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化学课上到学生的心坎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12322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角,从为了学科和学生的发展和用科学的方法等方面,反思了如何给学生一个真实、适合学生发展的化学课堂,如何把化学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
  关键词:化学;学科教学;自主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8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散文诗《老师,请您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写得非常优美而发人深省:“老师,请您给严肃庄重的课堂投入一些温情……别让方寸之间的教室缩小了世界还阻碍了学生求知的视线……”。实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课改的思想也早已深入人心,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E学习”等层出不穷,学校自发也好,专家提炼也罢,总之一句话,都是为了以最适宜的方法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毕竟,现在的课堂教学早已不是过去单向传授知识了的教学活动了,而变为了目标多维、方法多样、评价多元的开放式的共同学习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已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
  对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不仅要想着“怎么教”,还要想想“教什么”、“为什么教”。课堂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体。教学科学是基础和依据,因为它来自于教学实践,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教学艺术是发挥和升华,因为它来自于教学的经验,追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张扬。两者一个关心结果、一个关心过程,自然是殊途同归,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能力,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要将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尝试,去体验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思考。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于在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学生的追求也不是单一学习成绩,而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成长。
  教学永远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是会辛苦的,但不能变成痛苦。新形势不可逆转,教师不应裹足不前,而应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改善原有的教学思路,不被传统和世俗的要求蒙蔽了双眼,不被貌似成熟的教法容易束缚我们的思想,扼杀我们的智慧。要想不变成痛苦,就要有追求,而对于一个普通的化学老师来说,我们缺乏专家的侃侃而谈,天马行空;没有领导们的大手一挥、改变现状的样子。我们只能摸着良心将我们的事情做好,所以,我所追求的化学课堂教学其实很简单——将化学课上到学生的心坎。
  一、为了学科和学生的发展而教化学
  将学科魅力充分地发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们摆脱不了考试的要求,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现有的评价机制,但我们可以将化学课堂变成学生发展的基地,让学生的发展推动化学学科的变革。
  1. 化学课堂上需要具有学科本质的传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微观想象和宏观观察相结合,本身又有着独特语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中学化学中,基础理论、基本概念集中,又有着非常强烈的文科特点。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组织教学,传授给学生化学学科本质的知识。
  ①明晰化学的内涵。化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被讨论了很久,北大的周其凤校长就有过一首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对于中学生来说,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研究物质,不仅是已经存在,还要根据需要创造和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学习化学,至少要对化学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们老师首先自己应该明白,在课堂上需要带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去研究什么。
  ②了解化学学科变革。我们从事的是大化学时代的基础化学教育。既然是基础教育,那就应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符合当时当地的道德观方面表现出高效率和高质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前辈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从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中精心挑选和组织过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的教育与熏陶,从而迅速地成长。与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工作来认识客观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③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和方向。化学老师作为一名化学工作者,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必须时时地了解化学的未来发展。了解化学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深入;了解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描述到设计的深化;了解化学走向分子,甚至分子群的趋势。在信息技术大爆发的今天,老师更应该走向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④建构融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单独列项是不可取的,需要三位一体,全面渗透,相互糅合。强调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双基”,更需要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四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终身发展。
  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为例。这是一个很容易把化学课上成数学课的课题,“一个例题 一个习题”的模式简单有效。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也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计算。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计算”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同时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正确书写化学用语的技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技能;体会到了化学计算与数学计算的不同。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运用分析、比较、宏观与微观相联系、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来学习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内容虽然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   2. 让化学课堂成为展示学生学习才能的地方
  学科的魅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样教师的才能展示也是一样,但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我更希望能隐藏自身表现的需求,给学生自由的,展示才能的舞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我们予以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开花、结果,老师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在学生间的不断的互动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学习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同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逐渐地淡出课堂,隐在学生的光环之下。只有在课堂上感受不到老师的存在,学生的学习才能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当然,老师不是说在这种情形下就享受轻松自在了,因为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以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教师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学的思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做好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探索者。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且进出自如,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二、用科学的方法教真实的化学
  化学是真实的科学,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他才会去思考,去研究。真实的化学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是科学的化学课堂的基础。“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倾向余毒仍在。不够科学严谨的教材教辅和长期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习惯说法”,一些偏离化学学科实际的内容,仍在广大基础教育中流行着,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我们不能为了“凑巧”而牺牲化学的科学性和原则性。特别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有些“仅限于中学知识”的说法就一直流传着。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中,为了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做的红磷燃烧的实验。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待燃烧结束,冷却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大约1/5,所以得出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大约1/5。而事实上,通过数字实验技术的氧含量测定,在红磷熄灭时,氧气的含量还有16%左右。类似不合理的场景有很多,虽然对于中学生来说,将知识过于复杂深奥没有好处,但化学的真实性是不能改变的,“化学的科学性不能局限在中学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要求“教学中,要用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志趣、升华学生的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所不可代替的。
  三、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要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前后的比较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一个教师如果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必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整天埋头备课、上课,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从事研究,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有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就可以让研究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可加速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必须从问题出发,而问题又从哪里来呢?对于教师来说,问题只能来自于对自己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深刻反思。在有效的反思之中,教师往往能发现一些颇有个性特色和新意的研究问题。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而通过教学研究,解决反思中发现的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老师,露出一张友善的脸,她定会如同春雨一样滋润着每棵求知的小苗,让他们更加奋力地生长。教会学生明白生活无处不课堂,学会有所感悟。相信一缕余晖、一个回眸、一声谢谢也会触动他们的心弦,既而让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的,需要我们轻轻的呵护,更需要我们为其发展不断添加动力和调整方向。改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克服惰性,加强学习;需要我们把握常态,深入思考;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追求创意,追求完美。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追寻精彩。与时俱进强素质,立足学科悟其味,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学校成为教师体现生命价值的场所,更成为学习的乐园,学生能在学科教学中自主,迅速,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65d220101fdhj.html
其他文献
摘要:以一节化学双语活动课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网络上的双语资源和实践中的双语教学经验更好地开展化学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还探讨和思考了进行化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 活动课程;化学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1-0050-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
圣彼得堡(旧称:列宁格勒和彼得格勒)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是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也是仅次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风光旖旎的圣彼得堡因而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因其地处北纬60度,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夜,它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之一。  圣彼得堡的名称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耶稣的弟子圣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
If you have brothers and sisters, you know it’s completely natural for arguments to take place from time to time. OK...it’s completely natural for arguments to take place all the time!This doesn’t mea
摘要:文章撷取了“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的两个精彩片段,总结了精心设计单元复习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三点体会。  关键词:复习课; 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0-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2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时
摘要:论文阐述了将“铁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设计成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下学习铁的性质、用实验方法鉴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通过鉴定补血剂中铁的价态而学习Fe2 与Fe3 的相互转化三部分。通过教学实施与反思,提出有序的课堂,紧凑而有效的课堂,以及有化学学科观念指导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的观点。  关键词:有序;紧凑;高效;化学学科观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43-03 中
Dennis decided to make his first dream and make mess1. When the bottle broke, the dream mix was released2 and filled the room. Dennis then jumped onto the conveyor belt. It carried him out of the room
摘要:文章以人教版《化学1》的“铁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通过自建知识框图、充实框图 、完善框图的做法,在教学的主要环节中共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充分展现个性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框图;发散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5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
摘要: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的实施,不仅可以克服当前作业普遍存在内容多、形式单一等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从而在下一步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控和纠正,真正实现作业反馈、调控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功能。  关键词:化学个性化作业;思维误区;教学案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
摘要:文章以科组教研活动的一个层面总结了如何围绕以“课堂教学目标”开展科组教研活动。以“立标”这个具体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将教学与研究整合,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学习的有机统一,这样一种校本教研活动也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研究;校本教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对人教版必修一焰色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两个创新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隐形的滋养。  关键词:焰色反应;多孔材料;氢气球;创新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9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