月1日正式发布。入选该指数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业绩优秀、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大盘蓝筹股)。
它与上证指数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成份指数,而非综合指数。成份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选样方法挑选出的样本股形成的指数,而不像综合指数那样胡子眉毛一把抓,所以能更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市场。
正是由于上证180指数将那些业绩差、规模小、股价过高的股票排除在外,因此具有较好的抗操纵性和市场代表性,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程度较高,可以体现实体经济的变化,具备较强的经济代表性。在整体市盈率、市净率等关键指标上,上证180指数比上证指数更低,也更具投资参考价值。而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达到47%,所以上证180指数比上证指数更能准确反映上海股票市场的真正情况。
在行业选择上,上证180指数以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特点进行调整,将上市公司分为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健康护理、金融、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公用等十大行业,并根据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数量。
在具体的样本选择上,上证180指数采用了四步选样法:第一步,根据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第二步,按照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只数。第三步,按照行业的样本分配只数,在行业内选取综合排名靠前的股票。第四步、对各行业选取的样本作进一步调整,使成份股总数为180家。
作为成份指数,上证180指数的计算方法也和上证指数不同。它是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计算公式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1000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而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其分级靠档方法如表1所示。例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就以7%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另外,上证180指数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特殊情况时也可能对样本进行临时调整。
而上证50指数是上交所于2004年1月2日正式发布的又一重要成份指数,基期为2003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为1000点。在样本筛选和编制方法上,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十分类似,两者的走势也非常接近,因此不再赘述。区别主要在于上证50指数只选取了 50个规模最大的蓝筹股作为样本,选股相对更集中,因此更好地反映了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也能更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走势。
深证成指/100指数:成长股的旗帜
除了上证指数系列,市场上主流的指数还有深证指数系列。它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一系列指数。其中最主要的是深证成指和深证100指数。
“深证成指”全称“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股价指数”,简称“深成指”。它是从深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计算对象,并以流通股为权数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综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价走势。该指数取1994年7月20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1995年5月5日正式启用,是深圳市场目前最主要的指数。
在深圳股市开创之初,“深证综指”是代表深圳股市整体走势的主要指标,但由于深圳市场有大量创业型(成长型)上市公司,风险相对较大,业绩差、规模小、股价过高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因此深证综指很快就变形失真,失去了投资参考价值,进而由深证成指取而代之。因此从市场地位上看,深证成指与上证指数相类似,但从实际作用以及选股模式和编制方法上看,深证成指又和上证180指数(又名“上证成指”)较接近。
然而,由于深证成指的样本数量较少,较难全面代表深圳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因此久而久之也逐渐失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2年,深交所发布了全新的深证100指数。
该指数选取在深交所上市的100只A股作为成份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A股数为权数,经过加权计算得出。其成份股选取主要考察A股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份额两项重要指标。基期为2002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为1000点。与其他成份指数一样,深证10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
相比于深证成指,深证100指数具有明显的优点。
第一,市场覆盖率高。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的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分别占深圳股票市场总流通市值和总成交金额的37.6%和40.1%。成份股具有流通市值大且交易活跃的特点,市场代表性较高。
第二,成份股的领先性。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税后利润总额占深市上市公司的61%,主营业务收入占深市上市公司的43%,平均每股收益比深市平均每股收益高出65%。
第三,收益性好。无论是阶段性收益对比还是长期收益比较,深证100指数收益特征均强于深圳市场的其他指数,具有很高的可投资性。
第四,稳定性高。深证100指数的波动性小于深证综指及深证成指。
因此,正如上证180指数象征着“蓝筹股的价值”,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深圳市场,深证100指数则象征着“成长股的潜力”。
沪深300指数:全流通股的标杆
沪深300指数是从沪深两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沪市180只、深市120只)作为计算对象,并以调整股本为权重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它综合反映沪深证券上市股票的股价走势。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0点。
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数量虽然只占沪深所有A股数量的20%,但却覆盖了沪深两市60%左右的市值和流通市值,相比于上证指数等其他单一市场指数,覆盖全市场的沪深300指数显然更具代表性。它也是未来股指期货的标的物。
指数编制方法上,沪深300指数与上证180指数及深证100指数基本相同,入选的成份股也大致相同,某种程度上说,沪深300指数也可以看成是这两个指数的成份股的二次叠加。
成份股的替换上,沪深300指数同样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比例不超过10%。但样本调整设置缓冲区,排名在240名以内的新样本优先进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样本优先保留。最近一次财务报告亏损的股票原则上不进入新选样本,除非该股票具有影响指数的代表性。
临时调整规则为:当样本股公司退市时,自退市日起,从指数样本中剔除,由过去最近一次指数定期调整时的候选样本中排名最高的尚未调入指数的股票替代。
要注意的是,临时调整要符合一定条件,或者是已在成份股当中但公司出现了巨大问题,例如公司重组、合并、分拆、破产和退市导致的成份股样本多余或空缺;或者是一些新上市的股票符合快速进入指数的条例。例如既符合样本空间条件、总市值(不合境外上市股份)又排名在沪深两市前10位的新发行股票,即在其上市第11个交易日进入指数,同时剔除原指数样本中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最末的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300指数与上证180指数及深证100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99.7%和99.2%,表明沪深300指数能够充分反映沪深两市股价变动的整体情况。在股改完成以后,沪深300指数必将逐渐代替上证指数,成为代表中国股市的新王者。
由于股票价格波动频繁,因此投资者对具体某一股票的价格变化容易了解,但对多种股票的价格整体变化则很难精确计算。为了让投资者对市场的整体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编制出一系列反映股票市场整体或局部价格变动的指标。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这便是股票价格指数的由来。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沪深A股主要股指的具体情况。
上证指数:指数中的王者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沪指”。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的包括A股和B股在内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总股本为权数的综合性指数。
它反映的是上海证券市场的总体走势,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权威统计指标。1990年12月19日开始计算,基期指数为100点。我们常说的股票“涨到6000点”、“跌破3000点”所指的就是上证指数。
该指数的编制公式是: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该股票的总股本数,从而求得每一只股票的本日市值和基期股票市值,然后将所有样本股的本日市值和基期市值分别相加,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两者相除后再乘以基数100即得股价指数。
遇到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股上市以及老股退市时,股票市价总值发生了变化,则需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注:当股票分红派息时,虽然股票市价总值减少,但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其计算公式调整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计算公式中: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需要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后计入上证指数的时间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计算,而自2007年1月9日起,新股于上市后需等到第11个交易日方可计入指数。
这是由于新股上市价格普遍高于发行价格,采用新股上市当日即纳入指数的计算方法,股指可望借新股上市当日的走高而受益。但与此同时,新股上市后往往会出现价格回落现象,相应地会对股指形成拖累。尤其当遭遇超级大盘股上市且被爆炒的情形时,大盘指数可借机获得上扬动力,反过来会遮掩其他个股下挫的事实,在市场上造成“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而在新股上市的10个交易日后,股票价格已基本趋于平衡,此时计人可以使指数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指数的投资标尺作用。
由于在股改完成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尚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例如去年中石油上市后,一下子占据了上证指数23%的权重,使得此后中石油一只股票的走势就极大地左右了上证指数的走势。而随着近年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一批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极小的“超级大盘股”的纷纷上市,上证指数的失真现象也日益突出。
上证180/50指数:蓝筹股的象征
声名显赫的“上证指数”并非是孑然独立的单一指数,而是上海证交所编制的“上证指数系列”的核心指数,除了上证指数外,该系列指数中还有两个重要指数: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指数。
上证180指数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上证30指数的延续,并将样本数量从30个扩大到180个。基期指数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指数3299,05点,2002年7月1日正式发布。入选该指数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业绩优秀、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大盘蓝筹股)。
它与上证指数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成份指数,而非综合指数。成份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选样方法挑选出的样本股形成的指数,而不像综合指数那样胡子眉毛一把抓,所以能更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市场。
正是由于上证180指数将那些业绩差、规模小、股价过高的股票排除在外,因此具有较好的抗操纵性和市场代表性,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程度较高,可以体现实体经济的变化,具备较强的经济代表性。在整体市盈率、市净率等关键指标上,上证180指数比上证指数更低,也更具投资参考价值。而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达到47%,所以上证180指数比上证指数更能准确反映上海股票市场的真正情况。
在行业选择上,上证180指数以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特点进行调整,将上市公司分为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健康护理、金融、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公用等十大行业,并根据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数量。
在具体的样本选择上,上证180指数采用了四步选样法:第一步,根据总市值、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和换手率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第二步,按照各行业的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样本只数。第三步,按照行业的样本分配只数,在行业内选取综合排名靠前的股票。第四步、对各行业选取的样本作进一步调整,使成份股总数为180家。
作为成份指数,上证180指数的计算方法也和上证指数不同。它是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计算公式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1000
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而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其分级靠档方法如表1所示。例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就以7%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另外,上证180指数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特殊情况时也可能对样本进行临时调整。
而上证50指数是上交所于2004年1月2日正式发布的又一重要成份指数,基期为2003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为1000点。在样本筛选和编制方法上,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十分类似,两者的走势也非常接近,因此不再赘述。区别主要在于上证50指数只选取了 50个规模最大的蓝筹股作为样本,选股相对更集中,因此更好地反映了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也能更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走势。
深证成指/100指数:成长股的旗帜
除了上证指数系列,市场上主流的指数还有深证指数系列。它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一系列指数。其中最主要的是深证成指和深证100指数。
“深证成指”全称“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股价指数”,简称“深成指”。它是从深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计算对象,并以流通股为权数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综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价走势。该指数取1994年7月20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1995年5月5日正式启用,是深圳市场目前最主要的指数。
在深圳股市开创之初,“深证综指”是代表深圳股市整体走势的主要指标,但由于深圳市场有大量创业型(成长型)上市公司,风险相对较大,业绩差、规模小、股价过高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因此深证综指很快就变形失真,失去了投资参考价值,进而由深证成指取而代之。因此从市场地位上看,深证成指与上证指数相类似,但从实际作用以及选股模式和编制方法上看,深证成指又和上证180指数(又名“上证成指”)较接近。
然而,由于深证成指的样本数量较少,较难全面代表深圳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因此久而久之也逐渐失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2年,深交所发布了全新的深证100指数。
该指数选取在深交所上市的100只A股作为成份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A股数为权数,经过加权计算得出。其成份股选取主要考察A股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份额两项重要指标。基期为2002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为1000点。与其他成份指数一样,深证100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
相比于深证成指,深证100指数具有明显的优点。
第一,市场覆盖率高。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的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分别占深圳股票市场总流通市值和总成交金额的37.6%和40.1%。成份股具有流通市值大且交易活跃的特点,市场代表性较高。
第二,成份股的领先性。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税后利润总额占深市上市公司的61%,主营业务收入占深市上市公司的43%,平均每股收益比深市平均每股收益高出65%。
第三,收益性好。无论是阶段性收益对比还是长期收益比较,深证100指数收益特征均强于深圳市场的其他指数,具有很高的可投资性。
第四,稳定性高。深证100指数的波动性小于深证综指及深证成指。
因此,正如上证180指数象征着“蓝筹股的价值”,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深圳市场,深证100指数则象征着“成长股的潜力”。
沪深300指数:全流通股的标杆
沪深300指数是从沪深两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沪市180只、深市120只)作为计算对象,并以调整股本为权重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它综合反映沪深证券上市股票的股价走势。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0点。
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数量虽然只占沪深所有A股数量的20%,但却覆盖了沪深两市60%左右的市值和流通市值,相比于上证指数等其他单一市场指数,覆盖全市场的沪深300指数显然更具代表性。它也是未来股指期货的标的物。
指数编制方法上,沪深300指数与上证180指数及深证100指数基本相同,入选的成份股也大致相同,某种程度上说,沪深300指数也可以看成是这两个指数的成份股的二次叠加。
成份股的替换上,沪深300指数同样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比例不超过10%。但样本调整设置缓冲区,排名在240名以内的新样本优先进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样本优先保留。最近一次财务报告亏损的股票原则上不进入新选样本,除非该股票具有影响指数的代表性。
临时调整规则为:当样本股公司退市时,自退市日起,从指数样本中剔除,由过去最近一次指数定期调整时的候选样本中排名最高的尚未调入指数的股票替代。
要注意的是,临时调整要符合一定条件,或者是已在成份股当中但公司出现了巨大问题,例如公司重组、合并、分拆、破产和退市导致的成份股样本多余或空缺;或者是一些新上市的股票符合快速进入指数的条例。例如既符合样本空间条件、总市值(不合境外上市股份)又排名在沪深两市前10位的新发行股票,即在其上市第11个交易日进入指数,同时剔除原指数样本中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最末的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300指数与上证180指数及深证100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99.7%和99.2%,表明沪深300指数能够充分反映沪深两市股价变动的整体情况。在股改完成以后,沪深300指数必将逐渐代替上证指数,成为代表中国股市的新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