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长着一张不好欺负的脸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群,群里的大部分人是自由职业者,忽然有一天,大家聊到从业以来的得失,其中有个95后的插画师说:“还是一个人单干好,虽然挣的钱不稳定,也累得像狗一样,但至少没那么多糟心的事了。”
  这个小姑娘是从一家国企辞职的,照现在的经济形势,国企早已经不再是大家口中的香饽饽了,可好歹也算是个铁饭碗,在三四线城市是要挤破头才能谋到一席之地的。说到这家国企,小姑娘愤愤不平地用“庙小菩萨大,池浅王八多”来形容,待在里面的人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精,最擅长的就是钩心斗角和溜须拍马。
  一起进去的新人有的很快就被这种风气感染了,热衷于和领导拉关系,而这个小姑娘却是个耿直girl,是她分内的工作一定踏踏实实完成,除此之外一概不理。有次饭局上,领导一再劝她喝酒,她硬是不肯从命,从那以后有什么好事都落不到她头上,一气之下她就辞职了。
  “我是出来工作的,又不是出来卖笑的,搞清楚好嘛!”说起这事,小姑娘至今仍愤愤不平。
  小姑娘的一席话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都开始追忆当初离职的原因,总结起来大致可以用一点来概括,那就是“不想受气了”。如此看来,目前的整个职场环境实在是不太理想,若想在职场里混,有时就难免会受几分冤枉气。
  我当初辞职时,不至于像小姑娘这么有怨气,但确实也是对工作环境感到挺失望的。我在单位的处境和90后的小姑娘没有任何差别,可能是对领导来说,我们都属于那种不会讨好、不懂示弱的人,用老一辈的话来说,也就是不会来事。有一次,某位老总想让我帮他捉刀一篇文章,我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觉得这有违我做人的原则。他当时没说什么,后来就对我由器重转为冷淡了,然后另一个同事取代了我的位置,因为他不介意替领導当“枪手”。
  当大多数人为了升职加薪愿意去极力奉承领导时,我们这种人却往往极力维护着自己脆弱的尊严,尽管这尊严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中,一个人只要当上领导,就会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久而久之,没什么修养的就开始恃强凌弱,有点儿修养的也会无意识地变得盛气凌人,觉得小小下属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因为一旦多年媳妇熬成婆,就可以任意凌辱他人了。
  我现在还记得,部门主任曾不止一次在开会时说:“我们有些同志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觉得这里不好,那就走人吧,走了你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知道他这话并不是针对某个人,但我听了就是特别不舒服,觉得在这个单位,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后来他还说过:“某些人啊,以为自己能写点儿文章就很了不起了,其实吧,出了这道大门,估计连自己都养不活。”这话就明显是针对我了。我很高兴并没有被他说中,出了那道门之后我把自己养活得挺好。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不爽,累积起来就会让人觉得这个地方实在待不下去了,所以后来我才会不假思索地辞职走人。
  回顾过去的职场生活,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也没有为了能有所谓更好的职位而违背自己的底线。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做未免有些可惜,但我反而觉得没什么不好的,至少,我并没有因为追求升职加薪而活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在同龄人中,我算是个异类,因为活得特别自我,不愿意去取悦他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我仍然棱角分明,这点倒是和90后特别像。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现在的90后是否都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么说的:“有个与世隔绝的村子,因环境问题导致所有人都患有腰椎病,大家都直不起腰。几代之后,人们大都对弯腰低头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环境突然变好了,新生儿不再患有腰椎病,自然直起了腰板。这时有的老一辈却反过来质问: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弯腰了?努力工作的人原地踏步,溜须拍马之徒升职加薪。这种现象就是一种病,得治。”
  这个答主叫小侯飞氘,他凭借这条回答获得了四万多个赞,可见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的两大原因,一是钱没有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对于90后及更年轻一辈的人来说,钱少点儿还可以忍受,心委屈了那是决计不能忍的。所以他们才会敢于对“996”说不,才会对动辄让实习生去拿外卖的老板表示反感。在他们看来,他们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是彼此的分工不同而已,鞍前马后伺候老板这种事,在他们那里是不合理的。
  这在他们的长辈看来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老一辈的人,如小侯飞氘所说的那样,几乎所有人都患有腰椎病,大家都对弯腰低头习以为常,在他们的心目中,领导的权威是不容冒犯的,弱肉强食的职场潜规则也是不容挑战的。
  幸好现在社会风气慢慢扭转了,90后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惯于弯腰,以往那种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慢慢地受到了质疑,年轻人出来工作,不仅是为了挣一份薪酬,也为了挣得自己的尊严和体面。他们要求的除了过得去的工资,还有平等和尊重。
  多希望能有那么一天,我们走在街上,见到的男男女女都长着一张不好欺负的脸,笑容越来越开朗,眉目越来越舒展,即使年华老去,也未曾被岁月磨去棱角。
  (摘自青岛出版社《愿你拥有一张不好欺负的脸》)
其他文献
从伊朗回来之后,我回味最深的是伊朗人的热情和友好。这个国家虽然不尽富裕,但人们的精神却异常的富足,他们慢悠悠地享受生活,坚守他们的信仰,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度,也向往友邦中国,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好与热情到了让人无所适从的地步!  飞机从广州到达伊朗之后,我们在德黑兰机场遇到了第一个热情的大叔——马哈玛德。  当时,我以为马哈玛德是机场的工作人员,他在到达厅热情地给我们指路并解答各种问题。我们的问题是买机
期刊
其实,现如今挂着“共享”旗号的共享单车之流,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不过是换了马甲的城市公用品罢了,现在有,以前也有。如果非要打着“共享”的名头,那公用电话亭可以改称“共享电话亭”,网吧可以改称“共享PC”,公共厕所也可以叫成“共享洗手间”嘛。所不同者,无非是现在的共享单车之类使用了互联网的接入与支付技术。  可能你要说,“共享”二字听起来很时髦啊。但你也许想不到,实际上古人也在使用“共享”一词,如苏轼
期刊
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在那之前,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
期刊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战争。武器常常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的科技水平,因此,科技的发展和武器的进步常常是同步的。  武器的本质是能够有效地把能量施加到对方身上,以摧毁对方。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现代智人在竞争中战胜了尼安德特人,考古学家认为,前者已经学会了射箭,而后者没有,武器上的差别是造成后者灭绝的原因之一。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人类掌握的最有效的远程攻击工具,而要想比弓箭更快速地将能量传递到远方,
期刊
“你听到的撕裂声,是两个巨大经济体开始脱钩的声音。”著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感叹着。他曾期许一个不断“变平”的世界,而今却惊讶于它日益醒目的折痕。《金融时报》将“脱钩”选作年度词汇,因为“美中关系的蜕变可能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经济事件”。  变迁的节奏出乎意料地迅即。“新冷战”之说不久前还像是可疑的传言,到了2019年已被许多论者当作既成的事实。  “中美国”(Chimerica)一词的发明者尼尔·
期刊
在人权问题的社会层面,我几乎堪称专家,因为我以微不足道的方式参与了1914年的人权运动。1943年,我们搬去了洛杉矶,之后没多久,我和迈克尔·戴维一起组织了一次民权运动,我们称之为“相互依存宣言”,主张国家、种族和宗派必须学会相互合作,否则就会在周期性的冲突中消耗自己。我相信我用满怀热忱的笔写下了原则宣言:  通过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有必要重申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
期刊
如果简·奥斯汀从未目睹过英格兰的旷野风光,她笔下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命运安排又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印象:简·奥斯汀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除了刺绣或插花外,什么重活也不用做。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毫无根据的看法竟传播得如此广泛——产生这种印象可能根源于她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可是这并不代表她本人也是这样。  事实上,简对于花园和园艺知之颇多。她出身于学者而非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是英格兰汉普
期刊
世界IT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在美国,在持续引入高端专家的同时,我们的高级干部和专家世界IT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在美国,在持续引入高端专家的同时,我们的高级干部和专家也要冲破局限,每年走出去和世界交流,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干,要善于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也要冲破局限,每年走出去和世界交流,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干,要善于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2013年之前,任正非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华为之所以能够赶超世界通信
期刊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年8月2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唐嘉陵和付文韬经过一年多的潜航员特训,圆满完成了包括心理、体能和深潜器操作等在内的陆地培训项目,达到了《深海
期刊
我们应该怎样和自己沟通、和世界沟通,以及不辜负自己。  一次商务合作临近尾声时,关于最终文案的拟定却出现了分歧。一方是我团队的小伙伴,另一方是客户也就是甲方。  先说我的同事,她问我:“天真姐,我要怎样才能让客户知道我们是对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当下的工作中,我发现,对错这个思路在3个方面困扰着她。  第一,对错的思路造成了封闭的判断。因为当你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里断定对方是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