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意识的使命与职责。因此,大专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论文以审美视教育为视角,探讨和分析当前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开设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和应对策略,为将来大专学院音乐欣赏课程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专;音乐欣赏
众所周知,音乐是人们传递思想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音乐本身就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时下许多专家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对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尤其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地改革与完善,许多大专学院对音乐欣赏课程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大专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一、大专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1.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大专学院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更多时候教师往往都是播放音乐、照本宣读,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缺乏一种主体参与教学的模式。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专音乐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2.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
有些大专学院音乐教师在其欣赏课程教材的选择上盲目跟风,一味地追随其他音乐专业学院的脚步,选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材。实际上,这不仅不适合大专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也不会达到预期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计划。
3.大专学院对其重视的程度不够
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许多大专学院对其重视的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在其资金投入方面欠缺、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音乐欣赏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这也间接导致了大专音乐欣赏教学未能进行有效地推进与发展。
4.教学主体存在差异性
每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所呈现出对音乐学习的热度也自然不同。在开展和实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把握好每位学生的音乐基础和素养,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大专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标准。
二、审美教育视角下大专音乐欣赏课程开设的意义
音乐欣赏是其音乐作品审美艺术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作为一种极具审美意识的艺术,音乐具备较高的再创作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这也就表明了音乐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即开发人们的思维想象力。由此可见,在实施具体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使学生局限于机械地欣赏与歌唱,而是要根据音乐作品的主旋律,灵活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引导学生挖掘音乐作品的内在审美价值与艺术精华,为学生开辟丰富多彩的音乐天堂,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我国音乐教育学家刘德昌把自己的亲身教学经验总结为一种教学模式,即“欣赏—模仿—创造表演—欣赏,并坚持认为音乐的最初学习要从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开始。因此,音乐欣赏在音乐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大专音乐欣赏教育也应与世界音乐接轨。毫无疑问,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例如,德国某些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注重将音乐融入到学生个人生活和学习中去,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实用性,从而让音乐成为重要的个人情感表达方式;美国许多的心理学专家也都提出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穆塞尔,他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欣赏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于2006将音乐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去,以此要求各大专学院开设音乐教育课程,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针。实践表明,我国的音乐欣赏教学发展正上升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
三、审美教育视角下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改善措施
1.及时转变音乐欣赏教育理念
在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推行现代化音乐教育的观念,将素质化教育置于日常教学课堂之中,从而确保大专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进步。
2.优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是大专院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符合大专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经典的音乐作品,同时又要重视对本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探讨,运用“一纲多本”的教学模式开展地方特色音乐教育,鼓励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潜能和感知,创造性地体会音乐背后的文化与内涵。
3.改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劣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大专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专业音乐教学的差别,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时下流行音乐的特征,将流行音乐元素融汇到大专音乐教学中去,从而进行比较式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采用自由活动式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学生自行编撰并表演舞台音乐剧,举办多样的音乐歌唱大赛等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文化内涵,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课外实践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大专音乐欣赏教育,实现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四、结束语
上述可见,审美视角下的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少部分的大专院校已经加强对其课程的重视程度,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各大专院校加快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期许培养更多有用的本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佳.浅析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音乐时空,2014(03)
[2]李娜.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J].青春岁月,2013(22)
[3]侯双霞.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践意义探索[J].大舞台,2013(07)
[4]杨晓辉.浅论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年02期
[6]蔡波.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7]刘良鹏.高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作用与建议[J].北方音乐,2014年06期
[8]胥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专;音乐欣赏
众所周知,音乐是人们传递思想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音乐本身就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时下许多专家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对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尤其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地改革与完善,许多大专学院对音乐欣赏课程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大专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一、大专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1.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大专学院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更多时候教师往往都是播放音乐、照本宣读,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缺乏一种主体参与教学的模式。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专音乐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2.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
有些大专学院音乐教师在其欣赏课程教材的选择上盲目跟风,一味地追随其他音乐专业学院的脚步,选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材。实际上,这不仅不适合大专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也不会达到预期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计划。
3.大专学院对其重视的程度不够
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许多大专学院对其重视的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在其资金投入方面欠缺、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音乐欣赏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这也间接导致了大专音乐欣赏教学未能进行有效地推进与发展。
4.教学主体存在差异性
每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所呈现出对音乐学习的热度也自然不同。在开展和实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把握好每位学生的音乐基础和素养,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大专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标准。
二、审美教育视角下大专音乐欣赏课程开设的意义
音乐欣赏是其音乐作品审美艺术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作为一种极具审美意识的艺术,音乐具备较高的再创作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这也就表明了音乐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即开发人们的思维想象力。由此可见,在实施具体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使学生局限于机械地欣赏与歌唱,而是要根据音乐作品的主旋律,灵活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引导学生挖掘音乐作品的内在审美价值与艺术精华,为学生开辟丰富多彩的音乐天堂,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我国音乐教育学家刘德昌把自己的亲身教学经验总结为一种教学模式,即“欣赏—模仿—创造表演—欣赏,并坚持认为音乐的最初学习要从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开始。因此,音乐欣赏在音乐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大专音乐欣赏教育也应与世界音乐接轨。毫无疑问,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例如,德国某些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注重将音乐融入到学生个人生活和学习中去,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实用性,从而让音乐成为重要的个人情感表达方式;美国许多的心理学专家也都提出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穆塞尔,他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欣赏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于2006将音乐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去,以此要求各大专学院开设音乐教育课程,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针。实践表明,我国的音乐欣赏教学发展正上升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
三、审美教育视角下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改善措施
1.及时转变音乐欣赏教育理念
在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推行现代化音乐教育的观念,将素质化教育置于日常教学课堂之中,从而确保大专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进步。
2.优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是大专院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符合大专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经典的音乐作品,同时又要重视对本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探讨,运用“一纲多本”的教学模式开展地方特色音乐教育,鼓励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潜能和感知,创造性地体会音乐背后的文化与内涵。
3.改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劣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大专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专业音乐教学的差别,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时下流行音乐的特征,将流行音乐元素融汇到大专音乐教学中去,从而进行比较式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采用自由活动式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学生自行编撰并表演舞台音乐剧,举办多样的音乐歌唱大赛等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文化内涵,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课外实践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大专音乐欣赏教育,实现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四、结束语
上述可见,审美视角下的大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少部分的大专院校已经加强对其课程的重视程度,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各大专院校加快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期许培养更多有用的本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佳.浅析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音乐时空,2014(03)
[2]李娜.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J].青春岁月,2013(22)
[3]侯双霞.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践意义探索[J].大舞台,2013(07)
[4]杨晓辉.浅论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年02期
[6]蔡波.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7]刘良鹏.高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作用与建议[J].北方音乐,2014年06期
[8]胥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