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书籍远离了人们的视野,课外阅读也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看动漫、玩游戏、网聊等成了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缺少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方法指导,导致孩子阅读能力薄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课外书籍涉猎很少。因此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自己独特的感悟,导致教师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让学生安心地捧起课外读物,沐浴在书墨的馨香里,享受阅读的情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真正地读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
一、教师要有阅读规划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建设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师要完成好这一重任,就得树立“大语文阅读”的理念,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就要有规划意识。
1.阅读要有计划性。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要对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与设计,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把握好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每个学段的阅读量和语文教材的编排等,教师设计好每个学段学生应读的书目目录——每个学期必读书目,以及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师生共同推荐的书目,供学生选择性地去阅读。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可选择学生喜欢的一些字音图画共有的故事类的书籍;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审美能力、欣赏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选择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沈石溪等文学作品。每学期要读的书目列出来贴在班级的书橱附近,便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老师帮助学生制定好一份学期读书计划,明确出一周读一本还是两周读一本,并提倡学生做到坚持订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刊杂志,坚持阅读自己喜欢的名人传记,坚持阅读自己喜欢的一位作家的书籍。教师并鼓励学生认真地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为将来打好人生的底色。
2.阅读要有方法性。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也就是学生与课外书籍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等多元对话,在多重、多维互动的对话中形成思想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体悟和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多维发展的目的。要想实现这种高效阅读,就得有不同而高效的阅读方法。美国著名教授罗宾森先生提出“纵览阅读法”,它的核心内涵就是读者在读书前应关注阅读书籍的前言或序、内容提要及目录,以便对全书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根据书籍内容的不同或读书目的不同而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鲁迅的“跳读法”赵树理的“淘金法”陶铸的“品读法”(也就是细嚼慢咽法),还有粗读法、泛读法等。教师通过阅读课堂可针对某一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在读书方法上就会融会贯通,提高阅读效果。
二、提高阅读要有监督制
现阶段由于人们的偏见思想,大多数人认为孩子讀课外书籍,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所以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做业、兴趣班、网络游戏等所占用,再加上平时阅读老师无方法或指导不到位,让学生放羊式地去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要建立保障监督机制。
1.实行小组管理监督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意志不坚定,往往会容易产生懈怠、懒惰的思想,做一件事缺乏持久性。所以通过建立阅读小组机制,成员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确定小组组长是关键,一个好的组长能够促进一个小组的阅读效果。教师要参考学生平时的良好表现、同学推选、毛遂自荐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估,最后确定最佳人选。不论在自习课、阅读课还是假期阅读,组长进行监督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便于组长管理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要积极开展一些活动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小小演说家”“金话筒”等,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还评选出周、月、假期读书等读书优秀小组、组长和多种小明星,进行表彰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加大了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很好地促进了管理监督的力度,更好地推动了课外阅读情趣的深入,为“立德树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家校联合促进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些家长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把孩子小学的基础打牢固,不准孩子读课外书籍,甚至把孩子看“课外书籍”当作“闲书”。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标语、召开家长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家长渐渐懂得读书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通了,课外阅读就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了满足孩子的读书需要,鼓励家长经常或带孩子去书店读书、买书,及家里多藏书。寒暑假期,教师为每位学生设计一张课外阅读记录卡,要求学生按计划阅读,并记录填写每天阅读的时间、页数、精彩语句、片段摘抄及每天的读书感悟和收获。家长要每天及时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信息,这样就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共同管理,家校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力度。
三、创建评价激励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清代大学问家朱舜水在《答野节问》里也谈道:“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可见读书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让知识的溪流不断涌入学生思想的江河呢?
1.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丰富多彩的语文读书活动,为学生自我个性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每周的阅读课上,定期举行“诗歌朗诵会”“经典美文诵读展示会”“古典文化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快乐读书,我爱读书”的氛围。每次活动都有组长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阅读参与情况,老师为他们配上活动照片或视频发在家长群里,有时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从而启发、引领了学生阅读,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另外,教师每周将学生摘抄的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随笔等及时进行展评,将优秀作品张贴在“读书园地”里,发表在在校刊上,在校广播站里播出;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笔记、个人作品集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读写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向校级以上的刊物上投稿;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晒一些自己的原创作品,供家长和其他学生浏览,每位读者都要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增进了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的反复阅读,甚至是深度阅读,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积累、思考、感悟、创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确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励评价措施及时到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师的激励评价措施要及时到位。小学生对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和强烈的欲望,教师给予学生一句激励的话或一个小小的奖励,都能激发出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了让学生读书的热情和良好的习惯能持之以恒地延续下去,学校和班级都要有一些相应的激励评价措施。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的评选表彰活动,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媒介,对一些勤于、乐于读书的小明星、班级、家庭的事迹,及时张贴报道出来,让这些榜样的力量促进整个校园的读书热情。语文教师也要不定期地评选出“班级读书小明星”“班级读书小达人”“故事王”“小小演说家”,对各类获奖的学生要及时表彰奖励,奖品可以是奖状、证书、糖果、张贴照片等,不论怎样形式的奖励,不论奖品大小,只要是中肯的表扬,都能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激励作用。
杨振宁博士说:“读书是吸氧、补钙,更是健脑、生智的终身大事。”可见,培养学生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不仅需要有兴趣,更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教师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领、指导和激励。教师只有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核心——课外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生长点。一代伟人邓小平说过:“一切要从娃娃抓起。”读书也要从“娃娃”。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奠定人生高度的关键阶段,课外阅读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引导的作用。“胸藏文墨虚若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坚守在小学教育这片沃土上,与书相伴,引领学生执着前行,为每一位学生打好人生亮丽的底色。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就有了希望,振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将不再是梦,最是书香能致远!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
一、教师要有阅读规划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建设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师要完成好这一重任,就得树立“大语文阅读”的理念,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就要有规划意识。
1.阅读要有计划性。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要对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与设计,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把握好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每个学段的阅读量和语文教材的编排等,教师设计好每个学段学生应读的书目目录——每个学期必读书目,以及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师生共同推荐的书目,供学生选择性地去阅读。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可选择学生喜欢的一些字音图画共有的故事类的书籍;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审美能力、欣赏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选择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沈石溪等文学作品。每学期要读的书目列出来贴在班级的书橱附近,便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老师帮助学生制定好一份学期读书计划,明确出一周读一本还是两周读一本,并提倡学生做到坚持订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刊杂志,坚持阅读自己喜欢的名人传记,坚持阅读自己喜欢的一位作家的书籍。教师并鼓励学生认真地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为将来打好人生的底色。
2.阅读要有方法性。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也就是学生与课外书籍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等多元对话,在多重、多维互动的对话中形成思想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体悟和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多维发展的目的。要想实现这种高效阅读,就得有不同而高效的阅读方法。美国著名教授罗宾森先生提出“纵览阅读法”,它的核心内涵就是读者在读书前应关注阅读书籍的前言或序、内容提要及目录,以便对全书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根据书籍内容的不同或读书目的不同而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鲁迅的“跳读法”赵树理的“淘金法”陶铸的“品读法”(也就是细嚼慢咽法),还有粗读法、泛读法等。教师通过阅读课堂可针对某一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在读书方法上就会融会贯通,提高阅读效果。
二、提高阅读要有监督制
现阶段由于人们的偏见思想,大多数人认为孩子讀课外书籍,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所以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做业、兴趣班、网络游戏等所占用,再加上平时阅读老师无方法或指导不到位,让学生放羊式地去读,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要建立保障监督机制。
1.实行小组管理监督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意志不坚定,往往会容易产生懈怠、懒惰的思想,做一件事缺乏持久性。所以通过建立阅读小组机制,成员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确定小组组长是关键,一个好的组长能够促进一个小组的阅读效果。教师要参考学生平时的良好表现、同学推选、毛遂自荐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估,最后确定最佳人选。不论在自习课、阅读课还是假期阅读,组长进行监督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便于组长管理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要积极开展一些活动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小小演说家”“金话筒”等,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还评选出周、月、假期读书等读书优秀小组、组长和多种小明星,进行表彰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加大了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很好地促进了管理监督的力度,更好地推动了课外阅读情趣的深入,为“立德树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家校联合促进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些家长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把孩子小学的基础打牢固,不准孩子读课外书籍,甚至把孩子看“课外书籍”当作“闲书”。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标语、召开家长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家长渐渐懂得读书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通了,课外阅读就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了满足孩子的读书需要,鼓励家长经常或带孩子去书店读书、买书,及家里多藏书。寒暑假期,教师为每位学生设计一张课外阅读记录卡,要求学生按计划阅读,并记录填写每天阅读的时间、页数、精彩语句、片段摘抄及每天的读书感悟和收获。家长要每天及时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信息,这样就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共同管理,家校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力度。
三、创建评价激励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清代大学问家朱舜水在《答野节问》里也谈道:“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可见读书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让知识的溪流不断涌入学生思想的江河呢?
1.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丰富多彩的语文读书活动,为学生自我个性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每周的阅读课上,定期举行“诗歌朗诵会”“经典美文诵读展示会”“古典文化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快乐读书,我爱读书”的氛围。每次活动都有组长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阅读参与情况,老师为他们配上活动照片或视频发在家长群里,有时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从而启发、引领了学生阅读,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阅读。另外,教师每周将学生摘抄的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随笔等及时进行展评,将优秀作品张贴在“读书园地”里,发表在在校刊上,在校广播站里播出;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笔记、个人作品集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读写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向校级以上的刊物上投稿;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晒一些自己的原创作品,供家长和其他学生浏览,每位读者都要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增进了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的反复阅读,甚至是深度阅读,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积累、思考、感悟、创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确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励评价措施及时到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师的激励评价措施要及时到位。小学生对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和强烈的欲望,教师给予学生一句激励的话或一个小小的奖励,都能激发出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了让学生读书的热情和良好的习惯能持之以恒地延续下去,学校和班级都要有一些相应的激励评价措施。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的评选表彰活动,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媒介,对一些勤于、乐于读书的小明星、班级、家庭的事迹,及时张贴报道出来,让这些榜样的力量促进整个校园的读书热情。语文教师也要不定期地评选出“班级读书小明星”“班级读书小达人”“故事王”“小小演说家”,对各类获奖的学生要及时表彰奖励,奖品可以是奖状、证书、糖果、张贴照片等,不论怎样形式的奖励,不论奖品大小,只要是中肯的表扬,都能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激励作用。
杨振宁博士说:“读书是吸氧、补钙,更是健脑、生智的终身大事。”可见,培养学生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不仅需要有兴趣,更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教师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领、指导和激励。教师只有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核心——课外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生长点。一代伟人邓小平说过:“一切要从娃娃抓起。”读书也要从“娃娃”。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奠定人生高度的关键阶段,课外阅读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引导的作用。“胸藏文墨虚若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坚守在小学教育这片沃土上,与书相伴,引领学生执着前行,为每一位学生打好人生亮丽的底色。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就有了希望,振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将不再是梦,最是书香能致远!